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红楼之山海志 > 第一百五十三章 钱江潮起风雷动(二)

红楼之山海志 第一百五十三章 钱江潮起风雷动(二)

作者:曾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7 05:00:36 来源:转码展示1

大家灼热的目光纷纷投向中间。xinghuozuowen

只见站在内侍省内官两边,如同左右护法的中书省承旨和枢密院承旨两人,跟李秀其、杨凤栖等人拱手寒嘘,虽然带着笑容,但总有些隔阂。但跟刘玄见礼时却亲近不少,尤其是中书省承旨,他是庶吉士前辈,成均馆的同僚,不管再如何,在外臣跟前都必须跟刘玄尽显不一般的关系。

而内侍省的司礼内官见了刘玄,脸都笑开了花。他的顶头上司,提知上书房太监翁德海跟刘府的关系多亲,他怎么敢摆着脸?刚才宣旨扯嗓子卖力气的活,左右承旨两位清贵肯定不会干,只能他上了。所以他特意咳嗽了几声,润了润嗓子,跟刘玄寒嘘了几句,话里话外透着亲热。

两浙文武看到这个样子,心里暗暗咋舌。这刘玄什么来路,三省五军加内侍省一路通吃啊。大家伙都记得这位状元郎刚来两浙地面时,杭州三司大佬们同时给他下马威看,有些凄凉啊。

后来还是何芝贵老大人来杭州,跟李秀其李老大人通了气,这才见了他,在布政使司门前发了“有两浙沿海道巡察御史刘玄大人奉旨巡狩地方”云云的水牌。有了藩台这张公告,左参议兼转运使杨凤栖杨大人,按察使王重信王大人,指挥使丁居胜丁大人才顺坡下驴,见了这位刘玄刘大人,使得他能够顺利就任,开始巡察地方。

种种情景,恍如就在眼前。可短短数月,人家在两浙地界居然刷出了青天大老爷的名声,这就不容小视了。这一位的职责就是巡察地方,弹劾弊端的,现在人家在地方的声望比你还高,那各州县就要小心应对了。民望有时候确实是个屁,可要是配上巡察御史的实权,那就完全不同了。

丁居胜如此灰头灰脸,消息灵通的人知道是因为吃了这位刘玄刘大人的弹劾。现在再看这场面,就知道人家为什么能把堂堂一省指挥使弄成这样了。地方上可能一时不如你,但人家背后通着天呢!总有办法讨还回来。

现在不少人心里都后悔了,当初不该跟着三司大佬们落井下石。你在两浙再横,任期满了总得挪地方。指不定人家拿着小本本给你记了帐,递到京师里去了。磨勘时,揣摩上意的吏部给你来句:嘿,你小子这么能干,那就去黔中、云岭效用,为朝廷出更大的力。你现哭都来不及了。

看来要找机会跟这位刘御史套套近乎,拉拉关系。在场不少人都在心里暗暗盘算着,这段时间,两浙地面上风头最劲的除了新任的两浙市舶使谢志清,哦,人家头衔的全称应该是“宝文阁侍制、都税司右副使提举两浙市舶司督理关税兼管船务通商、加右佥都御史。”一听就知道是握手实权的钦差大臣,加上上任以来颇多新举措,牵涉到两浙诸多商户人家,所以风头最盛。

刘玄的风头虽然只能屈居第二,但在民间却是更盛。到处流传着这一位青天御史的故事,官场上也悄悄传递着这一位的喜好,都是被巡察过的各州县官吏总结出来的。大家在心里揣测着,分析这些讯息,看怎么投其所好。

不过如何,大家都知道这位刘大人在两浙绝对是站稳了,尤其是在沿海六州地面上,他的话,你各州县都得听着,否则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加上现在又加了会办两浙备倭平贼副使的差事,那就更加不得了,沿海六州文武都得小心应支。

到了晚上,两浙三司六品以上文武,外加刘玄、徐天德等人宴请三位中使一顿,主宾皆欢。

第二天一早,杭州七品以上文武官吏,又各自排开仪仗,到运河码头上恭送三位中使去鄞县。何芝贵可是正四品殿上朝官,万不能像刘玄这般召之即来,三位必须走一遭,当面宣旨。

三位中使承旨的船刚消失在众人视线里,那边有驿卒骑着马汗流浃背地过来了,递了份文书给到布政使司经历,气喘吁吁地说道:“这是三省明发天下的文书,说是国子监祭酒杨慎一杨大人上给圣上的奏章。”

经历忙不迭地拆开,匆匆一看,身子在那里不停地摇晃,几乎站立不稳。脸色惨白的他稳了稳神,连忙将这份文书呈给了李秀其,看完后也是脸色大变。此后,杨凤栖、王重信、丁居胜等人都一一看过,脸色都不好看。

不到半日,杭州满城都在讨论杨慎一的这份奏章,人声鼎沸,就跟烧炸了的油锅。

“臣观两浙文武,渎职弄权,误国殃民,其不为天下大贼乎?方今在外之贼惟倭乱为急,在内之贼惟渎臣为最。贼寇者,边境之盗,疮疥之疾也;渎臣者,门庭之寇,心腹之害也…”

“…权者,人君所以统驭天下之具,不可一日下移。臣下亦不可毫发僭逾。皇上令诸臣牧两浙,盖任人图政之诚心也。岂意群贼有代牧之任,遂窃威福之权,渐据脂膏之利,欺上瞒下,酷苛肆虐。”

“…厘清磨勘,整饬吏治,外贼何忧其不除,内患何忧其不绝乎!内患既去,外贼既除,其致天下之太平何有!故臣欲舍死图报而必以讨贼臣为急也…臣感皇上知遇之厚不忍负,荷皇上再生之恩不能忘,感激无地,故不避万死,愿为前驱,端本清源,立经陈纪,使阴邪退听。为此具本亲赍谨奏奉圣旨。”

李公亮摇头晃脑地念着杨慎一的这份奏章。在座的人神情各异。

这份奏章很简单,说两浙倭寇海贼作乱,事急鼎沸,但只是“边境之盗,疮疥之疾”。但真正“门庭之寇,心腹之害”的是那些渎职弄权、误国殃民的贪官污吏。这些才是天下大贼!

然后历数了两浙“某些”官吏的种种弊端,痛斥他们原本深受皇恩,代天子牧三吴,不思尽职,却“岂意群贼有代牧之任,遂窃威福之权,渐据脂膏之利,欺上瞒下,酷苛肆虐。”

于是杨慎一振臂高呼,“外贼何忧其不除,内患何忧其不绝乎!内患既去,外贼既除,其致天下之太平何有!”,他说自己深受圣上再造之恩,愿意“不避万死,愿为前驱”,为皇上“厘清磨勘,整饬吏治”,尤其是“欲舍死图报而必以讨贼臣为急也”一句,大有舍生取义,为皇上和朝廷“端本清源,立经陈纪,使阴邪退听。”

刘玄的奏章只是弹劾两浙兵马司,但杨慎一这份奏章却是把两浙文武全给装了进去,虽然没有具体点名,但你心里有数就好。且杨慎一的名望、资历、官位和能力,不是刘玄能比拟的。难怪两浙文武官吏看完后,都炸了锅。

你们师徒这是要把我们两浙文武一网打尽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