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红楼之逆贼薛蟠 > 第19章 第十九章

红楼之逆贼薛蟠 第19章 第十九章

作者:金子曰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3-17 20:29:30 来源:文学城

薛孙两家最有才学的下人,卢慧真与余知书,于廊下偶遇。

余知书比卢慧真大了三十多岁,本不该同一小姑娘辩论。然他平素也没旁人可辩,憋得慌。何况卢慧真将孙溧比作“细人”,他替主子挣脸天经地义。乃不慌不忙站起来回了个揖道:“我主孙溧公子宽宏大义,绝非细人。若姑息二爷,哪能来贵府赔礼?”

卢慧真道:“贵主既来了第二回,便是姑息。《元典章》曰,姑息任情则或生不测……”

“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

他两个便唇枪舌剑的斗上了。四周众仆压根听不懂,面面相觑。薛家的两个小厮每听卢慧真说完便抚掌:“卢姐姐说的好!”

孙家一人问道:“你们这卢姐姐说的什么意思?”

“不知道。”小厮道,“我们只管摇旗呐喊,凡卢姐姐说的都好。”

孙家下人一听:既如此,我们也不能没了声势。余知书一说完他们也喊:“余大叔说的好!”长廊之下霎时热闹无比。

两人斗了小半个时辰没分胜负,辩的听的个个尽兴。

送走孙溧,薛蟠立时回到自己院中。才刚跨入门槛便听小朱抱怨:“什么都不知道你急慌慌的让人喊我来。我忙着呢。”

卢慧真懒洋洋道:“别问我,大和尚吩咐的。”

薛蟠忙说:“是我的话!”乃含笑看着卢慧真,“听说你们俩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卢慧真满意道:“我都多少年没跟人辩得如此畅快了。”

“气度如何?”

“曾意气风发过,绝非下人。”

小朱咳嗽两声。薛蟠道:“方才我烦劳慧真试探孙家那个余知书去了。若是个庸才便罢;若是个奇才便赶紧找你过来。”

小朱皱眉:“世间有的是人才,难不成你个个想要?慧真道长已够让人头疼了。”

卢慧真悠悠吃了口茶:“我才懒得跟你这般无知细人计较,没成就感。”

小朱才刚端起了茶,闻言便欲放下抬杠。薛蟠忙喊:“停停!别斗嘴。”他正色道,“朱大爷,我想同你商量。这个余知书,咱们是将他继续留在孙家,还是设法救梁廷瑞大人出来。”

“咣当!”小朱失手砸了茶盏子。“你说什么?!”卢慧真也吓了一跳。

薛蟠慢条斯理道:“我说,要不要从孙家救先正四品大员、鸿胪寺卿梁廷瑞大人出来。堂堂状元牵马沏茶怪可惜的。再说,咱们手里也缺一个能主持大局之人。梁大人先后任夔州知府和成都知府,还混过翰林院,贫僧觉得他应该挺能干的吧。”

小朱呆了半晌没回过神来。卢慧真道:“你怎么看出他是梁廷瑞的。梁廷瑞不是跳河自尽了么?”

薛蟠摊手:“又没找到尸首。”

小朱磨了磨牙:“快说!”

薛蟠右手高举起茶盏:“总得让人先吃口茶吧。有学问了不起啊!”眼看小朱要翻脸,他赶忙仰脖子吃干净茶开始解释。

原来薛蟠前世曾在深圳工作过两年,一见这个余知书便觉得他长得像广东人。广东男孩小名常叫某仔。他大学室友是四川人,遂知道四川孩子小名儿多叫某娃子。故此薛蟠猜测余知书应当是广东人、在川蜀呆过挺长的年头。那么问题来了:他干嘛要撒谎说自己是四川人?与那个姓梁的通判可有瓜葛?

