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红楼之迎春自救指南 > 第17章 第 17 章

红楼之迎春自救指南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山外青衫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7-06 10:15:55 来源:文学城

且不论众人如何纷纷揣测,荣国公头七的前一天,在文臣们心生希望,只道皇帝不会下恩旨的时候,皇帝突然下了一系列旨意。

先是宫中传了圣旨,命内领大臣前去祭奠故荣国公,在灵堂上当场宣布旨意,给故荣国公贾代善加谥号“忠献”,称忠献公。聪明睿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既忠且献,算是给贾代善的一生盖棺定论。

又下旨令贾赦降袭一等子,封一等将军。

而等到宁国府贾敬,荣国府贾赦、贾政前往皇宫谢恩时,皇帝还亲自召见了他们,询问贾代善丧葬事宜,又考教诸人学问。期间,对于贾政的回答颇为赞赏。当场便传旨,道贾政才德兼备,特赐主事之衔,升任工部员外郎,待出了孝便去上任。

此外,皇帝还急召之前派出的巡盐御史回京,专点了新课探花、翰林院庶吉士、贾府的女婿林如海外放了从五品的扬州巡盐御史。可怜之前的巡盐御史,刚到了扬州,东西还没放下,就又收拾东西准备走人了。

这一系列旨意,简直是明晃晃的的告诉众人贾代善虽然去了,贾家圣眷仍在。

本来打算弹劾贾家盐课亏空的御史大臣们也息了上书的心,皇上让贾家的女婿去管盐课,不就是不打算让人把这一事翻出来吗。那贾家次子又任了工部员外郎,以后专管营造建设,这等肥差摆明了就是让贾家趁机搂银子填补亏空。

一时间,众人不禁感叹,陛下对老臣实在是圣宠优渥,而对贾家的荣宠更是无出其右。

荣国公贾代善的丧事自然也办的风光浩大起来,宫中不时便有赐下,义忠亲王、北静郡王等宗亲大臣纷纷上门吊唁,贾敬、贾赦、贾政等人少不得纷纷答礼,后宅中,义忠王妃、北静王妃、南安王妃等王妃命妇也纷纷前来。明明还是居丧期间,府中却车水马龙,宾客若流水,银钱也如流水般花了出去。

众人都道贾家这光景,必定又是要富贵兴盛个几年的,若是子嗣再有出息,只怕又能传承几代。由是贾家又恢复了从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样子。

而之前上旨弹劾贾家的盖余,皇帝的旨意刚下,其师吏部尚书便立马从出缺的官职中选了个从五品知州,借着就让盖余一刻也不许在京停留,立马灰溜溜的走马上任去了。

#

承乾宫宫外。

两列内侍束手而立,鸦雀无声,只听到宫内不时传来的轻声细语。

沈贵妃待宫人上了冰湃葡萄、冰湃西瓜并几色清凉小点后,亲手将一杯温热的凉茶递给皇帝,又拿了美人锤替皇上锤腿。

皇帝握住沈贵妃的手,示意她不必如此忙碌:“这些小事不用你来干,让宫人来干就好。”

沈贵妃温婉一笑,就手坐了下来,又拿起团扇替皇帝扇风。

沈贵妃出身不高,为人清淡少语,刚入宫时并不得皇帝宠爱。

后来皇帝原配发妻孝和皇后病逝,宫中诸事纷扰,才显出她清白人品来。由是一路得宠。再后来皇帝为了巩固太子地位,决意再不立后,更是把她封作宫中唯一的贵妃,让她事实上统领后宫十余年。

直到半年前,太子被废后,皇帝为了重用皇长子,不仅封了皇长子为义忠亲王,还晋了皇长子生母李康妃为李贵妃,这才在后宫中分去了沈贵妃一半的风头。

不过就算如此,沈贵妃的承乾宫也依然是皇帝心烦意乱时最喜欢来的地方。

六月天气正热,承乾宫中却放着两座珐琅掐丝冰鉴,丝丝凉意从冰鉴处传来。

皇帝躺在榻上,闭着眼睛不出声。沈贵妃以为他睡了正要给他搭上西洋薄毯,却突然听到皇帝出声问道:“你说,人们都说天子能护佑天下,可为什么朕连自己的儿子和臣子都护不住呢?”

这话中的儿子明显指是的半年前去世的废太子,沈贵妃如何敢接这话?

只是皇帝本来也不是要沈贵妃答话的,他刚才也只是心神不定之下一时失言。因此不待沈贵妃回答,旋即强打精神岔开话题,问道:“这次秀女选秀如何了?朕听说白阁老的孙女白氏才貌俱佳,人品行事颇有孝和之风,堪为皇子妃,你可亲眼瞧过,可是什么有心人弄出来的?”话说道最后,已然带了几分冷意。

沈贵妃一点也不意外皇帝对于秀女的关注。这次选秀她膝下的五皇子、贤妃所出四皇子都正是婚配之年,为二人挑选王妃是早就定下的章程,储秀宫中只怕都是皇帝的眼线。

因而只轻轻一笑回道:“我和贤妃姐姐瞧过,人品才貌都的确出挑。行事也却是有几分像当初孝和娘娘的样子。不过娘娘之德,在于领御后宫、待下宽和、泽被众人,所以宫中安定和睦,至于今日大家还感念娘娘的好处。这些东西,岂是一个小姑娘能有的。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和贤妃姐姐都觉得,这白氏行事能略似娘娘两分,已经在秀女中算的上是第一人。”

皇帝点了点头,“若真是如此,倒也确实做得皇子妃了。如何,你可是替老五选中了她?”

