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汉中祖 > 第一百一十一章 解危(下)

汉中祖 第一百一十一章 解危(下)

作者:拾新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10-07 20:39:40 来源:转码展示1

关于王楷所言益国豪强,正是其母族翁氏。

翁氏居于同寿光县靠近之吕乡,其祖上曾做过东平国相,今有子弟于郡县为官,比如王楷之三舅父翁锐,而今正担任益国功曹掾。

不同于翁氏,现今于郡县权力之稳固,王楷所在益国王氏,虽自王莽篡汉时期,即遣于益国扎根,成为地方豪强,但几十年来,早有破落之象。

其叔父王杰,这两年来,担任海曲县丞。乡地不稳后,王氏嫡系索性舍弃大部家业,南行徐州,以做安定。只留下一些旁支,继续住在老家。

鸡子不防于一个篮子,传承百年之世家大族,更知此道理。

事不宜迟,刘祈得王楷建言罢,他一面让李展,带着王楷两名识路之扈从,另有三位本部部从,骑马继续往前巡视,不断打探寿光城情况,向之汇报。

一面同王楷一道,亲往先行拜见翁氏。

另派两人,手持他印书,按流程向郡府通告,请求援助。

以时下,其手中无人,加上内心,实也对这群受蛊惑而受尽苦难之乱民,有少许恻隐之心。

故此,刘祈并无同数千包围县城之众,直接相抗之打算。

但同时,州郡平乱大军,迟迟未至。以县治寿光城,若是大部叛民坚持,断不可能长久这般围困。四五日守卫尚可,时间一久,若是再生变端,于他处事,大为不利。

行有一个时辰,感受着空气中,炙热之夏风,关于如何解决寿光城危困,刘祈在离开钜定湖外侧时,内心已有定计。

以这次往翁氏,并陆续拜见寿光乡地豪族,若能得豪族一些人手允诺,于他计谋实现,大有益处。

此事自不会瞒着王楷,毕竟需要王楷帮之多也!

而王楷本有心同刘祈交好,即闻计策后,迅速应下,丝毫不担心“卖舅”。

日中,以刘祈为首,一行人十多人,到达吕乡集市时,能看到本当繁忙的集市,门可罗雀。

家家户户,紧闭大门。

除了旱情缘故,更有这段时间内,民变影响。

于王楷引路下,刘祈未有停留,直往翁氏坞堡而去。

翁氏坞堡内,从两年前太平道动乱后,就已经储备了大量粮食,每逢郡县有风吹草动,翁氏族人拖家带口,即会迁于内,以避祸事,此亦为青州许多大户之常态。

临近后,刘祈昂首看去,发现翁氏坞堡,建立于悬崖一侧,另一侧,是沟壑相连,易守难攻。

其中只要有数百人守卫,就是十几倍敌人来犯,亦不惧也!

发现刘祈等人靠近,坞堡大门处的守卫,迅速警戒起来,将手中明晃晃之弩箭扬起,于烈日下,非常刺眼。

王楷与刘祈知会了一声,骑马上前,停留于几十丈外,高声道:“我乃伏平乡王楷,特来拜会舅翁!”

为了方便门楼上的人辨认,王楷早就斗笠取下。

他倒也不忧心门楼上之护从认不出,于之年幼时,便时常于翁氏生活,翁氏族人,亦或是仆从,多与之面熟。

大约过了二十息时间,门楼上晃动出了几道身影。

刘祈视线不错,依稀看得出为首者,乃是一富态男子。

正见之俯视外面,望向王楷后,高声道:“可是子正吾儿!”

王楷闻声,忙与马上,面朝门楼一礼,喜道:“正是楷也!楷向大人问好!”

知道翁氏坞堡严格,严禁外人入内,王楷随之补充道:“好叫大人知道,于我身后,乃是新到任之寿光令刘君。

刘君前番受东海郡江府君举为孝廉,又为名士陈琳夸赞,还同原我青州州府胡使君相交莫逆,其亦是大汉宗室之后……”

王楷即得晓刘祈身份,他故意这般道出,刘祈背后关系,也是为接下来向舅家寻求帮助,打下基础。

左右与刘祈初见面,刘祈于之印象不错,若能助之,正所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果然,一听刘祈之身份背景,门楼之上,迅速小声议论。

还是方才那出声之人,其抱拳道:“原来是刘县君当面,我等于刘县君闻名久也!

只是族内规定……”

刘祈此时已经下马上千,向门楼上回礼道:“想必阁下即为子正所言之翁公,请翁公放行,晚辈今日来此,诚有事关翁氏安危之事相商。

此行我与子正踏入即可,扈从便留于外面!”

刘祈如此识趣,翁尚也不愿得罪,爽朗一笑道:“善!来人,再为刘县君随行众人,送去吃食!”

待踏入坞堡后,翁尚亲来迎接。

其人年有五旬,体格宽大,精神抖擞,留有长髯,一双眼睛甚为深邃。

于刘祈之名,作为临近泰山郡临近之益国人,加上翁氏与琅琊、泰山郡,甚至远到东海郡,皆有贸易来往,故翁家人中,不少人都或多或少,听过“刘祈”之名。

外甥王楷告之,翁尚愿有些怀疑,是不是有人冒充,毕竟岁春时,以刘祈之部,斩杀大道昌豨之事,通过商贾之口,传入益国时,其人尚为昌虑长。但转念一想,其人既然为郡中推举为孝廉,这次往来寿光,只怕是履新。

亲眼看过后,虽说刘祈面容因行途晒黑,可一身气质,难以遮掩,翁尚暗道:好一个青年俊杰!

