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皇兄登基后 > 第44章 长卷

皇兄登基后 第44章 长卷

作者:快乐肥仔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5-05 21:07:23 来源:文学城

春风楼?

哼!虞咏怀自然没想过这事能瞒得住熙宁帝的眼睛,但这样一打岔,虞咏怀也不纠结这事了,只说道:“咱们一路走一路吃,已经差不多了。如今天色渐晚,还是别去人堆里凑热闹了,回去吧。”

熙宁帝本来也对所谓的花魁娘子不感兴趣,听虞咏怀这么说,自然满口答应。

两人顺着来时的街道往回走,卖小食的摊子依然支着,且客人还不少。虞咏怀已经吃的心满意足,这会儿也将目光移到了方才没有注意过的地方。

街上人来人往,男女老少虽不是人人衣着华丽,可也是算是干净整洁。三两衙役来回巡视着,若见到小孩子乱跑,定是要将他们叫住,让各自父母看劳的。

别的不说,仅凭这点,便可在朝廷考评时为这一地长官评价个“上等”了。

熙宁帝平时不介意跟虞咏怀谈谈朝廷大事,耳濡目染之下,虞咏怀也能在某些地方说出点一二三来。她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给熙宁帝听了之后,熙宁帝点点头表示认可,却又补充道:“念念你观察得细致,一方长官能否事事为民,确实是朝廷考核的要点。只是看问题也不能仅凭一眼之见,你今日见此地百姓安康,官府踏实做事,便觉得此地长官不错,可你焉知这不是一日的功夫呢?”

虞咏怀恍然大悟,天子出行不是秘密,回程要沿途采买,更需提前与地方官吏说清楚,什么东西大概要多少,都得事先跟商家商量好,别到时候陛下来了,地方上却拿不出东西来。因此就算熙宁帝下旨无需此地官员接驾,也未说要进城中巡视,但这些人可不傻,不管陛下下不下船,总之他们得把方方面面都安排好。

虞咏怀又回头望了一眼长街,恰巧看到几名衙役一处茶摊前与老板说话。老板娘倒了茶来,几名衙役似喝了茶,又摸出铜板来要付钱,老板推辞一番,最后还是接了过来。这时有一对夫妇带着孩子走过,那孩子主动招呼了衙役,衙役拍了拍孩子的头,又与孩子父亲说起话来······

不管怎样,衙役也算是给朝廷当差的人,能与百姓相处融洽,而不是叫百姓避之不及,说明他们在百姓之间口碑不差。

熙宁帝顺着虞咏怀的目光,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幕,他微微一笑,虚揽过虞咏怀的肩头,“走吧,若普天之下皆如此,那便是苍生之福了。”

两人慢慢回到船上,上楼前,熙宁帝还不忘嘱咐虞咏怀喝一碗消食的山楂汤。虞咏怀其实已经不怎么觉得胀了,可既然哥哥说了,那她就喝吧,反正山楂汤酸酸甜甜,味道也很好呢。

本着有好东西就要一起分享的心意,虞咏怀顺便叫红香也给熙宁帝送了一份。熙宁帝其实完全用不着喝这东西,但既然是念念分给他的,那他自然要喝了。

一夜好眠。

天刚蒙蒙亮,船队便出发了。虞咏怀醒来后发现窗外又是另一派风光,想起自己要给祖母做的画,便赶紧叫人去收拾书房。

山水风光、鸟兽鱼虾、街市人群、良田村镇······虞咏怀回忆着一路所见,简直下笔如有神。一连几日,虞咏怀都泡在书房里,熙宁帝心知作画时最不能叫人打扰,便吩咐了宫人除非饮食就寝,其余时候都别去虞咏怀面前晃悠。

就这样,等虞咏怀终于从画卷中抽身出来,才发想马上就要到京城了。

见她终于肯下楼,熙宁帝也松了口气。全神贯注自然要紧,可时间长了,难免对身体不好。

熙宁帝对虞咏怀的画作很是好奇,见红香翠谷忙着个虞咏怀揉肩捶腿,便问能否叫孙有福上楼去把画拿下来一观。

虞咏怀才想说哥哥自己去看就是了,何必如此麻烦,随即又想起船上不比宫中屋舍宽敞、里外分明,叫孙有福去,是不想冒犯了女儿家闺阁。因此虞咏怀点点头,告诉孙有福外间书房桌子上摆着的便是。

孙有福带着小徒弟,出了门,先把自己身上拍打了一番才进了虞咏怀的书房。

那小徒弟没读过书,但跟在熙宁帝身边,倒也见过不少名家大作,探头看了一眼桌上的画卷,不禁赞叹道:“徒儿瞧着长公主这画画得可不比那些文人大家们的差呢,这山啊水啊田啊人啊,就是咱们一路见到的嘛!”

