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国舅爷他真的惧内 > 第16章 面圣

国舅爷他真的惧内 第16章 面圣

作者:别山玙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5-12 09:03:43 来源:文学城

李景知被那名内侍一路引到了御书房外,这里一直是皇帝用来面见朝臣的地方。

在皇宫内行走,哪怕是向来随心所欲惯了的李景知也不敢四处乱看,这可是有掉脑袋的风险。

他老实本分地站在御书房门外,双手交叠在宽大的袖袍之下,放于身前,直到那名内侍进去通禀以后,得到了皇帝的准许,李景知才深呼吸抬脚走了进去。

甫一进门,立在正中央的那道明黄色身影立即朝李景知投来了视线。

尚且年轻的皇帝正站在书案前,手握毫笔,力道苍劲有力,屋内龙涎香的味道在鼻尖萦绕,与那道身影仿佛正在暗自交缠,威严肃穆,只一眼便让人心生畏惧。

此人便是大邺当今圣上,明德帝。

李景知见状上前一步,掀袍而跪:“景知拜见陛下!”

他礼数周全,掀袍行礼的动作一气呵成,未有半点不妥之处。

明德帝见后停下了手中落笔的动作,宽慰似的笑了一瞬,随后将笔搁置在了案上,动身从书案后走了出来,先一步落座在上首的位置。

“与朕单独在此,便无需多礼了,起来吧。”

与大邺过往的帝王不同,明德帝滕千辞性情温良,待人敦厚,举手投足间儒雅有风度,单凭这几点,登基时便被所有大臣都不看好。

毕竟要想成为帝王,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不可有妇人之仁,可没想到滕千辞登基短短数月,竟将朝中打理的井井有条,不以暴行酷吏便能稳定局势与民心,是当之无愧的明君,深受百姓爱戴。

经过岁月沉淀,滕千辞曾经身上的那些柔和感也逐渐被磨出了棱角,独属于帝王的冷静与决断慢慢在他身上展现。

李景知回过神来,起身再朝明德帝作揖:“既然陛下都这般说了,那景知就不客气了。”

明德帝只笑着伸手指了指他:“你啊你,怎么成了家还是这样一副性子,皇后前些日子还在同朕念叨你,今日你便来了,怎么没先去凤宁宫?”

李景知闻言苦下一张脸,故作委屈:“陛下这话可就冤枉景知了,景知哪次进宫不都是先来陛下这?至于长姐,今日那里有内子陪着呢,估计啊,这会儿俩人相谈甚欢,都把景知给抛在脑后了。”

明德帝听后目光稍顿,不动声色将话题转移:“既然如此,朕便好心收留你,在这陪朕手谈两局?”

李景知目光稍有闪烁。

他故意委婉提及叶清漪,只想试探一下滕千辞对此事的态度,竟没料到比想象中的还要棘手,居然半点都提不得。

顶着明德帝打量的目光,李景知敛下心中万分思绪,抬头朝人笑道:“还是陛下心疼景知,既然如此,陛下可得手下留情啊。”

年岁已过而立之年的明德帝听此话后不禁抚掌大笑:“好!朕定不会叫你输的太难看就是!”

御书房内,青烟袅袅,镀了金的祥龙盘桓在梁柱之上,似乎正定睛注视着屋内对坐的二人。

只见李景知正蹙着眉,眼睛一眨不眨地观察棋盘上的局势,他手执黑子,思忖许久,最终抬腕落子。

明德帝看了眼他放下的那颗黑子,目光稍显迟疑,求证似的开口问道:“景知你可想好了,当真要将棋子下在这里?”

李景知听了这句话后才随着明德帝的目光看去。

乍一看,这步棋走得中规中矩,没出什么大错,但若是多加思索,便会发现,这颗子落得漏洞百出,给对方留了诸多破绽,不出五步,李景知就会满盘皆输。

局势已定,李景知不禁苦笑:“是陛下赢了。”

明德帝虽赢了棋,但并未见他脸上有多开心,反正一脸愁容,看向李景知时带了些审视。

“说吧,什么事让你这般心不在焉,连这种最低级的错误都能出现。”

李景知轻叹一声,顺着明德帝的话说了下去:“果然什么都瞒不过陛下的眼睛。”

“陛下有所不知,最近寒水县匪寇横行,不少商铺都惨遭洗劫,我们定国公府因为这个也受了不小的影响。”

“有许多在铺里打杂做工的人都担惊受怕,人几乎都要走没了,铺子入不敷出,损失折了一半。”

“这段时日整个定国公府的氛围都变了,而我眼睁睁的看着事情的发生,却又无能为力,这种感觉当真折磨人。”

这样一番发自肺腑的话一出口,却并未让明德帝有多感动。

当听到“寒水县”的字眼时,明德帝的脸色已经冷了下来。

“你可知前不久在寒水县发生了什么大事。”

李景知闻言一怔,皱眉苦想良久,最终稍带着疑虑点头:“景知有所耳闻,但所知不多。”

定国公府早已无人在朝,若斩钉截铁地承认了,那就是妄议朝政的大罪,可若是一点都不知,倒也说不过去。

毕竟官银丢失的事当时传的沸沸扬扬,且叶清漪如今又在定国公府上住,若再装傻,必将引起明德帝的疑心。

故而此番回答是最保险的。

果然,明德帝听后神情稍有缓和,点了点头,却未再出一言。

屋内的温度随着日照而逐渐攀升,燃着的龙涎香似乎开始变得呛人。

李景知额角不自觉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他下意识抬手拭去。

此番不能白来一趟,既然明德帝一直逃避这个话题不肯与他说太多,那他就主动出击,想办法让他开口。

这无疑是在兵行险路,倘若棋差一招,便真的要满盘皆输不可逆转了。

李景知强迫着自己沉下心来,抬眸对上明德帝晦暗的双瞳,试探着开口:“陛下,景知有个猜测不知当讲不当讲......”

