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 > 滚堂案 > 第6章

滚堂案 第6章

作者:莱芜坡散人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0-12-24 08:02:23 来源:转码展示1

原来,在刘家没有开始找秀姑的时候,女人有一次出西门,在姚大狂士的角门,无意间发现,一个花枝招展的女人正伸头东张西望。duanzixiaohua虽然那个女人做的很隐秘,似乎怕被人看见了;女人却一眼确定,这是一个极其漂亮女人,于是就驻足观看。她想看看到底是姚家哪一房太太出来了。因为从她的穿戴上,女人能够肯定,这肯定不是丫鬟打扮。

等那个人转过头来,女人就惊呆了!这个女人真的太漂亮了,简直美的不是人,是仙女!但更让女人吃惊的是,这个仙女她不熟悉,因为他们虽然是邻居,但很少有来往。不过就因为他们是邻居,姚府的媳妇她能不认识?何况,姚家如果再娶,她们总要去随份子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是邻居,谁好意思不去?!

女人好奇地问:“哎,你是他们家的亲戚吗?我好像没见过你。”那个仙女不曾看到她,冷不丁吓得愣了一下,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就听见有个人低声说道:“赶快回来!”

里面的人是姚大狂士,他喊回那个仙女,又探出身子,对女人说:“侄媳妇,过来一下,我有话说。”姚大狂士的辈分比女人大,所以很热情地这样说。

女人没有想到仙女的后面竟然还有一个人,就略显尴尬,对姚大狂士说:“叔叔,您也在呀?刚才的客人不认识,所以就多话了,请叔叔恕罪。”

“哦,我要说的也是这件事。她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不太懂事,所以我们就怕她到处乱跑,不让她出来。侄媳妇,有一件事要叮嘱你,这是我们家的私事,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希望你替我们保密,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了!”姚大狂士说着,伸手掏出一些银子塞给女人。女人慌忙道:“叔叔,我什么也没看到,这我怎能接受?”

但是,姚大狂士再不说话,面孔忽然变得冷峻,把银子扔到她面前,和仙女扬长而去。女人很迷惑,既然是他的一家远房亲戚,姚大狂士又何必保密?

但过了不长的时间,各种各样的消息就传遍了十里八乡:刘家庄的刘庚年丢了媳妇!在女人堆里,这样的事情女人传播的最快,赵家女人明白了那个仙女般的仙女,十有**就是秀姑!

女人实在憋不住,她不可能对父亲及丈夫保密。他们一家人都开始注意了,甚至担忧;有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能隐隐约约的听到一阵阵女人放肆欢愉的声音,也有偶尔的吵架声,因为他们是前后邻居啊!很快,在知情的邻居间,他们似乎一下子形成了默契:打死也不说,坚决替姚家保守秘密!

老人和赵大哥一样的想法,就是刘顺同是他们的恩人,只要不找上门来也就罢了,但只要刘顺同来找,凭良心就一定要透露消息给刘顺同,否则怎能心安?决定引起了女人的坚决抗拒:你惹得起吗?再说,我们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犯不着为了外人得罪邻居;何况,姚大狂士给的银子,就像一块烫手的山药让他们惴惴不安,他们真的不能得罪姚家!

他们一家人就这样纠结着,一直到今天;每次说起这件事,这件事都会让大家不欢而散,后来大家干脆就避开这个话题,免得全家人都不高兴。失火了钻到床底下,熬一时算一时,想不到他们竟拖到现在,直到今天不能再拖了。

当然,不说并不是没有了,给麦种以适当的条件,早晚会发芽。今天刘顺同的到来,彻底引发了这颗炸弹,老爷子率先把事情点到为止说了出来,刘顺同又苦苦哀求,让女人终于不能抵抗刘顺同的眼泪,女人只好索性“竹筒倒豆子——说个一干二净”!

“但是,你要明白,我们只是在讲故事。”等女儿说完,老人郑重其事的说:“你是小赵的恩人,我们不招待你说不过去,但今天的话就都忘了吧,事关重大,乱说我们可担不起。”

不要说赵大哥家里,就是换作别人,也不敢随便乱说。况且,刘顺同已经听出来,赵大哥的岳父其实在说,刘顺同不要牵连他们家。刘顺同千恩万谢,说道:“我就是来看您老人家的,没人知道我曾经来过,我尽量避开人就是了,我知道事情的轻重。”

事情基本明了,不管怎么说,真是情况已浮出水面;秀姑的失踪,已经向他们最不希望得到的结果靠近,姚家已经和刘家挂上了钩,就等着刘顺同进一步证实了!

