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公主她权势滔天 > 第1章 第1章

公主她权势滔天 第1章 第1章

作者:君年笠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11-01 19:48:56 来源:文学城

数九寒天,冰封千里。贺攸宁领着一众侍从在皇陵外等待,天地茫茫一片,风雪吹得人睁不开眼睛。

远处一列队伍从蜿蜒的山脉后缓缓走近,来人皆着白衣,几近与天地融为一体,唯有禁军的战马点缀其中才叫人能分辨一二。

棺椁里面的是她的父皇,大昭朝第五位皇帝,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明君,如今闭上双眼冰冷地躺在棺椁里,他的抱负如今都随着北地的寒风一同消散在寂静的山谷。

贺攸宁看着那棺椁越来越近,风雪迷乱双眼,一阵罡风刮过,竟支撑不住身体,直直向后倒去。

她与景成帝连最后一面都未得见。

是夜,正始街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辆四驾马车从城门口驶来,马蹄疾踏于石板上,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大街上。

大昭朝有宵禁的规矩,此时又正值国丧期间,上至士族下至百姓,莫不是低调行事,夜晚早早闭户,更不提马车急驰,也不知是何人如此胆大。

顿时便有商户悄悄掀起窗户一角,想要察看一番。

王成的小儿子踮起脚,只留着一只眼睛看着窗外。正碰上马车路过,在这京都待久了,什么样的显赫人家没见过,单看这辆马车真无什么过人之处,普普通通,倒是这牵马车的马,瞧这与京都人家的马倒有不同,每一匹的皮毛油光水滑,一看便知养得十分精心。

马车旁守着四位护卫,他看一眼便不敢再看,瞧着杀气腾腾,怪吓人。正巧一阵风吹过,掀起车帘一角,只瞧见车内坐的大约是哪位贵族小姐,身着素衣。

王成瞧见小儿子探头探脑的样子,伸手便将窗户轻轻合上。

“你鬼鬼祟祟做些什么?”

“我只是好奇嘛。”小儿子一见父亲的怒目,便不乐意地撅起嘴。

“好奇什么,在京都好奇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这些坐马车的贵人可不是我们能惹的,快去歇息。”

王成赶儿子去休息,心下微动,转身去了前屋,他儿子只知这马匹不同寻常,可他却认得出这是战马。

由骑着战马的护卫将人从京都外护送进来,又是位女子,此人身份昭然若揭。

马车一路疾行,直至宫门口停下。马车旁的护卫向守夜的侍卫递上渝平公主的令牌,朗声说到:“渝平公主奉皇上口谕回宫。”

早得了消息的守门侍卫忙打开宫门,出门来迎的是皇上身边的总管太监林水铭。

林水铭像是早已等候多时,阔步走至马车前毕恭毕敬地行了一礼,“公主殿下可算是回来了,皇上今日已念叨好几回,眼瞅着宫门下钥公主还未归,特令我来此处守着。”

林水铭说罢,立在马车前候着,只见从马车里伸出一双洁白无瑕的玉手挑起门帘,来人正是贺攸宁,先帝最宠爱的渝平公主。

“雪天路滑,路上耽搁了些,多谢林公公在此等候,不知皇上此刻在何处?”一出声林水铭心中一惊,声音嘶哑有气无力,不像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倒似个老妇,没忍住瞧了一眼,许是连日奔波劳苦,渝平公主的脸色此刻真算不上好,说句面如枯槁也不为过。

“回公主,皇上此刻正在乾清宫等着呢。”不敢直视渝平公主的双眼,林水铭说得心虚,只得弯下了腰

“乾清宫?”贺攸宁挑了挑眉,一双美目无甚感情,直直盯着林水铭。

林水铭腰弯得更深,“公主有所不知,前些日子皇上总是夜里惊悸而醒,卿嘉述卿大人听闻便提议改匾名,说是先帝崩逝于御乾宫,皇上年幼,恐是受了惊,不若改御乾为乾清,图一个太平安定之意。”

