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78章 灶成

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78章 灶成

作者:南宫我梦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1-10 15:07:37 来源:转码展示1

作为一个现代人来说,挖掘机吊机啥的盖楼,见的多了,但是,用砖和黄泥糊灶,李孟羲倒是没见过。

古代的啥东西,他都觉得好奇。

匠人们挑土活泥码砖,李孟羲看完了整个准备过程,觉得有意思,李孟羲跑回去,把弟弟也拉过来看。

然后,两个小人儿,就蹲在一边,手拄着下巴,饶有趣味的看着人家忙碌。

期间,刘关张三人过来看了一眼,刘备等人过来,匠人们忙就停下手中活,等三分吩咐。

刘备只看了一眼,看到李孟羲兄弟俩在这儿,“羲儿,你受劳,看把这灶垒起。”

刘备交代。

“好!”李孟羲答到。

然后,刘关张三人就走了。

人干活呢,李孟羲哥俩围观倒是无妨,若是刘关张三人盯着,人还以为监工呢,干活岂能自在。

虽说,监工也无妨,只是有句话,疑人不用,真个在边盯着看,匠人们岂能干的舒服。

匠人们活好了泥,便用砖刀搪泥糊在砖两面,李孟羲一看,这工具有点牛逼,牛逼之处在于,跟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工人所用的垒砖墙的瓦刀,一个模样。

又一个发明没意义了,人汉代,有瓦刀的,虽然没水泥,但有黄泥,虽然瓦刀不是铁的,但木板做的一样能用。

李孟羲就和小弟,看着人家咋个一块砖一块砖的垒出灶台的。

垒了一半,泥瓦匠人过来问,“小哥儿,你看这劲儿够高不?”

匠人一问,李孟羲一拍脑袋,发现出事了。

卧槽,这只一半,灶膛还没垒呢,便半人高了,若是垒完,岂不得高度到人胸口那里了。

这要是熬药的话,放药罐拿药罐,都极不便利。

重要的数据参数,没跟人家说,光说了结构和大概形状这不就出问题了吗。

李孟羲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指着灶台说,“叔叔,能扒掉两层吗,我看高了点。”

李孟羲嘴甜,喊匠人们叔叔,匠人们也就不因为要返工而痛快了。

其中一个泥瓦匠人笑说,“你不早说,早说俺们就不垒振(zhen,四声,中原方言,zhen高,zhen,这么的意思。)高。”

说罢,匠人直接用手掰下一块糊着泥的青砖,边掰边好奇的问,“小哥,咱们这垒哩啥子?”

“灶台。”李孟羲回到。

“灶台?”

“就是做饭的。你想啊,要是垒高了,瓦罐拿放多不便?半人高,到腰那么高就够了。”

李孟羲解释。

李孟羲这么一解释,匠人们恍然大悟,原来理解错了,想成炼铁炉了,往高了垒,人说做饭的,垒恁高干球用,嘿。

匠人们扒了两层砖,问李孟羲该干嘛了。

李孟羲皱眉挠头想了一会儿,“垒灶膛。铁条呢,有吗?”

李孟羲四下看,铁条没看到,看到了旁边一堆废刀,就是砍的满是缺口,或者已经折断了的劣质短环首刀。

短刀实则等于薄铁片,竖着嵌灶台中,跟细铁棍一个作用。

认真想来,小小一个细铁棍,真个在日常生活中,没任何用的到的地方,当箭杆也比较沉,当筷子也沉,根本没用的到的地方,所以。日常生活中用不到,就难找,故而,细铁棍没找到,张飞干脆送来一堆刀。

一样用。

灶台之难点,在于灶膛,需要糊一个中空的空间,底部用砖垒,中间,留一书本大的孔,孔里,竖着几根铁条拦上,这样的灶台,即上下通风助燃,又可使草木灰漏到下边不使淤积灶内。

砖要是竖着垒,哪怕垒成圆圈,依然跟垒墙差不多,让李孟羲疑惑的是,平着垒,咋个垒。

显然不能是砖糊了黄泥直接垒了,这样,黄泥的和砖就一起因为重力原因往下掉落了。

匠人们的处理方法,让李孟羲恍然大悟,匠人们,是用砖,垒几块砖当柱子,然后砖上放木板,木板为支撑,然后,平着把砖在木板上一块块横着用泥砌起来。

看到这里,李孟羲明白了,这工程方法,黄泥跟水泥一个用法,泥未干之时,先用木板支着,把砖垒起,然后等泥干燥之后,泥巴就凝固成一体的黄土,干的黄土,就有统一的结构,能支撑住砖的重量,不使砖落下。

看到这里,李孟羲就明白,灶台今天就算能搭成,今天也用不了,因为要等泥变干。

就算加柴用火烤干,也得好久,得到下午去了。

灶膛垒完,剩下的灶台部分,就稍简单了。

没锅,灶台不必只留一口,李孟羲个子不够,够不到灶台高处,他喊军医卜出来,让卜试试,出火口在哪,端放药罐方便。

卜试了,说半中间方便,最中间,不太够得到。

这就有意思了,最中间,是火焰中心,火最猛的地方了,却不好拿。

而半中心,一圈的话,一圈能有六个火口平均分配。

六个少了点。

再加,外围再一圈,十二个。

至于中间的,浪费也是浪费,中间就煮白开水吧,煮一大瓮开水,就有白开水喝了。

和军医卜商量着,卜比李孟羲更清楚药罐的大小,他伸手在灶台比划着,“军师,十二个多了点,放不太下,十个吧。”

那就十个。

六个的话,可以较为平均的一圈开六个火孔,十个的话,就得像蜂窝一样,一个一个去分配空间。

至此,灶台最后一个结构,也垒完了。

匠人们技术力比李孟羲想象的要强,灶台火口,匠人们没有用砖,而是直接用黄土糊的,怕只有黄土经不住,匠人们活三合土来砌,强度比黄土高多了。

最后,一切完工,满手是泥的匠人问,是阴干呢,还是火烤。

“阴干如何,火烤又如何?”李孟羲好奇的问。

“阴干得用棚遮住,不晒,还不能淋雨。晾干,没裂口,就是得个四五天不止。”

“火烤半天烧干,会有口。”

李孟羲听明白了,火烤快,就是稍微影响强度。

而阴干,得四五天时间,还不能有雨。

李孟羲抬头看天,这四五月的天,雨说来就来啊,天不由人,有风险。

所以。

“火烤吧。”

“对了,李孟羲补充一点,上边,盖个小棚子吧,防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