小徒弟觉得长公主的画画得实在,虽说少了几分仙气飘飘几分意境高远,但这可不是正经的南地和正经的市井村镇!

孙有福不轻不重地拍了下小徒弟的头,“闭嘴!真是什么话都敢说了!便是不在主子跟前,也要好好记着谨言慎行几个字!”

小徒弟忙不迭地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孙有福见外边没人,又小声指点道:“主子们如何岂是咱们能说嘴的?再说了,你也是一早跟在陛下身边的,怎么这点眼力劲都没有?你瞧瞧这画里画了什么?这里边不只有山水田地,还有讨饭的乞丐!你说这是什么意思?!”

小徒弟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嘴里却是一叠声的“徒儿不知道”。孙有福见他这样,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对嘛,不管什么,心里要清楚,至于嘴上清不清楚,那咱们得看情况。

孙有福不再耽搁,小心收拾了长长的画卷去给熙宁帝复命。

熙宁帝自觉熟悉虞咏怀的画风,小时候两人跟着师傅,从山水人物到鸟兽虫鱼,倒是都一一学过,只是皇子公主,学这个也就是陶冶情操罢了,也没谁要求他们一定要成为一代大师。因此师傅教得认真,但想学多少,想学什么,全凭学生自己开心。

虞咏怀同熙宁帝一样,两人对。作画谈不上痴迷,只是兴致来了,提笔作画,末了给太皇太后并太妃们还有彼此看一看,听大家赞赏夸奖一番罢了。

熙宁帝画山水鸟兽多一些,虽然他没怎么出过宫,但御花园里珍奇异兽、山石流水也是有的,再加上每年去外边围猎祭祀,他大可以根据有限的见识,自我发挥出无限的风光。

至于虞咏怀,熙宁帝到时见她画人物小像多些,宫宴、游园、听曲,人多又热闹,除此之外,或许就是宫里各种花草了,那些画就一副团扇大小,正方便了绣娘们秀个扇面出来,她好拿去送礼。别说,大家还挺吃她这套。

这次听念念说要画一画南地风光,带回去给祖母解闷,熙宁帝还以为是许多幅小画,没想到孙有福带着人上楼去,半天就捧回来一副?不过看着卷起来的厚度,应该内容也不少了。

摊开一看,果然是一幅长卷。不及细看,熙宁帝先夸了虞咏怀,“如此大作,念念当真是下功夫了。”

虞咏怀谦虚一番,继续叉着水果吃。熙宁帝这才仔细看起虞咏怀的画来。

这幅画或许不及宫中收藏的历代名家大作笔力传神、意境悠远,但胜在写实求真。画中不乏山水之景,熙宁帝一一看过,便可感知作画之人对草木自然的热情喜爱。那山中有飞鸟,林下有群鹿,水中可见游鱼,自然也少不了芦苇丛里向水下探头探脑的水鸟。

如此质朴的画作,倒是难得一见。与其说是山水田园之景,倒更像孩子们信手涂画。

山水之外,便是田野村落。入眼便是村口树下趴着的大黄狗。茅草屋顶上或卧或立着猫儿,妇人们要们在房前屋后劈柴喂猪,要么在屋子里纺线织布。远处农田里是各式各样忙碌地农人,孩子们村里村外跑着,大多也不得闲。

再往前,便是市镇。从城门口排着队的人群开始,一直到城内的院落屋舍、行人小贩,熙宁帝仔细看了看,发现这正是前几日他们私下游览过一番的夜市,只是在此之上,念念又添了在别处所见的印象深刻的景物人群。

最后结尾时,又是大江大河,两岸有青山田亩,估计是回程时沿途所见。

这样一幅画说大不大,展开来也就他双臂伸展的长度。其中内容丰富,包罗南地山水人烟,即便笔法中不乏仓促之处,景物人像也只选择了念念自己能清楚记得的那部分,但不得不说,就凭“写实”这一点,此“南地风情图”,也算是一佳作了。

熙宁帝对虞咏怀夸了又夸,来回看了两三遍,才叫孙有福小心把画守好。眼看着孙有福出门放画去了,虞咏怀才问道:“我还画了两个乞丐,哥哥看了觉得如何?”

看起来如何?

说实话,他们这一路上,不管是往哪走,都没看到过哪怕半个乞食讨饭之人。

正常吗?

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