沈贵妃笑着道:“我自然是相中的,可是一家有女百家求,贤妃姐姐也为四皇子选中了白氏。”

皇帝闻言皱了皱眉,旋即舒展开来,叹道:“不必顾虑贤妃,若你当真看中了白氏,到时殿选的时候朕直接指婚就是。老四那里朕回头自然再替他选个好的。”

话中的偏心显而易见,贤妃那里竟然是连问也不问就要拒了。沈贵妃感动之余,还是出言推辞:“四皇子居长,于情于理都该他先选才是。何况我和贤妃姐姐关系最好,明知她看重了白氏,怎么还能不考虑她的心意呢。”

皇帝不由拍了拍沈贵妃的手:“你啊,就是这点不好,什么事都喜欢让人,不知道替自己打算。行吧,就依你。老五那边你也放心,有朕看着,一定替他选个样样出挑的。”

沈贵妃一笑,又道:“也不必非要样样出挑。老五脾气倔,依我的意思,哪怕家世低一点儿,要紧性子要软和,能让着老五,这样才能夫妻和睦。”

皇帝闻言心中更是舒畅,就越发不肯委屈了爱妃、爱子,言道:“家世好的里面也有脾气软和的,咱们的孩子岂能在这方面受委屈。朕必给老五挑个家世好性情佳的。”

言至于此,皇帝却忽然叹道:“倒是代善的孙女可惜了,朕前两日看了那贾政,才干尚可,人却是个难得端正的君子,料想他女儿也不差。这番回家守孝,只怕就要耽搁了,不然,配咱们老五其实也使得。唉,也是朕对不住代善啊。”

皇帝日理万机,居然会专门惦记一个秀女不能应选的事情,可见其爱屋及乌之情。沈贵妃心下了然,嘴上遂劝慰道:“皇上不必伤怀,忠献公忠勇体国,素来最能体会皇上的难处,必然不会对皇上有所怨言的。”

大凡人一去世,别人想来只会是念着好处的多。贾代善之死,有几分是病,有几分是为了流言所困,有几分是为了皇帝态度,这些皇帝心中自然清楚。因此近来时时想起便时时愧疚。因而叹道:“朕固知代善对朕的忠心,也知他必不会为此对朕有怨言,可朕才更不能负他啊。也罢,这事朕心中自有计较。”

沈贵妃闻言不再多言。

皇帝在承乾宫中呆了一下午,到了用过晚膳后才回乾清宫中继续批阅奏折。

皇帝走了后,沈贵妃在东间铺了纸练字,直到掌灯时分才收了起来。

身边的女官上来说了皇帝今晚又召了新封的淑女侍寝,沈贵妃也并不在意,生了幼子后,皇帝来她这里也是休息多于宠幸,自然于这些宠爱的事上面不免有些看淡。反而提起另一桩事,“忠献公的长孙女可是已经出宫了了?”

“回娘娘的话,是。”女官应道。五皇子到了适龄之年,因此沈贵妃对今年的选秀极为上心,她们这些服侍的更是样样事情都打听的清清楚楚。“走之前听说李贵妃那里还派人使了绊子,拦着要扣下随身的东西,不就是因为那贾家的贾赦拒绝了义忠亲王的招揽吗,也太小家子气了些。”

沈贵妃摇了摇头:“李氏的性子我知道,还不至于为难一个小姑娘,只怕是底下人自作主张。倒是可惜了贾氏,若非宁、荣二府权势滔天,实在不易结亲,其实我倒是真是相中了她的人品,比那个什么白氏要强。”

女官道:“说起来,白氏家世才貌样样出挑,连李贵妃都想要选她给义忠亲王做侧妃,为何娘娘要让给贤妃?”

沈贵妃脸上露出不以为意的神色:“她们争的哪里是白氏,不过是争那孝和之风的名头罢了。至于白氏的确出挑,就是太出挑了些啊,明明是在选秀之中,居然周围没有一个秀女说她不好,简直就是个完人。可人哪里有完人呢?这一个人若是样样都好,不是个圣人,就是所求太多……所图甚大……”话到最后,却是带了一丝冷意。

女官噤了声,也不敢问沈贵妃这话中的完人到底是白氏,还是——孝和皇后。

曹、李两家亏空盐课库银三百万两是曹寅死之前几年的事,到曹寅死时还剩三十几万两。曹寅死后,康熙一面用曹家姻亲李煦代管两淮盐政,代替曹家还钱,另一面让曹寅之子曹颙(曹雪芹之父)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病故,又亲自主持将曹寅的四侄过继过来,接任了江宁织造的职务。

历史上李煦代管两淮盐政,红楼梦里林如海是巡盐御史,李家同曹家是姻亲,林家同贾家也是姻亲,所以有的红学家就认为书中林家和史家都是李家的化身,同曹家是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而林黛玉、史湘云都是李家小姐李香玉的化身。

至于设定巡盐御史乃是从五品,一来青衫查的,清代江南织造就是五品官,但是权利极大,相当于康熙用来监察江南百官的锦衣卫;二来《红楼梦》第二回,说林如海点了巡盐御史的时候是前科探花,既然是前科,那肯定不能超过六年,甚至可能中探花后才三年,我觉得做到从五品也是比较合理的。此乃私设,欢迎交流,不喜勿喷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 1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