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九百零六章:首辅大人的定力

皇兄何故造反? 第九百零六章:首辅大人的定力

作者:月麒麟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01-31 01:21:03 来源:转码展示1

文华殿中,低低的议论声持续不断。

对于一众大臣来说,今天的朝议,着实是让他们开了大眼界。

以大理寺卿杜宁启奏殿试舞弊一案为起点,这场朝议先后牵涉了三个内阁大臣,翰林学士,六部侍郎,又波及到吏部,都察院,现如今,更是直指内阁首辅王翺。

大臣舞弊,师徒反目,内阁互斗,以及一帮重臣之间你来我往的刀光剑影,看的这帮大臣心惊不已。

谁能想到这么区区的一件舞弊案,到如今位置,竟然已经牵动了大半个朝堂的重臣。

如今的朝堂之上,除了户部,礼部还未下场入局,满朝堂算得上重臣的,就只剩下一个内阁次辅俞士悦了。

局势风云变幻,以至于有许多大臣,这个时候早就已经被各种复杂的关系弄乱了脑子,完全跟不上一帮重臣们的节奏。

不过很显然的是,随着朱鉴出面弹劾王翺,朝堂之上大势已现。

紧随在朱鉴之后,江渊亦开口道。

“陛下,内阁拉帮结派,已非一日,王翺身为首辅,更是此中好手,吾等普通阁臣,在内阁中稍有不遂其意者,必遭冷落打压。”

“若非如此,臣万不敢听其暗示,鼓动萧学士在殿试当中行此大险,殿试舞弊,臣有大罪,但是王翺身为幕后之人,才是真正的朝廷之患,陛下圣明烛照,请万勿受此奸人所欺!”

和朱鉴一样,江渊的态度言辞,亦是激烈的很,甚至犹有过之。

王翺拳头捏的紧紧的,但是情绪却无比的稳定。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

多年的官场生涯告诉他,如果在这个时候被情绪控制,那么,他的仕途之路必将就此终止。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这是陈循长久筹谋之后,专门针对他的一次政治斗争。

事到如今,原本的殿试舞弊案,已经不重要了,或者说,它已经退居次位了。

杜宁之所以要以此为起手,为的只怕就是这一刻。

先将江渊逼上绝路,让他疯狂之下,为了脱罪将王翺拉下水,随后朱鉴出面,将话题转移,从殿试舞弊,转向王翺在内阁揽权。

看似简单,但是实则,却步步杀机。

王翺自身的缺陷就在于,他长久在边境提督军务,所以,在京师的时间太短,即便是入阁两载,但是,这点时间对于他这样的重臣来说,想要站稳脚跟,依旧不容易。

他有资历,有功劳,但是,欠缺的是朝中的关系和人脉,可内阁的运转不能停,所以,他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在内阁建立权威,然后通过其他阁臣的力量,让内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很多事情,的确有揽权的嫌疑。

陈循此举巧妙就巧妙在,他将之前的诸多事情,同殿试舞弊案通过江渊联结了起来。

朱鉴出面弹劾王翺揽权,看似是扭转了话题,但是实质上,却并没有,因为现在这种局势下,殿试舞弊案,已经成为王翺揽权的佐证和延伸。

这个时候,王翺只揪着殿试舞弊案,就会显得避重就轻,被朝廷大臣视为是心虚的表现。

但是,若要他正面回应,那么这中间可攀扯争论的余地,可就多了去了……

这件事情如果不能在今日解决,那么下朝之后,王翺势必会成为漩涡的中心。

到时候,朝堂上下,清流科道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想要经得起这样的审视,几乎是没有人可以做到的。

而且,这种质疑对于他来说,将是一次很大的权威冲击。

所以,他必须要在朝堂上解决此事,绝不能拖延下去,这是大前提!

确定了这一点,王翺的心情没有丝毫的轻松,反而变得更加沉重。

他当然有属于自己的底牌,但是,底牌只有用在最关键的时候,才是底牌,不然的话,只怕到最后,还是胜负难料。

目光沉沉的落到陈循的身上,此刻的王翺,强迫自己进入到绝对冷静的状态。

尽管此刻面对的是一个可能花了好几个月,细心筹谋,一朝发难要扳倒他的‘政敌’,但是,王翺的目光当中,却没有丝毫的怨恨和不满,只有淡淡的审视!

