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古代逃荒种田记 > 第9章 决定

古代逃荒种田记 第9章 决定

作者:明月端绮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2-08 22:36:43 来源:文学城

“爹!娘!我们回来了!”

鱼娘在院子里练字,她的《汤头歌》已经背完了,现在要做的是不断的温习。

听到三叔的声音,她忙转身回头看,一下子愣住了。

三个高高的泥人站在家门口,说是泥人,一点都没夸张,脚上,腿上,手上,脸上,眉毛上,头发上,都被泥块糊住了。

二丫被吓得躲在鱼娘的身后不敢出来。

鱼娘缓过神,还是认出了这是她的亲爹和叔伯。

“爹,你们怎么搞成这样了?”

李仲海道:“等会儿再给说,我先去洗个澡。”

李伯山已经大步走到井边,用力摇动轱辘,打上来一桶泛黄的水。

看到藏在鱼娘身后的二丫,冲她咧嘴笑笑,二丫被吓得眼角噙泪。

李仲海环顾一圈,也没见到自己的爹娘,连大嫂还有陈氏顾氏都不见了。

他开始慌了,“家里没出什么事吧?”

鱼娘摇摇头,开始给他一一解释,免得他有什么误会。

“没有,是镇子上的刘老秀才昨晚跳井走了,爷爷和奶奶都去他家了。大伯娘和娘去大舅公家里了。”

李仲海放心了,“只要人没事就好。”

二牛围着他们转了又转,脸上是止不住的好奇。

李伯山扬起巴掌作势要打他,二牛做了个鬼脸。

鱼娘不解,李伯山他们三个昨晚是跑到哪个地方躲着去了,身上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

李仲海先洗了个手,去西厢房拿浣洗的衣服,找了一圈,只找到一件勉强能穿打满布补丁的旧衣。

又看了眼空荡荡的屋子,心里明白了。他在心里骂道:真是群土匪,什么都抢。

等李伯山三人洗完澡,换好衣服,站在院子里晾头发时,刘氏和李大成也从刘老秀才家回来了。

李大成跨进家门,看到站在院子里的三个儿子,欣慰地笑了。

“回来了就好,都饿不饿?我让你娘给你们下碗菜疙瘩汤。”

刘氏也不住地往他们身上看,生怕少了一根汗毛。“先等着,咱家的粮食都被抢了,好在还剩点红薯面,我加点青菜给你们下疙瘩汤。”

等刘氏进了厨房,李大成上前把李伯山的手掌翻开,掌心开裂,露出里面的肉。

李大成笑了,“这是小伤,不是大事,上点金疮药就好了。走,去前面医馆我给你们敷点药。”

鱼娘飞快地把沙土收好,跑进厨房拿了个碗,“奶奶,我给大伯他们送点水喝。”

刘氏正热火朝天地做饭,随口说道:“去吧去吧,别添乱。”

鱼娘从井里提上来一点水,井水里掺了泥沙,要先放一会等泥沙自己沉下去。

鱼娘倒了大半碗水,又加了点月光水。这样有助于恢复精力,效果又不至于太明显。

医馆里,李伯山正向李大成讲述他们昨晚在破庙里遭遇的事情。

听完他的话,李大成陷入了沉思。

“你是说,这次募兵只是第一波人,后面至少还有两批人马要来咱们平宁县。”

李仲海说道:“爹,这个赵将军我知道,他的军队驻扎在濯阳郡西边,离咱们平宁只有二三百里,如果快马加鞭,一二十天就能到平宁县。”

李大成喃喃道:“这也太快了。”

李叔河道:“爹,不如咱们跑吧,真等到什么赵将军谢将军来了,一切都完蛋了。”

李伯山呵斥他,“说什么鬼话,往哪里去逃?”

李大成捻着胡须,“你们让我想想。”

“扣扣”

“爷爷,奶奶让我给你们送点水喝。”

鱼娘把桌子上的茶杯放平整,每个杯子里都倒满水,端过来的一碗水正好用完。

李叔河拿起来一杯水,一口气喝完,称赞道:“这水还真解渴。”

李伯山也端起一杯水喝了一口,点点头,“果然如此,还是家里的水解渴。”

李大成内心正在不断思量,盘算着到底是离开下河镇还是留下来,看到鱼娘,他想到了小孙女的聪慧,起意随口问了一句,“鱼娘,如果离开下河镇你愿不愿意?”

鱼娘没想到李大成会问她这个问题,她心里开始思考,既然问这个问题,说明李大成心里已经有了离开的念头。

她不知道她的回答会对最后的结果有什么影响,但是一想到留在下河镇,她的心里就会不安,而每次她的不安最终都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鱼娘斟酌着说道:“爷爷,我也不知道,我和二牛去镇上的河沟子玩,看到外面的灾民越来越多了,野草都快被挖光了,如果留在下河镇,我们会不会也像外面的那些灾民一样要挖野菜吃?”

