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皇明皇太孙 > 第202章 权利

皇明皇太孙 第202章 权利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1-06 21:03:51 来源:转码展示1

老朱的寿宴足够的热闹、和谐,很多人也都觉得在皇帝寿诞之后,自然是需要继续投入到工作当中。按照他们的对于皇帝的了解,势必是接下来继续努力工作,不会休息。

这确实算得上是朱皇帝的性格,这就是一个工作狂。有着这样的一个顶头上司,手底下的人一个个的也被迫成为工作狂,想要休息都是难上加难。

看着头发花白的老朱坐在龙椅上,朱雄英这个皇太孙一反常态,很多的事情在朝堂上直接就和文武大臣们讨论起来,一点都不含糊的样子。

这也是有些反常的,哪怕大家都知道皇太孙的地位和分量,也都知道皇太孙早就在批阅奏折、处理政务。只是以前的皇太孙在朝堂上,基本上都是少说多听的样子,而不是现在这样主动站出来,主动的去处理一些事情。

“迁都之事乃国策,此事不容商议。”朱雄英开口了,对茹瑺说道,“爱卿且去拟一份名单,六部右侍郎需迁都北平,五寺均为右少卿出行。督察院为左副都御史,通政司由右通政先行去北平。六科,且有左给事中吧。”

这一下大家都明白了,皇太孙的意思就是中枢部门,都是由各个部门的三把手先行迁都北平。

茹瑺没有反对,只是说道,“殿下,若是各部均有要员离京......”

“少了一个人,你们就干不成事了?”老朱不高兴了,他忍不了,“离了一个要员,朕的中枢各部,少了拿主意的人了?”

面对老朱的怒气,大家在这个时候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还是接受皇太孙的提议吧。至于反对迁都更是不用想,此前已经连续几次清洗反对迁都的人了。

茹瑺这个时候再次说道,“殿下,中枢各部均遣人去北平,北平与应天府相去甚远......”

朱雄英摆了摆手,说道,“若有大事自然快马传信,各部此去北平,也只是先行安顿,不会有太多政务。各事务,还是由应天府处置。届时也该有亲王坐镇......”

坐在龙椅上的老朱又开口了,“这事,咱看便让晋王先过去看着,允熥......”

朱雄英咳嗽一声,老朱一下子反应过来了。他的这个嫡次孙又跑了,跟着周王朱棡、湘王朱柏跑了。目的地是‘蜀秀才’蜀王朱椿的地盘去了。

这是一个连老朱都称之为‘蜀秀才’的王爷,本性孝友慈祥、博综典籍,正妃就是蓝玉的女儿。这一位也算得上是老朱比较喜欢的儿子,因为比较省心,有贤王的潜质。

其实现在很多亲王还没有回封地,周王他们跑了是因为拿到了圣旨。至于圣旨是怎么来的那就不好说了,反正是朱允熥拿来的,这可是真正的圣旨,可不是矫诏。

朱雄英这个时候说道,“皇爷爷,孙臣觉得楚王久镇武昌,也曾平定大庸、道州,征讨云南、西蛮,此去北平最为合适。除此之外,楚王为为宗人府右宗人,也合适。”

老朱想了想,说道,“也是,那就楚王吧。郑国公常茂久在北平,也一并过去。”

常茂为什么去北平,大家心里都明白。要不是因为皇太子早逝,说不定常茂会一直和皇太孙留在北平。真的要说起来,郑国公一系是最支持迁都的,因为他们是皇太孙的母族,他们也都知道迁都北平的事情皇太孙出力很大。

而且为什么是常茂去北平,大家心里也都有些猜测,肯定是盯着楚王朱桢。别看当初朱桢是随皇太子朱标入文华殿听儒臣时讲,只是他好像对于皇太孙成为名正言顺的储君,他是有怨气的,多少也是有些牢骚的。

有些事情,看起来就是这么愉快的被决定了,反正朱雄英是觉得心里比较愉快。至于其他人这个时候是不是很愉快,那其实就是比较难说了。

一些文武肯定是不高兴了,他们可能要离开一段时间的中枢了,要去苦寒的北平了。这可不只是各个中枢部门的事情,五军都督府、勋贵肯定也都是要派人去北平的。

下朝后,老朱就没好气的对朱雄英说道,“你这钝刀子割肉的手段,倒是越来越熟了。”

朱雄英立刻开始装傻,只是眼看老朱糊弄不过去,朱雄英才说道,“六叔离了武昌也没坏处,四处去看看。正好也该派兵了,六叔不去北平,难道又让他请饷后又不亲莅军?”

