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皇后 > 第23章 第二只靴子落地

皇后 第23章 第二只靴子落地

作者:富贵白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01-16 10:44:41 来源:文学城

眼瞅着快到二月,天气也该慢慢暖和起来,谁知一场倒春寒,京城又下起了鹅毛大雪,冷风呜呜地刮。乌达在礼部忙得焦头烂额,贡院得着人再去打扫一遍,好歹把号房周围的雪扫尽,免得举人们还没答题,鞋袜就湿了个遍,还有炭火炭盆,也要多加一倍。

琼芸坐在炭火盆前伸手烤火,她搓着冰冷的手指,眼睛盯着外头的雪瞧。外头的风不停地朝屋里吹,小姐就坐在正对口,即使穿得厚实,旁边还有炭火,花枝也放心不下。她想把窗户关了,又见小姐正在兴头上,不忍叫她失望。犹豫来犹豫去,花蕊看不下去了,大大方方走到窗前,啪一声把木撑取了下来。琼芸看不到雪,不高兴地瞪着花蕊。花蕊却假装什么都没看到,泰然自若地走了回去。琼芸摸摸自己冰冷的脸,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平贝勒只穿着一件长袍,外头加了一件狐皮马褂,他双脚踩在马镫,一手持缰绳,一手拿着鞭子,胯下骏马在山林小道上疯狂朝前奔跑。大雪哗哗地往他头上砸,平贝勒却没感觉到冷,浑身冒着热气。他偏头朝后面大喊:“说好了谁输谁请客,今天这顿饭爷蹭定了。”

十四不甘示弱,他哼了一声,朝马屁股抽了一鞭。疼痛之下,马加快了脚步。不过几个呼吸,十四就到了平贝勒近前:“谁是第一名,还说不准呢。”

十五跟在后面跑着,他颇为悠哉:“反正不是最后一名,也不用出银子,跟前头两个憨货争一时之气,爷骑骑马赏赏雪岂不美哉?”

左贤先哼哧哼哧跑在最后,额头上全是汗。君子六艺,他虽说学过骑马,身体也康健壮实,可到底是读书长大的书生,从没干过这么生猛的事情,大雪天的跑来城外赛马。这几个阿哥可真是够疯的,尤其是平贝勒,疯起来有使不完的劲儿,外头越冷,偏生他就越兴奋。这顿饭他是请定了,左贤先哀叹了一下自己的钱包,然后乐滋滋地加快了马速。

十六和十四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几乎是同时到达了终点。两个人看着对方,都不太服气,异口同声道:“这次不算,下次再比!”

冯延年连忙带着人迎了上去,扶着平贝勒下马,拂去他身上的雪,给他披上一件狐皮大氅。他急道:“贝勒爷,瞧您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天冷风急,您穿着这么件湿衣裳,怕是要受凉。您先去马车里换件衣服吧。”

平贝勒见最后一个也到了,大声道:“大家都去换衣服,换好了去亭子里,咱们煮茶赏雪,左贤先,你没有马车,到我这边来换。”

到了马车旁边,平贝勒抬手指着里头:“你先。”

左贤先犹豫道:“这,不合适吧,还是贝勒爷你先换。”

平贝勒不耐烦道:“啰嗦什么,爷大冬天跑马惯了。倒是你,冷风一吹,人就病倒了,还怎么参加会试?快去!”