说完,便久久不敢抬头。

贺攸宁沉默许久,忽得一笑,“有意思,这宫中之事,竟轮到户部来操心了。”语气淡淡,听不出其中喜怒。

林水铭不敢说话,额头起了一层密密麻麻的汗珠,唯恐渝平公主发难,幸而贺攸宁并未再发问,只是催促进宫。

“皇上怕是等急了,还请林公公带路。”说罢,便放下门帘,竟不管还候着的林水铭,马车直奔宫内。

正准备带路的林水铭被远远落在马车后,寒冬腊月里,竟出了一身冷汗,几近将衣物湿透。

渝平公主守在皇陵这么些年,威势竟比以往更盛。

身后的小太监机灵地递上手帕,看着林公公的脸色小心翼翼地开了口,“就连长公主也得给您几分颜面,渝平公主怎的如此落师傅的面子……”

“闭嘴”林水铭及时打断他的话,“渝平公主也是你我能议论的,小心你的脑袋,还不快跟上!”说罢二人匆匆往回赶。

身边的小太监不知渝平公主的厉害,林水铭却是知道的,渝平公主虽被先帝下令守在皇陵两年,可消息却灵通得很,一出口便说出卿大人在何处任职,足以见得这渝平公主虽身在皇陵,但这手怕是一直没离开过京都。

马车内,侍女淡竹递上一本热茶为渝平暖手,“公主何必给林水铭没脸,如今他在皇上身边伺候,您也要顾及着皇上的颜面啊。”

贺攸宁只摇了摇头接过热茶,手里触及的温度似乎驱赶了身上的寒气,并未再开口说话。

淡竹瞧着主子脸色似乎不太好,也不再多言,前些日子病了一场,如今也未大好,路上着急赶路更是辛苦,只怕公主现在也是硬撑着。

行至第三道宫门,贺攸宁示意要步行。

国丧期间,宫中处处都挂着白绫,一轮寒月高悬,月光照拂琉璃瓦泛着清冷的寒光,更显寂寥。

呼出一口热气,贺攸宁紧了紧身上的斗篷,疾步向乾清宫走去。

“阿姐!”小皇帝果真还没睡,远远瞧见人影,等不及人走至殿门前便兴冲冲往外跑。

“哎呦,皇上,这可使不得,寒冬腊月,小心着凉。”宫人连忙上前拦住,小皇帝一向是个乖的,不再往前,只眼巴巴地望着人影慢慢走近。

贺攸宁看着站在殿门口伸着小脑袋一个劲往外探的幼弟,加紧走了几步。

小皇帝现如今已满七岁,大昭朝皇族有北地血脉,无论男女身材都十分高挑,可渝平远远瞧着,她的阿弟似乎还如两年前一般的身量,也比一般孩童瘦小。

她不由得想,她从前七岁时是何模样,总觉得要比眼前的小皇帝高些。

未直接进殿,吩咐宫人先将皇上带进殿内免得着凉,她这才脱下斗篷,在外殿待了会暖了身子后进了内殿。

一进内殿,一只温暖的小手牵住了她,“阿姐手好冰,怎么没拿个汤婆子?”说罢,便用两只小手裹住,一边搓着她的手一边哈气,“我让林公公去接阿姐了,阿姐没看到吗?如今天这般冷,我早告知了宫人放阿姐的马车进来,是宫人们怠慢了吗?”

小皇帝说着,似乎有些生气,一对眉毛拧着,圆圆的眼睛瞪得更大,大抵是被教过,如今生气也不爱撅着嘴了,只是将嘴唇抿得紧紧的。

但到底年幼,这份怒气还是被身上带着的稚气去了不少。

贺攸宁看着心底一阵暖意,也不再绷着脸,软声取笑他:“果真是岁岁不相同,记得我离宫前皇上还是只会要阿姐抱的孩子,怎的我离宫不过两年倒成了个会盘问人的了。”

