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汉武妖娆(十周年新版) > 第5章 第二章 雪夜逃难(下)

汉武妖娆(十周年新版) 第5章 第二章 雪夜逃难(下)

作者:汉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12 18:14:50 来源:文学城

我也被他逗笑,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护全他们。

阿娘也探出车来,重重咳了声,我担忧地上前,她却淡然一笑,“老毛病了,能回大汉就好。”

我翻了翻师父的药箱,有几株硕大的雪莲花,思量一番,我还是取出一朵,献给阿娘:“阿娘,这是我师父从天山之上采来的雪莲花,滋阴润肺,对你的病大有裨益。”

“那么贵重的药,我用了,也会心不安,气不顺的。”阿娘坚决不收,“何况是你师父留给你的东西,我们同你再亲,也不能要。”

我无可奈何,也未有勉强,将雪莲花细心收好留着。

以车上干草喂饱飞红巾之后,我骑着飞红巾奔了二十余里,前方有段长下坡路。我想了一个法子,下坡路时,将老牛也放在车上,而飞红巾负责拉车,如此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同时也能避免飞红巾负重受伤,节省黄牛体力。

我和阿爹每天轮换着驾车。阿爹也渐渐多了几分言笑,一家人其乐融融。阿爹也含糊跟我说起,他们在匈奴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本姓赵,唤阿牛,本代郡人,一家四口子,膝下本有双儿女,在代地做做小本生意,日子过得也算安稳。不料,匈奴一日突入代郡,杀代郡太守,杀了他妻儿,独留他一个活口。他被赶到匈奴马场作役,在那遇到了阿娘。阿娘名唤花弄影,本是长安人氏,听说本是近身伺候匈奴王的,也不知是发生了什么事,被丢到马场作役。

“你阿娘能活着,委实不容易。”阿爹论及自己的妻子,老泪纵横。

我拳头渐紧,对匈奴的恨意更深,对回长安的执念也更深。

再行三天,我驾着飞红巾,过了最后一段下坡路,看到了汉朝的边关——雄壮巍峨的长城出现在眼前。

“好马儿。你看,我们到啦!”我惊喜不已,登轼而望,果然看到了烽火台、侯官城。

我的惊呼惊动了阿爹阿娘,他们探出身子,疑惑地看着我。

“你们看,前方!”

他们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也瞧见了,也连连惊呼。

“冷静!”我镇定地告知他们,“想通过长城,需经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天田,是用细沙铺就的百米光面,我们走在上面,就会被发现;第二道防线是悬索和柃柱,足有一人那么高;第三道防线是虎落和渠答,此处铺设了削尖的木桩,足以让老虎也千疮百孔。”

这些,都是师父曾经告诉我的,而今想来,他一定为回大汉做过筹划。

“这三道防线还是针对匈奴骑兵进攻的,我们三人想过长城,估计早就被射杀在天田之外了。”我冷不防倒吸一口凉气。

“那可怎么办?”阿爹阿娘忧虑不已,异口同声问道。

“我有办法,你们只需跟着我。”我说明自己的计划,让二老藏于牛车后方,自己则俯身跪地,跪拜着往长城方向行走。

我一跪一拜,行半日就可至的行程,我花了整整一天一夜,终至长城脚下,随后便在天田边长跪不起。

烽火台上,已经有卫士戒备,拉着弓箭对着我。

阿爹阿娘竟也从车上下来,他们也跪在左右两侧。

“草民丹心,携老父老母,恳求归汉,求大人让我们回家……”我连连磕头,连连请求。

及至日入,留着大胡子、提着大盾的壮士只身前来,走到我们三人面前,问道:“哪里来的毛头小子?你说你们要回汉,你们的名籍和入关的传策呢?”

“你是这儿的燧长吗?”我看着眼前的人,猜想他是爽直之辈,便改变了应对策略。

“是有如何,不是又如何?”对方瞪着铜铃大眼,说话不如之前利索。

“告诉你们燧长,我要跟你们侯官说话!”

“我就是燧长,有什么你跟我说!”他说自己是燧长。

“有些话我只能告诉你们侯官。”

“你……是细作!”五大三粗的汉子气急败坏。

“若你不信,可以将我们带回细细盘问。”

“带回侯官城!”燧长将信将疑,还是将我们三人带入了城中。

“哥哥,你们守城的人手可够?”我靠近这位魁梧的大汉,悄咪咪地说句话,试图缓和气氛。

“哼!才不和眼拙的人说话。”他抱着手,翘着胡子,一副不愿搭理我的表情。

我被押着去见侯官,侯官和燧长毫无相似之处,是个精明的瘦高个,先是问了我的名字,得知我叫“丹心”后连连点头。

随后,问的也是关于名籍和传策的。

“阿爹阿娘十五年前被匈奴所掳,名籍和传策早已为匈奴所毁,又怎还会有?”我一脸愤懑,无法自证身份,又非我所愿,我能找谁说理去?

