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红楼之山海志 > 第一百零八章 弹劾如云暗杀机(一)

红楼之山海志 第一百零八章 弹劾如云暗杀机(一)

作者:曾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7 05:00:36 来源:转码展示1

来到荣禧堂的书房里,贾政正在那里等着刘玄。zhongqiuzuowen

贾政穿着一身常服袄子,背着手在房里转来转去,一脸的焦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被弹劾得是他。

“见过世叔。”

“明哥儿来了,快点坐。”贾政连忙扶住刘玄,引着他坐了下来,然后拿起书桌上的一叠纸说道,“今儿御门听政,有好几位朝臣当场上书弹劾明哥儿,还有十几位殿下臣上书内阁,也在弹劾明哥儿。我托了一位任中书舍人的好友,把这些奏折都抄录一份,都在这里。”

“谢过世叔关爱之心。”刘玄起身行了一礼,然后拿起这些弹劾奏折的抄件,慢慢地看起来。

贾政看着神情丝毫不乱的刘玄,心里却是感叹不已。别的不说,就是这份养气功夫,就已经超出自己甚多。难怪舅兄王子腾没口子地对这位世侄赞不绝口。想到这里,贾政努力让自己也平复下来,可不能连小辈世侄的气度都比不上。可一想到刘玄要是真吃了弹劾,答应帮自己操办点学政的事要黄,又忍不住地心急火燎起来。

“这是刑部右侍郎毛贵均毛大人的弹劾,说我挑拨圣上与太上皇的天家亲情,有违天理人伦,包藏祸心。我记得毛大人好像是卢相爷的故吏。”说到这里,刘玄想起前两日这位卢大学士卢相爷三哥儿跑来拜访自己,不由地笑了。

贾政看到后不由有些心塞,自己这位世侄,还真不知道天高地厚,卢相爷的故吏出来弹劾,就代表着卢相爷的态度。他可是中书侍郎、政事堂平章国事,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他也表态要弹劾你,你居然还不当回事?你非得天塌下来才算罢休吗?贾政原本还想着,动员一下贾府的资源,帮着刘玄躲过这次弹劾风波。现在看来是不必了,自己那点子资源,根本扛不动这滚滚天雷。

“这是中书省左六厅郎中李国利李大人的弹劾,说我不尊天威,不循人伦,位卑却擅议上者讳,‘当远斥此獠’。有意思,这位李大人我记得是魏大人的门生。”

“世侄知道就好。”贾政没好气地说道。前面那个首相你都不当回事,这位保和殿大学士、尚书仆射魏良弼,入值政事堂参知政事的内阁次相,自然也不在你眼里。

在一旁的贾琏却听得额头冒汗,他自从捐了个通直郎,凭借着这个候补官的身份以及贾府的牌子在官场里厮混了一段时间,也知道了什么叫官威如天,官法如炉。

“还有这几位的弹劾,差不多都是老生重弹。”刘玄快速地翻阅着这些抄件,看到后面一份时,不由皱起了眉头。

“臣等伏闻,刘氏两代镇守漠北关东,镇胡獠,拒高丽,延绵于今数十年,居关东亦十五年…”刘玄看得出来,这份奏章名义上在说他祖父、父亲两代在漠北、关东如何劳苦功高,实际上在暗指擅开边衅以邀军功,结营军心以固兵权,“竞克之功,远胜前唐平卢、范阳两镇。”还故意用前唐平卢、范阳两镇节度使的拓边军功来衬托刘玄祖父、父亲镇守关东时的军功。可是前唐这两镇节度使最有名的是谁?大叛贼安禄山!这不是明摆着在影射刘家有割据不臣之心。

奏折里笔锋一转,“臣实忿成均馆都检校郎刘氏玄,如此家世,累受天恩,不思忠君报国,只知离间天家,擅开朝议,作乱庙堂,”

看到这里,刘玄吓得出了一头白毛汗。这个上奏折的人,心思歹毒,下手却极准,可谓是一刀封喉,真个是想置刘府与万劫不复之地。

刘玄稳了稳神,继续看了下去,“臣又伏闻,刘氏有商号曰兴平行,私营盐铁,广贩良马,粮食、皮货、牛羊等厚利之货,无一不沾,欺行霸市,敛财聚利,用途暗晦,恐有前晋世宗景帝之效尤。”

这话的意思无非就是说刘家还利用权势,霸占关东商路,甚至私自贩运盐铁、战马、粮食等物资。这些东西,可都是能够用于战事武备。最后还说刘家聚集了这么多钱,却不知道用在哪里,暗指刘家收聚钱财物资,阴养死士,收买军心。前晋世宗景皇帝是谁?司马师啊。这一位当年阴养了三千死士,散在民间,高平陵之变前夜,一朝而集,众人莫知所出。这才一战定胜,奠定了晋代曹魏的基础。

这奏折的意思说得还不够明显吗?

估计贾政是没来得及看这份压在下面的抄件,否则的话定会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说不得已经去“廷尉”处自首了,把自己跟刘家的所有勾连一一坦白。

写这份奏折的人是个狠人,下手也极其准确歹毒,要是一般权臣镇将,估计已经闭门收拾行李,做好流放南疆的准备。甚至都可以准备家中主事人的棺材了。

“世叔,这鸿胪寺丞梁鸣赞梁大人你可认识?”

“鸿胪寺丞梁鸣赞?”贾政低着头思量。这会显示出他的功底了。他在中枢任职十来年,虽然追求的是清净无为,可倒也勤勉,每日里去点卯坐班,很少有缺。各部各署的同僚看在荣国府面上,也愿意打声招呼,和气交往。所以知交没几个,但认识的同僚确实不少。

“想起来了,这梁鸣赞梁大人不是进士出身,是河东的举子。曾经做过几任县丞、知县,后不知为何被调到京兆府任推官。听说忠顺王侧妃的弟弟兰汝阳,拜了他为老师,学了几年制义,便被举荐到了鸿胪寺,成了从六品的鸿胪寺丞。”

“这就对了,原来是忠顺王爷的手笔,这就说得过去了。”

“什么!忠顺王爷也下场了?”贾政吓得有点失色。

“世叔不用担心。”刘玄把梁鸣赞的那份奏折抄件收了起来,笑着答道,“最后定夺还在圣上那里,其余都是鸡鸣狗吠,不用放在心上。”

看到贾政脸上的神情,刘玄知道他肯定是放不下心来,也不好再劝慰了,只好拱手告辞道:“今儿多谢世叔给我通风报信,过几日,等事态定下来了,我再来答谢世叔。我先告辞了。”

“世侄回去后,好好拟定一份请罪折子。按律接到都察院的弹劾折子是要免冠停职,回府待参的。世侄已经在府待罪,免冠停职不必了,但请罪分辨的折子还是要上的。”

“世叔放心,小侄回去后就写请罪折,赶在三省散班前递进去。”

“那就好。唉,世侄还是过于年轻气盛,好于弄险了。”贾政最后长叹一口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