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汉武妖娆(十周年新版) > 第73章 第三十章 长恨绵绵(二)

汉武妖娆(十周年新版) 第73章 第三十章 长恨绵绵(二)

作者:汉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23 16:35:36 来源:文学城

“卫青浑身是胆,奈何太重情谊。若非他一人担罪,赵大人身为明部尉,责任在肩,现下又怎可安于此间,美人在侧,乐乎所以?”刘彻直指赵信,赵信跪侍于地,垂头不语。

“臣已知丹心无恙,终可安心向陛下请罪。兄弟当同进退,臣与卫青共担罪过,本就无可非议,皇上体恤罪臣,能容罪臣见着丹心平安,赵信已无遗憾,身死可矣。”赵信将“死”说得极是轻易,我摇头不许,也不愿失了最亲之人。

“朕的得力干将,到头来一个个只会求死!赵信,朕最倚重的就是你,朕不会治你罪,可你也勿要矫枉过正,恃宠而骄!至于卫青……”赵信愿意受死,反引刘彻反感。

“丹心知皇上不悦,可还是会站出来为卫青说话。卫将军得陛下器重,得百姓称道,只道他是重情重义,极是性情中人。丹心亦不想陛下失此良将。”赵信无忧,卫青却已入天牢,生死未卜,我知他并非不通情谊、冷血自私之流,并不怪咎他待我如何。

我跪倒在地,不顾刘彻怒意未熄,顶风劝诫,“丹心记得,大哥回匈奴时,是卫青同我一道劝下大哥,为的不过‘兄弟’二字;如今丹心苦苦劝谏,求皇上莫杀卫青,为的是‘忠义’二字;卫青虽未有功,可所作所为,尽皆磊落,侠肝义胆,望皇上思量。”

“朕自有分寸,丹心勿忧。赵信调任霸上,协助督军。朕也断不会在此关节,杀义士忠臣,令小人扬志。”我一番慷慨陈词,刘彻面色稍解,赵信拜受君命,我方气定。

“朕自有用之。”我与赵信叩首谢恩,末了,刘彻言语意味深长。

出三日,淮南王刘安发檄贲书,布告天下,联合衡山王刘赐谋反,兴兵二十万,挥军直斥长安。

刘彻手执书简,观刘安檄文,越往下看越觉荒谬,一时血气上涌,将书简扔掷于地,破口大骂,“乱臣贼子,作此矫诏,倒还真是出师有名!”。

我俯身拾书,略窥一隅,上面载着,“君王无道,为一女之私,大兴兵戈,致汉匈失和,废汉百年基业,累至宗亲女亡故。今四境戎起,民生维艰。起承天意,将伐无道,匡扶汉室。”

“皇上,北境未定,淮南王刘安又兴兵谋反,该当如何?”我惶然问刘彻。

“先破匈奴,匈奴一破,刘安自会退兵。”刘彻扫我一眼,答的简约。

“丹心非有离间之意,使叔侄不和,可还请奏报皇上。”我居刘彻边上,揣测道,“梁王势大,又得太皇太后庇佑,陛下最忧者实为梁王刘武,却未曾料想最先发难者竟是淮南王刘安。刘安若从淮水进兵,则可和南面衡山王刘赐合为一线,占据秦岭、淮河,将中原断作两段,上可攻长安,下可守腹地。荥阳为兵家重地,当日吴楚之乱,周亚夫大将军就是占据此处,以逸待劳,一举破吴。今梁王据之,如若梁王反戈,则长安四面受敌,形势危矣!”

“飞将军定能助朕擒得伊稚斜。”刘彻不睬我,固执己见。

“丹心闻知,飞将军善守不善攻,善拒敌不善奔袭。卫青、赵信年轻力胜,追击伊稚邪三日夜,尚无斩获,何况老将军人多辎重,聚力分散?”我不肯退让,执意进言。

“天罗地网,齐心戮力,朕不会改此策略。”刘彻见我执拗,终是不忍,“丹心最恨者何尝不是伊稚斜,如今可得而诛之,为何还要谏朕?”

我默然垂首,不作言语。恰在此时,军中加急密令直入大殿,刘彻听闻,双目圆睁,面色如土。

“老将军受伊稚斜侮辱,饮恨自杀。”字字痛切,直入耳心。

“身为主将,贸然追击,舍弃大军,远离本营,这根本就不可取,老将军糊涂!”刘彻恍过神来,大声怒叱,直拍案几。

“将军曾率百骑追击两名匈奴射雕手,射杀一人,生虏一名。回营时遇匈奴数千骑兵,李老将军令众解鞍下马,仰天而卧,匈奴因而疑有伏兵,不敢冒进,不战自退。”来报将士眼含热泪,泣不成声,“此为老将军疑兵之计,岂料今日故技重施,会出差错,害老将军受辱蒙羞。”

“伊稚斜为匈奴草原第一勇士,岂是普通小卒可比?”刘彻拒不领情,气焰愈盛,“何况伊稚斜为搏求生机,定会全力破杀,哪怕前方汉军万数,也不惜孤注一掷。李将军解鞍下马,自挽弓箭,力图一箭夺得伊稚斜性命,实是儿戏,如此轻率,将朕授意置于何处?伊稚斜又怎会放过如此良机?”

