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红楼佳话 > 第33章 谈话

红楼佳话 第33章 谈话

作者:红团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03-25 17:21:34 来源:文学城

林如海近来四处奔波,好不容易才挤出半个月来看孩子。他自觉这一趟来得值,见了许久没见面的女儿和侄儿,尤其是林黛玉,女儿家出门难,他又天南地北四处跑,若不是贾宝玉带着人南下,他们父女不知什么时候才有机会见一面。

见了面后他稍稍放心,女儿过得还不错,只是明显没有在家畅快,不过在听完两人在贾家时的一些故事后,心里又有新的计较,暗暗想着这一趟差事要早点办完,好早去京城看女儿过得如何。又见贾宝玉也是一脸不畅快,回了贾家反倒不如在林家高兴,肩上仿佛压了份不知名的担子,便想着同他谈谈心。

少年心思太重可不好,好在他还有半个月可以待,同两个玉儿说说笑笑,解了不少遗憾,开导了不少愁绪,见两个孩子重获笑颜,心里熨帖得很。

岳川隔壁老夫妻一事得到了圆满解决,在林如海和主判官见面后,那个墙头草总算是下定决心,倒向新帝这边。要贾宝玉说,墙头草还是墙头草,不过扫了甄家面子,之后若要找补容易得很。

林如海只是敲敲他的脑袋,告诫他,透过这次案子可以看出一事——甄家在金陵已经无所不能,连上官都要小心翼翼伺候着。又趁此良机给贾宝玉讲了不少为官之道,就着这个案子,贾宝玉又上了一课。

“你的那位友人,姓岳的,若是能为官,定是个能臣。”林如海结束一日的教导,正同两个孩子闲谈,他躺在摇椅上回忆岳川的所为,桌上熏香的烟气随着他的评价一起飘摇直上,“性子坚毅,举止大方,见了官也没有畏畏缩缩,不卑不亢。”

两个孩子坐在摇椅旁的小杌子上,围着摇椅同林如海说话。只有这时,贾宝玉才像一个孩子。他不乐意了,姑父都没这么明显地夸过他:“那我呢,姑父,我若为官,当如何?”

林如海瞧了他一眼,笑道:“你若为官,只怕不如意便要挂印回家,不过这点好,你那位友人宁折不弯,这性子不改,将来恐怕有苦头吃。”

贾宝玉也知道自己是个不能吃苦的,可他没把吃苦当成一个好品质,故而没有半分不好意思,反而道:“岳兄此人,胸中有正气,身上还有功德金光护体,怕是几世善人轮回而来,可偏偏父母早亡,不知是何故。”这种几世的大善人,很明显是来享福的,父母倶在夫妻和乐儿女孝顺都是普通操作,家里就算不是富贵人家也该小有薄产。可目前看,岳川哪哪都不符合,父母早逝就罢了,家境也不好,初次见面时家里穷得是叮当响。

“功德金光是何物?”林如海好奇,他从来不碰那些神神道道的东西,故而有此一问。

这个问题林黛玉也知道答案:“好事做得多,身上的光便是金色的,坏事做得多,便是黑色的。”

贾宝玉点头:“他年纪不大,就算从出生起就做好事,身上也聚不来光,恐怕是做了几辈子好事的大好人转世而来。”他昨日见了岳川一面,岳川身上的光明显比之前耀眼夺目不少,头上的黑气也消失不见。

“侄儿先前在他身上也见到了几缕黑气,被他的金光压制着。不过昨日见面时,黑气已消失不见。”他怀疑岳川身上的那缕黑气是因为隔壁老夫妻的事才沾染上,推敲下来,姑父身上的黑气会不会是因为要去查金陵的盐课才惹上呢?

他把疑惑问出口,引了林如海一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现今没什么好办法,就不要在此事上多添忧愁,想着越多,忧愁越多。”见贾宝玉眉间依旧攒着几丝愁绪,拍了拍他的头,“一年不见,你怎么心思重成这样?”

贾宝玉哪敢说自己愁着怎么脱离贾府,只喏喏道:“贾家现如今一代不如一代,大厦将倾之际,侄儿不知道该怎么办。”

林如海捻须不语,半天才道:“你一个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岳母和两位舅兄看得还不如你透。”

“他们是‘只愿长醉不愿醒’,没有从前的权势,还想摆从前的架势,也不看看除了‘四王八公’,还有哪个人家愿意和他们来往。老爷和大老爷我是不知,老祖宗应当对府里的情况清楚得很,也知道这样下去贾府迟早败落,只是她年纪大了,早失了锐意进取的心。”说完,叹了口气。

林黛玉见不得他失意的模样,在一旁给她爹爹使眼色,林如海眼睛一抽,心里只犯嘀咕,安慰道:“你读了这么久的书,该听过‘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世家最为鼎盛的魏晋南北朝,传到现在的能有几家。”