“阿姐惯会取笑我,若不是阿姐,我才不愿多问。”小皇帝被说得有些害羞,想挣开手但到底没舍得。

两年没见,他实在太想阿姐了,临近夜晚时雪下不停,他心里惴惴不安,总怕积雪太深,阿姐不能及时归京。如今见了面,牵着阿姐的手,才多了几分真实感。

又忽地察觉阿姐声音不对,便着急叫人请太医,贺攸宁却拦下,自顾自地接起前话。

“林公公是你身边的总管太监,办事自然事让人放心的,只不过我心系我的阿弟,等不得林公公,便让车夫赶紧赶车,至三门外才下了马车。”

小皇帝听着阿姐说想他,更是心里一暖,彻底成了那个两年前在阿姐身边撒娇的孩子。

“我也很想阿姐。”他还留着两年前的习惯,撒娇的时候总是下意识的抬起头看她,眼睛发亮。

贺攸宁没忍住,抬手摸了摸幼弟的头,“一晃眼,阿弟长大了。”

一挥手,示意宫人们退下,“你们先下去吧,本宫与皇上说说话。”

等宫人全部退去,小皇帝似是卸下了所有盔甲,肩膀一垮,死死抱住她。

“阿姐,父皇他,他……”小皇帝话还未说完就已泣不成声,贺攸宁任由他埋在自己怀里哭泣,轻轻拍着他的后背以示安慰,自个儿却不见落泪,只是木木地盯着殿中的香炉,不知在想些什么。

她觉得她是要哭的,皇陵见到棺椁时她没哭,接过李公公密信时她也没哭,除了夜晚总是失眠,神色憔悴了些,似乎在她身上看不出一位失去至亲之人的痛苦。

可到了皇城,贺攸宁才知失去至亲的痛苦不是在他闭眼的那一瞬间,也不是看着他棺椁下葬的时候。

而是近乡情怯,回到曾经充满回忆的地方,她清楚记得那张桌子是景成帝闲来无事教她写字的桌子,走进看也许还能瞧见她幼时调皮在桌上留下的划痕。

往日的回忆一幕幕袭来,几近将她淹没,脑海里景成帝以往的音容笑貌似乎都成了一把刀,每记起一次都是对自己的凌迟。

这一刻,贺攸宁终于没办法欺骗自己,她与景成帝已经天人永隔。

过了许久,小皇帝才从悲伤的气氛中缓过来。

“阿姐,幸好你回来了”。

小皇帝抬起头,用那双刚被泪水浸透亮晶晶的眼睛看着她,“你不在,我总是想你,怕你在皇陵那受了委屈。”小皇帝越说越难受,更是用尽力气抱紧贺攸宁。

贺攸宁憋住了几天的泪水几近忍不住要涌出眼眶,怕小皇帝发现她眼底的湿意,脸颊轻轻靠在他头上,竭力止住眼眶中的眼泪。

调整几次呼吸,才尽力扯出一丝笑意说道:“阿姐也很想你,总担心你不好好吃饭。”

小皇帝破涕为笑,“在阿姐心里我竟还是个未长大的稚童吗?”

贺攸宁用手帕轻轻拭去他眼角的泪珠,说到:“在阿姐心里,你永远都是个孩子。”

可小皇帝听言,却忽然正色道:“阿姐,我不能做孩子了,需得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兄弟姊妹和母后。”

小皇帝说得极为认真,已经初见帝王的威严,这一刻,贺攸宁能清楚看到新皇眼底的野心。

他虽年幼体弱,可他毕竟是贺家子孙,生来便带有野心,绝不甘于受制于人。

这一点让她想到了父皇,景成帝少年继位,是不是也如阿弟一般,忐忑不安却又抱着鸿鹄之志。

景成帝失败了,可她不会让自己的阿弟也重蹈覆辙,步了景成帝的后尘。

这一聊便是半个时辰,宫人在外殿守着,隔着门也听不清两人的话语,只依稀听见一两声抽泣声。

贺攸宁安抚小皇帝睡下,本欲离开却被拉住衣角,有些疑惑地回头,只见小皇帝脸上是从未有过的凝重,“阿姐,父皇驾崩一事阿姐没有半分怀疑吗?”。

此话如同惊雷般在贺攸宁耳边响起,她急忙环顾四周,见殿内确无宫人,又去门边查看确认宫人们不会听见才大步走至床前,俯下身子低声问道:“什么人在你耳边嚼舌根?”

