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红楼之山海志 > 第一百四十四章 云起且听钱江潮(三)

红楼之山海志 第一百四十四章 云起且听钱江潮(三)

作者:曾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7 05:00:36 来源:转码展示1

刘玄坐在院子的树荫下,看着盛夏的阳光从树叶间隙中投下来,落在地上,斑斑点点,还有无数的微尘在撒下来的光芒中上下浮动着,如同水里游来游去的鱼虾。mengyuanshucheng

两浙的这盘棋,怎么去破呢?只是巡察了温、台、明三州,还不用那四位账目掌柜出手,光刘玄看账簿上的那些数目就觉得里面可能有问题。那些数目太过整齐和巧合了。

刘玄不动声色,将那些账簿一一抄录,自交给那四位账目掌柜去稽核合帐。到现在,已经清查整理出三分之二,只有一个词,触目惊心。光是这三州就能查出五个县的税赋应该亏空积欠了六万四千六百七十九两,粮五万四千五十六石。

这还不是让刘玄觉得可怕的,最让他心寒的是三州十八县的鱼鳞册居然最久远的是二十九年前的,最近的也是五年前的。按律,这鱼鳞册三年一核验,五年一检点,十年一大造,各县子册,州分册,行省集册,户部总册,层层抄录稽核,是国朝税赋根本,原本是不该出错的,可现在看来有一半的鱼鳞册都是不合格的。

刘玄知道,这鱼鳞黄册是前周定下的国策,历经百年后变成了层层盘剥,奸吏滑胥,贪官劣绅上下其手的“财路”。他曾经在国史馆看到过前朝记录,某一年里,金陵辖下上元、江宁两县三年间有十五万条鱼鳞黄册有问题,被户部驳回。于是上元、江宁两县只得复查重造,半年时间雇佣了书手四十人,每个月工钱加伙食费用合银一两五钱;册夫四十人,每月工钱伙食费合银九钱;纸四万八千张,笔两千支,墨十斤,以及官员七人、监生两百人的各项茶菜炭药的日常开销,总计是一千四百两的开支,全部由地方承担,摊派到两县百姓身上。

这还是两县的开支,江南有多少个县,要是都驳回需要再开支多少钱粮?难怪那年前周户部只是复查了两省二十一个县就不敢再往下查了。

后来有官员算了笔细账,户部大造一次鱼鳞黄册,每本黄册得用染黄厚纸两张,留出富余,一共要采购一百三十九万七千四百张,每张用银三厘;还有装订用的绵索条数,也要同等数量,每条用银一厘。再算上人工杂费,一共是四千五百余两。

以前这造册费用名义上是各衙门用余盈协助,可过去几十年后,各衙门自己都缺钱,那有余盈协助造册司,所以这费用最后上全落到地方了。年岁久了地方也承受不起,最后前周文宗改为户部统管,度支司专门调拨银两,并定下一整套规章,这才堪堪保住了鱼鳞黄册继续存续下去。又过了百余年,弊端再积,这专项拨银时有时无,可户部还得继续按制造黄册啊,没银子怎么办,聪慧的官吏们很快就找到一个即能凑集造册银又能发财的门路-“指定”和“罚款”。

刘玄看过一本前周士绅文人写的笔记,里面记有一件事例。那年县里接到户部大造鱼鳞黄册的要求。落到乡里,里正找了户有些家产的自耕农老王,说本里的鱼鳞黄册费用你承担了,交银七分。不是这造册的费用官府出吗?哦,官府只是出人手,材料费还是要地方出。就十几页纸,怎么这么贵?啥,官府为了保证黄册能长久存放,指定了赵家纸铺的纸张,人家的纸品质好,就是这么贵。赵家不是县丞夫人的娘家吗?怎么还做起纸张生意来了?

你管那么多干什么?赶紧交钱!等钱交了,县里户房的书办把前一本黄册抄录一份,随意改动几笔,还故意改错。先交到州省里,闭着眼睛过,最后交到户部。造册司的稽核书吏一看,错了,驳回,外加一张罚银一两的单子。省里州里各添了一张罚银二两的单子,县里书办也添了一张罚银二两的单子。最后这罚银落到了老王头上。

老王都傻了,罚银七两,还有重新造册的七钱银子,全部老实交来,不交就叫你吃牢饭!让你知道什么叫官法如炉!老王只得托里正,去乡老家借上八两驴打滚的利子钱,才把这差事给应付过去。这一个来回,光是从老王一人身上,县里书办得了二两,省州里各得了二两,户部造册司得了一两。赵家得了一两四钱银子的材料采办费,随便给几张劣质纸就好,纯赚。且只是驳回一次,已经是颇有良心了,要是驳回个三四次,连全家人的骨头拆了都应付不了。就是这么一笔印子钱,等到秋收老王连利息都还不上,只好把那几亩田抵给乡老,投身做了佃户。而里正自然会得乡老的酬谢。

据前朝文档记载,前周户部造册司在某期短短二十年间,共收得罚银十九万六千三百七十六两八钱六分四厘五毫三丝,账目无比精确,表明户部真没有中饱私囊,全拿去造黄册了,可地方的百姓被盘剥了多少?没人知道。

国朝初立,太祖、高宗为废除前朝弊端,破费了一番苦心,立下不少规矩和章法。可是到现在,刘玄看到又有重燃之势。

弊端沉积啊,刘玄心里暗暗叹息着,本朝新立之时,本该废除前周许多沉疾的,可惜太祖最后还是妥协了,这才留下这种种弊端。尤其是太上皇秉政二十多年的“前无古人的仁政”,地方官吏之种种弊举,几乎可用疯狂来形容了。

想到这里,刘玄不由回想起自己临行前圣上的殷切期盼,还有老师烟溪先生的切切嘱托,心头有些烦乱。积欠、积弊、倭乱,还有隐在暗处的那些幕后黑手,刘玄觉得来两浙一趟,比冲陷一次高丽军阵还要累。

这时,晴雯走了出来,捧着一盘西瓜,兴冲冲地说道:“四爷,这是昨儿买的西瓜,说是白沙镇沙地里出的,皮薄瓢红,汁多沙甜。奴婢把它在井里凉了半天一夜,早就去了火气。你偿几片。”

刘玄接过一片,咬了一口,果然满嘴都是瓜汁,又冰又甜的感觉直透五脏六腑,原本还火燥的心像是被浇了一盆井水,烟火气都给灭了。

麝月跟了出来,叮嘱道:“四爷,这西瓜性寒,现在又放冰了,万不可多吃,会伤了脾胃的。”

“姐姐就是管得多,四爷吃两片瓜又怎么了?他自己懂医术,心里还没数?”

晴雯和麝月在那里拌着嘴,刘玄却想着自己的心思。

千头万绪只要抓住一点就好了。我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也是他们预判中我肯定会做的。先按顺着他们的脚步走,等到所有的乱结都出来了,我一刀给它破开就好了。解结的法子那么多,我自用我的法子就好了。

说到这里,刘玄几口吃掉手里的西瓜,又洗了洗手,走到书房写了封帖子,叫来了韩振:“阿振,去两浙水师都指挥使司衙门投了这帖子,禀告何老将军一声,我有要事想与他商议。你不急着回来,等得了老将军的确信再回来。”

“遵命。”

新上架,诸位书友多多捧场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