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古代农家子致富手册 > 第6章 计谋

古代农家子致富手册 第6章 计谋

作者:南风小调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5-13 20:33:08 来源:文学城

翌日醒来,杨氏见外面并未像前两天那样结着浓霜,反倒是阴沉沉的,伴着大风,刮得院中满地都是枯黄的树叶。

床前那堆火还在冒着白烟,昨夜睡觉之前杨氏用烧尽的草木灰将柴头给盖住了,这会儿只需掏开,再添点柴,又是一堆明火。

她起床将火生好,顺手往炭火里埋了两个红薯,梅丫则趴在床上揉捏弟弟的小脸。杨氏转身瞧见这副情形,心里暖融融的,她想,若是二爷还在的话,也是儿女双全的人了。

眼前越来越模糊,杨氏赶忙抹掉眼角的湿润,起身来到这边,抱着徐琰开始给他喂奶。

这孩子自打生下来之后,除了王婶的那一巴掌,他就没再哭过,杨氏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心底隐隐有些发愁。

外面的风断断续续的,只听见屋后的竹林在沙沙做响。瞧这天估摸着是要下雪了,不知道要下几天,灶棚外的那堆柴能烧多久也是未知的。

那些柴禾还是上个月王婶和福贵从深山里给她砍来的,王婶见她成天大着个肚子来来回回往山里跑,每次又背不了多少,生怕她有个什么闪失,这才叫上自家儿子给她劈了一天的柴。

王婶家的汉子在镇上做木匠,手艺特别好,每个月的工钱都是好几贯,除了逢年过节,几乎很少在家里待。

李叔说过,人嘛,怎么都得有个一技之长,这样才不会饿到自己,还说等福贵满十六之后就开始授他手艺,让他也出去干点活,不要一辈子都在山里打猎,做着靠天吃饭的营生。

如果徐家的人能够在那堆柴禾烧完之前将她和孩子们接回去,便不用担心了……

待徐琰吃饱后,杨氏才将梅丫穿戴好,如今她不能出门,只能靠这个丫头了,好在梅丫懂事,什么都去做。

昨个儿王婶送来的鸡汤还有一半,梅丫跑去灶棚端汤拿铁锅的时候,杨氏见那靠着几根竹竿搭建的棚子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的,赶紧让梅丫拿了东西就回来。

若风一直吹个不停的话,那灶棚恐怕会塌掉,到时候一旦坍塌,所有粮食都会被埋在里面,以梅丫的小身板小力气,肯定掏不出来。

杨氏心里十分担心,可眼下她也无能为力,只能盼着一会儿风停后再去把那些东西给搬到屋里面来。

梅丫来回两趟,将小铁锅和鼎罐全给拿来了,以往娘亲做饭的时候都是用鼎罐熬粥,小锅子炒菜,她都给牢牢记在了心上,每到做饭的时候,她都很贴心地替杨氏将这两样东西给备好。

“今天外面风大,吃完饭后梅丫头就在家里陪弟弟玩好吗?”杨氏揉揉女儿的头顶,温声说道。

梅丫用力点头,笑容灿若朝霞。

杨氏不再多言,将铁三脚架放入火堆里,然后把盛有鸡汤的小菜锅放了上去,凝成胶状的鸡汤遇热渐渐融化,香气扑鼻而来。

徐琰躺在襁褓里默不作声,闻着阵阵鸡肉香味,他清楚地觉察到有涎水自嘴角溢出。

若是新生儿能吃咸汤,他肯定会哭着闹着喝上两大碗!

那个什么徐家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将姐姐和母亲接回去,这里的生活太过艰苦,长此以往,肯定会吃不消的,说不定还会营养不良难以长高!

以前啊,他总是嫌时间过得太快,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以至于连熬夜都没个底限。现在好了,成天睡醒了吃吃饱了睡,每次醒来都有种时间不会流走的错觉。

对了,爸爸妈妈会不会因为他的离开而伤心呢?

会……的吧?

也许不会,他们都已经有了各自的家庭,又有了各自的孩子,他这种错误婚姻的产物,是不会被人们珍视的。

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年迈的奶奶,她独自一人在乡下生活,每月吃着爸爸寄来的赡养费和养老保险金,生活也还算过得去。以前他还能每月抽出一点时间回去陪陪老人家,现在他走了,奶奶该怎么办呢?

如果奶奶知道自己的孙女离开了,会不会伤心得吃不下饭啊?

他最担心的,就是奶奶的高血压了……

想到这里,徐琰双眼渐渐模糊,难以抑制的情绪终是变成了眼泪滑落下来。

火烧得旺,梅丫烤得双颊通红,杨氏也在细细搅动冒着热气的汤汁,听得一直安静的孩子啼哭,立马放下汤勺跑去把他抱在怀里,见喂奶不吃,便只得边摇边哼着曲儿慢哄。

记得他刚上初中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上辈子的她被奶奶一手带大。徐妍从小到大都是和奶奶睡一起的,小时候睡不着,奶奶就会给她讲很多很多的故事,有时候做恶梦了,奶奶就把她搂在怀里,轻轻抚背,哼着童谣让她安心入睡。

这会儿被杨氏哄着,徐琰的心里愈发难受起来,哭声不止,撕心裂肺。

他不哭的时候杨氏担忧,眼下哭个不停杨氏也担忧,这刚生下来的孩子极其脆弱,若是有个小病小痛的,这会儿她连给孩子请大夫看病的钱都没了。

梅丫不清楚弟弟怎么了,她只知道自己饿得厉害了就会哭,便以为弟弟也饿了,遂对杨氏说道:“娘亲,弟弟是不是饿了呀?鸡汤就要烧好了一会儿给弟弟喝点吧,我的红薯也可以分弟弟一半。”