不免叮嘱道:“此话可不能再他人面前问起。”

小皇帝转过头,眼睛看向床顶的雕花,神情未变言语却含冷意:“何须他人说,父皇正当壮年却猝然离世,无论如何想都知事有蹊跷。父皇离世的前一日还曾考问我的功课,我见父皇神色虽显疲意,但身子骨却十分健朗,怎么第二日就不省人事,不过两个时辰便没了呼吸。”

贺攸宁越听越心惊,心下猜测小皇帝是否那日看到了什么,不由得将话问出口。

小皇帝还是那般盯着床顶的雕花,贺攸宁顺着他的目光向上看去,还未细看注意力又被小皇帝的话语吸引回来。

“那日我就躲在书桌后,瞧得一清二楚,父皇昏迷的前一个时辰,大皇兄就在父皇殿中。”

小皇帝似乎回忆起什么令人害怕的事情,神色逐渐变得紧张,贺攸宁连忙握着他的手安抚住。

见他忽然提起大皇子,心中莫名抗拒道:“大皇兄如今这般模样,想来或许只是孩子脾气犯了,找父皇说说话罢了。”

小皇帝合上双眼,不轻不重地说了句:“是吗?”

周围的空气似乎凝滞,二人久久未再言语。

此时林水铭已从宫门出回来,接过一旁小太监递过来的干布,细致地将身上的积雪擦净。小皇帝体弱,他们这些伺候的人更要注意,别将寒气过了去。

见内殿门口守着的一众宫人也不意外,只笑着同的淡竹和秦嬷嬷点头示意,之后便自然地走到离内殿门最近的地方站着。

内殿并无什么声响传出,不过一会儿贺攸宁缓缓打开门从内殿走出,吩咐宫人进去守夜。

临走前瞧见殿外守着的林水铭,微笑着开口:“本宫初回宫,心中记挂着皇上,一时也顾不得旁人,竟将林公公落在后头,林公公不会见怪吧。”

天家公主行事向来我行我素,林水铭虽是太监总管,但毕竟还是个奴才,自然不敢与渝平公主计较,连忙惶恐道:“公主这番话真是折煞奴才了。”

贺攸宁本也不是为了这件事开口,便也揭过不提,随后似是不经意开口:“本宫身边的秦嬷嬷伺候我多年,与皇上也有些情分,今日本宫瞧着皇上瘦了不少,想是身边宫人用不惯,留个有经验的嬷嬷在身边伺候也能帮衬着林公公一二,林公公觉得呢?”

这话带着兴师问罪的含义,林水铭虽知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也只得点头应下。

贺攸宁点头,示意秦嬷嬷留下,便乘着步辇离去,她不放心这些奴才,皇上身边还是留个自己人最好。

林水铭望着渝平公主远去的背影,即使他在宫中多年,自觉察言观色的本领不是十成却也是练的炉火纯青,可他却并未从贺攸宁脸上看出什么异样,就好似撇下他早些来乾清宫真的只是思弟心切一般。

