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红楼之吾被绛珠签了契 > 第122章 入宫见天家

红楼之吾被绛珠签了契 第122章 入宫见天家

作者:紫焱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1-10-17 08:00:30 来源:文学城

当今太后苏氏也是姑苏人氏,入宫后便再未有机会回过一回故土。年初时,本以为借着太上皇圣寿南巡的机会,可以回苏州好生解一解故园之思,谁想到才到扬州,便闹出了风浪阻舟的事。皇帝断然决定回京,太后也不好自行留下,只得在距离姑苏只数百里的地方憾然回舆。当然,作为整个皇朝最尊贵的女人,她若想找个同乡来聊聊故园风物,自然有挤破了门的同乡来赶着奉承,实在不缺黛玉一个。此番召见黛玉,不过是因为林如海常年在外任职,家中女眷几乎不曾有机会入宫觐见,便借此名义召进来,好认认人而已——横竖林如海家中的人口实在是太过简单,能认住一个人便足够。

传旨太监刚走,孤竹君便解了隐身法。请传旨太监进来时,他本是坐在乌木椅上的,如今人走了,他还是原来的位置未动:“这天子与太后也是好不识趣。你们初来乍到,连宅子都还没住暖热,就急吼吼地宣人入宫。”

对他这种忽隐忽现的做派,林如海已是见怪不怪,只是听不惯这离经叛道的狂悖言辞,又秉性温雅不好与他争论,当下只是咳嗽了两下:“御前奏对的稿子我一早便写好了,明日只消带上便可。太后那边……”

他自己是官场沉浮惯了的,对于面见君王这事虽觉荣幸,却也胸有成竹。但作为常年在京外的外臣,妻子又早逝,对宫闱之中的情况便仅仅停留在预备接驾时打听的一些大略材料。即便是对女儿有十二分的满意,也不免为她觐见太后之事操上几分心:“太后的母家原住在枫桥一带,玉儿觐见时,不妨与她分说些故乡的景致。”这个时候,家中没有熟谙内务的主妇的短处便凸显了出来,林如海苦思了一下,又补充道,“再进两样姑苏的土仪,东西不在贵重,别致便好。”

这倒是最好办理的,林家刚从苏州迁来,最不缺的就是苏州的特产。黛玉垂手听罢,才坐了下来:“女儿知道该如何做了,明儿保准让太后顺心,爹爹尽管放心好了。”说罢,向孤竹君一笑。

孤竹君亦回以一笑,知道她肯定心中转了一些常人想不到的奇思妙想。他的心上人总是这样,虽天性淡泊,无功名之心,却少年心性,难免好胜。她自个儿心里未必将太后这位君看得怎样尊重,可是为着爹爹的面子,总是不愿意落后人去。

林如海看在眼里,虽不清楚他俩这一眼之下究竟交流了些什么,但也知道两人自是有数,不由拍了拍膝盖,笑道:“爹爹膝下就你这么一个女儿,便是白操心也忍不住。”

次日,父女俩早早的便起床、梳洗,坐车入宫。而后兵分两路,林如海去了养心殿,黛玉则直入永寿宫。养心殿的小太监掀起厚重的裘帘,林如海眼观鼻、鼻观心,迈步跨过门槛。龙涎香的气味在暖热的空气中尤为馥郁,林如海方从呵气成冰的外头进来,冷热一冲,登时鼻头发痒。他悄悄地深吸一口气,遏住了打喷嚏的冲动。

“林卿来了?”皇帝的声音飘来,“快过来瞧瞧,朕的这首诗写得如何?”

当今天子最爱写诗,每日坐卧、吃饭、听政均要写诗数首,连御膳房新创出盘时令小菜,都能拉里拉杂地感慨上一堆文字。他自以为文思如泉涌,十分得意,便总爱拉着大臣品鉴炫耀。这令一众科甲出身的文臣们苦不堪言,既要赞他,又不能赞得太过,让皇上觉出刻意来,不得不说是一种折磨。

听皇帝如此说,林如海登时头皮一麻,抬目望去,见皇帝正笑吟吟的端坐御案之后,案上果然铺着纸,纸上墨迹未干。

不比养心殿的香气馥烈,太后的永寿宫中则是梅香浮动,无需打量,黛玉已知那花香的源头——四口黄铜兽耳大缸各列于殿中一侧,缸里栽着一丈来高的梅树,红若胭脂飞霞,花香虽清浅,却盈盈一殿,连四下侍立的宫女太监们的衣裳都染了几缕寒香。

黛玉垂目,在宫女的引领下行了礼,得了上首“平身吧,快过来让本宫看看,唷,好水秀的孩子”的考语,方才慢抬妙目,望向了这位本朝最为尊贵的女人。苏太后年将六旬,可保养得宜,望之直如四十许人,头发一色的乌黑,不见一丝银白,柳眉杏眼,口角噙笑之际仍颇有风韵,可想而知少年时是何等风华。几名珠光笼身的宫装丽人陪坐在侧,其中一位容貌雍艳如海棠一般,望着黛玉的目光甚是亲切,哪怕是此前从未见过,黛玉也知这位必是她那位只耳闻而未得一见的表姐贾元春了。

