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寒门新贵(科举) > 第2章 好事多磨

寒门新贵(科举) 第2章 好事多磨

作者:月白作秋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03 00:16:04 来源:文学城

谢长坤仔细计算起来。

“过年时里正他们家包饺子托我从镇上称了一两细盐半斤粗盐,那时花了三十五文,一斤细盐……一斤,嗨!叔字都不认几个,更不会算了。”

如果谢熠问的是粗矿盐的话,谢长坤倒是门清,其他什么东西什么价他基本都清楚,可一斤细盐实在难为了他,村里哪户人家买细盐是论斤称的?也只有镇上的刘财主家能这样买,但那样的人家买盐也用不着他。

这道题谢熠却稍微转换就算出来了。

粗矿盐的话原主有记忆,五十文一斤。

古代的一斤是十六两,俗话说半斤八两就是这个理儿,谢长坤说半斤粗盐和一两细盐花了三十五文,那细盐刚好就是十文一两。

“细盐一百六十文一斤。”

谢熠不假思索道,谢长坤听了笑言道:“还是熠哥儿脑子好使哩,要是有机会学字,准能到镇上当账房先生!”

谢熠却开始另一个计算。

细盐一百六十文一斤,粗盐五十文一斤。

那么按照他二两半粗矿盐提纯到二两细盐来算的话,过滤一斤粗矿盐差不多有八十文钱的利润!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就拿粮食来说,一斤粮食的价格在十文钱上下波动,也就是说提纯一斤盐他足足可以换来八斤粮食!

俗话说“一斤盐三担米”,古代的盐铁之利真不夸张!

谢熠他们一家一个月全部用度也不过一二两银子,他只要提炼二三十斤粗矿盐,一家人一个月的吃穿用度可就出来了,这是多么巨大的利益。

谢熠光是想想都激动难耐,要是切实可行,发家致富先不说,至少不用再饿肚子,全家都能吃上精面饼子了!

但现实一下让他清醒了过来。

“熠哥儿,别怪叔多嘴,知道你姐为什么把细盐藏黄豆底下么?”

这是谢熠自己编的,委实想不到什么原由。

谢长坤常年在青川镇附近来往,有时也跑县城上,见识自然不同。

“这很有可能是私盐,你姐低价买来分你们一些,私下吃了也就吃了,万不能声张,官府可是查得严,上个月还有县衙里的官差到镇上贴榜,说是县尊大人严惩了一批私盐贩子,其中就有隔壁白盐镇的人。”

谢熠的心一下凉了半截,盐铁之利如此丰厚,向来是由官府掌控,寻常百姓贩盐无异于等吃牢饭,虽然听说东南近海的省份有私人盐商,富可敌国,但盐商也是跟官府拿了盐引才能做卖盐生意,其实背后还是官府在操控,没有树大根深的关系网根本无法插手。

想到如此种种,谢熠火热的心着实冷了下来。

但他还不死心,问道:“这细盐我们家也吃不上,要是想换成钱的话该怎么做?”

谢长坤还是有门道。

“这倒可以,平时逢年过节村里有人包饺子,也托我买细盐的,我把你家这盐转出去就是。”

谢熠道:“只有这个办法吗?”

谢长坤不明所以,谢熠补充道:“如果有二三十斤细盐该怎么出手?”

谢长坤听笑了,说道:“咱们黄泥村五十多户人家,全部加起来一年也吃不上三十斤细盐,镇上倒是可以,但这么多细盐倒出去就成盐贩子哩,要吃牢饭的。”

这穷乡僻壤哪来二三十斤细盐?他只把谢熠这话当做小孩的顽话听。

谢熠道:“谢谢长坤叔,我记下了,这就回家把盐藏起来,晚上把你的话转告我爹娘。”

谢长坤:“对喽,叔也当没见过这东西。”

谢熠苦笑了下,将盐袋扎紧收到怀里,再谢过谢长坤,满心失落回家去。

好不容易看到点希望,忙活了大半日,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一路上,谢熠思考了很多东西。

他这个提纯方法毫无疑是可行的,也存在巨大的利润差,但问题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一是官府限制,要售卖只能是贩私盐,二是就算能卖出去,这小小的黄泥村也没有那么大的需求。

谢熠现在等于是空怀一个致富秘术而无处施展,加上现在穷困潦倒的环境,实在憋屈。

“再想想,再想想……”

谢熠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回家去了。

到了傍晚,父母和另个兄长都从田里回来,谢熠将姐姐送来的东西说了,但他留了个小心眼,把自己提炼细盐的事隐瞒,同时把那二两细盐藏了起来,家里都是庄稼人,且原主打小就实诚,没有人怀疑谢熠。

母亲是陈氏,父亲是谢长福,大哥叫谢明,二哥叫谢富。

父母是典型的的农家夫妇,母亲勤俭持家,父亲吃苦耐劳,向来是鲜言寡语的。

至于两个兄长,大哥成熟稳重,憨厚老实,今年十六,皮肤黝黑,已经长成半大的小伙子了。

二哥相对活络些,向来是家中最多话的那一个,但干活也从不偷奸耍滑,和原主极为要好。

原主是家中老幺,自小体弱多病,这也导致他较为内向,从来是不爱说话的,什么都藏在心里,家里人最为疼爱。

不消说这是极好的一家人。

谢熠因为炼盐之事断了出路蔫蔫的,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谢家人见他没精神头,以为是老毛病又犯了。

“三弟是不是身上不舒服?”