前阵子觉海赶回扬州,烦劳赵文生帮忙查找邸报,看看通州近几年可有姓梁的通判犯了罪。赵文生一查,五年前通州通判梁廷瑞因行为不检点被革职查办,赶在官差捉拿之前畏罪投河自尽,尸首未曾找到。梁廷瑞原为鸿胪寺卿,有人检举他与先义忠亲王有瓜葛。尽管查不出证据,依然短短一年连着贬官三回,直贬到通州做通判,最终还是逃不脱莫须有之罪。薛蟠遂疑心是忠仆穿着官袍替梁廷瑞投河,梁大人自己假冒下人被官卖为奴了。

然而这个余知书给主子代笔的文章平平。或许他腹中墨水有限、或许不敢太过招摇。梁廷瑞年仅二十六岁便高中状元,素以博闻广记著称;卢慧真亦有此能。自打孙纨绔二闹石坝街,薛蟠就知道孙溧又得来赔礼,特让卢慧真等在薛家试探余知书。

卢慧真听罢立时道:“抓犯官的个个眼睛锃亮,不好哄骗。”

“这一节我想过了。”薛蟠道,“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面积跟整个欧洲差不多。你们看那些西洋商人传教士,是不是都长得差不多?其实他们看我们东亚人也一个模样,分不清中国人东瀛人高丽人。京城派出去的官差皆北方人,看广东人都差不多。梁廷瑞若长了那么朴素、那么广东的一张脸,挺容易混过去的。毕竟他们家定有从广东跟去京城的奴才。再说,‘梁大人’不是投水了么?官差的主要精力肯定放在河上。”

小朱斟酌良久,轻声道:“梁大人……真不是太子的人。”

薛蟠摸了摸下巴:“难怪查不出证据。”

卢慧真道:“既如此,他必然惦记着平冤昭雪。”

小朱嗤道:“什么冤什么雪?谁不是冤枉的?”

薛蟠只当没听见,打了个响指:“我有主意了。小伙伴们,别忘了我们的志向不是封官拜侯,是绿林大佬。凡官道解决不了的,可以走匪道嘛。”

小朱与卢慧安互视一眼,同时叹了口气。卢慧安无奈道:“和尚,你还没死心啊。”

“死心?这位道友你开玩笑!”薛蟠摇头晃脑道,“既在江湖内,都为苦命人。底层人民力量是无穷的。”朱卢二人再互视一眼,再齐声叹气。

那头,余知书替孙家长了脸,才刚回到府中便有人忙不迭禀给了孙溧。孙溧大喜,随口问他们说了什么。余知书不便自答,只谦逊道:“不过是略辩几句罢了。”

一小厮道:“余大叔与那个卢姐姐说什么细人。”

另一小厮道:“还有姑息。”

早先卢慧安在天上人间骂时纨绔,为了扮出气定神闲的模样来,说话颇慢并时不时解释给围观闲人听。兼孙二爷那小厮记性好,转述得还算齐全,惊了孙家爷孙俩一回。然今日余卢二人乃文人辩论,语速快、往来皆典故、斗的时间长还丝毫不照顾听众文化水平。从中后期开始他俩专挑偏僻之典玩儿。两府仆从早都没去留意他们说了什么,只管对着呐喊、比谁的喊声大。因此,两个小厮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半日,全是“余大叔威风”、“余大叔畅快”之类的场面话,压根没有具体内容。孙溧只猜出了引战的那句礼记,便当余知书替主子跟那薛家那丫鬟抬杠而已,遂赏了他二两银子。余知书一时说不清是庆幸还是失望。

数日后,孙溧书房里平素使的仿澄心堂纸快用没了。金陵市面上各色纸坊多有此货,价钱高低不一。勤快跑远路便能买到物美价廉的,油水丰厚。因上回余知书在薛家给主子长了脸,掌管书房的大书童与有荣焉,便将这美差派给了他。

余知书依着一位机灵小厮的举荐,特跑去了北伞巷。北伞巷实则在金陵城西,毗邻莫愁湖,常有文人墨客游湖兴起、索要纸笔记录诗文。湖畔茶楼酒肆的老板便会预备下些好纸好墨,看来人衣着富庶举止大方,恭敬奉上;大爷们心情一好,给的赏钱保不齐比酒钱还多。

买好东西从纸行出来,余知书信步闲行,不觉走到了北伞巷南端。巷口有座茶楼名叫莫愁遐思,凌空架起飞阁连着那边的南伞巷。这会子犹在六月天,蝉鸣四起暑气袭人,余知书犹豫着要不要进去饮一盏清茶。

偏这会子茶楼中走出一个小伙计,笑嘻嘻上前打了个千儿:“这位先生,我们东家想请你吃杯茶。”

余知书一愣:“请我?”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委实穿着下人的衣裳。

小伙计道:“是,请先生。我们东家平素小气的紧,请人吃茶不容易。”

“尊东贵姓?”