入内后,翁尚邀请刘祈于庭舍相坐。

只是寒暄一刻钟时间,刘祈便直接开口说道了其间情况。

如他与王楷,于途中所商议,一是借粮,二是他打算借人!

以请翁氏调动,借粮是打算解得寿光城危局后,维持民心稳定。

人手不够,借人则是为了解决危机。

翁尚听罢,沉默许久,这才回道:“刘县君之借粮,即是为乡地处事,我与族中商议,翁氏若有,在保留族中所需罢,必会全力拿出。

至于人手,这两年来,不少族人南下避祸,男丁日少……”

王楷发现大舅翁有推脱之意,忙道:“大人当知,刘县君借人,只为羊装朝廷大军,虚张声势,以解决寿光城遭围势态,并无直接作战之意。

一切顺利,于各大户人马召集后,要不了两日,即能平安归来。

且如刘县君方才所言,若是寿光城持续被反民所为,州郡无动作,反民会折返,往博昌、利县一带袭扰,届时,我翁氏于乡地之所,势必会大受影响。

若是引起更大民乱,那将永无宁日。

翁氏于风暴之中心,或有倾覆之危。

此为外甥之见,还请大人明见!”

王楷丝毫不在意自家亲舅舅那越来越黑的脸,论起时局,他声音沉重。

此次民变,主因乃是灾荒引发而成,反民中,多数为妇孺老幼,若是知晓朝廷大军来剿灭,多会不战而逃。

刘祈打算以数百人,以旗帜伪装成千人之部,正是借助反民惧怕之心,也是他借人之因。

此计兵行险着,不得已而用之。

于此,王楷于坞堡外,在听得刘祈此办法后,却是赞不绝口。

翁尚瞥了眼外甥王楷,心叹一声,连他自小看大之外甥,也是胳膊肘往外拐,这刘希德果真有魅力。

接着他望向桉几处,坐姿笔直的刘祈,道:“这样罢!我翁氏能出百人,此亦为极限。

但如刘县君之保证,还望能将之皆数带回,此亦为我翁氏之仅有之安男丁也!”

刘祈心中一宽,起身一礼道:“但不负翁公托付!以翁公救得寿光城之恩义,祈且记下了!”

约定好后日一早,他会来接,即离开翁氏坞堡后,刘祈又同王楷,往寿光和益国各乡地内,其他几处豪族坞堡内拜访。

足足过去一日半。

刘祈于王楷协助下,再凭之信诺,共得九乡地,现留之十二大户豪族相助,共计召集六百人。

这六百人,于他安排下,各持旗帜刀剑,并以简单训练队列。

行进中,从数里外看去,宛若数千人马奔驰!

此亦是刘祈要之效果。

而于寿光城叛民,按照李展两日打探,不论离开之小部,继续围城欲攻取之人数,约有五千,且大部分如他预料,为老幼妇孺,这还是六日来,从临近乡地闻讯赶来后的叛民。

实以大多数叛民,往属北海国的巨县、平寿一带冲击,其目标,显然是郡治营陵,并未大规模向安乐郡转移,此亦使人能舒一口气。

于此背后,刘祈能感觉到,有一双无形双手,正推动流民南下,必然是死灰复燃之太平道!

即将众人召唤,六月二十九,也是刘祈来到寿光第四日。

综合局面判断,他亲临这数百人,以临时做之旗帜,风吹招展,从西北方向,缓慢向寿光城处移动。

实以诈兵之计,目的正是为了来兵围之反民看到,盼之主动退却。

寿光城,处于钜定湖西南三十里。

其城墙,如大汉诸多城池一般,土筑之,并不低矮。

即于景帝中元二年,城行以来,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

城池上,孙观站在角楼处,眺望下方密密麻麻之叛民,亦或说是流民也罢,时以愁眉不展。

自他受刘祈命,先一步来此,已有二十余日。

二十日内,为刘祈提前嘱托,他以刘祈命令,使县寺协作,正巧招募有两百人之乡勇之部。

加上带来几十精锐,还有县城内的防御人马,合计有四百人,以做守卫,这还不算城内各大户手下之扈从。

于此,防卫县城绰绰有余。

他忧心的却是城内,粮食有限,知都昌民变后,拥挤入内之民众,可是不少,一旦反生动乱,不可想象。

此外,因流民包围,城门难开,便是从城上以竹篮送人下去通风报信,亦难实行。

谁也不知道城外情况如何,县令刘祈一行人如何?

但孙观倒不担忧刘祈会于外遇到危险。

这是于昌虑时,县令刘祈带给所有部从,包括好友臧霸之感觉,即于困境前,其人总能寻到突破口,逢凶化吉,并于众人带来希望。

即见本地县尉胡旺走上,孙观前去相迎,重回角楼上方,忽见旁侧观察的亲兵丁谊,手舞足蹈道:

“孙都伯,快请看,下发流民开始噪乱了!

咦!北面有旗帜飘动,看人数不少,怕是有数千之众!

此定是县君使人来解围也!”

为您提供大神拾新的汉中祖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一百一十一章解危(下)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