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灵异 > 汉律 > 第七百四十章 再有冤案

汉律 第七百四十章 再有冤案

作者:文浩晚渔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0-12-30 04:28:58 来源:转码展示1

那铁钉拔出后,足有3寸长,在场的人无不惊讶。xinghuozuowen

再验吴氏尸身,只见其面色灰黑,剖开腹腔,五脏俱黑又剖开胃脏,里边还有未消化完的烟渣和木鳖子残渣,于是仵作禀报:“死者是食用烟渣和木鳖子中毒致死。”

第二天上午,许仲元升堂,命带上乐氏,乐氏被两个差役押上大堂。

许大人一拍惊堂木,怒喝:“恶妇乐氏,昨日验尸,阿猫系铁钉穿脑而死,你还有何话说?”

“小媚猪”仍装作无辜状,说:“民女自公爹拷打阿猫后,与阿猫再无往来,是谁下的毒手,民女委实不知。”

“传车夫刘振堂!”许仲元喝道。刘振堂在堂上说;“那天夜里小人闹肚子,起来上茅厕,刚蹲下,忽听阿猫一声惨叫,小人提起裤子一看,见乐氏从阿猫屋里溜出来。”

许大人喝问:“恶妇,还有话说吗?”

乐氏仍狡辩:“民女决无此事,刘振堂诬陷民女,请大人作主啊!”

许仲元并不理会她,而是问道“恶妇,吴氏是烟渣加木鳖子中毒而死,你如何下毒的,快快从实招来!”

“民女不食旱烟,何来烟渣?更不知木鳖子是何物,实在是冤枉啊!”

“还敢狡辩,传吴祥上堂。”

吴祥上堂说:“小人走遍了县城药铺,在一家叫一生堂的药店里找到一份流水账,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陈府乐氏购烟渣三钱,木鳖子一钱,时间正好在吴氏死亡之前。”

此时,“小媚猪”在人证物证面前,竟撒起泼来。

许仲元大怒,命上大刑,几个衙役如狼似虎般地围上来,“小媚猪”傻了眼,有气无力地连呼:“我招,我全招。”

这样,一场因家族“内乱”引起的疑案,终于真相大白了。

乐氏和陈涌金等一班恶人落得了罪有应得的下常一时间,慈洛阳街头巷尾无不议论纷纷,人们对“小媚猪”这个恶毒的女人恨之入骨,都说,本来好端端的一个人家,皆因这个贪得无厌的女人,弄得家破人亡。

贪欲吃人,世人真应引以为戒啊!

“这个案子洛阳县令宁宏有没有受到朝廷的责罚,但是犯在我的手里,这一次洛阳县令宁宏必死在我手中。”

郅正自信一笑。

“大人,请看这份卷宗。”

林一子又拿出一份卷宗给郅正看。

“好。”

郅正接过低头看着卷宗上的案情:

两年前元狩年间,洛阳福清县鲤尾乡,有一大户人家,主人叫俞世富,妻子早丧,身边只有一女,名叫桂香。

桂香模样秀丽,自幼与东张首富杨必昌儿子奕清订亲。

如今年已十八,杨家定下吉期迎娶。

俞世富急忙筹办妆奁,请福州三元店金匠嫩俤到家中制作金银首饰。

嫩俤技艺娴熟,很快就替俞家打造了36件金银首饰,巧制了一支“龙凤金耳扒”。

这支“龙凤金耳扒”盘龙附凤,玲珑细巧,光彩夺目,令人见了,赞不绝口。

嫁期到了,这一日,俞世富的胞姐带了儿子陈明亮一清早就赶来贺喜。

她对世富说道:“弟弟,桂香出嫁,阿姐家贫,无甚馈赠,只有阿亮手上戴着一只祖传的血蛙玉镯,是我过去陪嫁之物,今日送给桂香,聊表心意。”

当下陈明亮取下玉镯,给了表妹。桂香又高兴又感激,便上前向姑母、表兄施礼道谢。

结婚这天,杨家悬灯结彩,大办筵席,迎接宾客。

午牌时分,在鼓乐声中,一顶花轿缓缓进了东张,花轿后面,跟着一长串的妆奁,足足有半里路长。

看热闹的人山人海,夸赞之声不绝于耳。

就在这人群之中,有个名叫史文龙的,洛阳海口人,是个惯盗,他听人夸说嫁妆里有36件金银首饰和“龙凤金耳扒”,就垂涎三尺。

花轿抬进杨家,史文龙也尾随到杨家门外。

当他听说杨家宴请宾客,不论亲疏乡邻,只要备份薄礼,皆可入席,便心生一计,走到贺仪房里,向账房先生说道:“有劳先生,贺礼在此,烦请收下。”

账房先生打量了一下史文龙,觉得并不相识,疑惑地问道:“敢问客官,不知与杨家是何缘分?”