“姑父说的对,我也没有逆天改命的想法,贾府那些人也不配让我想法子为他们逆天改命。他们包揽诉讼,结党营私,乃至人命官司都敢沾染,我真是恨不得去官府把他们告了。”他发泄完,又自言自语,“可我还想活得久些,现在去告官,只有一起死的份,也愧对老祖宗平日对我的关心照顾。可若是不告官,照这样子下去,他们该更过分,将来我依然要和他们一起死。姑父,说句大不敬的话,我这人惜命的很,自从想明白这些就一直想着脱离贾府。”

林如海早在贾宝玉说‘他们’‘贾府’时就觉得不对劲,这般措辞明显不把自己当做贾家人,又听他说要脱离贾府,更加笃定贾宝玉真不认为自己是贾家人。他为人端方,虽觉得贾宝玉这般言辞着实有些‘不孝’,可他看着这孩子好几年,教了他那么多道理,怎么忍心去苛责他?

更何况,他隐约有一丝想法,若是贾宝玉不在他那待了那么久,反而一直在京城贾府待着,说不定就不会有这种‘忠孝两难全’的苦恼了,他会活得单纯快乐,直到贾家出事抑或是走到人生尽头。他在林府教给贾宝玉太多‘公平正义公理公正’,这孩子回了贾府该更看不惯府里那些人了。

贾宝玉光风霁月,贾府那般行事,这孩子该是难以取舍,才向他吐露一二。从公理上说,贾府那样的行事,贾宝玉该是恨不得亲自去揭发,可从私情上说,贾府中人供他吃穿,贾母又那么疼惜他,他怎么忍心毁了贾府。

这些想法只发生在一瞬之间,林如海见他眉头紧皱,神情苦恼,开解道:“若是从心论,你当如何。”

贾宝玉脱口而出:“当报官。”

林如海捋须:“那便报官。”

贾宝玉见林如海说得这般轻巧,疑惑地睁大眼睛,脸上愁闷的表情都少了几分,连林黛玉也颇为不解:“爹爹?”

林如海逗了一逗,继续道:“除了报官,难道没有旁的办法了吗?”

贾宝玉以为林如海想让贾府众人改邪归正,他此前也有这个想法,现在只觉得自己当初真是异想天开,他一字不漏地把从前贾府改革的一些事情说了出来,评价道:“原是想往好的改,没想到更坏了。府里那些人享尽富贵荣华,从不去想想富贵是怎么来的,会不会失去,早在声色犬马中迷了眼。恐怕等大厦将倾后才会明白过来,可那时候已经没办法挽回了。”

林如海却不是这个意思,他听完,思考毕,和贾宝玉分析:贾府败落已成定局,这种情况下,除非出一个在朝中很有能耐说得上话的人,否则不可能救回来。据他看,现在贾家这些人里只有贾宝玉能成为这个人。

他还没说完就见贾宝玉猛摇头:“姑父,让我给那些整日不干正事专干坏事的人当保护伞,还不如杀了我更让我痛快。若是当了官反而会成了他们的保护伞,还是不当官的好,至少死的时候清白。”又补充道,“您可别说让我带着他们学好,他们现在已经坏了,就算要学好也要先去蹲几年牢狱把过往的罪过销了才行,但凡有一个被我送进去,剩下的不仇视我就怪了。”

林如海点头,表示明白贾宝玉的意思,这一条路是没戏了。贾宝玉这身份实在不好办,他不像自己,只是贾家的姻亲,就算贾家当真被抄等闲也牵扯不到自己身上。他是正经的贾家的主子,若是贾家出了事,难逃干系,除非......除非他到时候大放异彩,今上不忍心波及到这个人才,将他捞出去放过他。

只是这样,贾府那一干人等怕是将未来全都系在贾宝玉一个人身上,他若是个当机立断的还好,若是个顾念旧情的,将来还有的烦恼。

他这样一说,贾宝玉脑海里那些飘忽不定的想法一下子汇聚成了一张网,他欣喜若狂:“姑父,这主意真不错,我也是这个意思,将来自己能全身而退就是万幸。至于顾念情谊,贾府里只有老祖宗一个值得我惦念,剩下的哥哥嫂嫂,老爷太太,还是让当今去判吧,他们养我到这么大,若是能放出来,我自然会让他们终老,只是旁的骄婢侈童,山珍海味还是算了。”他生下后不久就养在贾母身边,贾母又那么疼爱他,若将来他当真在风波中全身而退,自然会奉养贾母。但王夫人贾政等人,只要能活得安宁就好。

时间嗖地一下过去,仿佛昨日才来金陵,今日就要离开。林如海比他们走得早,还未等贾宝玉的院试出成绩,就马不停蹄地离开金陵,金陵盐课一事是暗访,他明面上还有其他公事要办。临行前贾宝玉又给他卜了一卦,这次总算有结果——大凶,这说明金陵盐课一事难上加难。

