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槲寄生 > 第92章 遇君子

槲寄生 第92章 遇君子

作者:YUKISAM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15 06:43:46 来源:文学城

箱箧厚重,盖子与箱体严丝合缝,内里透漏不进一丝光亮。

藏在箱中的陶昭南眼前一片漆黑,犹如瞽者(盲人),其余感官异常敏感。

装载箱箧的马车颠簸,忽然停下时,令陶昭南的一颗心也瞬间悬起。

厚实的箱壁传来模糊的人声,似乎是有人盘查。

陶昭南生怕自己露馅,下意识地将身体蜷缩成更小的一团,恨不得变成一粒尘埃。

“这可是皇后娘娘的陪葬,你也敢拦,误了时辰你担待得起吗。”护送陪葬的侍卫严声责问。

玉兰殿走火,宫中上下的注意力多被那场大火转移,且这是皇后的陪嫁,守门侍卫不敢再拦,是以简单查看了两个前头的箱箧便放行。

车轮在石板上滚动,箱箧内又感受到起伏的震荡,陶昭南浑身紧绷着的肌肉顿时松懈下来,后背靠着箱体。

待到马车停下,有人掀开箱箧的盖子时,眼前突然出现光亮,她下意识地眯起了眼睛。

箱内空气滞闭,实在不适合人长久待着。

“陶姑娘,你无事吧。”

侍卫瞧见她的发丝潮湿地贴在两鬓,眼神亦有些迷离,伸手将她从箱中扶起。

出了箱子,陶昭南的呼吸显然急促些许,她两颊泛红,头脑依旧昏沉。

若是时间再耽搁得久一些,她大抵就要因为缺氧而昏厥。

侍卫扶她站稳,碍于男女大防收回了手,嘱咐她:“姑娘,在下只能送你到这里了。”

“接下来的路,得姑娘自己走了。”

他奉命送皇后娘娘的陪葬去皇陵,且要避人耳目不能让人发现箱中藏了人,所以也不可在此处同她延误太久。

她朝他微微颔首致谢:“有劳。”

此处位于京郊,回想起上次被骆禅檀逮到带回神暗司的经历,她决意步行至人多的城镇后再买马。

至于要往何处去,她决意先到吴县将豫贵嫔给她的那处庄子地契给变卖了,再做打算。

从此处到广阳,可比当初翻越山头到那小山村要路途艰辛得多。

只是陶昭南并未料到,自己会在路上遇到一个人。

“姑娘,你无事吧。”

荒郊野岭,陶昭南孤身一人,风尘仆仆地坐在树下歇息。

倏地,一声清朗的声线穿入她的耳朵。

她抬起头来,瞧见那张只随意瞥过几眼的俊朗面容倏地凑近在眼前,她神情微愣。

而明济舟却一眼认出了她是那日同六殿下候在乾阳殿外的姑娘。

后来他打听过,知晓她就是那位被前太子“金屋藏娇”的宫女。

也知道了,她就是救了自己小妹一命的陶昭南。

“陶姑娘,你如何会在此处。”他眼中透出讶然神色,询问语气仍十分客气温柔。

意外于明济舟不仅记得自己,还知晓自己的身份,陶昭南下意识地蹙起眉头。

被人认出,岂不是暴露了她还活着的事实。

“明大人。”她从地上起身,眼神在他脸上逡巡。

曾听明露盈常常提起她的这位兄长,言语间虽有埋怨,但也流露出对兄长的倚靠信任。

他当是个好人吧,陶昭南安慰自己。

犹豫后缓慢开口,她的语气中包含着恳求:“明大人,可否请您权当从未见过我。”

陶昭南视线凝在他的脸上,察觉到他的犹疑,接着说道:“我并非犯罪潜逃,不过是想离开京中,避免纷争。”

这话,是为了排除他的疑虑。

为让对方点头答应,陶昭南还故意提及明露盈:“清水镇一事,我也算对明姑娘有恩,就当是还个人情,还请大人应允。”

她心知当时自己不过是被骆禅檀当做挡箭牌,对明露盈根本谈不上什么恩情。

若非情况特殊,她不会提及此事。

眼前之人眼神直直盯着自己,眼中有焦急亦有央求之意。

明济舟轻声叹息,不说话,从袖中取出一方帕子递到她面前。

陶昭南跟一只茫然的兔子一般,眨眼看向他手中靛青色的手帕,眼露不解。

“姑娘先擦擦脸吧。”他未答复自己,陶昭南没有伸手去接手帕。

这是在拒绝吗。

她抬眼将视线从手帕移向他的双目,双唇噏动,又要说些什么。

明济舟忽而无奈地轻笑摇头,拿着手帕的手一动不动悬在半空。

“我答应你,且先擦擦吧。”他复而轻轻抬起手,将帕子递得离她更近了些。

不仅是因为明露盈,也因为他先前查探过消息,她的确没有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了解事情头尾,她反而更像是受害者。

只因为容貌与公主相似,就被人当成一枚棋子。

陶昭南五指蜷缩,最终伸手捏着手帕的一角接过了帕子,避开了他的手指。

“多谢明大人。”客套疏离,比他更甚。

手帕贴近脸,就闻到上头有淡淡的艾草和乌木香。

陶昭南轻轻拿帕子擦了两下,把手帕捏在手心里,一时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她用了他的帕子,本是该归还给他的。但帕子脏了,又该洗了再还。

