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寒门新贵(科举) > 第17章 全家探亲

寒门新贵(科举) 第17章 全家探亲

作者:月白作秋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5 22:00:08 来源:文学城

谢熠先是核算了一下自己的“身家”。

经过这半年多的炼盐,他在钱庄户头上的银子已经多达二百三十二两。

这笔钱别说青川镇,就是在县城上的富裕人家眼里,都是一笔不小的款项了。

根据谢熠先前的计算,上书院一年的束脩加上各种三节六礼是七两银子,有了现在这笔钱,他可以上好几十年书院了,当然这是玩笑话,他定的目标是十八岁就第一次参加科举,毕竟光阴不等人。

有了这笔钱做基础,谢熠做很多事就有了底气,经济问题得到了解决,他反而头疼如何把这笔钱用到家里,进一步改善家人的生活,毕竟以他一个学徒的收入,冒然带回二百两银子回家,家里人肯定认为他贪墨了董昌浩的银子,或者做了什么不法之事。

好在谢熠脑子也是灵活,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说辞。

他从自己盐铺学徒的身份着手,跟家人里说自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盐铺发现了一个将粗盐炼制成细盐的方法,他拿去跟董昌浩说了,董昌浩放手让他去尝试,果然有效果,他现在便帮着董昌浩将粗盐炼制成细盐,所以董昌浩额外给了他分红,每个月除了学徒的工钱,他还额外有一笔收入。

但由于炼盐之法涉及食盐买卖,董昌浩要跟官府打交道,所以他就不能把话说得太透,并且让家里人帮他保密,这关乎他和自家人的安全。

谢家人现在早已经把谢熠当成半个“读书人”来看,他说什么家人都听着去做,特别关乎他的前程,家里人更是千般万般信任他,不仅对谢熠所言完全信任,更是把谢熠会炼盐之法这件事烂在肚子里。

这样一来,谢熠就可以名正言顺把更多钱用在改善家里,但他也知道循序渐进的道理,如果一下子将二百多两银子用在家里,肯定会引来同村怀疑,说不定就有人眼红,为了避免暴富遭嫉,谢熠也不跟家里人说他有多少银子,只是为家里添置各种新物件,为家人购置新衣等等,细水长流才能长长久久。

最大的一笔钱,他给谢长福和陈氏买了一头牛。

这是他经过慎重考虑才决定的。

第一,牛是极重要的农具,有了牛,家里耕种田地会节省很多力气。

第二,谢长福一直想养一头牛,也算是圆了他一个梦。

第三,他把谢富拉到镇上来炼盐,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正好用牛补足。

最重要的是,牛对谢熠来说也不是“太贵”,二十两银子能买一头,而且买的是母牛,有“投资”价值。

至于购置田地,新盖房屋等等那些大宗花钱的地方,谢熠后面再一步步去做,这些不能心急。

当然,除了谢家这边,谢熠也兼顾到了谢容和赵正家那边,他知道谢容和赵正种了桑苗养了蚕,便特意请董昌浩帮他从县城上购买了一架最新的织布机,然后他趁着旬假,直接送到谢容和赵正家里去。

这一切做完就临近年关了。

临近年关,商行这边特别忙碌,谢熠也不小气,早早将最后一批盐炼完,就跑到商行的柜台上帮忙,这原本不是他分内之事,他帮着做了,董家人对他自然只有感激。

与此同时,谢熠也在“谋划”着一件事。

过年最后几日,谢熠提前和董昌浩把今年的账目交割清楚,然后跟董昌浩要了十天的假期,约定明年初五商行开门他准时到。

董昌浩自然无有不允,另外还让妻子许氏给谢熠准备了一份年礼。

谢熠接受下来,再自己到镇上购买了许多过年的物用,足足装了两个大箩筐,也不打紧,他现在有了马,两三百斤来回青川镇和黄泥村都是轻轻松松的事。

这一回,谢熠真是“衣锦还村”了。

他惯会做人,另外打点了七八份礼物,送给谢长坤和村里另外几家要好的亲邻。

年节是乡下人一年到头最轻松的时候,没有农忙,秋收的粮食囤满粮仓,一年到头的辛苦看得见收成,便歇一口气,享受一年的劳动成果,轻轻松松过大年。

谢熠家也是如此,不说谢熠带来了巨大的收入,就是谢家人自己的劳作也换来了看得见的收获——他们多租的十亩地,哪怕跟地主家对半分了收成,交完皇粮之后,也让家里比去年多出了三成的粮食!