他的眼神不算锐利,可却仿佛要看透人心一般,带着一股慑人的威势,这般眼神,让旁边的大臣,都隐隐感觉到一阵心寒。

这个时候,他们才想起,王翺可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他可是曾经仗剑守城,上马杀敌的人,不过平日里不曾展露出来,可这股气势一提起来,自然让人心惊胆战。

不过,陈循显然也是久经风浪之辈,面对王翺气势逼人的目光,他不仅没有丝毫的退缩之意,反倒带着淡淡的笑容平静的望了过去。

这副神情,就仿佛现在的一切,都和他毫无关系一样。

上善若水,以柔克刚,王翺的气势凌厉,但是,陈循却不卑不亢,如春风化雨般无形之中化解。

短暂的交锋一触即收,毕竟,这是朝堂之上,哪怕王翺是内阁首辅,也不可能给他留出太多的反应时间。

事实上,随着朱鉴的出面,远处不少御史言官,已经开始蠢蠢欲动,王翺若再无反应,只怕此事会越发难以控制。

深吸了一口气,王翺上前拱手道。

“陛下容禀,臣身为首辅,承蒙陛下恩重,掌分票之权,日日夜夜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诸臣流转升迁轨迹不同,擅长不同,职责不同,分票之时,亦当有所差别。”

“此举非为打压,实则是出于朝廷政务平顺之考虑,然内阁初掌票拟之权,如何使用仍在摸索当中,既然诸阁臣觉得此举不妥,臣亦当改进,此后,内阁所处理政务,可以三月为期,轮换执掌,以避免有旁置打压阁臣之嫌。”

所有人的目光汇聚在王翺的身上,但是,这位老大人真正开口的时候,却仍旧不慌不忙,慢条斯理的。

“至于阁议之事,内阁不同于部院寺监,为协助陛下处理政务之司,阁议之举,是遇繁难庞杂之政务时,诸阁臣能共同商议,审慎票拟而定,亦是为内阁上呈陛下时,各辅臣能集思广益,以备陛下咨询。”

“如朱阁老方才所说,内阁诸臣皆有票拟之权,皆可随时进宫面圣禀奏,阁议只是商讨,若诸臣意见不同,自会列附其后,以备陛下裁决,并非一言而定,统一诸臣之意。”

这番话说完,一旁的几个尚书大臣,顿时目光闪动,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甚至能够发现,他们看着王翺的目光当中,莫名的多了几分重视。

与此同时,王翺还没有停。

刚刚朱鉴提出的质疑有很多,眼下,他必须一一回应。

“方才朱阁老所言,臣和彼时尚在内阁的陈尚书,高尚书曾有冲突,这是事实,但是,不过政见之争,不涉私人恩怨,更不可能操弄权柄,相互攻讦,相信这一点,陈尚书应当亦有同感?”

话至此处,王翺停了一停,将目光落在了陈循的身上。

见此状况,一旁的群臣都不由紧张起来。

要知道,虽然这看似是随口一提,但是,这可算得上是这场朝议上,二人首次正面对话。

刚才的时候,陈循气势汹汹,指责读卷官,叱骂江渊,甚至弹劾王文,但是唯独,他没有一句话提起过王翺。

哪怕到了现在,所有人都隐隐猜到,这场朝议,是陈循借杜宁,江渊等人之手,在针对王翺,但是,猜测毕竟是猜测。

可是现在,王翺开口发问,将话语权送到了陈循的手中,这位清流领袖,一切的始作俑者,又会作何回应?

是不屑的嘲讽回去?还是借此机会,义正言辞的回击?

又或者,是太极推手,继续隐于幕后?