渝平公主回京的消息第二天便传满了京都,夜里驰马不合规矩,要换作他人,言官上谏的折子早就满天飞了,但这是渝平公主。

她一出生,景成帝便赐封号渝平,就连淑惠长公主也是十岁才赐的封号,可见其对贺攸宁的看重。

虽景成帝已登极乐,可渝平公主生母是卿皇后,唯一的中宫嫡出,卿家权势滔天,又是世家之首,渝平公主虽姓贺,可骨子里还留着卿家的血呢。

在京做官的大多都是世家子弟,一个个都精明着,自然不会去触这霉头,渝平公主夜里驰马之事也就无一人敢提,倒是一个个瞅着宫里的动静。

卿皇后如今怀着身孕不愿管事,淑惠长公主徒有长公主之名,性子却软,是个管不好事的。

但渝平公主向来我行我素,从她曾当街鞭打世家子弟便知其性格,如今,宫中是要变天了,有先见之明的世家纷纷撤了宫中的眼线。

比打探消息更重要的保存实力,谁也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贺攸宁要是知道自己在世家眼中是这般穷凶极恶的形象,恐怕要笑出声,现如今皇权衰落,世家横行,又何须惧怕她一个小小的公主,不过是从前她在京都的行为有些惊世骇俗,这些世家怕惹一身腥罢了。

定武候府。

一侍卫打扮之人步履匆匆行至一门前,拍了拍身上的积雪,轻轻叩门。

“进来吧。”屋内传来一声低沉的男音。

推门进去,只见一男子端坐在书桌旁,大约二十岁的模样却气势惊人,男子抬眼看向来人,眉目似雪,一双丹凤眼细长,眼梢微翘削减了几分脸上的冷峻。

此人正是卿嘉述,定武候的嫡子,渝平公主的表哥,当今世家之首卿家这一辈最杰出的子弟 。

“主子,渝平公主回京了。”他家主子这两年一直派人盯着皇陵那边,看着十分重视,他一得知渝平公主回京的消息便马不停蹄赶来禀报。

“知道了,贺攸宁这般大动作,宵禁期间都敢在街上驰马,还未进宫,回京的消息早便传遍京都了。”卿嘉述似乎早就知晓,并未有多高兴的样子。

侍卫更是惶恐,他本是在院外当差的,非有要事不得随意进入世子的冉溪院,原以为公子知道渝平公主的消息定然会高兴,只是没想到公子神通广大早就知晓,又听他这般随意地提起渝平公主闺名,一时间汗如雨下。

卿嘉述搁下笔,用手帕擦了擦手,瞧见站在下方战战兢兢的侍卫一阵心烦,自作聪明的奴才最留不得,却没当场发难,只挥了挥手让他下去。

等房门一关,从房梁上飞下一黑衣人,跪在地上告罪:“属下看管不力,扰了主子清净。”

卿嘉述起身,朝窗边走去,笑道:“罢了,总要有些蠢人在的,不然这戏怎么唱?只是这样的人待在我院外伺候确实不妥。”

黑衣人心领神会,行礼退下。

卿嘉述看向窗外那棵五角枫,这棵树是渝平公主六岁时来定武候府玩,偶然碰见花匠布景,瞧见这株枫树苗喜欢得紧,却不将其带回宫中,而是央着他一同栽在了冉溪院。

一到秋日,贺攸宁是一定要来看这株枫树的,卿嘉述笑她,宫中什么树没有,不过一株平平无奇的五角枫,也值得她这般牵肠挂肚。

贺攸宁不理他,她自有她的道理,岁岁年年不同光景,树又哪里是从前那棵树呢。

只是不知渝平公主现今还记不记得这棵曾经她亲手栽下的枫树。

冬日里枫叶早落了,卿嘉述看着光秃秃的树,嗤地笑了一声,关上窗转身离去,不过物是人非罢了。

宫外的风雨贺攸宁一概不知,一夜未眠后便起身准备去未央宫拜见卿太后。

当今太后出生高门,是卿国公的嫡女,自幼便是高门贵女的典范,与先帝是少年夫妻,年少时也曾有过伉俪情深的时刻,只可惜岁月流光情已负,在皇权与世家的斗争面前,情爱之事不值一提,两个不会同心的人又怎能相濡以沫。

宫人们服侍洗漱时都可清晰窥见渝平脸上遮不住的憔悴,想多施些粉替贺攸宁遮掩。

淡竹接过一旁小宫女手中的梳子替渝平梳头,话语间止不住的心疼:“公主今日要去太后宫中,太后娘娘若瞧见公主这般模样,定是要难过的。”

