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朱标 > 第226章 老朱“请”刘伯温

回到明朝当朱标 第226章 老朱“请”刘伯温

作者:会说话的眼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3-27 20:07:49 来源:转码展示1

“陆文轩,咱觉得太子说的有些道理,不过你回了苏州,移民的事还要继续,不可懈怠。”老朱吩咐好三位知府,对杨慎道:“扬州你治理有功,咱也知道你是好官,扬州是在战火骸骨上建的,你有功。”

待三人退下,朱标看老朱并没有要召见刘伯温的意思,就提示他道:“父皇,刘伯温还在侧殿等后您召见。”

“咱知道。”朱元璋翻了翻手边的书,抬眼看了外面:“让他就多等等。你也回去歇着吧,把迁民之事好好的在大明周报多宣传。”

老朱这几天心情不好,可能是他的更年期到了,朱标随后也转身离开。

看着儿子身影消失在拐角,老朱扔下书,起身去了刘伯温所在的那个偏殿,让他等天子,这就是一种荣耀。

“等了很久?”老朱进来也没有太多寒暄,顺口问道。

“不久,不久。”刘伯温上前几步道:“臣叩见陛下。”

“起来吧。”老朱接过刘伯温关于国士院的奏疏,翻了几页抬头说道:“你倒是清闲,除了御史这个位子,院士也当的很高兴啊?你看咱多忙,也帮咱分担分担。”

刘伯温知道老朱说的反话,抬头看着他:“陛下这些日子为了迁民之事,一定费心很多。”

“知道咱辛苦就好,伯温啊,这几日好好帮咱说说迁民的事,咱还是觉得你有主意。”

刘伯温知道老朱的意思,是想让他帮忙解决迁民的事,摇摇头说道:“陛下又在跟臣说笑,太子殿下的方法虽然还需补充,但已经足够打动百姓的心。”

“哈哈,你倒是消息灵,于一告诉你的吧。”老朱也不再卖关子,直接说道:“国士院你虽担职,可御史那块你也得操心。咱是相信你的才华的。

这人啊,清闲下来总是会想很多事的,跟咱说说话,李相他们一群人在中书省谈论天地,咱这成孤家寡人了。”

“陛下这是忙于政事,臣这些日子观看天象,吉兆。今年的雨水都十分的适宜,民生恢复也是很快的事情。”

“如今四川云南还未收复,农事和织造局盐务那些都是大事,咱迁民的事,太子当初还反对,现在他也不知道给咱出主意辅助迁民,你倒好,咱还得亲自请你。”老朱坐在上位,看着刘伯温。

“伯温呐,你觉得李相如何?”

“嗯?”刘伯温缓缓抬起头,茫茫的望着老朱道:“臣忙于政事,对李相的事不是很清楚,平日里下了朝,就是寒暄几句。”

“嗯。”老朱点头,十分满意刘伯温并没有骗他:“这些日子你就在咱这里,随叫随到,把大明周报上关于迁民的事情加以宣扬。对于国士院你有何看法,咱听说朝中有人反对,该不该惩戒。”

“臣认为不该。”刘伯温顿一顿后,俯首道:“文臣尚文,对于国士院那群科技官入朝,自然是大姑娘上了花轿,头一回。”

老朱心说,这家伙还在这里和起泥来,两头不得罪。

谁知刘伯温又道:“但臣以为国士为臣这件事上,就像是绿藤上的瓜果,等熟了就拿来用,用着用着就习惯了,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听他这意思,老朱明白了。

刘伯温又道:“还记得陛下实行过禁海,后来太子殿下认为不该禁止,海外残余强盗都可惨败,如今大明水军已经成了。

听说那些将士每日都在辛苦练习,当初许多大臣反对,不过如今看来,甚好。

国士院入朝做官,因为是朝廷开国第一例,自然如此,只要陛下坚持下去,这事终究会瓜熟蒂落,成为常事,其他人的阻拦也会随被百姓和文武百官视为同僚。”

“咱呢。只是禁止金子,银子和铜钱,火药兵器这些不能出海,茶叶丝绸,瓷器等都是可以卖给周边各个小国。

咱知道你是有才之士,所以就好好的帮大明百姓谋事。国士院那里让高启担任。”

刘伯温是聪明人,听到老朱说这么多有的没的,无非就是让他过来一起干活。

对于李善长,刘伯温不想去制衡他,因为李善长就是个狐狸,挨得进了,惹一身狐气。

但看老朱这意思,是今儿把他给“请”来了,听到老朱的话,刘伯温只好点头。

大明周报上很快就将迁民要求和奖励写了上去,另外那些没有土地和稳定收入的,必须迁移。

这消息最早传在南京城,苏州各府还需要一两天才能到。

朱标站在国士院中,看着高启道:“刘中丞这是被父皇拉着干活去了,国士院你好好的管理。

如今玄武湖附近有织造局,京城东有马市,京城西有茶市,可北方除了山西盐池矿山,其他的地方都处于才恢复,孤很心急。给那群科技官的五天时间快到了,孤要你到时安排好。”

高启笑道:“这刘先生不在,有些事我……”

“要不孤去母后那里,把周清茹借来一用,让你们见见?只可惜国士院事情还一大堆,等完事再说。”

高启等了周清茹多年,听到朱标这么说,立刻笃定道:“事情很快可以处理,微臣这就去办。”

“甚好,甚好。”朱标意味深长的拍了拍高启,说道。

回到东宫,三宝手里拿着看过的信道:“爷,船厂来信,这是这个月制造海船用的账。只是这银子用的也太快了。”

“三宝,不要心疼银子,海船不比江河的船,都需要精心的去打造出来,经得起大风大浪,银两用的快也是常事。”

“回禀太子殿下,可如今造了十艘,已经耗费几十万两,他们也提议先造河船。”三宝道。

朱标撇撇嘴道:“不必担心,到时出了海,孤必然让海外诸国对我大明王朝羡慕,到时指定地方把丝绸茶叶,瓷器等卖给诸国,倒时出现万国来朝,造吧,银钱不够就去户部支领。”

“是,都听太子爷的。”三宝把账簿交给玉儿她们收好:“国士院的农官何青已经把关于北方农事的问题整理出来,写了奏疏。”

“好,让他去把奏疏呈给父皇便是。”

“是,殿下。”

随后,三宝手脚麻利的去找何青,把朱标交给的事记下,把话带到了何青他们暂住的詹事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