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汉末多少事 > 第六十一章 糜竺来了

汉末多少事 第六十一章 糜竺来了

作者:勤奋的圆珠笔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0-11-01 23:15:46 来源:转码展示1

打仗这事,也不是说打就能马上打的,抛开小规模战斗的突袭不谈,打仗之前,还是会有信使相互往来的。zhongqiuzuowen

如果一方打仗的**强烈一些,相对的,也会在书信上体现出来,诸如狗贼,你的行为人神共愤,我奉天讨你,速速引颈就戮一类。

这些话说出来,就是没得谈了的意思,准备准备鱼死网破就行了。这时候,信使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让主动出击的那一方,有一个更站得住脚的理由。

有打仗**强烈的,自然也有不强烈的,相比之下,不强烈的就会委婉的多得多,一般会以规劝为主,大抵上书信的内容会是只要你能够弃暗投明,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其过程类似于大宋朝的特色---招安。

相对于前者,后者对信使的要求就高的多了,明眼人甚至不用看信的内容,单单看看送信的人是谁,大抵就能猜到对方的意思。

张佑自然是不知道吕布的信使会带什么样的信给陈登,不过依吕布此前给自己的信来看,出马的想必不会是陈宫,这场仗,想来也不会离得太远。

毕竟吕布不是曹操,而陈登,也不会是张绣。

张佑此刻的关注点并不在这里,此刻的他依旧抱着一本《公羊传》在一旁摇头晃脑,也不知道读进去了多少。

项铃儿上前禀报道:“糜竺来了。”

张佑精神一震:“快请。”

谁来了都好。

不多时,张佑与糜竺分坐两边,开口说道:“糜家主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张佑可是听说,糜竺最近真正忙蒙馆的事情,不知道如今怎么有空来厚丘。

要说糜竺与张佑离得也不远,糜竺本就是东海郡人,因此,蒙馆也建在了隔壁县。说起来,张佑只是帮糜竺印刷了一些书本,自己还从未去看过。

糜竺开门见山:“正是为蒙馆一事而来。”

糜竺是来找胡昭的。

开办蒙馆,免费教育寒门弟子这个招牌一打出去,立刻就吸引了很多隐士蜂拥而至,不为其他,他们愿为这件善事尽一份力。

当初糜竺要著书,但凡是有些墨水的人,都不屑于为了五斗米替商人干活,为了区区三两粪土,就如此低声下气,让同行怎么看,不争馒头,气还是要争上一争的。

汉末的学者,这点骨气还是有的,因此也就导致了糜竺招揽不到能够替他抄书的学子,最后还是在张佑的帮助下,这才完成了著书的事情。

而办蒙馆不同,这可是件大好事,往大了说,是为了天下求学无门的学子开启了一扇大门,功在千秋。往小了说,糜竺的粪土也是给足了的。

既有了面子,又有实惠,还是件天下有数的功德事情,愿意做的人自然是络绎不绝的。

即便是始作俑者糜竺也未曾想到反响会如此剧烈,等到回过神来,这才发现,自己有点玩脱了。

上百人的教师团队,手下能教多少学生?

并不是因为需要花的钱太多,糜竺还巴不得再多花一些,实在是因为人多了,糜竺这个校长的位子就坐不住了。

有多大的能力,就干多大的事情,同样的,有多高的名望,就做多高的位置。

糜竺有这个觉悟,再怎么说,他也仅仅只是一个商人罢了,腹中虽然也有墨水,也难以镇住这数百名老师。

但是要他放弃,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再找一个校长。

他这个校长负责日常生活,另一个校长则负责教学。

说白了,他就想出钱挂个校长的名头,出钱的换来的名头,想必还是没有人能抢的过他的,他糜家有的是钱。

那么,有几个人能有这个名望压住这些老师呢?思前想后,糜竺终于是找到了这里,料想胡昭的大名,还是能坐着住这校长位置的。

张佑没想到糜竺的蒙馆办的这么大,一时间也有些呐呐,上百名老师的学校,后世虽然不稀奇,放在汉末,可是独一份的。

“广撒网,说不定还真有几个有才的。”张佑心中暗暗嘀咕。

想到此处,他开口说道:“恩师一事,还需劳烦糜家主亲自去请,佑可代为引荐一番,却做不得主的。”

糜竺点头,他先拜会张佑的原因就是出于礼仪事先知会一声,他开口答道:“这是自然,不过竺侥幸与令师有过一面之缘,引荐却是不用了。”

张佑接着开口:“说起此事,佑年幼时偶得一篇《三字经》,通俗易懂,作启蒙之物倒是不错,来日默写下来,不妨也拓印一番以供各位夫子教学之用。”

《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自然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其内容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张佑小时候也背过,对此也算的上是倒背如流的,只是《三字经》中有不少汉末之后的典故,这些是必须改上一改的,所以张佑才会开口来日。

张佑能抛出这本书的理由也有很多,一来如他所说,这本书确实很适合当做启蒙之物,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有着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二来,他也愿意顺手种下一颗种子,如果说,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书是哪一本,十有**的人会说“第一本。”那么,什么书适合当第一本,《三字经》就是很好的选择。

糜竺见张佑说的信心十足,一时间对张佑口中的《三字经》颇为好奇起来,毕竟在他看来,张佑并非那些无的放矢之人,他既然能够开口,想必东西肯定还是不错的。

别的不说,单单他抄的书,说是没有一个错字就是没有错字,糜竺对此很是信服。

不过今日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这个,糜竺也不久留,开口说道:“如此甚好,时候不早,竺还需造访胡大家,就先行告退了。”

“糜家主慢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