渝平望着镜中的自己,却不在意:“父皇刚去,作为女儿的怎会面色如常,就这样吧,无需施粉。”

淡竹自知失言,便不再说话。

太后还未迁居,仍住在未央宫,往日未央宫最是热闹,如今却静得可怕。

贺攸宁并未让人通报,径直向内室走去,榻上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正在浅眠,还未睁开眼,便从熟悉的脚步声中辨认出来人是谁。

贺攸宁上前见礼,“女儿不孝,回来晚了。”

“起来吧。”卿太后并未问起贺攸宁的病,好似听不见她嘶哑的声音一般,只抬手示意侍女看座。

贺攸宁不露声色地打量一眼眼前的女子,丈夫的逝去似乎并未让她有多伤心,虽未施粉黛只着素衣,但依旧可窥见衣角的精致,任谁见了都会吃惊,这个只是三十多却依旧风韵犹存的妇人已是太后。

卿太后有一下没一下地摸着微微隆起的肚子,似未察觉到贺攸宁的眼神一般,自顾自地说到:“你父皇走得突然,白日里还来过一趟,没曾想晚上便突然去了。从前哀家便劝先皇多多爱惜身体,可先帝的性子你是知道的,于政事上不会有半点马虎,日夜操劳耗尽心血,以致这么早便离我们而去,哀家肚子里的孩子才四月有余,怎忍心让他一出生便面临亲人阴阳相隔之苦。”

说到伤心处,不免有些动容,拿起帕子擦了擦眼角。

贺攸宁有些发愣,在她记忆里卿太后并不是个会情绪外露的人,这般模样倒让她有些讶异,并未开口安慰,倒是一旁服侍的宫女上前宽慰了两句。

等太后平复心情,贺攸宁才缓缓开口:“母后是双身子,切不可太过伤心哭坏了身子,父皇若知晓,定然心疼不已,如今最重要的是好好看顾着这一胎,等来年给攸宁生个弟弟妹妹,也算是全了父皇的心愿。”

太后自帕间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并未接过话,只是命下人递上汤婆子暖手。

贺攸宁这时才注意到,卿太后身边伺候的嬷嬷换了人。

见太后神色间逐渐缓和,贺攸宁才开口问到:“母后身边的嬷嬷瞧着倒是眼生,攸宁记得离宫前,母后身边跟着的是位姓徐的嬷嬷,怎么不见她出来伺候。”

太后垂下眉,接过宫人送上来的汤婆子,不甚在意道:“徐嬷嬷年事已高,心里惦念着宫外的侄子,向我求了恩典已告老回乡了,这位是曾嬷嬷,自徐嬷嬷走后便来哀家身边伺候,也是个得力的。”

渝平向曾嬷嬷点了点头,接着说到:“是女儿不孝,这两年未能侍奉在母后左右,母后宫中的宫人竟都不识。”

太后摆摆手,“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宫中人员更替都是殿中省份内之事,这些年殿中省办事也算让人放心,现今你回来了,哀家也能放心将宫中之事交予你。”

贺攸宁点头称是,怕待太久过了病气给太后,又多叮嘱几句注意身体的话,便不再多留,直至走出殿外,才长长舒了一口闷气。

两人从头到尾都未提过皇陵之事,好似贺攸宁只是出去游玩了一趟。这其实在贺攸宁的意料之中,她们心里都清楚,她为什么会被驱逐出京都在皇陵苦守两年,连先帝去世都无法回京都与之见最后一面。

两人彼此都懂,这已是一道永不可愈合的伤疤,唯有不提,才能相安无事。

曾嬷嬷送渝平公主离开后回来,只见卿太后还是如她走之前端坐着,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殿中的蓝彩胭脂红山水风景长颈瓶上,卿太后的目光似如有实质般一遍遍描绘着瓶身,不知在想些什么。

