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三百二十二章 百密必有一疏

皇兄何故造反? 第三百二十二章 百密必有一疏

作者:月麒麟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1-11-16 22:32:50 来源:转码展示1

土木之役后,勋戚的实力大损。

北征一脉在张軏和陈懋的主持下,迅速恢复了元气。

但是燕王府一脉,因为成国公府的爵位迟迟没有定论,却始终都在摇摆之中。

趁此机会,张軏便让张輗去尽量拉拢一番,如今想来应该也有了进展。

张輗怒气未消,但是听到张軏发问,虽不情愿,但还是回答道。

“不怎么样,成国公府一倒,原本那几家都心慌的很,有朝咱们这边投效的意思。”

“但是前些日子年节,成国公府那个小子,往各府跑了一趟,不知说了些什么,他们就都变了态度,我再三旁敲侧击,但是却什么都打探不出来。”

张軏也有些头疼。

这些勋戚突然之间的态度转变,一定是出了什么岔子。

不过现下的局面,他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调查了。

沉吟片刻,张軏开口道。

“既然如此,这件事情先放一放,二哥,这几日京卫指挥使司那边,你先告假。”

“趁着这两日,我将五军都督府的一些亲信,都引荐给你,等我离京之后,五军都督府,就得你来看顾着了。”

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临时抱佛脚,也总比没有强,张輗虽然身在京卫指挥使司,但是他毕竟是英国公府的人。

哪怕不方便直接插手五军都督府的事务,也不至于因为张軏的离开,让英国公府的人马,彻底失去了主心骨。

张輗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明白,随即,张軏瞥了一眼一旁的薛恒,犹豫片刻,继续嘱咐道。

“另外,跟咱们交好的,还有跟宁阳侯府交好的那几家,等我走了之后,你继续前去走动。”

“听圣母那边的吩咐,她老人家一旦有了决断,就配合起来,宁阳侯那边,能救的话,还是要救的。”

“但是如果圣母最终决定蛰伏不动,二哥,你也不要冲动,就按圣母说的办!”

平心而论,从张軏的角度出发,哪怕是倾尽全力,也是要营救宁阳侯的。

就算是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毕竟,他们现在太需要这样一个有资历,有战功,有威望的老牌勋戚坐镇了。

但是,宫里却未必会这么想。

虽然这么说有些大不敬,但是张軏还是不得不说,宫里的那位圣母,毕竟是个妇道人家。

或许平时的时候,能够顾全大局。

但是,面对着如今,使团即将出使瓦剌的情况下,她老人家恐怕是再也顾不得其他,生怕自己有什么动作,会影响到迎回太上皇的事情。

想来,在此刻的孙太后心中,只要能够迎回太上皇,别说是一个宁阳侯,哪怕是把英国公府搭进去,她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而一旦,她老人家真的不愿意搭救,那么他们也只能顺着她老人家的意思。

这个时候,内讧是大忌!

这回,张輗明显有些不情愿,但是最终,出于对自家弟弟长久以来的信任,他还是点了点头。

见此情况,薛恒踌躇片刻,还是开口道。

“三爷,虽说我们都希望能够将宁阳侯救出来,但是凡事总要做最坏的打算,如若圣母那边……那我们也得早做准备啊!”

话说的虽然委婉,但是意思却表示的很清楚。

薛恒是负责和宫里联络的,正因于此,他最清楚,宫里的圣母娘娘,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究竟如何。

张軏沉默了下来。

勋戚固然人多势众,可是土木之役,损失的实在惨重。

如今英国公府这一脉能够动用的勋戚之家倒是不少,但是都是刚刚袭爵没多久的,十几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这些人空有爵位,却没有足够的威望,让他们插手五军都督府的军务,别说是朝廷了,张軏自己都不放心。