二哥谢富心思活络,最先看出谢熠不对劲。

谢熠摇摇头道:“没有。”

“有什么可要跟哥说,不要藏着憋着。”

“没事二哥,就是看到姐姐姐夫他们也不容易,还给我们送了这么多东西,心里难受。”

“所以你要养好身体,不要让姐姐姐夫担心。”

“我知道了二哥。”

陈氏听到了哥俩的对话,晚饭的时候特意取了两个鸡蛋做汤,陈氏和谢长福让他们哥三分着喝了。

谢明和谢富都先自动让给谢熠,两个人什么都不说,埋头吃他们的蒸黍饭。

虽说这一个月以来谢熠已经知晓这家人的好,但今晚这样一个个小小的举动仍让他莫名感动。

他先喝了两口,然后推给陈氏和谢长福道:“爹娘,你们也尝尝。”

陈氏夫妇自然欣慰,陈氏说道:“你们还在长身体,你们喝。”

又把蛋汤推给谢明和谢富了,谢明和谢富自然又推给谢熠。

这样的举动让谢熠更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家人的现状,带领他们走出贫困。

吃完饭谢熠帮陈氏刷锅洗碗,农活他干不了,这点家务还是能帮忙的,陈氏知他一片孝心,也不拦他,自己纳鞋底去了,谢长福带着谢明和谢富整修农具。

农家夜晚一般是不点灯的,灯油蜡烛都费钱,天黑之后早早便睡了,今晚陈氏和谢长福却把他们三兄弟叫来,用干柴点了一小堆篝火说话。

陈氏道:“明天是圩日,老大你带老二和熠哥儿去镇上走一趟。”

圩日就是赶集日,青川镇每逢三六九是圩日,下边各个村子的村民会在这一日到镇上售卖山货或者购买用度物品。

谢长福道:“带三十斤新粮去换旧粮,让你长坤叔帮忙看着点,镇上的粮行他熟络。”

新粮一般是十三文一斤,旧粮看年份,有的十文一斤,有的□□文,贫困之家经常用新粮换旧粮,或者用贵的麦子换便宜的黍米、荞麦之类,这样才能吃到更多粮食。

陈氏道:“拿三斤粮换了钱,你们哥仨在镇上买碗面吃。”

谢长福道:“再称半斤白肉,熬荤油。”

谢家人都望着他,平常家里都是不用油的,费钱。

谢长福道:“给你们拌饭吃,下地要力气。”

陈氏道:“我和你爹打算再多租十亩地,一半种麦一半豆,按照去年的年景,年底就该有余粮了,就是苦了你们。”

谢明道:“不苦不苦,爹、娘,你们租下来就是,我有的是力气。”

谢富道:“就是,咱家最不怕的就是吃苦。”

谢熠道:“我也可以帮忙。”

众人望着谢熠顿了顿,随后哈哈大笑起来,笑得谢熠怪不好意思,但家里人倒不是取笑他。

谢富道:“三弟也长大了,能帮着干活了。”

其他人又笑起来。

一家人就在说说笑笑中定下了新的计划。

第二日清晨,谢熠起了个大早,顺便把昨天提炼的二两细盐带上,谢长福给他们称足了三十斤粮,吃过早饭,大哥谢明扛起粮食往谢长坤和秀珍婶子家那边走。

黄泥村早已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到了圩日乡亲们都在谢长坤家门口集合,村民们要售卖的较重的东西都用谢长坤的牛车拉到镇上去,腿脚不便的老人或者小孩也可以坐车,一般付两三文钱就行。

谢熠三人到时,已经有不少乡亲在等了,谢长坤见谢明扛着一代粮食,赶忙让他放到牛车上,谢明却说:“长坤叔不用了,也不是太重,我们轮流扛着去。”

谢明是为了节省车钱,这是他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谢长坤知道这个大侄的心思,走到他们三人前面,小声说道:“今天主要是去镇上拉货回来,去这一趟没多少东西,你把粮食放上来,叔不收你车钱,要是走累了,你们还上车来坐哩。”

谢明道:“这不行,坏了你的规矩。”

谢长坤道:“自家人说什么规矩,你爹娘帮我盖房,你们小时候帮我放牛算过钱?走吧。”

他伸手从谢明肩上把粮袋取走,谢明愣了下,谢熠在他旁边说道:“走吧哥,后头我帮长坤叔多放几天牛就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