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第347章 左手剑、右手书

皇明皇太孙 第347章 左手剑、右手书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2-16 13:30:22 来源:转码展示1

朱允煐自认为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所以早起这样的事情对于他来说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对此他也没有半点的不适应,是真的早就习惯了这些。

早起的朱允煐来到奉天殿,看到满朝文武都已经‘上班’,还是比较欣慰的。看起来大家都没有偷懒,一个个的也都是从过年的状态当中恢复过来,这就是一个好事情了。

以前的朱允煐对于老朱对于文武百官的‘苛待’还是颇有微词的,觉得官员们都不容易。

只是现在他坐在龙椅上,就要高呼老朱英明了。假期真的没必要太多,稍微给个几天就行了,没必要休个十天半个月的,那实在是太多了。

徐辉祖率先出班,启奏道,“陛下,各地都司、卫所,年节时赏赐、粮饷业已拨付。”

对于这个回答,朱允煐很满意,“好!大明将士为国戍边、镇守安宁,切不可怠慢将士。粮饷、赏赐,切不可贪墨。若是有人敢在此伸手,朕势必要抄家灭族!”

不少文臣微微皱眉,觉得皇帝这样的话实在是太过杀气重,有点不太好。

黄子澄就站了出来,表情严肃说道,“启奏陛下,隋炀帝暴政以致失国......”

“哦?”看着这国子监祭酒,朱允煐表情严肃问道,“杨广暴政失国?曾有文为《过秦论》,那咱们就来议一议隋。都说杨广三征高丽以致中原动荡,又说杨广开运河天怒人怨。朕想,是有些道理的,隋二世而亡,杨广自然该骂。”

朱允煐也懒得给杨广洗底,实际上也确实没必要给杨广洗底。

虽然现在也有人说大运河功在后世,可是当时确实是闹得天下动荡。也说三征高丽彰显天朝国威,只是损兵折将也是事实,以至于一些世家乘势而起。

朱允煐又看向黄子澄,说道,“再说说两宋失国、暴元国祚百年,这又是如何?”

看了一眼黄子澄,朱允煐起身,看着御阶下的文武百官,“朕知晓,太上皇驱除鞑虏、建立大明基业,尚有一些人未能归心。这几年倒是好了些,前些年朕也没少听到一些大儒、世家心慕前朝。”

这一下也有一些文臣比较尴尬,这简直就是一再的拿他们的黑历史说事了。

老朱起家的时候,正经的读书人不算多。李善长算一个,刘伯温代表的浙东文人集团加入后算是文臣班底齐全。至于宋濂等人的加入,那自然也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了。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当初确实是有不少读书人看不上老朱。认为老朱是泥腿子、家世不值一提,或者那些读书人忠君,忠的是蒙古皇帝。

“都说太上皇苛待文人,或说太上皇行事严苛。”朱允煐的表情看起来很是平静,只是平淡无比的开口,“乱世用重典,想来诸位饱读诗书也是该明白这个道理。”

黄子澄有着读书人的骨气,说道,“陛下,如今不是乱世!”

现如今确实不是乱世,所以有些重典看起来也确实不太合适。这一点朱允煐很清楚,估计老朱心里也是有数的,所以这些年来大明也是在不断的调整、改变。

只是在黄子澄等人的眼里,这样的一些改变实在是太慢了,达不到他们所期待的一个局面。

刑不上大夫,这是他们的期待。可是大明不一样,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不管是世家还是平民,该严苛的时候都是非常严苛的,没有半点好多说的。

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也是一些读书人的期待。可是大明朝连丞相都给废了,现在的权力是高度集中在皇帝手里。这些读书人想要多说什么、多做什么,基本上都是有些费力的。

至于说一本论语治天下,或者是依照周礼这样的古礼打造盛世。这也就是读书人的一厢情愿了,大明朝的皇帝可不会惯着这些人。

有人说宋朝是读书人的黄金时代,地位奇高,这在某些意义上来说没问题。

但是在明朝,起码现在看起来是没有这样的趋势。不少的读书人也都是有些心思了和想法了,想要制约皇权,想着治理天下,不是说明朝时期的读书人才有这个心思,这是读书人一直以来的一个期待和梦想,这算得上是他们的追求吧。

