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呦呵,咋就这么巧呢?
虽然不会看相,也没多高的智商,但春纤却打心底不相信王嬷嬷的说词。尤其是王嬷嬷刚进碧纱橱时,脸上可没多少焦急自责。等到雪雁小声将黛玉的吩咐说了,脸上的表情这才多了起来。
不是春纤以小人之心渡这位出身贾家的奶嬷嬷之腹,而是这位真的很可疑。
联想了一回原著中,她除了入府那章有戏份,便跟消失...不对,文中仿佛还出现了一明一暗两回。
一回是搬进大观园后,宝玉来找黛玉,这个王嬷嬷带着两个婆子拦住了宝玉说黛玉在睡觉,让宝玉过一会儿再来。
另一回则是说黛玉在七月里的一天,要了时令瓜果和一些布置,好似在祭拜什么人。按日子推算既不是林如海也不是贾敏,当时很多人都说这是在祭拜王嬷嬷。
如果真是这位奶娘,以黛玉之心计心性,若这位王嬷嬷真是心中藏奸之辈,她还能闲来祭拜她?
也或是黛玉并没有发现这位王嬷嬷有什么不妥当之处?
难道是她想多了?
差点将手里的鸡毛掸子薅秃了,春纤也没弄明白这个中到底有什么曲折。
人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今的她...算是在局中了吧。那想不清楚,看不明白,也是件理所当然的事喽?
为自己捉急的智商找了个理由后,春纤瞬间便心安理得起来。
“对了,姑娘临走时还说,叫咱们将从家里带来的土仪整理出来,捎后送到各房去。”出了丢银票这种大事,雪雁一时也是六神无主。眼睛扫到那边打扫的春纤身上,不由想到黛玉临去老太太那里的另一个吩咐。
“这我到也想到了,只等请了姑娘主意,便送到各处去。”王嬷嬷闻言,接话道,“我听说二舅老爷昨儿在前院书房见了贾先生。”
王嬷嬷口中的贾先生是林家特意为黛玉请的一位教书先生。姓贾,名雨村,字时飞。
原也是进士出身,还授过官的,听说是为人太正直得罪了上司这才被罢免了官职,之后游历四方辗转到了林家。如今朝中要重新启用他们这些旧人,于是这位又起报国之心,最后一番操作跟着黛玉的船一道进京了。
说起这事,就不得不说林如海真真是官场的老油条了。
他一个当官的,虽然是地方官但他得到消息的速度绝对比贾雨村快。听说此事后先是一番恭喜,然后一副极尽心力帮衬不说,还卖个人情的将贾雨村送到荣国府这边。
若这贾雨村是个知恩图报,为人稳妥的,就算贾政帮忙了,他也会感激林如海。反之,无论是贾雨村心性出了问题还是政绩出了纰漏,也连累不到林如海什么。
所有的一切,不过是赏识其学识,顺水推舟罢了。
王嬷嬷一说起贾先生,看过原著的任何一个人差不多都能在第一时间想到贾雨村。
这位也算是忘恩负义的鼻祖人物了。
当初穷的没路费,借宿葫芦庙安生,靠着卖字画过日子的一介穷书生。若不是甄士隐银两接济,又写了推荐信给他,何来后面的官袍加身。
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知道甄士隐资助的这个玩意儿,会在将来给不知多少无辜百姓做一回‘后爹’,这才降下厄运来。
独生爱女佳节走失,家隔壁的葫芦庙又走水累及他家,家中财产尽失二分之一后,又因水旱不收,鼠盗蜂起卖掉庄子投靠财狼岳家。
老甄那岳家真不是什么良心人士,直接将家境还顺殷实的甄士隐坑得极惨。最后在各种不如意之下,甄士隐被僧道忽悠走了,只留下妻子封氏靠着做女红维系生活,苦苦期盼爱女消息。
再说说这位贾雨村吧。这位到好,得了官职,又听说甄士隐家事后,竟然只想着纳了当初对他笑过的甄家丫头为妾,竟是连好好安顿一回甄妻封氏的想法都没有。
这也罢了,在答应了甄妻封氏帮忙寻找走失的甄氏女英莲,又在明知道旧日恩人之女下落的前提下,仍旧熟视无睹的任由甄英莲成了拐子卖给金陵薛家的丫头,由着好好的良民女儿成了奴藉,任人作贱......也真是良心喂了狗了。
虽然世上诸事都存在巧合与因果,但细细看下来,谁帮助贾雨村,最后都没落个好结局却是不争的事实。
甄士隐接济贾雨村,爱女走丢,家财散尽,自己也出家了。
荣国府举荐贾雨村,最后抄家灭族,树倒猢狲散。
......
很多事情一但没了底线后,人的心性也就随着彻底解除了道德的束缚。在贾雨村办了薛蟠那桩案子后,此人心性便已经不言而喻了。
除薛蟠案,石呆子之事,也许还有无数桩这样间接或是直接的案子过了贾雨村的手...贾雨村作恶,但资助,举荐这样的人入仕为官,何尝不是助纣为虐呢。
甄士隐,贾家,也许还有林家......
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那玄而又玄的因果循环吧。
对了,书中还有句跟他有关,又特别出名的判词:‘钗于奁内待时飞’。
贾雨村的字是时飞,钗字又合了薛宝钗的名讳,后人多猜测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做继室。
脑子里计算了一回贾雨村的年纪,然后又仔细想了想宝钗今年多大了...春纤瞬间被这种猜测恶心到了。
这种假设可比贾赦强纳鸳鸯还要让人接受不能呢。
╮(╯▽╰)╭
话回当下,甭管春纤脑补出几台大戏了。只说王嬷嬷一边说话,一边用眼睛去瞄春纤。春纤洽巧转过身,见此愣了一下,随即微微点头,拿着鸡毛掸子去了外间。
反正只要用些心,就算在外间也能听到这二人说些什么。
“二太太不是说二老爷昨日斋戒去了?”说完似是想到了什么,雪雁又小声道,“大老爷也没见姑娘呢。”
“谁说不是呢。”
外甥女千里投奔,两个舅舅竟然谁都没见。王嬷嬷打量了一回鸽笼似的碧纱橱内间...这可不像当初说的那么欢迎呢。
若是老爷早就知道荣国府的态度和姑娘如今的处境,当初定不会叫姑娘北上。当然了,就算姑娘来了京城,老爷也会派人将姑娘接回去。
所以这边的事一定不能叫老爷知晓才行。
王嬷嬷垂下眼眸,心忖道太太去了,老爷膝下无子不是续弦便要过继,老太太这般年纪,两位舅老爷又待姑娘没甚情份,她多为自己打算一番,也是人之长情。
由此王嬷嬷也绝不是‘旧疾’复发那么简单。
......
贾家奴才的性子多半是贾母惯出来的,林家的主母又是贾母的亲闺女,在管家理事等等方面,怕多多少少都继承到了贾母的心性手段。所以贾家奴才骄奢跋扈,目中无人,林家的下人奴大欺主也不算多不可思议的事。世上忠奴毕竟是少数,有些劣根性也不是什么让人意外的事儿。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第 21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