曾嬷嬷只看了两眼便移开了目光,她是卿氏一族的家生子,从小到大长在卿家,什么稀罕玩意没见过,这只长颈瓶在她看来也不过尔尔,只当是卿太后是在出神。

并不觉奇怪,有孕在身的人本就容易出神。

贺攸宁坐在步辇上回望未央宫的方向,直至转过墙角再也看不见才转过头来。

她的母后才三十余岁,便可窥见白发了。

看着头顶被宫墙切割成四四方方的天,她觉得自己像是生活在密不透风的瓦罐里。

离开京都在皇陵的两年,她没觉得有多苦,相反她觉得从未这般轻松过,不用算计,不用去考虑他人言行背后的深意,这样的日子再好不过。

只可惜,这种日子终会结束,她还是会回到漩涡的中心,这一次再也无法逃避。

这本就是她的责任。

她想起昨夜小皇帝同她说的话,虽未点明但从话语间可知,小皇帝对皇兄心存怀疑,可大皇子如今是个痴傻的,这样一个人又能干成什么事呢?

母后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卿家将曾嬷嬷送进宫来倒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这个时机却不对,景成帝才驾崩没多久,新皇尚未登基,卿太后有孕在身,这时候送人进来让有心之人瞧了只怕要猜测卿家的用心。

至少现在贺攸宁已经起疑,徐嬷嬷离开宫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贺攸宁幼时在卿太后身边长大,与徐嬷嬷很是亲厚,曾听她讲起家中之事,她是被家人卖进宫中的,进宫之后便与家人断了联系,这个侄子就像是凭空出现的人。

徐嬷嬷离宫之事绝对不简单,只是贺攸宁此时心中不免打鼓,徐嬷嬷此时是真的人在宫外还是早已命丧黄泉。

至于这个曾嬷嬷,贺攸宁倒是不怀疑她的忠心,她与卿家是签了死契的,家中儿女皆在卿府当差,是万万不会做出对卿太后不利的事,只是这份忠心不知是为着卿府还是为着卿太后却不好说。

贺攸宁心中有件事需证实,曾嬷嬷可以先不动,但徐嬷嬷的事要查清楚。

夜色渐浓,一辆不起眼的马车缓缓驶出宫外,在京都西边的一条小巷前停住,从马车上下来一名女子,张望片刻才伸手去牵马车里的人。

两人步履匆匆,进了一间店铺,朝店主使了个眼色便直奔后院。

进了后院的小屋,二人才将身上的斗篷脱下,屋中人早已等候多时,见了来人急忙行礼。

“草民王成参见公主。”

二人正是贺攸宁与淡竹,贺攸宁示意王成起身,又将桌上的蜡烛吹灭,屋子瞬间暗下来。

贺攸宁却没开口说话,只是手指敲打着桌面,一下又一下。

王成此时也绷不住,直直跪了下去,哀声求饶道:“公主饶命,草民家中妻儿皆在京都,实属被逼无奈,还请公主明鉴,草民对公主忠心耿耿,只此一次绝不会再犯。”

贺攸宁嗤笑一声,“是吗?看来本宫确实离开京都太久了,久到有些人都敢在直接在本宫面前扯谎了。”

王成一惊,撑着身体的手都有些发软,战战兢兢地说不出话。

贺攸宁瞧着跪在面前的中年男人,只觉厌烦,冷声道:“看来王掌柜在京都多年演戏演得自己都忘了,若本宫没记错,你的妻儿不是早被你送去关外了,如今在你身边的是否是妻儿你心里最是明白,之前不说是本宫不屑于知道你的那些小心思,可不代表本宫不知。”

听到此言,王成顿时心如死灰,他本是个小商贩,因在家乡得罪了当地官员散尽家财不说,父母皆受牵连双双含恨离世,他为着伸冤才来到京都,出发前将妻儿托友人护送至关外。

来京都后幸而遇见渝平公主才得以沉冤昭雪,为了报恩便留在京都成了公主的耳目,商人最是精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有风险,为了不留把柄,买下一带着孩子的寡妇留在身边,对外便宣称是从乡下接来的妻儿。