众人瞩目当中,陈循倒是依旧平静,开口道。

“首辅大人说得对,我和首辅大人之间,不过是偶有政见不同,不为私怨。”

简简单单,说完之后,陈循便立在远处,并不在多说。

见此状况,尽管很多大臣已经有所预料,但是,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失望。

原本他们还以为,能够见到两位大佬正面对撞,但是现在看到,到了他们这一步的人,对于这种彻底撕破脸皮,不留回旋余地的事,还是很谨慎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王翺在问的时候,其实就埋了陷阱。

他说的是‘操弄权柄,相互攻讦’,换句话说,单论他们之间的争斗,并不是王翺一意打压陈循,而是你来我往。

所以,要么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要么就好好的论一论,当年的经筵之事……

不过,陈循的这种态度,却令一旁的江渊和朱鉴同时有些脸色微变,只是,江渊是惶急,而朱鉴是意外而已。

倒是王翺自己,对于陈循的这副表现,并没有任何的诧异之色,仿佛一切尽在他的掌握当中一样。

眼瞧着陈循不再说话,王首辅不紧不慢的继续开口,道。

“殿试舞弊一案,大理寺已有结论,臣不欲多言,是因为大理寺察查许久,搜集的证据,证人,要比臣一人辩驳,更有可信之处,江渊方才之言,不过眼见事情败露,随意攀诬而已,臣识人不明,请陛下降罪。”

“此事起因,究其根本,乃是江渊暗中图谋翰林院,陷害萧学士,他攀诬于臣,亦是以此为由,既然如此,臣愿卸去兼掌翰林院差事,请陛下另择贤臣出任翰林学士,还臣以清白。”

面对朱鉴和江渊的指控,王翺沉着冷静,一条条的予以驳斥,条理清晰,态度沉稳,不得不说,颇有气度。

这一番番清晰的话语,也让朝堂上的风向悄然转变。

要知道,朱鉴弹劾的这些事,还算是有事实依据,但是,也都被王翺给一一解释了个清楚,至于江渊所说的,连证据都没有,如果早说的话,说不定还有人会信。

但是,到了他自己都难保的地步,才这么说,可信度确实不高。

于是,不少人望着王翺的目光,都多了几分敬意。

这种情况之下,仍然能够保持镇定,如此迅速的予以应对,果然,能够成为朝廷大佬的,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那么,接下来就要看,陈循会不会继续穷追猛打了……

虽然说,刚刚陈循出面给王翺“作证”,但是,这是否代表着陈尚书放弃对付王翺,却不一定。

因此,许多人都默默的望向了陈循。

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位始作俑者,这个时候,却依旧平静的站在原地,并没有要继续开口的样子。

与此同时,上首天子的声音,也响了起来。

不过,让群臣没想到的是,对于刚刚的指控和辩解,天子仍旧没有表明态度,而是直接点了人,问道。

“俞次辅,你身在内阁,应该对内阁情况最为了解,你来告诉朕,刚刚几位阁臣所说,到底谁真,谁假?”

最后的这句话,天子的口气有些微妙,让群臣都不由捏了把汗。

所谓圣心难测,但是,身在朝中,谁又能不揣测天子之意呢?

这次朝议发展到现在,已经牵扯了太多的人,说是一团乱麻也不为过,这种情况之下,正是需要天子出面裁决之时。

但是,天子始终不表明态度,甚至于,在这个当口,点俞次辅出来,是什么意思?

诚然,俞士悦作为内阁大臣,是最了解内阁情况的人,但与此同时,更要清楚一点的是,他也是如今的内阁当中,唯一没有牵扯这桩案子的人。

毋庸置疑,这个时候,俞士悦站在谁的一边,虽然未必就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到底会增加很大的赢面。

至于俞次辅的态度是什么,就更不好揣测了。

之前他跟朱鉴的过节,人尽皆知,闹得最厉害的时候,双方几乎反目成仇,时至今日,二人虽然同在内阁,但是关系依旧很差,而且,是毫不遮掩的那种差。

还有江渊,当初他转投王翺,可是狠狠的利用了一把俞士悦,他会不会趁机报复?这都说不准!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更要清楚的一点是。

殿试一案,几乎所有阁臣都已经被卷了进去,而现在,陈循明摆着要针对王翺出手,并且是早有筹谋。

既然如此,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位陈尚书很可能是有把握的,如果这个时候,俞士悦选择了站在王翺的对立面,那么最后王翺倒了,他再进一步,几乎是毫无疑问的。

值此状况之下,俞次辅到底会帮谁,可着实是不好说啊……

1秒记住笔趣阁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biiduox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