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红楼之山海志 > 第二百七十章 吴淞河畔论财路

红楼之山海志 第二百七十章 吴淞河畔论财路

作者:曾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7 05:00:36 来源:转码展示1

隆庆六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松江府青浦新泾镇。zhongqiuzuowen它就在吴淞河南边,北边就是苏州嘉定县的南翔镇。三艘官船靠在新泾镇的码头上,没有打旗号,但周围散开的数十号勇壮官兵,让人不敢轻易靠近,指着这边议论纷纷。

而在新泾镇乡野田间,刘玄穿着一身青色的道袍,走在泥泞路上。旁边跟着两个人,年纪大的正是胡斯托神父,另一个年轻些,名叫范布伦。他自称是低地国家-尼德兰人,出自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富商家庭。说是因为家乡多信奉新教,所以跑到西班牙神学院进修,正好遇到胡斯托神父述职回国休整后招兵买马,组建属于他的传教团队,于是便加入了。

范布伦是胡斯托团队里学汉字汉语最快的一个,加上家里是开银行的,懂金融,又加入过西班牙军队,在意大利跟法国佬真刀真枪干过仗,后来又当了几年西班牙在意大利的“总督助理”之类的公务员。学识渊博,军政教都玩过,而且都玩得不错,自有一番体会。所以便成了刘玄的顾问,经常带在身边,作为“顾问”。

而胡斯托神父在知道刘玄的权势后,又得到了“暗示”,便有事没事就待在刘玄的身边,企图感化他,让他皈依神的旨意。刘玄却图他知识渊博,天南地北哪里都去过,也作为顾问之一。

在三人后面则是黎文忠、杨彬越两人带着四个护卫。刘玄出门,兰瑜、黎文忠、杨越彬、刘金堂他们四人通常是两个带着四个护卫紧跟着刘玄,另一位带着二十余护卫稍远跟着,随时支援,第四位则留守官船或府里。

“老胡,老范,你们到我大秦有大半年了,两广待过,现在又在这江南几州也待过,觉得风土人情如何?”

“很好,很勤劳善良的人民。”胡斯托答道。

“很有意思。”范布伦的回答就很有意思了。

“很有意思?老范,你说说,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范布伦有点晕,他才学会汉语两三个月,这短短一句话绕得他有点晕,好一会才回过神来答道:“大人,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个江兰,跟我的家乡,泥地兰很像。靠着大海,河露密布,土地肥沃。”

听范布伦说话,他咬字很困难,说得艰难,听得也难受。

“而且这里的生意气氛,非常地…好。”范布伦实在想不出用什么词来形容,最后只好用最通用的这个字。

“是啊,是很像。”刘玄点点头,“老范,你看过我的棉布生意,觉得下一步该怎么办?”

他们正好从松江州上海县回来。看过那些纱厂和布厂后,胡斯托、范布伦只是惊讶和感叹这些工厂的奇特性和庞大的规模。对于这些厂子有刘玄的股份倒一点不奇怪。在他们国家,大贵族也是会用各种法子赚钱的。

“银行!”范布伦毫不迟疑地说道,“大人,你的利丰社,收购棉花,织纱纺布,贩卖,中间还出租和雇佣大量的工人,而且海商来买布,不全是用的金银和铜钱,还用的他们的特产货物。是一个非常完整的…”

范布伦想了半天,手指头在空中来回地画圈,就是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

“循环,圆圈。”

“对对,循环的圆圈。这是开银行最好的基础。海商来进货,或是金银,或是货物,交到利丰社,开一张相应金额的票据出来。海商可以拿着这张票据去提货,这次提不完,下次可以再来提,或者直接卖给其他有空舱的海商。”

“提货单,其实本质就是有价值的,可以换货物,换金银的票据,既然如此,完全可以变成银行的本票。海商可以换棉布,棉花商可以换棉布,可以换金银。”

“还可以去我名下的米庄换大米粮食,或者名下其它商铺的任何货品。只要能换到金银或粮布,这票据就值钱。”刘玄笑着补充了一句,他名下的丰源粮油行现在已经是江南、两浙一带排在前十位,实际实力排在前五位的大粮食商,专卖关东和南海的大米,岭东、河南的麦子和面粉,以及关东和岭东的大豆油。而且只是在上海、杭州、明州、金陵等地设了几个分号,专事大宗批发,不做零售。

“没错,没错!”范布伦连连点头,刚才想出那么长一段话,可费了他不少脑子,现在刘玄补充了这么一句,确实感觉把他想说的精髓都点了出来。

胡斯托在一旁惊讶地说道:“对于富人,肯定是喜欢能换到金银。但是对于普通人,能换到粮食和布匹,却是最硬的”

刘玄听到胡斯托神父憋出来的最后一句,不由笑了起来。

“是啊,能换金银,能换粮布,这票据就是硬通货,就是某种意义上的钱了。”刘玄微眯着眼睛感叹道,随即对范布伦说道:“老范,你家就是开银行的,帮忙拟个章程出来呗,我们再合计合计,根据我们国朝的实际情况,取舍修改下。”

“没问题!”范布伦痛快地应道。他是因为家里妻子儿女得了传染病,都死了,万念俱灰之下才跟这胡斯托神父出来。对于传教,能传就传,干些其它感兴趣的事,也愿意。

胡斯托神父急了:“尊贵的大人,你看,我的学生和助手,有在教你拉丁文;有在帮你整理希腊的哲学和数学书籍,等合适的时候翻译过来;有的帮你改造机器;有的在帮你训练军队;还有的在帮你修船和修枪炮。我们都在尽心尽力,可是大人,你的承诺呢?”

“哈哈,我没有骗你。我是可以马上批给文书,但是有了上面的背书,就算以后我离开这个职位,也不会有人来为难了。”

刘玄指了指天上,解释道。

胡斯托弄明白这句话里的意思,连忙问道:“大人,那这份文书批下来了吗?”

“我接到书信,朝廷已经批复了我的申请,可以在上海县城郊区修建一座你们的教堂,也同意给予两份度牒,有了这度牒,老胡,你就可以传教了。”

胡斯托高兴地嘴巴裂开到耳边,可是没一会就回过神来,“大人,为什么只有两份这个度,度,传教的许可书?”

“老胡,度牒很金贵的,有了它,你们就有了正式身份,我们国朝承认你们跟道僧一样的身份,可以讲经,可以收徒弟。你去打听下,除了皇家道观,随便哪家道观寺庙的度牒都最多也不过十份。朝廷规矩如此,你们是新来的,有个开头不是比什么都好吗?”

胡斯托一听,是这个道理。他在两广可是求了不少人,送了不少钱,还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要不是自己带着学生助手这般帮这位刘大人,估计也没有度牒和修教堂的许可。就如这位刘大人所说的,只要有了开头,后面就好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