杨氏这会儿心里正烦,听得女儿的话,心里暖暖的。她本无攀龙附凤之心,可见着孩子跟她受苦,到底不是个滋味,这次无论如何都要让两个孩子回到徐家,过上本就属于他们的生活。

王婶见近几日天气姣好,早上趁着天还没亮就和福贵拔了一竹篓的萝卜回家洗净切成条,想着一会儿日头旺了就可以晾晒,待水分晾干后再腌制成萝卜干,爽脆又下饭。

谁料这会儿却阴风不歇!望着堆在簸箕里的萝卜,王婶暗自发愁。

不一会儿福贵就换上了下田穿的麻布衫子从里屋出来了,王婶见他取下了挂在墙上的鱼篓,问道:“你做啥去哩?”

福贵有条不紊地披上了蓑衣,道:“这天怕是要下雪了,我去溪涧里弄几条鱼回来,晚上熬点鱼汤喝。”

他的动作很快,还不等王婶说个什么,便溜出了篱笆小院。

萝卜是晒不了了,王婶只能誊出了两张簸箕,把萝卜均匀摊开,放在火坑旁的长凳上,借助火力慢慢烘干。

乡下人冬日取暖与镇上的大户人家不一样,他们用的是精致的雕花铜炉,里面烧着木炭,屋里见不到半点烟雾,可乡下的农户就没那个条件了,只能在地上挖个方形的坑,四周用石头砌个坎儿,然后里面烧着柴禾,一家人围在左右,其乐融融。

稍富足一些的人家还会在火坑上方吊几个钩子,再挂些肉在上面,日子久点就熏成了腊肉。

沾了烟味儿的熏肉比在日头下晒干的更香,等天气暖和些了,就把熏好的肉放太阳底下晒一晒,晒掉多余的烟尘絮,再放入地窖里,可以保存很久。

王婶忙完了萝卜这才想起还有鸡鸭没放出来,她养了十几只鸡和鸭,每天能捡不少蛋。鸡蛋价格不错,运气好的时候一枚能卖上一文钱,鸭蛋就没那么受欢迎了,不过王婶并不愁卖,她把鸭蛋制成咸蛋了拿去镇上叫卖,很快便售罄。

家中两亩地的产物刚好够她和福贵两个人吃一年的,若是碰到哪一年天公不作美,还得到镇上去买粮食吃,因此这些鸡鸭每天产的蛋就是王婶主要的经济来源。

撒了一瓢米糠在院里,那些鸡鸭一出笼便兴奋地奔过去了,王婶捶了捶酸痛的腿腹,稍作歇息后便来到厨房开始准备早饭。

今年的稻谷收成好,一亩半的水田产了七八百斤谷子,外加两百多斤的小麦和三百多斤的红薯土豆以及三百多斤的黄豆,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

王婶和福贵每天只吃两餐饭,早上是米粥馒头,偶尔还会有豆浆,干完一天的活,晚上就吃米饭,生活比村里的大多数人都要富裕。

灶洞里的火刚点燃,院子外就传来了一个女子的声音,王婶立马放下吹火筒来到院中,见是昨日徐府里的那个丫头,赶紧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上前去打开篱笆门,笑盈盈地将她领进了院。

“小妇人家简陋,姑娘莫要嫌弃,进来喝口热水吧!”

笙儿刚迈了两步,瞅见院中有不少鸡粪的痕迹,顿觉头皮一麻,当即缩回了脚。

王婶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习惯了,尚不知她为何如此,正要开口说个什么,笙儿却先她一步说道:“昨个儿是你来府上说杨氏生了个男娃?”

以为徐家要答谢自己,王婶邀功似的连连点头:“是,是,正是小妇人!”

笙儿冷哼道:“我们夫人说了,那杨氏生性放/荡,既已被赶出了徐家,便与徐家不再有任何关系,就算她生了个金娃,都不得再踏入徐家半步。今次之事,烦请你莫要再过问,也不可四处宣扬。你应当知道惹怒我们家夫人会有什么后果。”

徐家仗着有钱在镇上作威作福,收购村民粮食的时候缺斤少两,卖米的时候也干了许多缺德事。曾经有人因为卖谷子的时候被徐记粮庄的主事给坑了,一怒之下将徐家告到了县里,谁料最后挨板子的却是那穷苦百姓,那主事的竟没受到任何惩罚,可想而知这当中有什么黑幕。

正因为徐记粮庄是镇上唯一做着米粮买卖的主,他们才会为所欲为,若谷农们跋山涉水地去县里卖,兴许价钱要好,可来回雇牛车的钱却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大家只能默默忍受着徐家的屠宰。

王婶从未与徐家有过生意来往,对这些事浑不在乎,便壮着胆子与笙儿理论:“杨氏本就是你徐府的二夫人,她如今生了儿子,理当被接回府中。什么生性放/荡,还不是被你们给污蔑的!再说了,哪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流落在外的!说吧,这是你们大夫人的主意,还是老夫人的意思?或者说——是你的意思?”

那个……更新时间改为晚上8点——11点,这是原始更新时间,但我会在凌晨一两点左右伪更!敲黑板!!!伪更!!!是为了蹭玄学!所以大家不要因为我的伪更而骂我,不然我会嘤嘤嘤的QAQ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计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