淡淡一瞄之后,黛玉即收回目光,轻移莲步走上前去。与她这一闪即收的打量相比,苏太后与几位宫妃的打量无疑要明显太多。苏太后先前那句“好水秀的孩子”本是客气话,谁知随着黛玉的走近,她越看越是惊讶,到后来甚至一伸手,身边伺候的宫女当即心有灵犀的递上了眼镜。苏太后戴上后,又细细的端详了几眼,由衷地重复道:“好水秀的孩子——再走近些。”

黛玉只得又走近几步,苏太后推开引枕,坐直了身子,扶着眼镜又细细看了好几眼,才重新靠了回去,面上浮出舒心的微笑:“这样好的模样儿,看在眼里就觉得双目清爽,打心眼里舒坦。”

这样的夸赞之词,几位宫妃听在耳里都未觉得有何不顺心之处,因为她们自己也做如此想。不光做如此想,甚至还觉得太后夸得还不够。这林家姑娘不光姿容胜仙,气度亦是绝艳出尘,整个人竟是如同一株瑶池仙葩一般,直让人看上一眼便尘心皆消,甚至还能增寿十年。一名宫妃望向元妃:“这容貌、气度,真不愧是贤德妃姐姐的表妹,一般的出类拔萃。”

元妃笑了笑,对苏太后道:“张妹妹客气了,说来还是江南水土养人,往古来今都出了多少人才。这丫头与娘娘一般,也是姑苏人氏呢。”

一语勾出了苏太后的一腔思乡之情,叹道:“本宫当年离乡远嫁做东宫妃时,也和着丫头一般年纪,那时候连太上皇都还未继大统。这一晃几十年,当真是岁月催人呐!”说着,不由得抚了抚自己的鬓角。

一名宫妃闻言,拍手大笑:“母后可是天底下第一等的享福之人,要是换上寻常人家的衣裳,哪个看了不说这是谁家的大娘子青春正盛。这要还觉着岁月催人,那我们这样的,益发的没眼看了。”她这话说得略显放诞,但胜在爽利,苏太后倒也被逗得笑了几声,才徐徐道:“林家丫头,你既也是姑苏人氏,闲来喜欢去哪里游玩??”

黛玉本自浅笑着听她们你一言我一语,见问到了自己,才款款道:“回太后,闲时爹爹会带我去出门散心。太湖泛舟,虎丘听曲,孤山看梅,天平山赏枫,都是家常乐事。”顿了顿,噙笑道,“臣女得知太后娘娘离乡日久,来时特地绣了一幅塔影桥图,谨奉与太后娘娘。”说着便自袖中取出一方丝罗。

苏太后眼睛一亮,对宫女道:“快取来。”那宫女当即从黛玉手中接过那方丝罗,见它叠得整整齐齐,看起来不过是两只手掌的大小,捧在手中极轻极软,像是一团云。她看了看太后期待的眼神,当下动手拆开,谁知看上去小小的一方,居然越拆越广。眼见得她两手撑不开,另一名宫女连忙上前,二人各执一端,才将其完全撑开。这幅绣品足有三尺高、一丈来长,便如画卷一般,上头小桥玲珑架于池上,池水中映着宝塔倒影。桥名塔影桥,池名常乐池,字迹端严,连带着水中潋滟微曲的塔影,池畔团聚的青苔之色,都纤缕毕现。池中红鲤鱼两尾,似乎下一刻便要摆尾游走。

众宫眷身居天家,自是见过不少精绝绣法,可是绝艳至此,仍是少有。苏太后看了又看,连连点头:“这景真真是好,只这么看着,就像是回了少年之时,随时能听见寒山寺的钟声似的。”

原来黛玉所绣的塔影伴桥,正是寒山寺的名景,苏太后少时居于枫桥一带,这寒山寺自是时常去游玩的。苏太后出了会儿神,望向黛玉的眼神含了柔意:“咱们苏绣的名声天下冠绝,闺中女儿哪个不是女红了得。本宫年轻时也时常绣些帕子、香袋,可也没有你这么心灵手巧。便是不说这女红做得如何,但是这份心思,就由不得本宫不打心眼里爱得慌。”

黛玉垂目道:“臣女这点微末本事,能逗太后一笑,便是它的福气。臣女情知太后娘娘离乡日久,来时特聘了西洋匠人,以西洋镜之法,将苏州各处的景致尽数汇于一镜。只是东西笨重,不便运来……”

其实宫中苏州人从来不少,往年苏太后思乡情切之时,也召集了不少宫眷。只是谈谈说说终究只是嘴皮子功夫,容易得紧,又哪里比得上眼见更能解愁?故而话未说完,苏太后便急急吩咐道:“快去林家把那西洋镜搬来,本宫这就要看!”

皇帝:朕又写诗了,快来夸!

太后:本宫从未见过如此惊才绝艳的女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2章 入宫见天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