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孤岛往事 > 第27章 陷落

孤岛往事 第27章 陷落

作者:兀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7 09:50:33 来源:文学城

1937年11月日军第3、第9、第101师向上海南翔至曹家渡地区连续猛攻。

5日拂晓,日军3个师团在杭州湾登陆,切断沪宁线,对中国守军实行迂回包围,中**队被迫于9日撤出上海。

军部。

解秋夷疲倦的撑着头坐在办公桌后面,会客厅里坐着几个军级干部,个个义愤填膺慷慨陈词。

大体都是围绕这次伤亡惨重的大败仗。

靳贵他们忙的团团转,着急在一天之内将能带走的档案全部带走,带不走的原地焚烧。

对于那些军级干部如何争吵,他们是一句都听不进去的。

这混乱的骂战持续两个小时之久,解秋夷一直都没有吭声。

直到他们吵累了,才突然把阵线转移到解秋夷面前:“解老弟你说,日军区区30万,我们国共70万最后竟然还是吃了败仗!这仗打的窝囊不窝囊!”

解秋夷重重叹气,凇泸会战惨痛的伤亡却换不回上海,这座安乐窝终究还是丢了:“这时几位在这里争吵这些还有什么用处?尽快收拾残局,撤离上海罢。”

解秋夷说完这些话,站起身走出办公室,留下几位军长面面相觑。

解秋夷站军部三楼阳台,俯瞰到处残垣断壁满目疮痍的上海。

从外白渡桥经百老汇路直到沪东,没有一座房屋幸存。

北新泾镇毁坏最惨,全镇变成一片废墟。

闸北、浦东、龙华等处工业区遭到严重破坏,5255家工厂完全被毁。

这些数据在战败后就放在各军军部办公桌上,曾经上海的繁荣在眼下已经完全瞧不见,国共死伤25万人,惨烈的战役在一些人的心里留下些什么?

靳贵找了解秋夷一阵子,才瞧见他在三楼阳台。顺着跑上去,站在解秋夷几尺之外道:“已经收拾完毕,军座,我们走吧。”

解秋夷没有动,背着手看着他的家乡,许久缓缓开口:“靳贵……上海沦陷,我们撤出,若……遇欢他回来找我们,该怎么办?”

靳贵鼻尖一酸,微微低着头,寻找已经持续两年,其实他们心里都清楚,人大约已经死了,不然为何连一丁点蛛丝马迹都寻不到?

可靳贵不敢提,因为这是解秋夷最后的念想。

他觉得只要戚遇欢活着,解秋夷就能撑着。

靳贵有时候又祈祷不要找到戚遇欢,他生怕带回的是一捧骨灰,那他的军座,就彻底垮了。

解秋夷慢慢转过身,顺着走廊走向下楼的楼梯。

上个月解秋夷让靳贵去查那个擅使左手枪的人,靳贵没了下文。

解秋夷却也不敢问,因为答案呼之欲出。

若当真是遇欢,靳贵必然欣喜若狂。

似乎……不问便是有个其他答案了一般。

解秋夷坐在军车里,随着大部队撤离上海。

车队驶出城门那一刻,解秋夷终于还是忍不住出声叫司机停车。

靳贵回头看看解秋夷,解秋夷打开车门下车,回头望了眼上海。

虽然它几成废墟,可解秋夷闭眼仍然能准确描绘出它的原貌。在地图上,连它的地标线都可以清楚描绘。

如今**撤出,留下的百姓及那些回忆,都会被几日后入驻的日本人抹杀。

军队撤离是耻辱,无奈的耻辱。

解秋夷想起他曾对遇欢所有的承诺,都有一个“待日本人被驱除中国那日”的前提,属于他和戚遇欢最后最美的一段记忆,也要被留在这残垣断壁间。

解秋夷嘴角荡起一丝苦笑,转身坐回车里。

闭上眼,听着汽车发动机轰鸣的声音,一点点的带着他,抛弃上海,抛弃曾经。

*

1937年11月12日,日本军队开进上海,上海正式全面沦陷。

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同年12月13日,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陷落。

日军攻入南京城,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惨无人道,长达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在整个南京大屠杀期间,共计30万人被杀,南京城三分之一建筑被烧毁,8万妇女遭到□□。世界震惊。