左贤先拱拱手,忙不迭地进了马车。到底惦记着平贝勒在外头受冻,他不敢怠慢,很快就换了衣裳,装戴齐全地出来了。

平贝勒持着马鞭进了马车,粗暴地将身上的衣服扯下来。候在马车里的两个小太监举着厚毛巾上前为平贝勒擦干雪水和汗水,然后拿了崭新的裤子和长袍马褂侍候他穿上,外头又加了厚实的棉衣,换上了干净暖和的袜子和靴子,再披上一件狐皮大氅,戴上挡风的帽子,这样便是万无一失了。

平贝勒跳下马车,和十四、十六、左贤先还有其他几位年轻贵族子弟,一起往亭子里走去。

几个人围着桌子坐成一圈,周围摆着炭火盆,桌子上煨着大壶茶,里头咕噜咕噜冒着泡,热气蒸腾萦绕在炉子周围。

十五嗤道:“小十六,你什么地方都是真爷们儿,就这里怪娘们儿的,大冬天赏雪,喝酒不是正好?你却要喝茶。”

平贝勒眼皮子都不抬:“那你别喝。”

眼看着平贝勒伸手把自己面前的茶杯拿走,十五连忙挡住,讪笑道:“别别别,哥哥开玩笑的。”他举起茶杯啜了一口,微烫的茶水从喉咙滚进胃里,十五满足地叹了口气。

几个人坐在亭子里赏雪,说些闲话。忽然有一人开口问道:“左兄,再过几天便是会试了,你不在家好好温习,却跑来跟我们一起赏雪,这会试是十拿九稳了?”

左贤先笑了笑。他好不容易搭上平贝勒这条线,听到平贝勒邀请大家赏雪,他自然要来,这可是加深感情的好机会。

至于雪天跑马,左贤先真不知道贝勒爷还有这种爱好。若是事先知道,他肯定不来了。

那人瞧他模样便知他成竹在胸,笑道:“那好,我就现场考考你,让大家看看你的学问有多好。嗯,就以雪景为题,作一首诗吧,诗里不能有雪字、风字、冷字、冻字,给你一盏茶的时间,做不出来就再请大家吃一顿饭。”

在场的除了正经上过十几年学的三位阿哥,其他几位都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他们懂个屁的诗词鉴赏,见左贤先思考片刻便把诗念了出来,便大声叫好,毕竟左兄是平贝勒带过来的,他们得捧场。三位阿哥把诗默念一回,也暗自点头,文字功底的确不错。

京城里的众位学子为这场倒春寒担忧不已,京城大雪过后却出了太阳。尽管阳光轻飘飘的,照在人身上没有一点温度,雪还是一点点地化了,气温也一点点升了上来。到了初九这天,即使只能穿一件厚实的单衣,号房里的学子们也能就着那一盆小小的炭火,熬过漫长的九天八夜了。

乌达带着人抬着十几个箱子去取试卷,当着尚书大人的面把箱子用蜡封好,印上花纹。尚书大人看着烧红的烙铁,摸了摸胡子:“你这法子好,两个箱子,两重密封。”

乌达躬身拱手:“谢大人夸奖,贡院还等着卑职去送考题,先行告退。”

众人把箱子抬上货车,车夫赶着马将一箱箱考题拉走,货车周边跟着乌达的人,外围还有两队手持长矛身穿盔甲的士兵。

到了贡院,乌达看着考题发下去,心里松了一口气。会试这九天,乌达带着人不停地在整个贡院来回巡逻,更是派遣重兵看守已经封存的考卷。学子们每隔三天还能回去休息一晚,乌达却在礼部和贡院之间来回奔波,不敢有一丝懈怠。

十七日午后,贡院里的学子们鱼贯而出。乌达则带着写满回答的考卷回了礼部,郑重地在尚书大人面前开了蜡封的箱子,将里头封着封条的小箱子统统交还给了尚书大人。

礼部尚书笑道:“瞧你这憔悴模样,老夫放你两天假,回去好好歇着吧。”

尚书大人不说,乌达也是要告假的,好不容易把这摊子甩出去,他现如今是能躲则躲。还是等主考官阅卷完毕,他再回来张罗张榜事宜吧。

乌达回了府,琼芸正在府里等着:“阿玛,如何?”