可他们之间,今日一别,当不会再有机会相见。

手帕乃是贴身之物,不还也不合适,陶昭南一时后悔刚刚没多想就接过了帕子。

她捏着帕子,眉头不展。

非礼勿视,明济舟没有一直盯着她看,余光扫见她的纠结神色,心中却有些想笑。

先前姑母一封家书寄回家中,信中有几句笔墨提及这位陶姑娘,说她心思聪慧,胸中当有城府。若往后有所交集,需保持距离,不宜与其太过亲近,推心置腹。

然而如今一见,明济舟却觉得她本人并不和姑母信中所写的一般。

他是大鸿胪丞,常年与外族唇枪舌剑,据理力争,自是能看得出一人本性好坏,是否有所隐瞒遮掩。

方才,他自然也听出了她话语中的迫求意味。

到底是请求,没有威胁之意。

看得出,陶昭南不是心机深沉之人,虽有些小聪明,性情却不坏。

于是,明济舟主动开口道。

“陶姑娘可有明确的去处,姑娘一人跋山涉水不便,在下可送姑娘一程。”

“若陶姑娘无处可去,也可同在下一同回扬州。”

“只是,回扬州之前,在下还得先前往漓州一趟。”

广阳侯攻破岑周,与岑周当还有些事未完全谈妥,明济舟该是去谈判的。

陶昭南没有立即答应,但她也知道,靠着自己徒步走到广阳,一路上还不知是否有被骆禅檀追上的风险和其他危险。

若能与明济舟同行,安全自不必说。她只需装成明济舟的侍女或随从,便可隐秘踪迹。

她悄悄抬眼看向明济舟,试探他到底是出自真心,还只是客套。

这一眼正好被明济舟捕捉到,他朝她回以一个微笑,诚挚不似虚情假意。

明济舟最后是要回扬州的,而她也要去往吴县。

扬州与吴县邻近,和他并行,是最便捷的法子。

只是,她向来不喜给旁人添麻烦,何况她与明济舟本身并无交情。

明济舟又说:“舍妹年节时归家还曾念叨姑娘,若姑娘能去探望她一眼,想来她也会十分开心。”

权衡之下,陶昭南轻轻点了点头。

这次与岑周谈和,诸项约定已经定下,只要前去走个过场即可。

所以,京中没有让已经上了年纪的大鸿胪一同前往漓州,而是只派了明济舟和另几个属官。

明济舟身边的都是他的亲信,陶昭南同他上了马车,二人之间隔着可再坐一人的距离。

陶昭南不善与生人交往,坐上马车后就一言不发。

明济舟瞄了她一眼,陶昭南浑身跟长了刺的刺猬似的,拘谨局促。

他从茶壶中倒了杯水,递到她面前:“姑娘,饮杯茶吧。”

陶昭南回头去看他,缓慢伸手接过杯子,依旧是谨慎地避开了他握着杯子的手。

“谢谢明大人。”

“姑娘还是不要唤在下明大人了。”

在朝中,常有人称他明大人。

但陶昭南并非他的同僚下属,这样唤他,显得有些奇怪。

陶昭南双手捧着杯子,静默不答。

不叫明大人,以她的身份,又该唤他什么呢。

总不该直接喊他名字吧。

“姑娘是露盈之友,不如同露盈一般唤我一声大哥。”

“那我唤您一声明公子吧。”

那声大哥,陶昭南实在是喊不出来。

明济舟见她为难,也不强求,愣了一瞬便说:“如此也好。”

马车内又归于寂静。

陶昭南将杯中茶水饮尽,一直握在手中。明济舟见了,正想开口问她是否要再添些茶水时,陶昭南忽然出声。

“明公子,你我萍水相逢,素不相识,你为何要帮我呢。”

人与人之间,总是有所求。

骆禅檀利用她对付骆安城,骆安城也反过来利用她报复骆禅檀。就连骆帝,也是为了牵制骆禅檀,才将她留在宫中。

明济舟纵然心善,也可施舍些银钱或是分辆马匹与她。

实在是没有必要带上她这个累赘,还是个随时都可能招来灾祸的火药。

“陶姑娘常这样直白问人目的么。”明济舟脸上没有被冒犯的不悦,轻声反问。

她抿了抿唇,反应已经给了明济舟答案。

“姑娘若是疑心,任何时候都可离开。”

明济舟猜,她是担心自己给京中通风报信。

陶昭南摇头:“我没有疑心公子,无论我是否与公子同行,只要公子将见到我的消息传回京中,神暗司自有法子找到我。”

这话让明济舟深思,思索出她是假死出逃,明济舟更意外了。

“我只是在想,公子这般好心,难道不怕我别有居心吗。”

明济舟失笑,拿手遮住了控制不住上扬的嘴角,抱歉地说:“失礼了。”

他迅速调整好脸上的表情,浅笑看向陶昭南。

“别有居心之人可不会将自己的目的宣之于口。”

“姑娘真是有趣。”

陶昭南觉得出乎意料的是,明济舟表现出来的,完全不像是明露盈口中的刻板严肃的兄长。

她所看见的明济舟,温和有礼,还有些幽默风趣。

“我帮姑娘,姑娘可理解为是我的善心,不忍看一名女子独自跋涉。”

“而我愿意与姑娘同行,当然有露盈的原因在。”

“知恩图报,怎能只是口头上的一两句话呢。”

明济舟十分坦荡,身上展现出来的是世家公子的礼数周全和君子之姿。

陶昭南得到了答案,低头看着手中的杯子出神。

她的确别有居心,待她抵达扬州,便与他分道扬镳,不为他招惹一丝麻烦。

但愿她的别有用心,能让她这回心愿圆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