*

蒋系亲卫军莫过于解秋夷等人,指挥战役中胜多于败,战乱之时,委员长也硬是要将解秋夷等人一日日的推上授奖台。

解秋夷知道这是做给大部队来看,让他们瞧,抗日战争尽管艰难险阻,但仍有民族英雄奋勇杀敌不畏生死。

这些年的抗战,他原本俊逸的脸庞剌上了战争的痕迹,皮肤常年浸透风沙,砂砾在他脸上磨出年月。

解秋夷上书要求带领军队支援滇缅,投入**第一主力驻守中国西南。

委员长一纸打回,拒不同意。

解秋夷三番上书,诚恳作出作战报告,将滇缅形势分析透彻。

委员长重用他,希望将他军作为亲卫留在重庆守在大后方,也望这支最能战的队伍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可解秋夷很坚决,他参军不是为了驻守安乐窝,日寇已经致中国沦陷半壁江山,最西南的军事重地也是**与英国联盟最重要的地点,那是中国的大门。

几经僵持交涉,委员长也清楚滇缅形势严峻,若不派重兵攻守,恐怕难以支撑。

权衡利弊,他最终在解秋夷请战书上签上大名,落下签章。

1942年初,以杜聿明司令为首集合中国精锐部队约20万余人的中国远征军正式向西南出发。

*

“军座。”靳贵拿了茶缸倒了热水递给还在挑灯看地图的解秋夷。

解秋夷头也未抬,手里铅笔从西南地图自上而下,计算布阵方案。

靳贵站在一侧握着茶缸等着解秋夷。直过了很久,解秋夷直起身紧锁眉头看着地图,道:“若照这个形势,怒江是整个滇缅线阻断日军最捷径的路线。”说着话,接过靳贵手里的茶缸喝了几口,又看着他,道:“我们还有多久能到?”

“还要五天左右。”

解秋夷拧眉看着地图深思片刻,道:“怒江是险境,我军若想阻断日军支援,得找个对这儿非常熟悉的人。否则恐怕我们也要用尸体来开辟这条生路了。”

靳贵看着地图,许久才道:“已经深夜了军座,您……还要写信呢。”

解秋夷啊了一声,放下手里茶缸,将披在肩上的大衣扔在一旁,靳贵将烛火又弄的亮了些,临时驻扎,没有电,只有油灯,视线很是不好。

靳贵不想让解秋夷写信,可他知道解秋夷不会忘了这事,他只会有可能再研究会战到天明,然后写信。

倒不如先提醒了,写完便劝他睡了便可。

提笔一句“遇欢,见字如晤”,靳贵慢慢退出来,站在门口看着营地驻扎的士兵巡逻。

这写信的习惯是从五年前自上海撤出后开始的。

有时解秋夷会与靳贵开玩笑,说这信来日就比作遗书了,这日日写来,事无巨细,若当真流传出去,可作为楷模来宣传。

有时这书信里,是缠绵浸着思念的情话。

有时这书信里,是对于眼下时局的看法。

有时这书信里,是作战一些想法及规划。

他都说于遇欢听,一字一句。

【遇欢,见字如晤。近日行军至西南边境,再有五日便到达阵地,适才仔细分辨眼下形势,瞧着似一场硬仗。怒江是滇缅重要关口,也是日军抵达我国门重要途径。山地作战,攻易于守,炸断怒江大桥阻断日军军车弹药等对于我军作战存着有利先机。只是山体漫长,若要排兵布阵,怕是要一寸寸摸的清楚。

山地作战最适宜狙击作战,配合大部队攻击,可将伤亡减至最低。

我辖军队有一个狙击排,很是精良,若你在此,想必欣喜若狂。】

解秋夷写到这儿,抬起头看了看行军帐篷里除了自己这一出昏暗烛光之外,皆是一片漆黑。

四周寂静,偶有巡逻兵踩着草地的声音。

长长叹口气,提笔继续写道:【若你在此,此战役不知你会如何指挥,狙击排在你之手,想必能发挥最大功用,必然事半功倍。

遇欢,秋夷于你之思念,铭心刻骨。抗战屹今已有五年,距你失踪,已有七年。】

解秋夷落笔,心中一腔持续了七年的愁绪挥散不开。

知道戚遇欢的,都觉得他死了,可解秋夷不信,从军以来战功赫赫,多次登报,这种种若戚遇欢当真活着必然能瞧见。

解秋夷宁愿相信,他是有诸多险阻找不到自己跟前,他活着,一定还活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