乌达疲惫不堪地坐在椅子上:“老夫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万事留心,有九成九的把握。即使后面出了事,刑部来查,圣上垂问,老夫也是成竹在胸,问心无愧。”

琼芸点了点头:“既如此,就看对方要如何出招了。我若是他,就在放榜那天出手,那天满京城的人都注意着会试放榜,而学子们年轻易挑拨,很容易就能弄成轰动京城的大事。”

琼芸又道:“阿玛,我们不能再这样被动应对下去。阿玛要留心,闹出事来的是谁,煽风点火的又是谁,咱们睁大眼了瞧,总能抓住一些蛛丝马迹的。”

乌达知道琼芸说得有理,但他还有另外一重担忧:“若是此事闹大了,老夫少不得要被问罪,到时身在棋盘中,恐怕难以看到弈棋之人。闺女,你得去求求贝勒爷,他身份高,行走方便,皇宫,六部乃至军营,都是可以闯一闯的。而且此事和他没有直接关系,没有证据,谁也不敢动他。”

琼芸道:“阿玛说得对,女儿这就回贝勒府,求平贝勒帮忙。”

放榜那日,左贤先躺在床上睡懒觉。江南赶考同行的几个学子梆梆敲门:“左兄,今日放榜,你有没有遣人去看榜?我们正要派人去,要不要也帮你看一下?”

左贤齐睁开一只眼,透过窗户看外头的天色,烦躁地从床上爬了起来,衣衫不整地去开门:“有什么好看的,我上榜还不是板上钉钉!别吵我,天都没亮呢,我再睡会儿。”

说完,哐一声关上了门

门外的人吃了好大一个闭门羹,心中不愤,甩袖离去。有人道:“有什么好得意的,也不过就是乡试第七名,张兄你还是苏州解元呢,张榜之日照样心中不安。他倒好,学问不大,脾气不小。”

又有一人接话:“他呀,搭上了贝勒爷,堂哥又是五品京官的门生,自然不把咱们白身放在眼里。不好好做学问,成天钻营谋取功利之人,我也不屑与之为伍,张兄,咱们以后有事就别叫他了。”

张雍苦笑道:“都是江南远赴京城赶考的学子,我也是想着能帮就帮。算了,既然跟咱们不是一路人,为兄以后也就不管他了。”

几人坐在酒楼二楼的包间里,等着书童看了榜回来报信。这一时三刻的也挺无聊,大家就边喝茶边聊天。

有人还是对刚才的事情耿耿于怀:“你们说,左贤先的学问也没有多好,怎得如此有把握?连放榜之日都漫不经心,躲在屋里睡懒觉。”

又有一人道:“是啊,功夫下得也不深。咱们住在客栈里日夜苦读,他天天跑出去和人鬼混,都到二月了还跑出去赏雪,然后一身绫罗绸缎,满面红光地回了客栈。”

大家的脸色有些难看,面面相觑之间心底不知转了多少思绪。最后还是张雍出言打断:“好了,也许左兄考场的学问真做得不错,所以心里有底。今天放榜,大家还是把精力放在这上面吧。”

几人坐在窗边,看着外头的天色大亮,太阳渐渐上移,终于有书童回来报信了:“少爷中了,一百零三名,王公子和李公子也中了,和少爷在同一张榜上,小的也看到了,就是记不清名次。”

三个人眼睛里齐齐迸发出喜悦之色,可到底还是顾及其他三人的心情,没有当场乐开花,即使是这样,脸上的笑容藏也藏不住,任谁看过去都觉得喜气洋洋。

孙淼是个急性子的人,他哗一下站起身:“那我和张兄呢,你看到没?”

何怀玉也跟着站起来,连声询问:“还有我还有我,看到我了吗?”

