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归故遥 > 第12章 汴京旧事

归故遥 第12章 汴京旧事

作者:长衿酹江月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8-08 00:57:45 来源:文学城

刚出了水榭,就撞上那沿着曲折回廊悠哉游哉的仙人。张守拙笑道:“书院里狸奴众多,还以为你要找好些时间。”

临江冷着一张脸,同他道:“快点,把你徒弟变回来。”

张守拙抬手,略施术法,池微就变回了人形,从少年肩膀上摔下来,坐在地上揉着脑袋,疼得直吸气。

临江也懒得去扶她,随手将那本《尔雅》扔回给她,道:“没你什么事了,玩去吧。”

方才还好好的,他怎么就生气了?

池微不敢多问,只敢点头应下,乖觉离去。

待那小孩走远了,张守拙又同他道:“后生,气性稍稍收敛些。”

临江道:“只知添乱的人,叫我收敛?”

仙人但笑不语。

少年又问:“那簪子怎么回事?”

张守拙道:“她说怕鬼,我便送与她辟邪了。”

临江气愤道:“我便知你是个不靠谱的,何况你给她那簪子,本就不宜傍身。”

“有何不妥?”

临江道: “且不谈你们仙家作何想,簪子能辟邪只是其一,几百年的老物件了,你怎么不顾及她命太轻,压不压得住?”

张守拙道:“你们修道之人讲求顺应天意,然而自我从尸山血海中将她捡回来时起,便与天意相悖而行了。命格什么的,更不甚要紧,我自护佑她福运绵长。”

临江道:“神祠毁了也不管,金身损了亦不修,我看你是真想撂挑子了。”

张守拙云淡风轻道:“不必忧心,曾与你师父许诺之事,我自会完成。”

临江翻了个白眼,“我担心的是这个吗?”

他所忧心之事,是某个神仙整天忙着去寻死觅活。加之战乱不断,宋人流离失所,神祠要么荒废,要么被毁,香火愈加稀少,怕是剩不了几年光景。

他又想起那瘦鸡仔似的少女,不过十一二岁的年纪,又如何能在短短几年间挑起重担?

某个仙人倒好,什么都不曾解释,便替她谋定了前路,还美其名曰“传承”。

张守拙此刻思绪飘游,望着一池新荷,不知在想些什么。

临江忽而道:“我不日也将下山去了。”

张守拙瞥他一眼,未加劝阻,只说:“你的伤还未好。”

临江道:“难不成整日在你这灵气稀薄的破烂山头就能养好?”

张守拙道:“自然不成。应是与某种禁制有关。”

临江懒得与之多言,只道:“我已找到破解之法,只是须得再回那**一趟。”

某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那少年给自己卜了一卦,不曾道别,也未告知旁人,便独自一人背斗笠执刀下山去了。

独来,亦独往。

临江下山第一件事,便是去江宁府寻了一铁匠。

时值三月,街市外头暖阳高照,铁匠铺里热火朝天。通红的剑身往冷水中一浸,顿时匠人都隐在蒸腾水汽里。

“崔师傅。”

崔铁匠往门口瞟了一眼,看清了来人,乐滋滋道:“江少侠今日到访,莫不是刀柄又磨损了?这次要镶个什么石头?”

“造剑。”临江言简意赅道。

“造什么剑?”

“青铜剑。”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剑身狭长,一尺六寸。上雕云纹,两锋开刃。做得灵巧些,宜轻不宜重。剑鞘等我来取时再造。”

听完他这一串要求,崔铁匠道:“不利杀伐,倒不像是你自己用的。”

临江道:“收钱办事,管这么多作甚?”

“江少侠所用之剑,想来是要上乘品秩?”

临江扔给他一只钱袋,道:“钱就只有这么多,你自己掂量。”

崔铁匠拿了杆小秤一称,不多不少恰恰二百两。这铁匠铺当真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汉子随即喜笑颜开,道:“少侠欲将何日来取?”

临江道:“三年内,你看着办。”

来此一遭,只赚二百两,又尽数花光。

——

观澜书院的少女,这一日依旧习着那文字化形的术法。前两日还记不清口诀,今日已能幻化山川草木。

当她兴致盎然去寻那少年时,客舍、藏书楼、后山,皆已不见那人踪影。

临着满池凤荷的水榭中,师徒二人正在弈棋。

风过千荷,流水潺潺,偶有落子声声。

池微走近了,张守拙也未侧目看她,只问;“怎么跑得满身汗?”

她问:“师父,临江去哪了?”

张守拙顿了顿,道:“许是走了。”

“走了?”

周恒道:“临江前辈向来如此,来去随性,纵是离开也不会打声招呼。”

“哦。”池微恹恹地坐在一旁,少时心性坦荡,从不加以掩饰。

周恒玩笑道:“怎么?这般舍不得,是要叛出师门拜他为师去?”