现如今,各家府邸当中做主的,基本上都是没有爵位的叔伯辈,他们既是勋戚子弟,又在五军都督府当中任职。

这才是勋戚这边的基本盘,或者说,这才是英国公府把控五军都督府的底气。

但是他们没有爵位,很难真正成为五军都督府的掌事官,而有爵位的人太过年轻,资历不够。

这就导致了,五军都督府的上层实际上出现了真空,也才给了李贤那帮人钻空子的机会。

现在使团出使在即,张軏自己又要离开京师,虽然说让张輗暂时支撑,但是张輗毕竟不是五军都督府的人,而且素无战功。

五军都督府,说到底是武将衙门。

想要服众,除了得有爵位,有家世,更重要的,是手里得有实打实的军功。

事实上,这也是赵荣,郭晟等降将一脉,一直很难在五军都督府插得上手的原因。

即便是有天子强行扶持,他们在五军都督府也是举步维艰。

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他们自己没什么战功,就连父辈的爵位,也是靠归降得来的。

五军都督府的官员,有背景深厚的勋戚子弟,也有从底层一步步靠军功升迁上来的。

前者瞧不起降将一脉的家世,后者瞧不起他们的无能。

现在,张軏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宁阳侯一倒,他们这边最后一个既有资历,又有家世,同时身负军功的勋戚,也没了。

“任礼!”

咬了咬牙,张軏吐出一个名字。

“他刚刚被晋封了侯爵,论爵位和军功,是能压得住的,二哥,你明日便随我去一趟宁远侯府,我们保他,顶上郭晟的位置。”

这……

张輗和薛恒对视了一眼,皆是有些犹豫。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这任礼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是英国公府的嫡系。

任礼原本是燕山卫卒,在靖难中得功,但是并未封爵,只是在五军都督府任职。

他的爵位,得自随定西侯蒋贵击破阿岱汗一役。

所以实际上,他属于定西侯府一派。

虽然说,英国公府和定西侯府交情不浅,但是这中间毕竟隔着一层。

除此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

任礼的资历不够!

他虽是燕山卫卒出身,但却并非靖难勋戚,而是正统三年才获封爵位。

这些年以来,他四处在外征战,除了定西侯府之外,和京中其他的勋戚,也没有太深的交情。

这就导致了,他在论资排辈很严重的勋戚圈子里,威望并不算高。

加之他因紫荆关一役,被朝廷晋封为侯爵,虽说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也不免遭人嫉恨。

多方面原因综合下来,对于张軏的这个决定,张輗颇觉得有些不妥,沉吟片刻,他开口道。

“三弟,我知道你如今为难,可是就算我们英国公府愿意推任礼上去,其他的勋戚世家那边,恐怕也不好安抚啊,毕竟……”

毕竟任礼一个新晋的勋贵,要对一帮老牌勋戚发号施令,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然而张軏却冷哼一声,淡淡的道。

“有什么好安抚的,他们要是有别的人选,让他们尽管提出来,只要资历够,战功足,英国公府一样可以扶持他们!”

张輗和薛恒对视一眼,没有说话。

但是眉间的不满却没有消去,道理他们当然是懂的,但是要跨过这道坎,却不是这么容易的。

见状,张軏有些无奈,只得道。

“你们担心什么,我没记错的话,这个年节过去,任礼都六十九了,就算是进了五军都督府,能掌几年事?”

“如今局势动荡,你看看那郭晟,才干了多久,连爵位都快保不住了,这个时候,让任礼去替咱们冲锋陷阵,难道不好吗?”

张輗的脸色这才好看了几分,不情不愿的点了点头,道。

“那好,这几日我便去各家府邸走一遭,探探他们的意思,这件事情并非易事,想要天子那边点头,光凭咱们可不够。”

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向来是由天子决断。

如果他们想要推人上去,除了争得圣宠之外,就只能靠各家府邸一起出力了。

毕竟,五军都督府上上下下,任职的都是各家勋戚。

他们的意见,天子总是要顾及的。

不然的话,空任命一个都督过来,最终只能是被架空的结果。

张軏点了点头,道。

“这件事情要快,除此之外,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也可以和文臣那边联合。”

见张輗等人面露疑惑,张軏进一步解释道。

“天子要将五军都督府换成自己的人,触动的可不止是咱们这边,他要扶植李贤那帮人,头一件事情,就是将京营拿回来。”

“文臣那边,好不容易借着土木之役,把勋戚打的抬不起头来,怎么会这么轻易的就让天子重新重用勋戚?”

张輗皱着眉头,问道。

“你的意思是,要保于谦?”

李贤等人弹劾于谦用人不当,平叛不力,想要罢去他提督京营一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要想阻止他们,那么就得替于谦说好话,这是很容易明白的道理。

张軏点了点头,道。

“不仅是于谦,还有王骥!”

