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 第7章 辽王朱启的起居录

好在朱启临危不乱,继续说道:

“父皇误会了,儿臣正要说呢。我俩到应天府逛了逛,就想着去体恤一下民情,看到潇湘馆很多人进进出出的,四弟就提议进去看看,四弟也是无心的,他年纪小,不知道潇湘馆是什么地方,当然我也不清楚那是什么地方,本来是不想去的,但我连日大病,可以说是死里逃生,对亲情别有一番感悟,我不忍拒绝四弟,无奈就跟着进去了,但我们真的什么也没干,就喝了点酒就回来了。”

朱启倒也不是全在说胡话,他们确实没干,光喝酒了。

朱元璋一拍桌子:

“还敢说什么都没干?”

朱启额头开始冒汗了,妈耶,不会是喝醉酒的时候点了个姑娘吧?

朱启心跳已经上了二百八了,朱元璋的表情却是“黑哥一笑.gif”,说道:

“你不是还做了一首诗吗,我觉得写的挺好,但这诗好像没名字,我今天来就是想问问这诗的名字是什么。”

朱启一愣,碎片化的记忆逐渐拼凑起来……窝草,喝酒误事啊!我怎么喝酒装逼,抄了唐伯虎的《花下酌酒歌》了啊?!

朱启可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才子的名头那是万万不敢担头上,这时候赶忙说道:

“儿臣也就是喝醉了酒,突发灵感,诗名没想过,若是父皇不嫌弃,还请父皇为诗题名吧。”

朱启瞧见朱元璋喜笑颜开,就知道马屁拍对地方了,朱元璋既然来问诗句的事情,自然就是因为唐伯虎的诗好啊,诗词这种东西,可是能传于后人的。

唐伯虎已经用实力证明自己的诗词不输古人,可以传于后代,那这时候赶紧把题名权让给朱元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朱元璋笑着说道:

“既然你是在潇湘馆做的诗,那便叫做《花下酌酒歌》吧。”

“不愧是父皇,这名字真不错。”

朱启赶忙夸赞一番,心中感叹自己抄唐伯虎的诗歌,幸亏名字没换,属于历史线的收束了。

朱元璋听了朱启的夸赞,自然是喜笑颜开,又是一阵勉励朱启要加油,好好学习,大明的未来在你们的身上云云。

一番父亲的教导下来,朱启那是小鸡啄米一般的点头,本以为朱元璋没其他事情了,却没想朱元璋站起身来准备离开的时候,连带着提了一句:

“那本《明山河》我看了,画的不错,但我手上那好像是第二话吧?小四说第一话还给你了,你等下送到我那去,我先走了。”

说罢,抬脚走人。

朱启傻在原地,好家伙,朱棣喜欢看漫画书,你朱元璋一把年纪了,也看漫画书?不合适吧。

但这是皇帝的命令,也没得办法,幸亏自己画的《明山河》,并没有任何诋毁朱元璋的地方,反而从头到尾都是吹捧,不然可就麻烦。

目送着朱元璋离开后,朱启才松了一口气,坐在椅子上就喝了一口茶,回到房间打算从背包里拿出《明山河》第一话给朱元璋送去,却看到床上放了一封请帖。

拿起来一看,上书几行字,邀请自己去潇湘馆参加什么挂衣,落笔是【花魁师萱儿】。

朱启一愣,这什么玩意?

朱启把高锦细细询问了一番,方才知道这封请帖,原来是自己醉酒作诗之后,潇湘馆的花魁师萱儿送给自己的挂衣请帖。

当然,身为潇湘馆的花魁,师萱儿名头响亮,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能自己做主的份,多半还是潇湘馆的老鸨,看到朱启这一首诗技惊四座,又带护卫又有钱又有才,那真是又富又贵,所以就以师萱儿的名义,送来挂衣请帖了。

花魁师萱儿挂衣选入幕之宾那天,自然是大人物越多越好啊,又有名又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好家伙,没想到这勾栏老鸨这么会来事啊!