见明德帝蹙着眉却并未出言制止,李景知便硬着头皮继续说道:“有没有一种可能,当时那批官银,也与最近寒水县的匪患有关......”

“李景知,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明德帝暗含着怒气的话在耳边响起。

李景知身子一僵。

虽没有勃然大怒,也并未开口驳斥,但风雨欲来前的宁静与平和,才最让人心生畏惧。

李景知脑中转的飞快,迅速站起身来朝着明德帝的方向俯首跪了下去。

但明德帝的脸色依旧不是太好看。

“五年前,朕已派人将寒水县附近的匪寇清的干净,你如今再说此话,是在质疑朝廷当年剿匪的真实性吗?!”

这话可是明里暗里都在给李景知定罪啊!

“景知一介草民,岂敢胆大包天到质疑朝政,只是景知仍有话想说。”

李景知神情自若,抬起身来背脊挺拔,面上丝毫没有半分俱意,反倒有种厚积薄发的韧劲,仿佛从始至终,他都一如五年前那般,风骨俊逸。

他郑重开口:“匪患不是小事,有一次,便会有第二次,如今寒水县匪患再起,已经扰了民生,哪怕官银与此事无关,可若陛下再置之不理,五年前发生的事难免会再次上演。”

“景知当年所经历的事情,不想再有人重蹈覆辙,而叶大人对寒水县的匪患再明晰不过,若陛下当真明辨是非,便也能知晓景知此番来意。”

明德帝望着李景知的目光逐渐变得戒备起来。

此时此刻,他好像不再是邺京人口中的那个纨绔。

而是名扬京外的大才子、定国公府四公子——李景知。

他蛰伏至今,终于在此时按捺不住,露出了锋芒。

明德帝背过身去,面容疲惫地闭上了眼:“寒水县的匪患闹了多久了。”

李景知闻言恭敬答道:“景知不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早在官银被劫之前,寒水县就已经有商铺被洗劫了。”

那就是匪患已经闹了有些日子了。

为何却迟迟未有人同他说?

若今日不是从李景知这里得知,他恐怕还要被蒙在鼓里。

明德帝再次睁开眼,目光落在盘桓在房梁的巨龙之上,注目良久。

匪患与民生,匪患与官银,匪患与朝廷。

看来又要有一段不安生的时日了。

“你的话,朕会细细考量,但你身无官职却妄议朝政,朕也要罚你。”

“去宣德殿外跪着去吧。”

宣德殿,是每日上早朝时的宫殿,也是进宫的必经之地,人来人往,重兵把守,让李景知跪在那里,与折辱并无太多区别。

但李景知依旧面无波澜,磕头谢恩:“草民——叩谢陛下!”

望着李景知被内侍带下去的背影,明德帝的目光一改方才,眼中满是提防。

......

天色渐晚,日薄西山,凤宁宫已经摆好了一桌的膳食,琳琅满目,海味珍馐。

身着金银丝鸾鸟朝凤锻锦长袍,头梳牡丹髻的女子拉着叶清漪的手一路从内室走了出来。

此人发髻的正中央别着牡丹簪花,左右两侧是凤凰衔珠的步摇,如此繁琐的发饰戴在她身上却不显凌乱,反而更添富贵态的美感。

她面容雍容华贵,年近三十却依旧保养得当,宛若人间富贵花。

她与叶清漪站在一起,一个明艳华贵,另一个清丽淡雅,两相中和,是一副令百花黯淡失色的画面。

这便是大邺的皇后娘娘,定国公府嫡长女,李兰絮。

正如李景知所说,李兰絮性情温和,且谈吐有礼,对待叶清漪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妹妹一样,这一整个小天都在拉着她话家常,时不时还与她讲一些李景知过去的事情,一度让叶清漪逐渐放松下来。

叶清漪与李景知相处的这段时日,让她感触最深的一点便是,定国公府里的人都很好。

待她很好。

不是那种刻意装出来的好,而是发自内心的,能让叶清漪感受到的温暖。

此时此刻,李兰絮已带着叶清漪在桌前落了座,可迟迟却未见到本该来此的明德帝与李景知。

正疑惑着,便见外面有个小宫女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皇后娘娘!不好了皇后娘娘!小国舅他被陛下罚跪在了宣德殿外已经有些时候了,至今还未起!”

李兰絮闻言“腾”地一下站起身来,因动作太大,头有一阵眩晕,被她掩盖了下去。

“你可知是因为何事?”

“这个奴婢也不太清楚,只是听有人说,似乎是小国舅他妄议朝政......”

宫女话音一落,叶清漪倏地抬起头来。

双瞳望向天边夜色,沉寂暗无光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