书童面露为难之色:“小的是从后往前看的,第一张榜还没看,许是三位举人老爷在第一张榜上呢。”

王公子出言安稳道:“是啊,咱们六个人当中,你们仨学问更好,尤其是张兄,那必然是在第一张榜上,莫急莫急,耐心再等等。”

张淼和何怀玉稍微冷静,慢慢坐了下来。太阳已经升到了最顶上,路上的行人来来去去,卖糖葫芦的,卖阳春面的,卖泥人的小摊贩站在路边吆喝,酒楼的厨房饭菜的香味顺着微风悠悠荡荡入了鼻尖,三人却毫无食欲,一颗心不断地往下沉,神情隐隐透着慌张。

不该这么久的,众人都明白,这是出了问题。

过了很久很久,张雍的书童才连滚带爬地回来了:“少爷,小的没在榜上找到您。”

孙淼起身,走到书童近前揪着他的领子:“这不可能,张兄是苏州解元,这南方的学子里,论学问我就服他一个,他怎么会不在榜上?”

书童不知道该怎么回话,何怀玉却急忙插嘴问道:“那我呢,还有孙兄呢,你看到了吗?”

书童看了两人一眼,声音中带着哭腔:“小的把榜来回看了四遍,没有少爷,也没有两位举人老爷。”

包厢里一阵沉默,孙淼提着书童的领子问:“那左贤先呢,他中了吗?”

书童不明所以的点了点头:“中了,三十二名。”

连名次都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来,可见书童看得到底有多么用心,只怕是趴在榜前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找的。可惜他这么认真,却还是找不到他的少爷。

孙淼松开书童的领子,闷头就往外头冲,其他人唬了一跳,连忙去拦:“孙兄,你干什么去?”

孙淼脚步没停:“这个名次,老子不服,这其中必有蹊跷,老子要去敲登天鼓,状告科举不公!”

张雍扯住孙淼的袖子:“民不与官斗,孙兄,你冷静些,咱们把事情弄清楚再说。”

孙淼指着左贤先屋子的方向,愤怒道:“有什么不清楚的,那厮的学问如何你我还不清楚吗?除了会作几句酸诗还会什么?在苏州,仰仗着他伯父的身份,抬举他进了乡试,在京城,又不知走通了什么权贵的路子,竟然能在第一张榜上。张兄,难道你就甘心吗?你寒窗苦读数十年,家里省吃俭用供你上京赶考,如今糊里糊涂落了榜,你怎么同自己交代?怎么同父母双亲交代?”

张雍脸色暗淡下去,手指也一点点松开。孙淼正要继续往外头走时,他的书童也回来了:“不好了少爷,榜下许多学子得知自己落选,已经闹了起来,一同要去顺天府敲登天鼓呢!”

孙淼停下来脚步,转身看着张雍:“张兄,那咱们也去看看吧。”

顺天府的登天鼓响彻京城,惊动了京城所有人的目光。这些上京赶考的学子们聚在府衙外头,群情激愤,要官府给个说法。

平贝勒收到消息,闭了闭眼:“终于还是来了。”

他转头看着坐在身旁的琼芸:“爷已经着人去查,会试这天,有多少人聚众闹事,多少人煽风点火,到底是真冤枉还是浑水摸鱼,总有查明白的时候。”

琼芸点了点头:“不知道爷在朝堂上可有人?他们上的折子,朝堂上发表的言语,都是可以查一查的。”

平贝勒皱眉:“爷一向不管朝廷的事,玩的好的几个朋友也都是家中的年轻小辈,并无官身。这样吧,爷亲自上朝去看。”

琼芸心中担忧:“爷,这是否不符合朝廷规矩?”

平贝勒摇头:“皇子本就可以上朝的,只是我们天天站着那里,一句话也说不上,怪无聊的,后来也渐渐不去了。”

他想了想,又说道:“这个时候,消息恐怕已经传到皇阿玛耳朵里了。爷这就进宫去打探打探消息。”他不禁唏嘘:“这次,六哥只怕是要吃苦头了。”

刚到乾清宫门口,平贝勒便听到茶杯砸在地上碎裂的声音,随之而来的便是皇阿玛的一声怒吼:“混账!”