“如今这位天子,固然是心思机敏,行事老道,可毕竟还是年轻,太急躁了。”

话至此处,整个晚上都皱着眉头的张軏,脸上总算是绽出了一丝笑容,开口道。

“于谦如今在朝中,势力威望能排到前三,他提督京营这段时间,军中对他也颇有赞誉,可谓声名远扬。”

“还有便是王骥,他以文臣之身得获爵位,乃大明首位,虽然如今平叛稍稍有些延迟,但是,战事用兵,本就并无常形。”

“天子用迟疑不前的理由怪罪王骥,本就有些理亏,何况,他强行撤换总兵官,还将于谦禁足,将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只要咱们咬死了,王骥用兵无误,乃是根据战局而定的策略,那么不仅能交好他们二人,也能打翻李贤等人的算盘。”

薛恒也松了口气,道。

“三爷好谋算,咱们只要能够跟那帮文臣一起,保下于谦和王骥,那么在任礼的事情上,他们想必也不会太过拦阻。”

“如此一来,五军都督府这边,有二爷和任礼坐镇,李贤他们没法借机拿回京营,也就没了由头,对咱们的人下手。”

窗外的雨越下越急,书房当中的几个人,脸色却变得轻快起来,虽然仍旧带着忧虑,但是却不复最开始的愁苦。

一直将薛恒等几个人送出英国公府的大门,张軏才回到书房。

望着窗外浓重的乌云,不知为何,他心中仍旧感到有一阵不安,似乎他还是忽略了什么……

三天的时间倏忽而过。

这一日,天光大亮,旭日初升。

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从宣武门出发,离开了京师,踏上了前往瓦剌的路途。

与此同时,京城当中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天子下诏,准吏部及都察院所请,命二月至四月,举行京察。

凡京畿地区,各部,院,寺,监,九品以上,四品以下诸官员,不论是否考满,俱在考核之列。

于是,整个朝廷的气氛顿时就变得紧张起来。

兵部,俞山捧着一大摞的公文,快步来到兵部大堂,恭敬的将这些公文放在案上,恭敬的立在下首,开口道。

“老大人,这就是这些日子,积压下来的公务,其中有部分事关重大,下官不敢擅专,只能等老大人回来处置。”

在他的面前,一名老者穿着绯红官袍,面容清癯,颇有几分不怒自威的气势。

正是被禁足整整一个月的兵部尚书,于谦。

看得出来,于大人这一个月消瘦了不少,不过他手下却片刻不停,厚厚的一摞公文,在他的手中,不过盏茶的时间,便下去了小半。

这本是惯熟的公务,于谦处理起来得心应手,速度也很快。

然而到了其中的一份,他却忽然停了下来,眉头也微微蹙起,开口问道。

“这份,大同奏新增军马五千,请求兵部拨付豆料粮草,前段时间瓦剌一战,大同俘获军马不少,如今城中应有军马八千匹。”

“前些日子,兵部已照此数量,足额拨付了近三个月的粮草起运,如今怎么突然多出了这么多军马?”

身为大明的兵部尚书,于谦对于全国各个地方的武备,兵力,军马,粮草,基本上都了然于心,能够信口拈来。

正因于此,他才会感到疑惑,大同最近并无战事,怎么会突然多出来这么多的马匹?

俞山早知道于谦会问起此事,赶紧便道。

“老大人有所不知,您被禁足的这段时间,大同接连发来军报,言及边境不宁,瓦剌恐有异动,大同镇守总兵官郭登,奏请朝廷增兵三千,加拨军马五千。”

“因为老大人当时不在,军报直接送入了宫中,天子阅后,深感事关重大,于是便召了下官入宫,依照郭总兵所奏,自京营调拨了如数兵员军马。”

“算算日子,应该差不多也该到了大同了。”

于谦的眉头锁了起来。

既然有天子的诏旨,那么调兵就不算是什么大事,更让他感到在意的是……

“你方才说,大同有军报称瓦剌会有异动?军报何在?”

俞山指了指于谦案上红漆蜡封的军报,道。

“这些日子,老大人不在部中,一应军报都是直接送入宫中,陛下拆阅之后重新封好,然后送回部中保存,全都在这里了。”

闻言,于谦没怎么犹豫,将手里的一堆公文略一整理,便将旁边的军报拿过来,抬手拆开。

一份份的看过之后,于谦的脸色终于变得凝重起来。

“备轿,我要进宫见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