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红楼庶长子 > 第 182 章 对抗

红楼庶长子 第 182 章 对抗

作者:天下白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18 21:18:43 来源:转码展示1

在不知不觉中,贾珂悄悄的在自己的部下中形成了两套系统,一套是他指挥的宣化,开平两镇的正规军。xinghuozuowen这些人虽然对他忠心耿耿,但是还有一些朝廷的掣肘。另一套是完全属于他的,由他亲手建立的满族八旗,这支部队完全听命于贾珂,贾珂可以用他们去进攻任何地方。

这两套系统形成了贾珂的两把宝刀,这两把宝刀既是统一的,又是互不的统属。这使他们既是一体的,又是互相制衡的。

接下来几天,贾珂为了验证自己对他们战斗力的判断,举行了几次满族八旗和正规军的对抗。双方在草原上你来我往进行了模拟的战争。

在战争中所有人都使用,用木头包了石灰的弓箭,长枪以及木刀。这样既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又能看出双方的战斗力。

战争的结果是经过贾珂洗脑的满族八旗,取得了连续的胜利,他们现在已经把被贾珂去死当成了一种光荣。

再加上现在的满族八旗,和开平镇的部队一样装备了纸甲,在武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鞑靼人在北方寒冷地区锻炼的体魄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

而且他们打起仗来悍不畏死,再加上现在装备精良,对镇开平镇正规军时,正面如果无法突破,就会从两面不停的攻击,甚至会包抄后路,开平镇的骑兵一旦无法阻止他们,那么行动缓慢的马其顿方阵,就会面临满族八旗的像雨点一样的箭矢,就算穿着纸甲,也无法长期坚持。到了最后一般都会形成满族八旗损失惨重,开平镇正规军被击溃的局面。

这在以前同鞑靼人的战争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以前的鞑靼人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对伤亡的承受能力很差,以前他们只要出现一两层伤亡,部队就有可能一哄而散。而经过贾珂训练和洗脑之后的满族人,现在他们哪怕承受五六成的伤亡,仍然能够悍不畏死的向前冲锋。

开平镇正规军的主要问题就是,骑兵无法和满族八旗相匹敌,而且人数又少。这些骑兵虽然经过贾珂精心的训练,但毕竟在骑术上和鞑靼人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身体也不如鞑靼人强健,因此如果对上装备差的鞑靼人还能够取胜,但是对上和他们装备相同的满人的话,他们就处于绝对的劣势了。

贾珂看到这种情况之后,觉得不能让满族八旗对正规军有如此大的优势,否则他军队中的力量就会处于失衡状态,于是便对正规军的弓箭进行了改良。

把以前的普通弓箭换成了威力巨大的英格兰长弓长弓一般长15米左右,个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好的弓用紫杉木制作,坚硬而有弹性。这些长弓的有效射击距离达到了三百米。长弓手可以放出高抛物线的箭攻击敌人的上部。而战马的弱点正是来自上方的袭击,大部分战马没有护甲,所以一旦受伤,就会变的难以控制。而即使在三百米的极限距离,锥形箭还是可以穿透普通的锁甲。这些改良过的英格兰长弓威力十分巨大,根本不是现在的纸甲说能够抵挡的,这样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双方的战斗力,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这一改良有效的抑制了草原骑兵的攻击,可以给草原骑兵带来巨大的伤亡。即使是满族八旗装备了精良的纸甲,要想通过这些箭雨也是会损失非常惨重。

但是这些长弓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由于拉力太强,长弓又特别巨大,所以对弓箭手,对体力有巨大的考验。但是它也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弓体是单一木料,工艺相对要简单得多,制作和补充十分的方便。不像中国传统的弓箭,虽然在平射上有巨大的优势,但是其制作工艺太过复杂。而且在最远射程上,和威力上都和英格兰长弓有巨大的差距。

开平镇的正规军在装备了英格兰长弓之后,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对三百米外的敌军放出10~20之箭,如此威力巨大又密集的箭雨,足以给任何部队造成巨大的伤亡。但是这样的进攻却不能持久,不过对于骑兵冲锋的短短时间来说,每分钟放出一二十箭已经足够了。

而满洲八旗经过连续的失败之后,也找出了相对克制英格兰长弓的方法,就是在外围连续的快速移动。

然后寻找开平镇正规军的弱点,避开英格兰长弓的正面,利用英格兰长弓弓箭速度慢的缺点,连续闪避快速接近。

然后利用装备的中原弓箭在直线上优于优英格兰长弓的特点,发挥自己骑术精良的特点,在不停的接近中连续放箭。

那也是因为英格兰长弓,虽然弓箭飞行的距离比较远,威力比较大。但是它放出的箭的飞行速度却远远落后于中原弓箭。使得部队只有灵活的快速移动,就能够有效的避免英格兰长弓的打击。

