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 > 工匠之王 > 第10章 极致的支钉烧

工匠之王 第10章 极致的支钉烧

作者:苏小宝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0-05-28 23:08:27 来源:转码展示1

没错,这白老真是越活越人精,最后还在十九件和二十件这事上给自己找个面子,自己不就是摔了一件汝瓷么,真是的。jiujiuzuowen

绕来绕去,最后做个老好人,谁也不夸,反而将皮球抛给自己,今天这事,自己说的正确还算过关,但凡是说错一点,那就真是贻笑大方了。

“白老言重了,我也是对阿陈哥的话有些不同的见解,在诸位前辈面前不敢造次……”萧章淡淡的说着。

“哈哈……你……”阿陈刚要说话就被萧章又打断了。

“……不过既然白老让我说,那我就说几句我这几年做学徒的见识,说的不对,大家多多指正。”

“嘿!这小子……”阿陈满脸尴尬,仿佛萧章给自己下的扣被自己踩了一般。

萧章憋住笑开始娓娓道来:“若说汝瓷的了解,我肯定不如在场的所有人,毕竟我就是个修补师学徒,跟着老师也没几年,而且一直学习的都是文物的清理与修复方面的知识,诸位都是烧制汝瓷的大师,若不是今日跟着狗叔来到这里,打开了汝瓷的大门,我恐怕不知道还要多少年才能亲眼看一看这窑口什么样,这美轮美奂的汝瓷出窑场景以及这悦耳的开片的声音。”萧章诚实的说着。

“当然,在故宫博物院内我也经常去看那些古代传承下来的汝瓷,我被这些震惊着,故宫内一十七件汝瓷我全都仔细的观察过,甚至于连续观察好几天,尤其是我所选的这件三足樽承盘,之所以我对阿陈哥说这里面有着更加珍贵之处,并不是为了反驳阿陈哥的话,您是老手艺人,若论烧瓷,一百个萧章也比不上您,但是我却不能忽视这件三足樽承盘的伟大之处。”萧章说到这里语气开始加重,众人的胃口也被吊了起来。

这三足樽承盘说到底就是现代汝瓷的一种表现形式,众人并没有感觉到什么稀奇啊。

“三足樽承盘,确实是搭配三足樽才算是完整的一套,而樽,原本是青铜器的一个种类,在商周青铜器当中,樽和盘一般是搭配出现的,其中樽中可以盛放酒类的液体,在盘中用热水或者冰块,对樽中的酒等液体进行加温或者降温,而这件三足樽承盘的原品所搭配的就是一件天青釉弦纹樽,均珍藏在首都故宫博物院,传世的一共两件,另一件珍藏于英国戴维基金会,堪称当世的无价之宝。”萧章缓缓的介绍着。

“小兄弟,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所以呢?这可不是你所说的珍贵的理由。”阿陈笑着说。

萧章点了点头重新拿起两件汝瓷说道:“那我先说一个小的原因,或许在大家看来无伤大雅,但是对我而言却是我当时选择的标准,这件天青釉碗,制造非常精良,的确是现代汝瓷的精品,说实话,即便是我当时也在这两件汝瓷中犹豫很久,但是最终选择了三足樽承盘就是因为这一点。”萧章说完之后将两件汝瓷全都翻转过来。

“大家请看,这件三足樽承盘的底面有五个细小的支钉痕,而这件天青釉碗是没有的。”

“这个?很正常啊,烧制手法不一样,有支钉痕和没有支钉痕这没关系吧?有的客人就喜欢带支钉痕的,有的就不喜欢带支钉痕的呀!”阿陈说着大实话。

“没错,确实是无伤大雅的,我刚才也说了,大家可能会觉得的无伤大雅,但是阿陈哥刚才有句话说对了,这没有支钉痕烧制的挺好的,可是为什么后来有支钉痕了呢?因为有人喜欢,而这个人就是宋代的皇帝,在没有支钉烧这个技艺之前,人们都是直接烧制汝瓷,但是釉在高温下熔融,而满釉直接入窑烧制,会使器皿粘在窑内,无法取下来,所以最早的汝瓷足部是不挂釉的,也就是这款天青釉碗,足部是没有釉的。”萧章指了指手中天青釉碗的足部一圈果然是胎底无釉。

萧章继续说道:“而匠人们为了满足皇帝的极致追求,这才想出了这种极致的烧法,支钉烧,其中很多瓷器窑口都用支钉烧,却以汝窑的最为出名,因为汝窑支钉烧又称芝麻钉,所留下的支钉痕迹也最小,仅有芝麻大小,并且呈白灰色,所以汝窑支钉烧也算得上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工艺的极致呈现。”萧章说完指了指手中三足樽承盘的五个浅浅的支钉痕。

“当然了确实是有人喜欢没有支钉痕的,有人喜欢满釉的,这是各取所需,当然不能算的上一个很好的评判胜负的标准,我也理解,阿陈哥,我接下来会告诉你一个连你也无法知晓的珍贵之处,即便这三足樽承盘是你烧制的。”萧章给了阿陈一个你懂得的眼神。

其实说到这里,已经能够初见胜负了。

萧章提出的这个支钉痕本不算做评判标准,只不过是烧制过程中要不要加上这个支钉而已,但是萧章抬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和极致的工艺技巧,这就上升了档次。

白重山和狗叔还有阿陈心中已经知道无法反驳了,这小子连宋朝皇帝都搬出来了……谁还能争得过?

不过这小子还要说什么呢?

萧章将天青釉碗放在一旁而是只拿起了三足樽承盘。

“大家知道这三足樽承盘上面摆放的那个樽全名叫什么吧,没错,天青釉弦纹樽,可是为什么叫弦纹樽?阿陈哥?”

“这……因为樽上有弦纹?”阿陈倒是冷不丁被问蒙了。

“没错,樽上有弦纹,宋代的汝窑天青釉弦纹樽,通高13厘米左右,顶部口径18厘米左右,底部直径18厘米左右,整体器型采用了直口形式,底部为平底,在外壁和靠近口沿的部分,起了两道弦文,而就是这两道弦纹,成为了后代工匠永不可超越的经典。“萧章淡淡的说着。

”宋汝窑存在时间不长,开窑前后二十余年,留下的经典作品不多,到了1953年,才开始允许恢复生产,可是历经三十多年,汝瓷才算是取得成功并且不断壮大,汝瓷仿制成功了,但是这弦纹却没有人做的犹如古代弦纹樽一样自然美丽。”萧章看着手中的汝瓷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