姚大狂士和秀姑纠缠一起,原来竟也是离奇曲折。

仙女下凡一朵花,秀姑就像花一样。时间回到阳春三月,正是艳阳高照时;暖洋洋的太阳照在身上,让人觉得就像三月的土地,到处都是生机勃勃——旺盛极了!秀姑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秀姑在婆家憋了一个冬天,现在得到了公婆的允许:回娘家。

这是公元1909年的初春,光绪驾崩后,宣统即位。可惜此时大清国大事连连,动荡不安,大清国已是垂垂老矣,奄奄一息;但对于乡下妹子秀姑来说,过去和现在没有什么区别。结婚的时候秀姑十四岁,刘庚年才八岁,他们一直过着平淡的生活:现在他们结婚已经三个年头了,秀姑也从一个懵懂少女出落得胜似仙女。

在鲁中地区,小夫大妻是司空见惯了的事,家境稍好一些,**岁的男孩娶一个十几岁的大姑娘,没有人说三道四,反而被很多人羡慕:哎,知道吗?谁家的孩子结婚了,才八岁,找了一个闭月羞花的姑娘,啧啧啧……

好处当然多了,最起码娶来的媳妇知道疼自己的男人,自己家里也多了一个劳力。反之,能够嫁到一个富裕家庭,也是这个姑娘的福分,在动乱年代,可保以后衣食无忧了。秀姑就是这样的想法嫁给刘家,她也满意;唯一的遗憾,她们现在结婚和不结婚差不多,原因就是自己的丈夫太小了,暂时不能和别的丈夫一样亲亲热热,说说知心话;有时候,秀姑还需要像母亲哄着自己的丈夫,帮他拉屎端尿。

嫁了男人,就是婆家的人,娘家只是一门亲戚;秀姑非常珍惜这走亲戚的机会,所以在路上她走得匆忙。幸好,娘家离的婆家不算远,况且中间有王家庄和姚家庄,一路的官道,人来人往,路上不寂寞。

秀姑身上还是嫁娶时候的红花袄,因为她特别喜欢;粉红的质地,鲜艳的花朵,衬托她不胖不瘦的身子,远远看去就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秀姑几乎经常遇见这样的事,到哪里都是一身眼珠子;到了跟前,人们会夸张的目瞪口呆:哇,仙女啊!

临出嫁的时候,娘流着眼泪说:“女儿,你的父母没有本事,不能让你出生在大户人家;不然,你就一定能嫁给一个更好的家庭,甚至能嫁到官宦人家,唉……”

什么时候也讲究门当户对,这是正常的;秀姑到了找婆家的年龄,也想攀高枝;但父母都是明白人,知道想嫁给官宦人家,那是痴心妄想,除非是做梦。所以,父母识趣,打听到刘家过的殷实,人也本分,于是刘家来提亲,就痛痛快快地答应下来。

母亲的意思,就是因为秀姑长得太漂亮,却投错了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正所谓“小姐身子丫鬟命”。不过,秀姑知足,在刘家吃得好穿得好,比自己的娘家强多了,也就听从父母之命。

刘家庄,村子里就只有两姓:姓刘的和姓白的;老辈人说,他们的祖先都是在明朝大搬迁时搬过来的,白家是跟着刘家来的,人不太旺;因为刘家的人较多,所以,他们就以刘家姓氏给村庄冠名,叫刘家庄。

从刘家庄出来一里多地,就是接连不断的王、姚两个村庄,两个村庄又各自分为西街东街:总称王家庄和姚家庄。王姚二村都是杂姓村庄,人烟茂盛。这两个庄又都是两千多人的大村,两个村庄合起来就更加了得,足足有四千多人;所以,这里就云集了集市商铺,实际等同于一个小镇。

再往前,就是秀姑的娘家了;也就是说,出去姚家庄四五里路,就到了张家湾,张家湾正是秀姑的娘家;如今秀姑已经不那么想家了,但离开一段时间,却还是想回家住一阵子。

秀姑走得急,所以走了不到一半路,秀姑鼻尖上就渗出细密的汗珠。今天确实热了,秀姑的棉衣又没舍得换,再加上暖洋洋的太阳照在身上,让秀姑的三寸金莲不得不慢下来,缓缓前行;就这样,直到姚家庄村头,秀姑才觉得好一些。

“娘子,你终于来了……”忽然,一个激动得有点发颤的声音猛然响起,把秀姑吓了一大跳:是男人的声音!男人的声音继续说道:“娘子,你真是狠心,我在这里天天等,月月盼,茶饭不思……皇天不负有心人,今天我终于等到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