虽然英格兰长弓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的出现,便使两只军队处于了平衡状态。之后再进行的几次演习,并没有出现一面倒的情况。一方就是取得胜利,也会被对方的攻击造成巨大的伤亡。

时间就在这样对部队的不停训练中慢慢的过去,夏天马上就要结束了,秋天又要来了。这预示着鞑靼人今年的入侵又要开始了。

而贾珂现在已经是兵精粮足,不论是满族人,还是开平镇的正规军。放眼天下都可以称得上是精锐了。而他们与其它部队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够承受,远超于其他部队的伤亡比。只着一条就能使贾珂部队的胜算加大积分。

鞑靼人在连续几年对中原的入侵中,尝到了巨大的甜头。虽然在开平镇,以贾珂镇守的方向,损失了一些人马,但是总体上来说,他们还是收获巨大的。各个部落都因为几次南下,得到了大量的物资补充,部落中的人口这几年减少的十分有限。这让各部落手里对于南下变得热衷起来。

现在每年秋天向中原入侵已经成为了草原上的共识,因为他们发现,中原王朝中除了贾珂,竟然没有人是他们的对手。

贾珂在夏末的时候向朝廷送了一封奏折。大意就是:如果今年鞑靼人再次入侵,而宣化和开平两个方向又比较太平的话,希望朝廷允许他带领骑兵进入草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草原部落进行大量的掠夺。以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贾珂没有想到他这封奏折在朝廷中引出了轩然大波。

上书房的三位大学士,因为贾珂的这封奏折,吵得不可开交。

大学士李潞对贾珂的这个看法十分的赞赏,可以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又能够大量的消灭鞑靼人但有生力量,何乐而不为?

而大学士严慕却认为,这样贸然出击,如果战败将损失非常惨重,而且到了草原上不辩方向,而草原部落又是逐草而居行踪不明,能取得多大战果完全是要靠碰运气。不如让贾珂的精兵随时等待向四方救援。

最后是大学士潘永,这位老大人完全是知乎者也那一套,说什么内王外圣,从来没有中原天朝,派人滥杀无辜的,这样有违孔孟之道,但是对于这一套,李潞和严慕都是嗤之以鼻,大家谁不知道这个潘永是怎么爬上来的,现在反而把自己打扮成了正人君子的模样,不过是掩饰,他没有办法罢了。

三个大学生几乎分成了两派,只有大学士李潞坚决同意贾珂的办法,其他两个大学士不管是什么理由?一个前提是不同意贾珂出兵,其实他们俩心中还是害怕,这些年来同鞑靼人的战争,除了贾珂,其他人从来没有胜利过。他们是害怕贾珂也失败了,把中原天朝最后的遮羞布也丢开了。

最后三人实在是辩不出结果,最后只能把意见总结后请求圣裁。

皇帝在接到贾珂的奏折和三人的批示之后,也陷入了两难之中。这些年来他一直被动挨打,已经把鞑靼人恨之入骨,有人想出去痛击鞑靼人,他当然是高兴的。但是另外两位大学生说的也有理,如果贾珂再失败了,损失的兵力到其次。主要是到时候天下人怎么看中原天朝。

皇帝拿着贾珂的奏折,翻来覆去的细细品读,读完之后又放下,然后又一次拿起奏折,他对上面的一句话,感受非常深。那就是:敌可往我亦可往。

皇帝对这句话感触非常深,他朝廷中的这么多大将,就没有一个有贾珂这样的气魄,别说是要深入草原击败鞑靼人了,就是在城下与敌人决战都没有的。

皇帝再一次看完贾珂的奏折,握紧拳头在御案上用劲一垂。最后拿起朱笔,在贾珂的奏折上批了一句话:准以酌情出击,以保全自身为首。

写完这句话后,皇帝思考半晌,又在后面加了一句:如若成功,朕不吝封侯之赏。

皇帝批完这句话,心里也痛快许多,然后一个人把折子,快马送出。让贾珂早做准备。

贾珂接到皇帝回复的奏折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贾珂想来鞑靼人马上就要四处出击了。

贾珂看着奏折上的两行字:“准以酌情出击,以保全自身为首。如若成功,朕不吝封侯之赏。”心里像冒着火一样,要说他不激动那是假的,有因为能得到封侯等机会而高兴。也为他们这一次名正言顺的去草原抢劫而高兴。这一次如果北上草原能够成功,就奠定了他贾珂以后在朝廷中的地位,也让他成为天下的名将。

而贾珂认为这一次北伐,成功的机会十有**。鞑靼人屡次南侵,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老巢安全,这一次自己一去,一定会满载而归。现在等待的就是时机了,要等到鞑靼人全部南侵,被绊到各处的时候,那才是自己出击草原的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