这意味着就算没有谢熠,明年家里人也不用饿肚子了。

当然,家里人最最感激的还是谢熠。

谢熠当晚下厨做了一顿大餐,饭桌上,终于说出自己的安排。

“爹娘,明天我们一起去大姐家走一趟吧,我买了好多东西,我们给大姐和姐夫送过去。”

谢长福和陈氏听闻,一齐停下了筷子。

自从谢容嫁去赵家之后,他们只去过一次谢容家,后来就不敢过去了,不为别的,就因为家里穷,怕赵家人编排他们过去打秋风,让赵家人说谢容的闲话,其实两口子哪里不想去看女儿和女婿?

现在听谢熠这么说,他们心里一千一万个愿意。

谢明和谢富也是一样的,说起来他们都有一年多没有见过谢容了。

陈氏马上开始打点起来,说道:“去,都去,还要风风光光的去。”

陈氏知道这一趟要给谢容在赵家那边挣一份脸面。

“当家的,待会你跟长坤借牛车,咱们明天赶车去,老三。”

谢熠:“哎。”

陈氏道:“你也把马儿骑上。”

谢熠道:“当然。”

陈氏又道:“老大老二,你们两个今晚烧水洗澡,把给你们做的新衣穿上。”

谢明和谢富也应了,一家人当即开始行动起来,谢长福去谢长坤家借牛车,谢富去烧洗澡水,陈氏带着谢明和谢熠准备明天的礼物。

陈氏一点也不小气,让谢明去装了一百斤今年的新粮,另外将谢熠带回来的棉被、布匹、腊肉、盐糖和茶叶等等都分出来,装到两个竹筐里。

到了这里,陈氏就展示出她的人情世故来。

她说道:“你姐姐到底是嫁去了赵家,上面有公公婆婆,有兄嫂姑侄,那些人对她和你们姐夫不好我们心知肚明,但我们不能就这样和那些人闹僵了,既然上门探亲,也要给他们备一份礼,这是我们作亲家的本分,本分做好了,我们横竖都不会失了礼数,公道自在人心,他们还不知收敛,就会被村里的明眼人戳脊梁骨。”

谢熠了然,谢明嘿嘿笑道:“还是娘想得周到,以我的脾气,给他们好脸算他们祖上积德。”

陈氏道:“你是大哥,这些人情往来多上心。”

谢熠道:“大哥得娶一个像娘一样明事理的大嫂。”

谢明愣了愣,笑道:“三弟怎么取笑起我来了?”

谢熠:“真是实话实说。”

谢明挠了挠头,只笑着不说话。

陈氏又道:“上回是你自己去你姐姐和姐夫家,娘没让你带东西,这次爹娘一起去,是亲家和亲家见面,就要讲这样的礼数。”

谢熠道:“我明白。”

陈氏又道:“不过娘也把话说清楚了,礼数归礼数,咱们家也只是做这个本分,先前他们那样对待你姐姐和姐夫,这事没过去。”

恩怨分明,一码归一码,陈氏就是这样的性子。

谢熠点了点头,回道:“我也明白。”

陈氏道:“好了,你们都去洗洗吧,把新衣裳换上,明天早上咱们吃过饭就走。”

谢熠和谢明出去了,过不多时,谢长福也从谢长坤家那边赶着牛车回来了,当晚谢长福喂了牛和谢熠的马,一切准备妥当。

第二日一家人吃过早饭,喂饱了牛马,将整整四个箩筐的礼品装上牛车,谢熠装好马鞍,他和谢富两兄弟骑一匹马,谢长福赶车,陈氏和谢明坐车,一家子齐齐整整往七里铺村去。

从他们黄泥村直接去七里村铺村就不用绕道过青川镇,直接上官道走几段村道会快一些,毕竟二十多里路,就算赶车骑马来回也要两三个时辰,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就不走青川镇。

谢熠知道,这次与其说是走亲戚,不如说是替姐姐争脸面。

好在他们家有了足够争脸面的底气。

先前谢熠和董紫宁骑马去看望谢容和赵正,就在七里铺村引来不小的议论,后来谢熠又送了谢容全新的织布机,更是让村里人议论纷纷,而这一次……

谢熠一家骑马赶车,带了整整四箩筐的东西来,七里铺村大大小小的人家便都知道了,许多乡亲都出来观看,这个说一句,那个说一句,当他们知道这是谢容娘家人时,更是来了兴致,一个两个往赵家大屋这边靠过来。

然后他们就看见谢家人没有先去谢容和赵正那三间草屋,而是在赵家大屋前停下了车马,谢家三个小子抬着一箩筐东西搬到赵家大屋门前,竟然是先给赵家两老送东西。

“哎哟!人家又是牛车又是骑马来送礼,我要是赵家人,我得羞死!”

“可不是?!先前嫌弃容嫂子娘家穷,不跟人家来往,现在人家临近年关上门,这该怎么说?”

“人家谢家是样样周到了,没有失了亲家的礼数。”

“可不是?我看赵家这份礼收得是烫手啊,收也不是不收不是。”

“只能说他们狗眼看人低,现在咎由自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