史文龙一本正经地答道:“先父龙一飞,与必昌伯乃是世交。

小侄龙文史在外经商,今日回来喜逢奕清兄燕尔佳期,特来贺喜。”

说罢,递上贺仪一包,账房先生接过,在贺仪簿上记下:第六百六十三号龙文史。

入夜,喜气洋洋的杨家,堂上堂下,灯火辉煌。

酒席上杯盏交错,猜拳喝令,笑声阵阵。史文龙坐在花厅角落,那双贼眼滴溜乱转。

几道菜后,按乡间俗例,新郎杨奕清跟在父母后面,正一桌一桌在向宾客敬酒。

史文龙不免心惊,在杨必昌夫妇来到之前,他假托解手,悄悄地离桌而去。

此刻,洞房里只有新娘桂香一人闷坐床沿。

她本想掀开大红头盖,看看洞房里的摆设,但想到乡间风俗,只有新郎才能揭开新娘的头盖,便忍住了。

就在这时,她仿佛觉得有一个人影上了楼,她想掀盖看看,又觉不便,想喊,又觉得不好意思开口,心里七上八下的,很是不安。

过了许久,酒席才散。

新郎杨奕清满面春风,走进洞房,正要揭开新娘的头盖,只听新娘羞怯地问道:“官人,楼上可有住人?”杨奕清缩回欲要揭盖的手答道:“楼上堆放杂物,并无人祝”桂香陡起恐惧,说:“刚才仿佛有人上楼。”

杨奕清“哦”了一声,就秉烛寻上楼去。

桂香正忐忑不安地坐着,忽然听见楼上“哎”了一声,许久不见动静。

一会儿,新郎又秉烛下楼,桂香惊慌地问道:“刚才为何‘哎’了一声?”新郎支吾道:“这……楼矮椽低,头碰到瓦椽,因此‘哎’了一声。”

桂香信以为真,没有再问。于是新郎替她揭开头盖,便就寝了。

新婚之夜,儿女情长,自不必说

鸡鸣头遍,新郎爬了起来。

桂香体贴地问他什么地方不舒服?新郎故意吞吞吐吐,装着难开口的样子,说母亲过于多心,担心媳妇将贵重的妆奁收藏不妥……桂香是个聪明女子,听话知音,她就把一个装有36件金银首饰和“龙凤金耳扒”的红箱子递给新郎,说道:“婆婆意思,媳妇明白,也理应如此。”

新郎喜出望外地说:“天色已明,我就送交母亲保藏。”说完,走出门去。

第二天是庙见之期,眼看日出高墙,还不见儿、媳前来拜见,杨必昌夫妇就亲自来到洞房,问桂香,奕清是否还没起来。

桂香施礼答道:“他早已出去拜见双亲了。”杨必昌说:“没见过啊!”桂香又接着说:“他还带了金银首饰和龙凤耳扒,交给母亲代为保存哩。”

杨必昌夫妇一听此言,叫声:“不好!”赶紧派人四下寻找,直到晌午,还杳无踪迹,弄得一家上下,人心惶惶,新娘桂香格外惊慌。

午饭前,忽听楼上惊叫一声,随即有个人滚将下来,一看,原来是邻居阿九。

阿九这几天都在杨家帮忙,此时上楼取物,发现新郎杨奕清死在血泊之中,吓得惊恐万状。

杨必昌夫妇听了早已魂飞魄散,冲上楼去,抱尸痛哭。哭了一会儿,杨必昌夫妇忽然抬头见到脸如死色的桂香,就盘问她昨夜与新郎可否同房?知道不知道新郎被人杀死?桂香心里暗忖,昨夜与自己同房的,肯定不是新郎了,但这样的事怎么说得出口?因此,只是哀哀地啼哭。