这些,其实也不能就是说读书人的‘劣根性’,单纯的就是对于皇权的限制,也是读书人的一个追求。这些人一方面是想着忠君,一方面又是想着要限制皇权。

或许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皇帝高坐龙椅,事情就交给他们来办。

朱允煐看着黄子澄,缓缓说道,“自朕登基以来,有不少爱卿递来奏折。觉得朕行王霸之事,觉得朕不恤民力。前些时日,还有人说咱与民争利。”

一些文臣武将表情坦然,而有些人表情不自在的低头看着脚面,要不然就是一脸的正气。

朱允煐笑了起来,重重说道,“朕知道,朕不是一些人眼里的仁君,朕也不打算当一个仁君!子曰:克己复礼以为仁。既然是仁君,则必施仁政,轻徭役,轻赋税,与民休息。所谓仁政,宽厚待民,施以恩惠!”

看着黄子澄,朱允煐问道,“朕记得,孟子提‘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朕觉得,是有些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朕也是明白。”

不少文臣立刻担心起来了,难道小朱皇帝也要对孟子开炮,将孟子抬出孔庙?

毕竟按照孟子的观点: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

朱允煐笑了笑,只是有点皮笑肉不笑的意思,“孟子还曾言,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宋朝的赵官家大概是仁善的,金兵南下,赵家皇后、妃嫔、帝姬,文武百官女眷皆入金营,汴梁百姓遭到屠戮,仁政可行?”

不少文臣表情尴尬,宋朝的那些耻辱,放在历史上确实都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只是黄子澄选择对线,说道,“陛下,女真野蛮,粗俗不知礼。化外蛮夷不行仁政,宋、蒙共破之。”

这个概念不错,女真人不施仁政,所以他们根本没办法坐天下。

朱允煐嘲讽的看着黄子澄,问道,“然后呢?蒙古人坐天下,天下人等化为几等,我南人沦为最末?也对,蒙元不施仁政,太上皇高举义旗拨乱反正!”

“汝等记好了,回去且好好看看孔圣人的书!”朱允煐冷哼一声,朝着值殿将军招了招手,“咱大明,左手执剑,若有不服必斩之!右手执书,教化之!”

看着黄子澄,朱允煐说道,“朕记得你也是洪武十八年时考取了会试第一,孔圣人的书你读的比朕多。朕尚且还知道君子六艺,汝等读书人莫要只会之乎者也。以朕看,程朱倒也大才,只是汝等切莫以为那便是治世之策!”

懒得和黄子澄多说什么了,朱允煐只是要表现自己的态度,大明就不应该是一团和气。一个强大的国家,也不是说就能靠‘仁政’一直屹立不倒。

尤其是这个世界,很多的时候讲仁政是不行的。所谓的教化,就应该是一手刀一手书!

看起来大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也不好说话啊,行的是王道、霸道。一些人感觉到振奋,但是在黄子澄这样的读书人眼里,这样的皇帝显然不是他们眼里最好的皇帝,这算不得明君。

茹瑺早就习惯了,作为天子曾经的伴读、如今的吏部尚书,他知道当今天子不可能是仁宗。真的当了仁宗,那可就没办法开疆拓土了,他可是很清楚当今天子的抱负。

不过或许也有一些人对于当今天子的雄心壮志很期待,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是想着仁政。对于很多的读书人来说,万国来朝才是他们眼里的盛世。

强汉、盛唐,这也是他们所向往的年代!

大明朝现在有着看似不错的基础,如果大明朝继续这么发展下去,说不定真的就是一个万国来朝的盛世,说不定真的就是成为很多人眼里的鼎盛王朝!

对于黄子澄,朱允煐也没有多说什么,还是要容得下一些不同的声音。

更何况这一位国子监祭酒,是一个‘迂腐’的读书人。在一些地方教书育人还是不错的,比如说四夷馆这样的地方,可以培养出来不错的读书苗子。

虽然耗时费力,有些时候看起来也是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朱允煐很有耐心,舆论的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占领了。

现如今的大明也有资格进一步的传播中原文化,等到那些四夷馆的学生们回到他们的国家,肯定会向往大明。让整个东亚、东南亚都被中原文化深深的影响和控制。

这样一来的话,如果以后想要做点事情,也是比较方便。

其实在汉朝开始,中原文化对于周边的影响就越来越大。大唐时期,自然是更加不用说了。

而朱允煐现在在做的就是‘拾人牙慧’,只是进一步的强化。或者,别人传播文化没有他这样的功利,想着的是‘一锅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