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海晏河清[快穿] > 第58章 第 58 章

海晏河清[快穿] 第58章 第 58 章

作者:偶尔悲伤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2-03-03 16:47:00 来源:文学城

华夏其实并不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或者说,与真正有着得天独厚生存环境的地方相比,华国更宝贵的,是这片土地上勤劳朴素的人民。

跨过喜马拉雅山脉,一路往西南,天竺国有着可以让农作物一年四季生长,一年三熟的热带季风气候和冲积土、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而从华国一路向北到了俄国,尽管天寒地冻,西伯利亚的冻土下,却埋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再看纬度接近的北美洲,米国的山脉大多沿海,内陆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适合农牧业、工业发展,n那儿是最适合发展工业化农业(也就是各种自动化的农场)的地方,米国东西还分别有漫长的海岸线,海岸线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就不必多说了吧……

华国的气候和土壤并不是最不适合生存的糟糕地方,大部分地方却需要精耕细作,甚至精打细算。

也许只有这样一片土地,才能养出这样伟大的人民;也许只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才能铸成这样伟大的国家。

作为一个大陆上诞生的、有历史底蕴的国家,华国人的性格要更大气一些,所以比起强盛时欺凌别的国家,掳掠其他地方,华国强盛时,比起掠夺,更多的是“朝圣”,比起技术封闭,更多的是“传播先进文化”——所以华国人根本没有什么去别的地方偷学东西或者防备什么人偷学知识的想法。

华国民众根本没有那么敏锐,意识到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如果马亮这个人本身没有那么不靠谱,为人又更警惕一些,没有这么快暴露自己“天降横财”的事,那么这件事很可能就这样过去,不被任何人发现。

甚至可能这点事情不会真正暴露滴灌技术的核心,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也看不到什么,但新华国成立以来遇到的类似事情也不是一例两例了,就算什么也推测不出来,轻轻松松在田间地头转一转就能拿到钱的马亮,会不会得寸进尺,铤而走险,继续去做这种事......很多jiandie都是这样渐渐迷失自我的。

但不管如何,这事情牵扯到jiandie上,就不是农业办能管的了,所有后续的事情都交给了别的部门。

在马亮事件没什么损失的前提下,倒也有那么一点好处——之前董宴清参与的猕猴桃那事儿,她是打了报告,让相关部门注意,报告也确实往上层层递交,至少得到的结果比当初她自己预想的还要好,可本来这种“小事”,就算相关部门有了些关注,也不至于真的卡死脖子不给人“外国友人”出口。

马亮这事儿一出,原本没什么水花的“小事”又一次激起了讨论。

华国现在确实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吃不好饭,但哪怕在真正一穷二白的时候,华国人的腰也是直着的,勒紧裤腰带,挺起胸膛,堂堂正正,真要说硬碰硬,还怕什么猕猴桃?

这是我们自己产的好东西,别人做得,我们为什么做不得?!

华国的猕猴桃现在走不出去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还没吃饱饭呢,就想着吃水果?自然也想不到去改良口味的事了。更何况没钱基什么建,路不好又怎么往外运输?在口感上,华国猕猴桃更多的是长到成熟、放软才能吃的品种,难以保存,可一旦开始做这件事,在改良品种上,我们的优势不会比别人小。

总之,马亮事件后没两年,在华国新西兰人带走最多猕猴桃枝干的两个省份,就分别建立起了华国猕猴桃改良计划,并且发现和改良了几种口味很好的猕猴桃......甚至原本董宴清都没敢提现在就建的种子库计划也被搬上了前台。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暂时处理掉马亮的事情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那一根根滴灌带上。

滴灌技术尚未完全成型,就算他们再节省,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可以预见的是,眼下还真只有小范围地推广,或者集中在疆地兵团的农场进行实验。

其实有这么多人做后盾,各种粮食又有实实在在的丰收,这项技术表现出来的吸引力已经够大,所以现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不止临戈镇、甘省,各个收到消息的相关科研机构、院校,也开始热切地讨论起滴灌技术来,并且像石河子大学这样邻近试验地,有一手数据的高校,已经开始试着改良滴灌带技术,计算出针对不同品种农作物更精准的水量、农药量。

所以董宴清也算轻松了一些,有时间去研究些别的。这次她并非单打独斗,而是和林樾一起思考起西北特产来,以开发更大的农产品市场,让西北的农民能早日脱贫。

比如,别看疆地部分地区干燥,只能种枣子,实际上这种干燥的地方也能生长蘑菇,而且味道鲜美,只是对周围环境要求比较高。鉴于运输问题,鲜蘑菇别想运出去了,那晒干了卖也可以;灰不溜秋外地人以为不好的灰枣,好好宣传一下可以单独做成商标;西北牛羊肉有名,却出了当地都吃不到正宗的?那做成牛肉干卖也行;虽然现在没有后世那种健康饮食的概念,但青稞、藜麦之类的高原特色粮食也是个卖点;松茸这种生长环境苛刻、保存时间不长的菌子,现在普通华国人消费不起,可以让邻近的发达国家自己包机来买;其实疆地盛产牛奶,新鲜牛奶卖不出省,但很多奶制品也可以提上日程……

眼下没有什么网络购物,更没有直播带货,想要把这些产品推出去,得找好的渠道,放眼当下,只有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广告渠道,央视广告那是买不起,其他省市电视台还是可以看看的。或者可以邀请电视台来拍西北农业的纪录片,毕竟这也算脱贫致富,想必还是会有电视台感兴趣的,前提是规模不能太小,而且可能得在这些农产品在外地有了比较不错的市场之后。

两个从不同世界的未来回到八十年代的人一拍即合,洋洋洒洒列出一堆特色产品,挨个分析,做出厚厚一本分析书,层层上交——这倒不是他俩形式主义,而是想要把西北地区这些特产大力推广出去,靠他俩、靠现在并不富裕的西北农民,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只有争取到zf的大力支持,才有底气考虑下一步来。

————————————————————————

没想到,比zf批复更快到的,是林樾的升职。

他在临戈也干了两三年,手下的成绩虽不算辉煌,却也十分亮眼了,从最开始写的各种卫生防疫文件,为扶贫当地人出的力,到后面搭上董宴清的顺风车,靠滴灌技术刷了点成绩,怎么着也算年轻有为,又是从部队转业到大西北的,这思想觉悟不可谓不高。

他得去甘省省城了,去省里的农业部报道。这次升职他甚至压过原来的上司镇长一头,让人侧目——当然,这次镇长也蹭上了顺风车,前途无量。

其实不只是林樾,以董宴清如今的成绩,升职也不会难,谁都不觉得她只能在一个镇农业办一直待下去,更何况她的大学学历也是很大的优势。但她并不打算走这条路,所以发展方向也更偏技术一点,短期内不打算离开临戈。确定林樾年后就要去省里后,她那份提议建立种子库的文件也开始提前写了——从马亮事件后,各级zf对临戈镇农业办的支持已经提升了一个力度,这当口写,要求本身并不过分、也是有利于下一代的,加上老李的人脉、董宴清校友的影响力,还有到时候林樾在省城打配合,应该不难通过。

只是……他们的感情好像就在那天董宴清的表白后,进入到一个云里雾里的状态。两个人都好像无事发生的样子,仿佛那天的事只是一个梦一样。

抱歉最近现实里事情蛮多的,一直在准备离婚相关的事,也挺焦虑的没什么心情写,后面会努力调整回来,但这篇估计蛮难再找新的故事去写了。我努力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8章 第 5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