但潇湘馆毕竟是勾栏,是风月场所,自己一个年轻有为的大明王爷,怎么能再去那种地方呢!

朱启当即一甩衣袖,说道:

“这潇湘馆的老鸨倒是会做生意,竟还想着拉本王去给她师萱儿撑撑场面,怕不是还想我出点钱,给师萱儿捧场呢,本王不过是去潇湘馆采风而已,这老鸨竟然如此算计本王,待师萱儿挂衣那天,本王非亲自给她一个深长的教训不可!”

朱启一边愤恨的说着,一边将请帖放到了贴身的口袋里去。

随后将《明山河》第一话,交给在外面等候的内官,让其送去给朱元璋。

那内官才刚出门,朱棣就火急火燎的跑了过来,看到朱启一脸严肃的表情坐着喝茶,朱棣踌躇了一下,还是靠近过来说道:

“三哥,父皇没揍你吧?”

“你好意思问?”朱启都气笑了:

“昨天去的时候怎么说的,你我兄弟二人,休戚与共其利断金,打死不说,打不死更不说。”

朱棣有些尴尬,解释道:

“三哥,这真的不能怪我,咱爹什么水平你不知道吗,我们前脚从勾栏出来,爹后脚就知道了,今天一早拿着藤条来看我功课学习的如何,我不说命都要送了。”

看着朱棣一脸苦瓜相,再考虑到他以后是要当永乐大帝的男人,朱启想想算了,忍一手,但听着朱棣的话,朱启有些担忧起来,皱眉道:

“你是说咱们身边有内鬼?”

“这倒不至于,应该是守宫门的内官去说的。”朱棣凑近过来,说道:

“三哥,下次咱们换一身衣服,别走正门,走小门出去,应该能安全不少。”

朱启一听,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朱棣又伸出手来,大拇指指了指外面,小声道:

“咱们现在走不,护卫衣服我都带了,咱两换上偷偷摸摸的出小门。”

“去哪?”

“啧。”

朱棣眼神暗示了过来,朱启露出犹豫神色:

“今天还去啊,不过我昨天确实没有采风采清楚,主要去了光喝酒了。”

朱棣一脸“就是这样”的表情,说道:

“是吧,所以这次咱们去打茶围,不要喝花酒,就坐厅堂里看戏台子的姑娘,三哥你才方便采风啊,不采风,这《明山河》哪里画的好。”

身为一名漫画家,朱启被朱棣的觉悟所感动,为了画好漫画,为了自己的读者,当下没有了道德伦理的束缚,抛下了心中的顾虑,决定朝着充满了正能量的愿景前行。

“换衣服!”

朱启接过朱棣递过来的侍卫衣服,朱棣也是语速极快的说道:

“三哥,我听说今天潇湘馆还有白皮肤的色目女人来表演呢!”

“真的啊?走走走,快快快!”

…………

在皇宫之中,是有起居录这种东西的。

虽然起居录主要记载的是皇帝的言行举止,但在宫中未就藩的元服后的皇子,也会一并记录,并且起居录是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运行,就连皇帝都无权要过来观看,甚至都不知道是谁在记这些东西。

正因如此,起居录能够留下许多重要的史料依据。

于是在大明洪武七年的正月里,有关于年少时候的辽王朱启,多了这样一段珍贵的起居录记录。

洪武七年,正月二十,辽王朱启大病初愈,带着燕王朱棣上勾栏。

洪武七年,正月二十一,辽王朱启带着燕王朱棣上勾栏。

洪武七年,正月二十二,辽王朱启带着燕王朱棣上勾栏。

洪武七年,正月二十三,燕王朱棣被辽王朱启痛心斥责:“朱棣啊朱棣!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大明的光明未来可都在你我的肩膀上,忘记父皇对我们的敦敦教诲和殷切希望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兄弟二人,绝对不能再这样堕落下去了!”。

洪武七年,正月二十四,辽王朱启带着燕王朱棣上勾栏。

洪武七年,正月二十五,辽王朱启带着燕王朱棣上勾栏。

……

洪武七年,二月初一,他俩又去了。

——————

(求推荐票求追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