“你们在匈奴生活了十五年,为何又要回来呢?”侯官抛出第二个问题。

“故国虽已再无亲人,可在匈奴,受人奴役,受尽欺凌,活着无时无刻不受折辱,阿爹阿娘夙愿就是回到故国。”联想到匈奴种种卑劣行径,我越说越气愤,“我们一家人宁死也要回家。”

“你们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细作呢?”侯官顾虑最深的便是这点。

“唯有一死才可证明。”我举着拳头,字字恳切,“我才十四岁,阿爹阿娘已年逾花甲,全家在大汉朝毫无根基,匈奴会派老幼三个无用之人来做细作?我们一家走了三个月才走出雪原,一路无饱食之餐,若我是奸细,又何苦如此受累?大人若是不信,可以杀我开膛剖肚,看看我肚子里的败草雪水。”

“这……倒也不必……”侯官被我言语一激,倒也不再逼迫,改而说道,“如若你们拿了名籍和传策,又要去哪里?”

“哪也不去,我就待在这里,和你们一起守长城。”我斩钉截铁回答。

“丹心,你小子年龄不够,先留下屯田,等到仲秋八月,再为你们上名籍。”侯官主动唤我,已经打消顾虑,答应会给我们身份。

“谢谢大人,谢谢大人。”我连连拜谢。

之后,我们一家便安心留在了九原屯田。转眼春来,长城山上开满了杏花,漫山遍野的粉白,我们徜徉在花海里,自由自在幸福满足。

军士鼓而歌《白云谣》:“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再过几日,漫山遍野皆是草木葳蕤,郁郁葱葱,夕阳西下,漫山浸润金黄……这是我在匈奴未曾见过的壮丽山河。

我爬到高山之上俯瞰大地,脚下踏的不再是北地的寒土,而是大汉的暖泥,那一刻,我终于确信自己身在大汉。

我身上的热血充盈沸腾,对着天地大喊:“我回家啦!”

望着对面匈奴,青绿的草原上,却无见人影,牛羊马匹;而长城之内,我们的军民却在奋勇屯田,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匈奴为何会屡屡犯边,又屡遭抵抗,节节败退。

“师父,你要回的故乡真好。要是一辈子都待在这,守护这儿,我也愿意。”我心念着,又想起师父说过的话,“可你说,长安城有未央宫、长乐宫,还有东市、西市,我又想去看看,那会不会又是另外的景象?”

转眼春去秋来,仲秋八月,我们一家三口顺利拿到了名籍,我便计划着去长安。

一日,我在田里收豆子,却听到有个少年狂呼,“救命啊,有人杀人啦。”

我循声望去,对方已至我面前,我刚欲扶他,他却痛苦地坐到地上,连连往豆苗上后退,一只手捂着耳朵,半张脸上都是血。

“耳朵,耳朵!”他哭出了声,怒火中烧,“狗杂种咬掉了我的耳朵!”

“谁咬掉了你的耳朵?”我这才注意到,这张面容几近扭曲的脸,耳捶已不辨形状,血肉模糊。

就在这时,另外一位青衣少年映入我的眼帘,他朝我看了一眼,随即便闷着头走开了。

“就是他,他咬掉我的耳朵!”受伤的少年指认,连连往后退缩,惊惧不已。

“你给我站住!”我飞奔着追了出去,未几多远,终是追到了青衣少年。

“你为什么咬掉人的耳朵?”我拦住了他,发现少年衣衫褴褛,个子很高,却极是瘦削,剑眉飞扬,那双眼睛,让我想到之前遇到的狼黑暗中的眼睛,晶亮寒冷。

“你应该问他去!”他冷冷地回应。

“你伤了人,还不敢认?”我被他冷漠的态度刺激,一时心绪上涌,非插手此事不可。

我出手拦他,趁他不备,抢先出手逼退他,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少年竟直接摔在地上,捂着胸口,吐出一口血来。

“想蒙混过关?”我反思自己并无几分功力,怎么他反应那么严重?是他本身就受了伤吗?我不相信。

“说,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把人耳朵咬碎?”围观者越来越多,对我指指点点。我一时窘迫,逼近他,喝问他。

“哼!”他闷哼一声,捂着胸口,一脸倔强地站起身,摇摇晃晃离开。

“你不愿说,那便去都尉那走一走!”我又上前揪住了他,不肯放开他,执意要带走他。

“丹心……这是怎么回事?这人是谁呀?”阿娘竟也凑到人群里,看到我绑着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也不由担忧。

“我叫……卫青……”他居然开口说话了,或许因为身体太过疼痛,他以极轻的声音,似在同自己说话,口气满是倔强不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