殿下诸人哑口无言。刘彻极是不满,“技不如人,蒙羞自杀,徒有匹夫之勇罢了。朕怨念李广,非因他兵败自杀,而是不满他身作主帅,不念身负之职,不思所犯罪过,胜愈骄败则馁。自杀不为谢罪,实是畏罪而死!李将军是蒙了怎样大难,竟比战死还严重?”刘彻怒意不消,揪着不放。

“伊稚斜未等老将军开弓,便抢先一弓搭两箭,分别射中将军左右两边副将,还自鸣得意,说……极难听的话……羞辱老将军。”来报小将惴惴不安,不敢往下。

“到底是什么难听的话,竟让老将军引剑自刎?朕倒要看看,伊稚斜如何巧舌如簧,让朕听了也要呕血!”刘彻复拍案几,震得跪立小将身子直跳起来。

“皇上息怒!伊稚斜说:到底黔驴技穷,李广这老驴,尚不及骡子。所谓‘李广射虎’,不过徒有虚名!”小壮士浑身战栗,说完这话,直觉蔫了,头俯到地里去。

殿上有宫侍禁不住笑出声,刘彻大为恼怒,大袖一扬,怒目视之,“拖出去,斩了!”

刘彻仰头闭目,复又睁眼深望着我。

我望着刘彻身影,虽龙袍加身,却依稀如三年前一般瘦削,不由叹息,心思彷徨。刘彻会否如我一样,不知如何应对当前困局?

“丹心?”刘彻屏退所有人,踱至我面前,从背后揽过我身子,贴紧我脊背,轻巧托入怀间。

我任他抱着,听他在我耳鬓说着,“朕不知今日何以至此,长安守军只余万人,何以抵挡南面十万大军?伊稚斜一旦逃还匈奴,则可盘活三十万大军,一旦交戈,定是恶战弥天,鹿死谁手犹不可知也。”刘彻说至此处,将我揽得紧些,我身子微颤。

“若兵临城下,长安城危,未央可破,丹心,你怕吗?”刘彻摩挲我耳根,贴着我问。

“未央长乐,长乐未央——丹心居于此间,长于此间,未有想过逃脱。”我摇头,心意决然。

“如今不过一时困窘,暂先委屈你。”刘彻捧着我的脸,极是认真,“待朕退走匈奴,平了淮南乱,朕定会给你补上盛况空前的册封典仪,该有的不能少,朕要让全天下看看你的容姿。”

“皇上。”我惊坐而起,“皇上当忧心眼下,莫要费心他事。”

“丹心。”刘彻又唤我,我点头应允,听他继续说道,“现下,谁可挡南面之兵?”

“丹心不知。”五大将军已遣往匈奴,卫青羁押天牢,赵信又被贬往霸上,朝中几乎无将,又有何人能用?

“朕欲用卫青。”刘彻道出这人名字,我惊得心悸。

“卫青领一万兵马,迎击淮南衡山联军十万兵马?”以一敌十,如此悬殊之力,怎敢奢求破敌,我悲炝不已,冲撞刘彻,“皇上是要卫青赴死!”

“他犯了如此大罪过,朕不杀他,已是天赐。如今朕将全长安百姓性命交予他,将大汉朝运数交予他,倾尽长安之兵,给他戴罪立功机会,如此信他,丹心怎还怨念朕不仁不义?”刘彻反诘,心绪激动。

“皇上就不担心卫青反戈一击,引兵寇一拥而入吗?”我瞪圆双眼,一时激愤,竟说出卫青倒戈的话,话一出口,自己亦是咋舌。

“你说什么,朕不相信?”刘彻疑惑望我,疑是听错,“你怀疑卫青?”

我是在怀疑吗?我说不出话,黯然垂头,卫青正居天牢,我不仅不顾念他,反累及他。

“丹心?”刘彻唤我,我别过脑袋望他,“朕对卫青忠诚从未有疑虑,没料到丹心竟会对他如此防备。那夜,朕也看见了,许是朕误会了你。”

刘彻说的是那日我在宣室殿前抱了卫青吗?他一提及,我竟觉卫青还在我身侧,怀抱着他时的温暖又充盈肺腑,一时无言以对。

“卫青不可降不可逃,只有胜或者败,只有生或者死!”刘彻斩钉截铁,“卫青若得胜,乱军势如蚍蜉,安可撼树?淮南王一举可破,信手擒来。卫青若得败,也得尝放走伊稚斜之恶果,朝野上下,谁人再敢苟合,暗连匈奴?”

刘彻一席话听得我冷汗涔涔,思绪涣散,脑子只余“生”、“死”之别。

“若是卫青……身死……全军覆灭……”待得问他,字字说来瘆人,我嘴唇紧咬,心如刀割,“皇上该当如何?”

“誓守长安,长安城在,朕在;长安城亡,朕亡。”刘彻说出那个“亡”字,我也止不住点头,我会和他并肩战斗,绝无退缩,正如儿时誓言所语“誓死追随”。

卫青已然赴死,我又何吝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