平贝勒心中一跳,皇阿玛这是生了大气。

进了内殿,平贝勒给皇上跪下磕头。

皇上见是平贝勒,语气稍微放缓:“十六,你来见朕是有事?”

平贝勒心里一咯噔,总不能实话实说自己是来打探消息的吧。他急中生智,回道:“儿臣听说了科举的事情,担心皇阿玛的身体,故而进宫探望。”

皇上让他起来:“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平贝勒见皇阿玛没赶他走,便在一旁站着。

过了一会儿,礼亲王、礼部尚书并两位大学士也过来了,他们一进殿便跪下请罪:“儿臣/微臣办事不利,请皇阿玛/皇上降罪。”

皇上没让他们起身:“看来你们都知道了。老六,你知道科举对朝廷的重要性吗?朕把这样重要的事情交给你,你却办成这个样子,实在是叫朕失望。”

礼亲王心中惶恐,他连连磕头:“儿臣知错,请皇阿玛原谅儿子,给儿臣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吧。”

皇上没理他,淡淡道:“传旨,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共同审理科举舞弊一案,上至亲王下至平民,如涉其中一视同仁。礼亲王,闭门思过,非诏不得外出。”

礼亲王一听,顿时软倒在地上。完了,刑部是老三的,都察院是老七的,趁着这个机会,他们还不得把自己往死了整。

皇上说完之后,似乎也觉得有些不妥。他抬起眼皮巡视底下一圈,看到躬身侍立在侧的平贝勒:“十六,这件事就交给你来负责。”

好大一个摊子骤然砸在头上,平贝勒连忙推辞:“皇阿玛,六哥是兄长,儿臣身为幼弟,不可以下犯上,还是请皇阿玛换个人吧。”

皇上不为所动:“无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十六,你并非是以幼弟的身份审理,而是代表着大清律法。朕倒要看看,到底是谁,企图动摇大清的江山根基!”

出了乾清宫,顺天府尹上前见礼:“贝勒爷,那些个敲天鼓的举人还在卑职这里呐,卑职要连夜升堂审理,不知您要不要也去旁听?”

平贝勒点头道:“自然要去。”

深夜,顺天府里响起升堂的威武声,两边站着的衙役拿着杀威棒在地上不停敲打。顺天府尹高坐于明镜高悬的匾额之下,手上惊堂木一拍,高声道:“堂下何人,所告为何?”

考取了举人功名的学子见官是不必下跪的。他们一一走上前,把心中不平愤懑之事讲出,并且状告会试不公。

顺天府尹叹了口气:“讲了这么多,也不过是你们的猜测而已。你们可有证据?”

举人们面面相觑,纷纷说道:“大人,草民没有证据。可是大家一起上京赶考,私底下切磋不下数次,学问如何大家心里都有数。可现如今,该考上的没考上,不该考上的却考上了,咱们大家聚在一起,足见有这想法的不止一人,难道不是问题吗?”

“正是。”孙淼高声补充道,“江南赶考的有个叫左贤先的,学问并不如何,来了京城也从不苦读,整日在外逍遥享乐攀附权贵,却考上三十二名,岂不可笑?”

平贝勒心中咯噔一声,这件事怎么扯到左贤先头上了?

顺天府尹见有突破口,继续问道:“哦,你说左贤先攀附权贵,你可知道是哪门权贵?”

孙淼没吭声,说到这里,他也有些怯了。一个是五品京官,一个是天家血脉,若是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来,岂不是把人得罪死了?他嗫喏道:“回大人,草民并不知,只是酒席见偶尔听他提过,遇见了大人物。”

顺天府尹又问了一会儿,见什么都问不出来,便叫举人们都回去了。

他走下座位,拱拱手道:“卑职要把口供整理好,送到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接下来的事,卑职就不再插手了,贝勒爷要不要与卑职同去?”

平贝勒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你自去吧,本贝勒要进宫面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