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汉明 > 第二百三十二章 南人有脊梁

汉明 第二百三十二章 南人有脊梁

作者:八无和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18 08:43:23 来源:转码展示1

ps:感谢“书友20190412105505499”打赏。zhongqiuzuowen

这一抹悲壮,竟与南宋灭亡,数以万计的人投海自尽如此得相象。

谁说南人没有脊梁?

谁敢说南人没有血性?

从崇祯上吊到清军渡江南下,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南人死了多少人?杀了多少鞑子?

竟让有些后人如此糟践江南百姓?

如果没有南人不计代价的抗争,如果南人也象北人那么遮脸乞降,哪来三十多年残明悲壮的抗清史?

明人有血性,南人更甚之!

江阴城不该这么被攻破。

江阴周边各县但凡有一、二县响应、策应,或许还能坚持地更久些。

可当时同属常州府的其他四个县,却顺从地剃了发,做了满清顺民。

这不得不令人悲哀,一样江水养百样人啊!

而数百里外的松江府陈子龙、夏允彝也在率领义军搞清;嘉定府也因奋起抗击遭受了与江阴城同样的惨剧。

或许这一切本可以避免,可就算避免了,那又能如何?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就在吴争思绪万千之时,老头一把掀开包裹的麻布,“大将军请看,这便是当日鞑子二王所率百人登城时所穿甲胄。当日鞑子二王被杀,割下了头颅,他所率百名登上城墙的鞑子也被全歼,阎公令人剥下这些甲胄,只是当时我军是守城,用不上这些,就一直囤积在西城寺塔之中。如今大将军欲克常州,定能用上。”

吴争上前两步看去,甲胄乃数层牛皮粘合而成,一层便有一节手指厚,何况是三层?

最外一层,还挂以铁片遮护,怪不得枪刺、刀砍皆伤其不得。

吴争伸手,拎了一领甲胄,可差点没拎起来。

吴争的力气不算小了,一只手竟没一下子拎起,这让吴争有些惊愕。

聚起劲,吴争再次用右手往上一提,这才拎了起来。

顿了顿,吴争感觉,这一领铠甲,少说也有五六十斤吧,这要是体格稍士兵,穿上之后怕是走不动路了。

钱翘恭好奇地上前,从吴争手里接过铠甲。

吴争故意将手迅速一松,钱翘恭手忽地一沉,要不是他反应快,将另一只手递上,怕是单手接不住,掉在地上了。

钱翘恭双手颠了颠,终于红着脸摇摇头道:“我恐怕用不上。”

身后将领眼馋这些铠甲,一个个上前来试,可惜竟无人能自告奋勇去试穿铠甲。

吴争有些脸红,手下仅没有一个让他长脸的。

这时吴争想念起池二憨来,要是这小子在,应该可以承受得了这领铠甲。

老头微笑着看着吴争,道:“大将军何不让其他军官也来试试?”

吴争眼睛一亮,就是,体格这东西因人而异,这数千军队中,找出些体格强健的应该不难吧?

于是吴争下令,令前行的军队原路返回。

好在此时大军前行没多久,也就走出几里路。

一会儿,大军就返回至江阴西门。

果然,试到百户一级军官时,就有三人能穿上铠甲,行走自如了。

这三人便是吴易麾下义军头领,孙兆奎和沈自炳、沈自駉兄弟。

吴争见状大喜,立即下令,以孙兆奎为百户,沈自炳、沈自駉兄弟为副百户,从军中遴选一百体格强壮之人,就地组建先登营。

这时,老头领着两个十五六岁少年来到吴争面前。

“这是当时替阎公制造弓弩的黄鸣岗遗孤,名黄得胜,当日在城破之时,躲于桥下逃得一命。黄家家学渊源,或能为大将军效力。”老头指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少年说道。

“你愿意在本官麾下从军吗?”

“若能替先父报仇,我死都愿意!”少年黄得胜回答道。

吴争点点头,“那就跟在本官身边吧。”

老头又将另一少年推上前来,“这是当日义军首领季从孝的幼弟季从廉,随他兄长配得一手剧毒之药,也能为大将军效力。”

那少年季从廉向吴争单膝跪下,拱手道:“我愿追随大将军杀尽常州建虏。”

吴争一愣,看着季从廉眼中一抹坚定的神色,点头道:“不仅仅是常州建虏,还有这天下建虏,皆须扫清。”

季从廉抿嘴改口道:“我愿追随大将军杀尽天下建虏。”

“好!”吴争赞道。

在江阴百姓的帮助下,将大缸火药置于板车上,大军再次开拔。

吴争向对面江阴百姓拱手长揖,大声道:“不独为礼让之邑,江阴实称忠献之邦,长江砥柱,允足表峙东南也。北伐有成之日,吴争当返此地,为江阴城十万忠魂树碑立传。”

在吴争看来,扬州十日是史可法带领大明正规军打的,这是一个政权面对另一个政权的斗争,虽然也很了不起,但也是份内之事。

嘉定三屠,吴争叔叔与数百勇士战至最后一刻,以身殉国,虽说悲壮,也是份内中事。

但江阴城就不同,这是一个小县城里的普通百姓自发的抗争,在一个已经退休的典史阎应元的指挥下,抱定必死的决心,与二十多万清军作战,以一座小小孤城,竟坚持了八十一天。

全城九万多百姓最后仅存五十三人。

这些人才是汉民族,真正的脊梁!!!

江阴抗清所取得的成就,确实是个个例,不具可复制性。

首先是江阴人的血性,其次是主将的才能。

如果不是阎应无、陈明遇、冯厚敦等人的指挥能力、人格魅力和号召力,换个人统帅,就不可能有此成就。

这倒不是贬低其它各地明人的能力,只是江阴城中所发生的一切,是由无数先决条件综合在一起,有其客观性,当然也有必然。

譬如江阴城抗清之前,是已经降了清的,这不是说江阴百姓也曾走错路,毕竟只是普通百姓,难以力挽狂澜,救大明江山于将倾。

所以,在清廷颁布剃发令之后,由民间乡绅、诸生引导反抗,才将整个城的百姓带动,这一点勿容质疑。

有句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任何时候,一个或者几个卓越的领导人,足以改写历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