贺攸宁本就知道此事,一直不说是觉得没必要,她手下并不缺眼线,只有初入京都没什么见识的王成才会以为她手底下缺人,本就是偶然救下他,并不图什么回报,倒是他得知贺攸宁身份后便自荐为她办事。

若事情到此为止便是段佳话了,可惜这王掌柜贪心不足蛇吞象,竟想着两头都讨好,这些年,他可为卿家传了不少消息。

王成知道自己失了渝平公主的信任,却不死心为自己开脱:“公主,卿大人找上草民时草民也是推脱多次,可是卿家势大,当时公主也不在京中,草民实在是无力抵抗只好应承下来,这两年草民也并未向卿大人透露重要的消息啊。”

说到后面情绪愈发激动,竟声泪俱下,好似受了天大的冤屈。

贺攸宁不耐看他,便起身走至窗前,院中积雪被清理过,青石板上泛着幽光,庭前立着一棵枯树,她依稀记得应是五角枫。

盯了片刻,忽觉得喉咙发痒,咳嗽了一声。

王成以为自己又说错了话,连忙将身子压得更低。

贺攸宁没了要和他掰扯的心思,索性将话挑明:“本宫不是个赶尽杀绝的,可你满嘴谎话,口口声声说着只此一次,可你这些年给卿家递的消息还少吗?”

淡竹上前,将手中的信件撒在王成脸上。

事到如今,王成知道自己的下场,两股战战竟尿了一地。

贺攸宁不愿多说,拿起手帕掩住口鼻,“你是个聪明人,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认为卿嘉述会保你吗?说不定本宫出了这院子,你的小命就不保了。”

王成此刻已是吓破了胆,急忙跪爬几步上前,“公主仁善,还请公主为草民指条明路吧。”

掩住未翘的嘴角,贺攸宁起身向门外走去,临走前使了个眼色给淡竹,淡竹心领神会,当即扶王成起身。

“我们公主的为人你是知道的,若不是公主心善当年救你于水火,如今你哪能这么全须全尾地站在这,可你干出这等狼心狗肺之事,实属不该。将功赎罪的机会只此一次,若你尽心,公主自然护你周全,还会送你去关外与家人团聚,若你还敢耍滑头,你关外妻儿的安危可就不好说了。”

王成已是泪流满面,痛恨自己鬼迷心窍,若是自己好好替公主做事,便不会有今天这一遭,临到头,自己半点好处没捞着,小命都快不保。

“还请姑姑明示,小人定当为公主赴汤蹈火。”

淡竹心中冷笑一声,面上却不露声色道:“听闻你祖籍在江宁?”

王成猛然抬头,听到这里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败露,如今已没有回头的余地,若他不当机立断选择为公主效劳,恐怕活不过今晚,远在关外的妻儿更是性命堪忧。

王成咬了咬牙答应下来。

贺攸宁在马车上等了半盏茶的功夫,淡竹才从院中出来,看着她的神色知道事情肯定成了。

只是淡竹还有不解,“王成此人不堪用,公主若要派人去江宁还有更好的人选。”

贺攸宁却笑道:“谁说我要用他了,蠢笨如猪自以为是,还真以为自己能入卿嘉述的眼呢。”

她去皇陵时,所有人都认为她再无翻身的余地,王成也不例外,他之前得罪了人自然是要再找个靠山,可他也不想想,当初贺攸宁将他从那知府家人的手中救下,几乎整个京都都知晓此事。

随后他又留在京都,还毫发无伤地做起生意,任谁都知晓他背后站着的是渝平公主。

渝平公主被皇上厌弃去了皇陵,除了那因他被贬的知府及家人谁都不会注意一个无足轻重的喽啰。

卿嘉述找上他无非是想演些一往情深的戏码,好让京都的人都知晓,他卿嘉述是个情种,即使渝平公主身在皇陵他也愿意不离不弃。

全京城都当王成是二人的信使,所以这些年王成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大。

卿嘉述能利用王成在卿国公面前装模做样,那么她也能用王成将卿家一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1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