鱼娘走后,李大成背着手在医馆里缓慢踱步,他知道这次又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到底是留在下河镇还是离开。

他背手站在医馆里,四周环顾,装满药材的药斗,平整厚重的老柜台,这里的一切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要是放弃,还真是让人舍不得。

不过——

“伯山,我看,咱们还是走吧。”

李伯山没料到会是这么个答案,“爹,这里可是咱们的家啊。”

李大成笑道:“我本是个父母不详的孤儿,早年在医馆给人跑腿,后来逃难来了下河镇,娶了你娘,生了你们兄弟几个,这才算在下河镇上扎根。

说起来,下河镇也不是我们的祖地。往哪去不是活,树挪死,人挪活。既然下河镇要乱,还是早点走为妙。”

李仲海就冷静多了,他已经在思考离开下河镇往哪走了。

“爹,我看咱们要走还是要往南走,南方下雨多,而且我听说南方已经建立了新朝廷,南方的皇帝起义前是朝廷镇北的大将军,被调到南方后就反了。

这位大将军我以前曾听人说起过,骁勇善战且善用人,我想跑到他的地盘讨生活,怎么着都比咱们头上这位皇帝要好过。”

李大成点点头,“就像鱼娘说的,如果留在下河镇,粮食被抢,地里没收成,还有官兵时不时抓人,什么安稳日子都过不上,指不定哪天就要去挖野菜讨生活。”

李大成拍拍李伯山的肩膀,“伯山,往好处想,这大燕朝已经乱的差不多了,咱们要是不跑,难道还要和它共存亡吗?

而且,既然几十年前我一穷二白能挣下这一份家业,现在我们家有你们兄弟三人,难道还能比不上当初?”

李伯山终于被说服了,开始思考如果要走,家里的一切该如何安排。

“先告诉大舅二舅一声,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和我们一起走,还有大牛和大丫的外祖家也都要知会一声,咱们家就这么多亲戚,怎么着都要说一下。”

李大成道:“是这个理,你舅舅那里我亲自去说,剩下的就由你们夫妻商量着办。记住,一定要尽快,咱们不知道剩下的官兵什么时候到,一定要在他们赶来之前走。”

当听到爷爷决定全家往南逃难的决定时,鱼娘松了口气,这一天终于来了。但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刘大舅和刘二舅也决定跟着李家一起往南走。

后来陈氏不小心说漏了嘴,鱼娘才知道,刘二舅在贩猪回来的路上,被土匪绑架了,土匪赎金三百两银子,不给足银子就把人砍了,最后刘大舅和刘二舅把家里的地都卖了才凑够钱把人救出来。

卖了地,人就像没根了一样,没有一点儿念想了,所以刘大舅和刘二舅决定跟着李家一起往南方逃难。

在下河镇最后的日子里,李家和刘家一起去县里面,把李伯山买的粮食偷偷拉了回来,又趁机在县里面买了不少粮食。

之所以去这么多人拉粮食,是因为平宁县的灾民更多了,抢粮杀人的事到处都有发生。

刘家和李家把粮食运回来,连夜用磨打成面粉,做成了干硬的大饼,这样路上才好储存。而鱼娘偷偷在和面时,趁人不注意加入了不少月光水。

李大成把家里的地也卖了,虽然他知道这个时候田地正是最廉价的时候。

这些地总共卖了一百五十两银子,若是按照正常价,能卖出翻倍的价格。

再加上这些年来家里存的钱,现在他手里面一共有四百两银子,有了银子,在逃难路上,也能多一份保障。

两家人热火朝天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李家有小孩子,刘家也有小孩子,两家商量着,很小的孩子和粮食行李一起坐在驴车上,大一点的孩子跟着父母走。

其中粮食必须要加以掩盖,所以驴车上铺满了厚厚的麦秸杆,干粮被藏在麦秸杆下面。

因为越往南走天气越暖和,所以厚重的棉衣和棉被也全卖掉,只留下薄一点的衣服,一切以轻便为主。

李家有三个壮劳力,刘家人口更多,加上刘大舅和刘二舅,足足有八个壮劳力,两家结伴一起走,男的拿着镰刀和菜刀,女的拿着木棍,即使遇到劫道的,只要人数没他们多,也就没什么可怕的。

等到一切都收拾妥当,两家人趁着月色在镇子门口赶着驴车汇合。

刘大舅和刘二舅在镇子门口跪下,磕了三个头,人离乡贱,这一走,再回来就遥遥无期了。

古代的一里差不多是0.5公里,行军的速度大概是十四里,这样的话,二三百里差不多走十几天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