这就是朱桢去年做的事情,本来该是他带兵平定叛乱。结果是要了军饷后不去军队,这也使得老朱异常生气,这些个儿子就没几个能让他真正省心的。

也不能说是钝刀子割肉吧,只不过这一次楚王不在武昌,朱雄英也好名正言顺的将楚王三卫全都给调走。去西南边陲好了,去继续给陈朝施压,到时候也好继续经略中南半岛。要是打下来了中南半岛这些地方,朱雄英觉得也好安置一些亲王啊。比如说楚王朱桢,一旦他去了中南半岛开国,武昌这样的地方也就好收回来了,而不是楚王封地了。

对于这些事情,朱雄英还是有着他的一些小算计,他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朱雄英的那些小心思,老朱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是现在的他也确实懒得多说什么了,习惯了这些其实也就差不多了。

毕竟朱雄英从来都没有掩饰过自己对亲王过高待遇的一些不满,一直都有削弱亲王权利、地位的心思,在这些事情上也不只是有想法,也做了很多的事情。

唯一让老朱比较欣慰的,自然也就是他的这个孙儿虽然对亲王们的待遇过高有些怨言,但是现在看起来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还是给宗室们留了不少情面,也想了很多安置宗室的办法。

有些事情,老朱也觉得自己现在确实没办法顾得上了。虽然他是一个很强硬的男人,只是这几年老朱也能够感觉到自己在衰老。

和老朱聊了一会儿,朱雄英开始忙着批阅奏折了。

现在也是收税的时候了,现在的大明也是以两税法为主,通常是夏秋两季征收,是重要的税收来源。

虽然现在多了一个海外财源,只不过那只是白银而已。其实朱雄英在意的还是一些物资,银子在有些时候也就是流通的货币而已,粮食这些才是真正关系到民生的。

“大明的税,还是低了。”朱雄英摇了摇头,有些感慨的说道,“得想办法加税啊,要不然以后肯定会越来越难做。”

不怪朱雄英想着加税,主要是大明的田税,虽然是按照土地面积、土质等级征收田税,一般来说是收获量十分之一。

具体一点的就是官田每亩收税五升三合五勺,农田减少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因为犯罪查抄等原因充公的没官田一斗二升。

做个对比的话,宋朝差不多是每亩一斗,元朝是三升,明朝的田税官田比元朝多了二升,民田和元朝规定差不多,比起宋朝轻多了。

当然这也是分地区的,老朱对苏州府的税收征的一直特别重。

一些人说是老朱这么做,肯定是为了报复。因为苏州在元末是张士诚的大本营,朱元璋攻打张士诚时,当地百姓为张士诚守城。

实际上主要还是大明立国之初,苏州这一代是重要的粮食产地。

以后还要改改,苏州的百姓不该有那么重的负担。当然其他的地方,在休养生息后也需要慢慢的被提高税收的标准了。

朱雄英很清楚,现如今这样的年代根本不可能完全说不征收田税。他能够做的事情,大概也就是在稍微提高田税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去一些其他的苛捐杂税。

除了对田税之外,朱雄英对商税自然是更加重视的,他也知道这是朝堂最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

现如今的大明不可能像历史上同时期那般闭关,不管是海外贸易还是现在国内的一些商业活动,都是相对不错的状态。而商税的提高,朱雄英也觉得势在必行。

可不能只是便宜了一些世家大族,也不能只是养肥了一大堆富豪士绅,这些事情也都是朱雄英需要考虑的事情,是他需要做好的事情。

治理好一个国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可不只是说有着一支雄壮的军队就足够了。大明朝也需要保证有着稳定的财政体系,只有这样才好真正的将各个系统、各个环节运转开来。

朱雄英喜欢开疆拓土不假,但是这不代表朱雄英肯定是要穷兵黩武,那是不现实的一件事情,那可不是特别好的做法。

回到东宫的朱雄英开始休息,本来这段时间就是比较忙的。但是朱雄英很清楚,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会更加的忙碌。

不管对于这样的事情,朱雄英骨子里还是比较喜欢的,忙一点是好事情,他最好怕的就是无事可做,就是手里的权利会被夺走。

忙或者累,那是真的。只是心里的成就感、权利欲,更是朱雄英在意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