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汉末多少事 > 第五十五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

汉末多少事 第五十五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

作者:勤奋的圆珠笔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0-10-20 21:46:10 来源:转码展示1

“不知先生此番前来有何见教?”胡昭既然能在这里等上自己一个月,肯定是有事的。kanshushen

既然能等一个月,未必就不能让他留下更久,尤其是在听说他身处王佐境之后,张佑的**更加强烈。

胡昭从袖中掏出两本书,正是张佑用活字印刷的来的产物。

不消得胡昭细说,张佑心中已经明白了一些,说起来,此时的自己,除了这个之外,也并没有让这位大佬等上一个月的资格。

果然,胡昭开口问道:“此物可是你所著?”

“不错。”

“不知抄书一本需要多少时日?”

这个年代,大多用的是毛笔,书写速度并不快。

像糜竺这样的一册书,认真抄的话,估计起码也需要十天半个月的功夫。

张佑开口道:“半日足矣。”

张佑说的半日,是在刻完字的情况下,单单排版到装订完成的时间。

当然,无论印哪本书,字总归只有这么多,活字印刷中,这些汉字也是可以反复运用的。因此,张佑说的时间并无半点夸张之处。

尽管胡昭心中早已经有了猜测,听到张佑的话,依旧倒吸了一口凉气,但他的震惊还未结束。

“一本需要半日,同一册书,抄一百册,也只要一天。”

“家有藏书数车,皆是孤本,可否借县长之手抄录数份,作为回报,县长可自留一份。”

胡昭是个君子,因此有什么说什么,他为著书而来,不过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些他手中的孤本。

在他看来,一册书总归容易遗失,诚如当年始皇焚书坑儒,若是在各地都有藏书,又岂会蒙受如此之大的损失?

不同于糜竺,糜竺有私心,而他完完全全是为了尽可能的给后世留下一些精华的东西。

依靠自己一人,又实在杯水车薪。

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了糜竺的书,他料定一定存在着他不知道的著书之法,自然是喜出望外。这才不远千里来到了这里。

在他看来,他开的条件也算得上诱人了。

毕竟在这个年代,书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一份巨大的财富,尤其是他自己的藏书,能被他所收藏的书,更是本本精品。

老实说,张佑对此确实是没什么概念的,在后世,不是没有书读,而是书多的读不完。

他理解不了书这个字在这个时代所代表的巨大意义。

张佑不理解,不代表徐庶不理解,此刻他听的已经是两眼放光,恨不得马上替张佑答应下来。

张佑并不需要这些书,相比之下,他更希望将胡昭留在身边。

徐庶的表情他看在眼里,或许在当世的任何一人看来,这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张佑算得上是一个很实在的人,他做不到胡昭这样无私。但这并不妨碍他尊重这样无私的人,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并不介意尽可能的帮他一把。因此,尽管他并不觉得那些书对他有什么大用,依旧开口答道:“既然先生是元直的老师,此事也不过举手之劳罢了,佑自当尽力。”

要留下胡昭,他还有别的办法。

“不过佑心中有惑,可否请先生教我?”

张佑同意胡昭的交易,他自然是心情大好,少年人能好好学习,不懂就问,也不是个坏毛病,胡昭当即说到:“老夫知无不言。”

“敢问先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此话何解?”

胡昭微微皱眉,他博览群书,这种事情也遇到过不少:“此话根据断句不同,意思也有所差异,若要问著书之人的真正意图,却是无人可知了,千人千面,一书千人看,其意也会多有不同。”

这是一句在后世很有名的断句。根据标点的不同使用,也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意思。

第一种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而第二种则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不得不说,胡昭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追根到底,书的存在是为了传递一股精神,一种信念,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确实是莎士比亚心中所愿。哈姆雷特是天使,莎士比亚希望读者在他头上套上各式各样的光环,但绝不希望会有人说他是个恶魔。

而张佑之所以抛出这个问句,恰恰就有着天使与恶魔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

他并非是为了从胡昭手中得到答案。

张佑开口说道:“古人之言多歧义,佑心中有惑,故闲暇之余也常常钻研,如今倒也有些见解,所谓‘古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张佑借用了《阿房宫赋》中的一句话,大意是古人没有断句,导致了如今我们读他们书的时候多生歧义,我们知道不断句会有歧义,依旧不断句,也会让我们的后人对我们写的书产生歧义。

胡昭听懂了,在他看来,张佑能有抄书之法,已经是利在千秋。没人比他更清楚断句的重要性,如果在断字上面还能有研究,后人称他为圣都不为过。

“此话当真?”

“当真。”

其实早在帮助糜竺著书的时候,张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汉末的人并没有标点符号这个东西。

有时候张佑甚至觉得古代能读书的人,以他们的聪明劲,在后世读个清华北大不成问题。

没断句不说,还崇尚微言大义,真真正正的每一个字都要靠猜。

“有此妙法为何不流传于世让世人盛赞?”

“小子人微言轻。”

“我愿为你正名。”

张佑沉吟了一番,继续开口说道:“先生可愿助我,我愿以断句之道相传。”

他并不需要这个名声,相比之下,他更需要一个王佐之才的辅助。

胡昭的回答让他惊讶:“老夫这一命若是能换来世人的断句之法,不说区区认主做仆,即便赴汤蹈火亦是在所不辞。”

说罢,他竟起身下拜:“孔明见过主公。”

这比张佑想象中来的更为简单,只是不知为何,他竟然生出了一股惭愧。

这或许就是欺君子以方,而恰恰,自己却是做了那个小人。

张佑起身,同样下拜:“佑心中有大志,故出此下策,先生品行高洁,佑自不敢以主事,愿拜先生为师,望先生不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