“姓薛。”

余知书心跳急了几拍。薛家他只见过那个小和尚,寻自己作甚?莫非是前几日同卢姑娘多言了?偏他身为奴仆,主子的朋友请他他不能不去。乃躬身道:“既如此,烦请小哥前头带路。”

小伙计遂引着他上了楼直奔飞阁,在门外喊道:“东家,那位先生请到了。”

里头果然传来薛蟠的声音:“请进来。”

小伙计道:“先生只管进去。我们东家怕热,里头冰盆极多。先生进去快些关上门,莫走了凉气。”

余知书暗有不妙之感,也只得答应,硬着头皮推门而入。

果然,才推开门缝便觉一股凉气扑面而来。他忙快步进去转身关门,扭头便看见薛家大爷穿了身鸭卵青的襕衫、头戴儒巾端坐于一长案前。余知书还未来得及上前打千儿,薛蟠已率先走过来作了个揖:“先生您好。初次见面,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薛蟠。”

余知书赶忙还礼:“薛大爷,奴才见过您。”

“非也非也。”薛蟠笑得满面春风,“孙溧先生之随从余知书见过栖霞寺小和尚不明。我乃紫薇舍人薛公嫡孙、本朝户部正经挂名的皇商、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甥、荣国府嫡长孙贾琏内表弟,薛蟠。”

余知书猛然吸口凉气,强笑道:“这……不是一个人么。”

“人是一个人,身份不是一个身份。”薛蟠引着他来到窗边茶几前,殷勤拉开扶椅,“先生请坐。”

余知书忙躬身道:“奴才不敢。奴才一个下人,跟着主子略认得两个字,哪能妄称‘先生’。”

薛蟠面露难色:“哎呀,不叫先生叫什么?要不我叫您瑞大叔?”

余知书声音微颤:“……那是奴才年幼时的乳名,早已不使了。既然跟着主子,自然用主子赐的名字。”

薛蟠摇头道:“叫不出来。知书这个名字跟书童似的,真寒碜。也怪不得孙溧。他还在喜欢风花雪月的年岁,也只能取出这等名字。”眼看余知书脸色越来越难看,薛蟠再作揖道,“大叔不用这么紧张,晚辈没有恶意。不过是方才凑巧看见大叔路过巷口,想起前几日的一个念头、想跟你做笔生意罢了。”他乃正色道,“我首先是个商人。商人最重商业道德,万事以契约为准。绝不会强买强卖、更不会要挟客人。还望您千万放心,梁大人。”

“噗通!”余知书腿脚一软跌坐于地,冷汗霎时迸出、面如金纸。

薛蟠接着说:“我知道您并非义忠亲王的人。这一节朝廷早已查明。”

余知书懵了。半晌,顾不得爬起来就在地上喊:“朝廷查明白了?圣人知道了?”

“额,圣人知不知道……就不好说了。”薛蟠道,“您若真跟义忠亲王有勾结,哪怕将举国之地掘出三尺也得把您抓住,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哪能逍遥自在活到这会子?既然不是,那您死活就无所谓了。”他扯了扯嘴角,“状元固然难得,每三年就有一个。朝廷查错了人多没面子,您说是吧。何况还不是杀人放火贪赃枉法这样的实罪。”余知书才刚撑起半个身子,闻言脑袋一晕又瘫下了。薛蟠也不坐,就在他身旁恭立。

良久,余知书慢慢爬了起来。薛蟠上前搀住他扶到椅子上坐下,倒了两盏茶,方坐在旁边。寂然半日,余知书缓缓抬头看着薛蟠:“薛公子找我,想必别有用意?”

薛蟠微笑道:“方才已说过,想跟梁大人做生意。晚辈再声明一次:绝不强买强卖、绝不要挟客人。梁大人若不愿意也没关系,我不会向孙家透露半个字。”

余知书摆摆手:“不用叫我梁大人。梁廷瑞五年前就死了。”

“那好。”薛蟠从谏如流,“余大人。额……余先生。余大叔吧。晚辈先开出条件:事成之后,晚辈可以帮余大叔从孙家自然而然、悄无声息的脱身,并得个毫无污点的良籍,甚至士籍。您愿意用余这个姓氏也可以,想改回梁姓也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