池微横他一眼,道:“才没有!何况韩夫子有言,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少年笑道:“师父您瞧,这才几天,性子便养得与临江前辈一模一样。”

池微不再与他打岔,转而与仙人道:“师父,之前的术法我学会了,可不可以教我些别的?”

张守拙问:“想学些什么?”

池微道:“能让师兄闭嘴的术法?”

“嗯?”

二人一齐转头看向她,池微瞬间老实,改口道:“师父教什么,我就学什么。”

几乎是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

她那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师父,最想教的,怕不是捉妖吧?

此后两年,池微一直留在临安,甚至极少出过幽篁山。日复一日地抄书、转山、修炼,有时还要贡献自己,到山下农户家中,去给人招魂、捉鬼。

可她既不认真修行,也不刻苦习武,常常漫无目的地闲逛,学什么都是半桶水。

山中岁月,磨砺心性。池微渐渐不再期待那人会再来幽篁山,反而期待着时不时会到幽篁山给她送糕饼的林景云。

只是张先生不愿收,也不许池微收。但耐不过池微嘴馋,两个少女便约好了每月十五在山下的石溪旁见面,走回书院的路程,恰好能把糕饼吃完。

时间在石溪与书院的往返间一晃而过。

七月流火,天气渐凉。

一日池微与林景云在溪上荡秋千戏水,后者突然说起,她去过青莲寺,寺中有位俗姓林的老僧,是她父亲。

池微疑惑道:“你父亲也是汴京人士,怎的会到此地来出家?”

“我不知晓,他不愿告诉我。”林景云道。

“有一次他说要带兵戍边,冬至可归,可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从前还在汴京时,我只听旁人说起,他是人人喊打喊骂的逃兵、叛徒。母亲不堪其辱,在某个夜里燃火**了。我和李婆婆上街归家时,只看到烧得只剩空架的府邸……”

“后来,汴京城破了,我和婆婆一起逃到了南边。我没有母亲那样的志节,我不敢死,也不想死……如今与在临安府,偶合在街边支个摊贩,卖些糕点,日子也还过得去。”

“那位叫临江的少侠,说话当真灵验,我第二日出摊时挽起了额发,生意果然好了许多。”

“再后来,我听了他的话,去青莲寺寻那位方丈。再次见到我父亲时,见他在紫竹林中烧一堆书信。他见了我,又疯魔似的把手伸进火堆里,将未燃尽的书信又捡了回来。”

她平淡地讲完这些,仿佛在诉说一个事不关己的故事。

末了,她掏出几封被火燎去一角的书信来,又问道:“你认不认识一个叫江照临的人?”

池微不假思索道:“不认识。”

“父亲让我将这些信交给他。”林景云又道,“听闻张先生神通广大,人脉也广,可否请他帮忙算一算,这人现今何处?”

她所了解的,只有这么一个名字,是父亲昔日同袍的次子,在江家落难了之后,是否还活在世上,尚未可知。

“好,我回去问问师父。”池微点头应下,“只是——你父亲还是不愿与你相认么?”

林景云释然道:“他已受了五戒,皈依佛门,不愿还俗便罢了。况且我还不忍将母亲的事告知于他,不然来日他将如何自处?如今替他寻一个人,权当是了却他的一桩俗愿。”

池微又问:“那你会怨他吗?”

林景云道:“怨啊,怎么不怨?气得我每次去青莲寺,给他带的馒头里,总掺着一肉馒头。”

如此幼稚的怨气,令池微笑得前仰后合,险些摔下秋千去。

池微道:“他若不吃,岂不浪费了?”

林景云道:“那就喂青莲寺的狗。”

眼见她吃完了最后一块糕点,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林景云拎着裤脚蹚水上岸,收了食盒,同池微道:“我该回去了,明日还要出摊,今晚上要备好做糕饼的食材。”

“好。”池微站在秋千上,往前一荡,鞋袜也未曾湿,就稳稳当当地落回了岸上。

“改日还剩下糕点,我再来石溪寻你。”

“好。”池微也不算吃白食,同她许诺道,“若再有混混掀你摊子,只管告诉我,我替你教训他们。”

晚上,池微回到书院,到书斋里去寻师父。

藏书楼中许多历久的书简都被虫蛀了,张守拙一如既往在此用新的丝绳将竹片串连,又将书简内容誊抄在纸页上,订成崭新的一册。

池微候在一旁,耐心地等他抄完,连粗气都不敢喘,生怕他写错一字。

张守拙搁了笔,笑看向她:“徒儿寻我何事?”

池微开门见山道:“师父,能不能跟你打听一个人?”

“想问谁?”

“那人姓江,名照临,‘照临四方曰明’的‘照临’。”

仙人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却又面不改色道:“没听说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