贾宝玉和林黛玉非常慎重地和林如海谈了一次,一个泪眼朦胧,一个止不住叹气,直到林如海保证自己一定会注意安全,若是察觉性命有碍便马上向皇帝拒了这件差事,两人才稍稍放下心。

林如海走后不久,就传来院试过了的好消息,贾宝玉的身份也由童生变成秀才,他谢绝上门道喜的人,只和岳川见了一面。岳川也考过了,他是技术型人才,从之前老夫妻那案子就能看出,找证据一绝,查案抽丝剥茧,手上文章只能说尔尔,混了个吊车尾入榜。

回府前两人买了不少金陵的土物,还有京城难买的南京云锦,苏州刺绣,准备带回去送给兄弟姐妹。

这买东西倒引出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来,香菱出门采买时遇到一位冯姓公子,见了香菱一面惊为天人,不知从哪打听到香菱是贾宝玉的丫鬟,又打听到贾宝玉的住所,来了好几趟,被挡在门外也痴心不改,递信进来说想要娶香菱为妻,以后只守着她一个人过。

短短几日可考验不了一个人,就算这个冯公子是个十足的大好人贾宝玉也不会随意把香菱嫁出去。他近日在道术上更进一层楼,一眼就看见这个冯公子身上有一个致命的桃花煞,这半年恐怕就要应验,想了想给出一个难题准备把他吓退——若是要娶香菱,至少要在京城待两年,两年后若是香菱愿意,才能离京。见他一脸萎靡,显然为难得很,便不再说话,只在冯公子临走前说了两句似是而非的话,提醒他近来别惹桃花。

两日后林壮打听到不少冯公子的消息,第一个便是他好男风。贾宝玉登时就吓到了,不少好男风的男子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或是让周围人不再催促自己,会娶一个女子为妻放在家里,好堵别人的嘴,那个女子自然是守活寡的命,这种情况京里就有不少。

贾宝玉控制不住阴谋论一把,这个冯渊从前只爱男子,怎么见了香菱一面就非她不娶,是不是觉得香菱只是一个丫鬟,若是嫁给他,等贾宝玉回京后就没有人会为她做主。他想到这揪心不已,看来以后给身边这些丫鬟挑人时更要小心谨慎。

回府依旧走的水路,一路湖光山色,到京城后自有贾府的人来接。贾宝玉是个细致人,给每个人都带了礼物,连正牙牙学语的贾兰和如隐形人一般的周姨娘都没落下。

“二姐姐三妹妹四妹妹一人两匹云锦,两盒子香珠;环哥儿和兰哥儿一人两锭墨锭,一匣子笔;两个姨娘一人一匹青纱,两个茧绸。可要再添什么?”

贾宝玉把笔停住,想了想:“三妹妹那份再加一个竹雕笔筒,把那个仕女图式样的添进去。”说着提笔记下,又问,“你不是喜欢那香丸子的清淡香气,香丸子改为一盒,再一人添一匹杭罗,你看如何?”

林黛玉正清点带回来的东西,回头笑道:“那就多谢了。”

贾宝玉笑着‘嗯’了一声,抬起头和她商量:“凤姐姐和大嫂子那好东西多,老祖宗好东西更多,旁的东西不必送,只把咱们带回来的苏绣一人送一匹就罢了,老祖宗那儿送两匹,一匹‘松鹤延年’样式,一匹团寿纹。”

林黛玉掰着指头数数:“咱们带了十匹回来,老祖宗两匹,大舅母二舅母大嫂子凤姐姐一人一匹,也够了。两匹卐字纹给大舅母二舅母,一匹‘喜上眉梢’的给大嫂子,凤姐姐那儿...是要送‘百蝶穿花’样式还是‘缠枝葡萄’样式?”

“‘百蝶穿花’更适合,那匹葡萄样式太过老气,凤姐姐才多大年纪,就要穿得艳丽些才好。”葡萄多子,王熙凤和贾琏成亲两年未有子嗣,按理说送‘缠枝葡萄’样式的更应景,可贾宝玉想了想,“凤姐姐那么要强的性子,送那匹葡萄的多伤人,无异于伤口上撒盐。子嗣自有老太太大太太她们去操心,咱们送礼还是要送到心坎上才好。”

贾宝玉的物质需求一直都能得到满足,精神需求却在去扬州前一直处于很空虚很寂寞的状态,和贾母贾珠的谈话让他更觉得没人懂自己,直到遇到林家一家三口。

简单来说就是,贾府提供他吃穿,却没有教他做人的道理,不是溺爱就是非打即骂,都是不健康的教育方式。而他和林如海相处没多久,却得到了前面许多年都没有得到的教育,感受到正常的家庭关系和教育方式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他超级喜欢林如海,甚至想认他做爹。

贾府的下场我还没有想好,不过看‘下场’这个词就知道了,肯定不是好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章 谈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