杨必昌心中怀疑,一再追问,桂香总是吞吞吐吐。

这样,杨必昌就认定桂香串通奸夫,盗财害命无疑,要拉她去见官,桂香只喊着冤枉,却说不出冤枉到底在哪里。

杨必昌把案告到洛阳县衙。

洛阳县令宁宏听说出了命案,不敢怠慢,立即升堂。

杨必昌一口咬定,桂香串通奸夫,谋财害命。张孝派仵作前往东张验尸之后,证实新郎确系被杀,便喝令桂香从实招来。

桂香哭道:“官人被杀,奴委实一点不知,望大人高悬明镜,洞察秋毫。”

洛阳县令宁宏连声冷笑道:“洞房之夜你可曾见过丈夫?金银首饰和‘龙凤金耳扒’可是你亲手交给他,又是亲自送他出门的?”桂香点头承认。

洛阳县令宁宏接着说道:“既见过丈夫,又给了金银首饰,并送他出洞房,那为何新郎却被杀死楼上?”

桂香被问得瞠目结舌,答不上来。

洛阳县令宁宏怒道:“洞房之内并无外人,新郎被杀死楼上,必定是你与奸夫同谋,不然又作何解释?”

随即喝令拶指———将桂香的手指用五根小木棍夹紧,痛得她浑身冒汗,摔倒堂上,戴在手上的血蛙玉镯也跌落在地。

洛阳县令宁家瞧见,问道:“这是何物?”桂香有气无力地回答:“血蛙玉镯。”

“为何只有一只?

”“这一只是表兄所赠。”

洛阳县令宁宏又问她表兄姓名,家住何处?

俞桂香只得一一回答。

谁知洛阳县令宁宏听后奸笑一声,立即派皂役拘拿桂香表兄陈明亮。

表兄陈明亮家住福清西门街,不一会,皂役就把他拘到堂上。

洛阳县令宁宏劈头喝道:“大胆陈明亮,竟敢与表妹俞桂香通奸,盗去金银首饰和‘龙凤金耳扒’,又杀死杨奕清,狗胆包天,快快从实招来!”

陈明亮愕然半晌,不知所措,随即大喊冤枉,说明决无此事。

洛阳县令宁宏冷笑道:“赃证在此,还敢狡辩!”随即拿出血蛙玉镯给他辨认。

陈明亮说道:“这是家母给表妹添箱之物,怎算是通奸罪证?”

洛阳县令宁宏道:“桂香说是你所赠,你说是母亲所赠,前言不对后语,看来不动大刑,你是不会招的。”

说罢喝令将陈明亮重打四十大板。

陈明亮被打得皮开肉绽,疼痛难当,只好胡乱招认,桂香也被强拉着画了口供。

这飞来横祸,俞世富姐弟连做梦也不会想到,急得他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经与族人商量之后,决定一齐奔赴长安上告。

可是长安令李俊为人昏庸,看了洛阳县审理的案卷,认为洛阳县审得有道理,便驳回状词。

俞、陈两家不服,又向按司上诉。

按司杨尚显邀来中大夫、上大夫,进行三堂“会审”,还请长安令李竣洛阳县令宁宏、闽县知县王绍兰等一些官员在旁“观审”。

公堂威严肃杀,一声吆喝,皂役如狼似虎,把桂香与她表兄陈明亮带了上来。

过去的衙门有条规矩,喊冤者要先受酷刑。

陈明亮喊一声冤,按司立即喝令将他拖下杖责。

一会儿,陈明亮浑身鲜血,皮开肉绽,被拖上堂来。

桂香见表兄这等模样,早吓得魂飞魄散,她想,招供成死罪,翻供也会毙于杖下,横竖都是一死,不如屈招,免得皮肉受苦。

于是,当按司审过陈明亮,又来问她时,竟哭哭啼啼地供认了。

陈明亮一听,感到很意外,便大骂桂香。

按司并不理睬,叫桂香画了供,仍依原判,吩咐将犯人带下,待部文下来,依律论斩。

这时,观审的长安令、洛阳县令县官员如释重负,按司也觉得此案审得顺遂,但他又故意动问会审各官还有何高见,那些官员只唯唯诺诺,一意奉迎。

只有闽县王绍兰一直在旁默默沉思,此时见按司发问,便提出三点质疑:一,金银首饰与“龙凤金耳扒”真赃未获,怎能就断他们盗财?

二,俞、陈两人既系通奸同谋,为何两人不是当场被捉?俞桂香为何又坐以待擒?

三,再细看两人外貌举止,一个是文弱书生,一个是闺门弱秀,岂是行凶之人?

因此,原判显系滥刑取供,草菅人命。

王绍兰几句话,说得长安令李竣福洛阳县令宁宏瞠目结舌,气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