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寒门科举 > 第6章 第 6 章

寒门科举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MM豆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5-20 02:31:37 来源:文学城

樊凡在兴奋之时,却看到自家的老牛正一嚼一嚼的,性子虽慢,牙口却磨得飞快,眼看就张嘴伸向那株刚抽几张嫩叶的幼苗。

“住口!”他赶忙一个飞身扑过去,身子挡在老牛前,用自己的小短胳膊护住幼苗,道,“这是我的。”

幸好幸好,要是迟一些,樊凡可就成了大明的罪人。

老牛一双眼眸盯着眼前的小人儿,低哞两声,仿佛在说,这怕不会是个小傻子吧,甩甩尾巴,不理会樊凡,走到别处吃嫩草。

樊凡蹲下身看这一株幼苗,仔细辨认绿叶的纹路,自言自语道:“倒十分相像红薯的叶子。”

因为不敢十分确认,樊凡又找了根小木棍,小心翼翼地拨开红薯苗根部的沙土,果不其然,樊凡看到根部挂着几枚跟自己手掌一般大的红薯。看来,这株红薯已经在这生长了一段时间,经历寒冬后,如今是初春,又抽出新苗。

樊凡小心翼翼把红薯挖出来,一共八枚,长舒一口气,心想,有了这八枚红薯做种,以后起码能吃个饱饭了吧。

樊凡知道,红薯这样一种在现代轻易能见到食材,实际上是明朝晚期才引进的,更是到了清朝才得到推广。

它的原产地远在大洋的对面——南美洲。

令樊凡诧异的是,如今不过是明朝初中期,一个小村庄的河畔,怎么会出现一株番薯苗呢?樊凡在河畔逛了一大圈,仔细寻找,却没有再发现红薯苗,独独这一株。

难不成一枚红薯能跨过整个太平洋,漂到异国他乡的这里?

樊凡坐在石头上,在心里敲算,若是按年份,如今西班牙的轮船应该已经开到马尼拉港,番薯经由西班牙人传入苏禄国,也就是现代的菲律宾。

而大明的商船早就遍布整个南洋,与苏禄国也必定有商货往来。

可能是货商把红薯带回到了大明,阴差阳错地遗留了一枚在这里,因为清湾河的上游就是应天府的码头。

明朝的水运已经十分发达了。

也有可能是南北往来的候鸟,把红薯的种子遗落在了这里,虽然大部分红薯都是靠根茎来分种,实际上,红薯的种子在特定的条件下,也是可以发芽的,这里水源丰沛,是个发芽的好地方。

总之,不管是哪一种原由,红薯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了樊凡的面前。

既然隔着时空都能出现穿越,红薯阴差阳错出现在这里,又何足为奇?樊凡心想,本应下个世纪才出现的中华大地的红薯,却因为自己的出现,整整提前了一个世纪。

是蝴蝶效应,还是老天对他的怜悯呢?

樊凡仔细用手帕把八枚大小不一的红薯包好,这是他在大明收获的第一笔财富。

……

……

樊广跑过来,身上沾了不少的泥巴,看着脏兮兮的,樊凡却觉得很可爱,玩闹本就是孩子的天性。

“三弟,黑妞给了我两颗红枣,分给你一颗。”二哥伸出“小爪子”,一颗皱巴巴的红枣躺在上面。

樊凡知道自己不能拒绝二哥的好意,把枣放进嘴里,还心满意足地道:“真甜,谢谢二哥!”

樊凡对二哥的表现很满意,这是个憨厚且善良的娃子,看来,樊家的孙一辈,还是有希望的。

一个寒门家族,若想要崛起,最重要的是和和睦睦,相互谅解。而像大伯父一家,为了一己私欲,总想着踩人一头,又好吃懒做,这个家只会落败下去。

快到午时的时候,河畔大道上来了一辆马车,哒哒的马蹄声掺杂着吱吱的车轱辘声,一下子吸引了放牛娃的目光。

“快看,是马车。”

“呀,那就是马呀,跟我家黑牛差不多。”

一群放牛娃欢呼着跑过去围观。樊凡可没这个兴趣,他想,这大概就跟七八十年代一辆汽车开进乡下村子的场景是一样的吧。

远远瞧着那马车,不甚豪华,甚至有些寒酸,马是老马,车帘不过是普通的蓝布,车头坐着个老婆子,看着像是做杂活的。车尾还拖着一辆小推车,上面堆了不少家什,看样子像是搬家的,所以车走得很慢。

即便是这样一辆马车,在牛头村也是上等人家才能有的,普通农家多是养牛,谁会养马。

樊凡猜想,这车里的主子应该是一名秀才吧。

原因有二,一则是商贾的马车,多少都会装饰得体面一些,毕竟做生意是要靠门面撑腰的,这辆马车明显不是;二则是普通人家是没有资格使唤老婆子的,要有了秀才的功名才有资格。

可是,怎么会有秀才回到这么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呢?樊凡知道,明朝初期,即便是排在科举功名末端的秀才,数目也不算多,但凡能通过院试,混得都不会差,起码也能定居到县里。

若是回来省亲也能说得过去,可为什么要拖着家什?

看那马车走得方向,好像是去往族长家那边的,所以樊凡猜想,车里的秀才十有**也是姓樊的。

樊凡决定回去要好好打听一番,毕竟自己以后也是要走科举这条道的,同族的老秀才多少对自己是有所助益的。

傍晚时候,樊凡和二哥归家时路过村口的茶摊,干了一天农活的农户也不急着回家,不少人聚在茶摊里歇脚闲聊。

这本就是村里人开的,若只是讨口茶水喝,是不收钱的,点了点心或是汤面,才会收钱,所以自然而然成了闲聊地。

果不其然,就有人谈论起了今天返乡的那个秀才。

“你们知不知道,樊秀才回来了,今天他的马车路过茶摊,我认出他家使唤的粗婆子。”

“那岂不是说,去岁秋闱还是没中?”

“中举哪有那么容易,那得是文曲星下凡。”

“唉……当年三试连捷的小三元,多风光,多体面,多少人看好他,想不到这乡试一考就是三十年……”一名老汉抽口旱烟叹息道。

“啧啧,到头来还不是要回来。”一名年轻人不屑道。

老汉啐了一口,不满意年轻人对老一辈人的态度,略气愤道:“樊世华他就是不中举,当个私塾先生,也比你一个泥腿子强,什么玩意。”

樊世华,樊凡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

“世”字辈,跟家里的老爷子同辈,算下来,樊凡还得称呼樊秀才一声“叔公”。

小三元都未能中举,这也让樊凡把科举看得更明白,暗想,想要在科举这条路上走得顺,除了学问要扎实,运气要充沛,可能还要一些人脉关系。

一个小三元三十年没中举,足以见得,科举一道上,是何等的艰难。

考不上未必是学问不够,也未必是不够刻苦。

天时,地利,人和,在科考中,都将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1.关于红薯传入中国,这里确实是参考了正史的,但是仔细论证恐怕还是有不妥的地方。

暂且这么设定。

2.文中地名大多杜撰,大家参考江浙一带即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 6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