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给各朝代直播科学技术 > 第22章 各人的应对

给各朝代直播科学技术 第22章 各人的应对

作者:禾茵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4-20 18:44:40 来源:文学城

汉。

刘启瞪大眼睛的望着已经黑掉的天幕,不敢置信的询问他爹,“父皇,天幕说可以去月亮上……”

刘恒也有些不淡定,但表现的并不明显,“嗯。”

刘启咽咽口水,“父皇不想上去看看吗?”

刘恒问他,“你现在能上去?”

刘启不假思索的说道:“以后能上去!”

刘恒道:“以后是以后。”

刘启无语了片刻,才迟疑着问:“父皇好似对登上月亮这事儿没多大兴致?”

“不是。”刘恒脑子里琢磨着事情,“只是我们现在做不到。”

“这倒是。”说起这个刘启的脸就垮了下来,羡慕的说:“后世真好啊,竟然还能上月亮上去,也不知上边是不是真的有神仙。”

刘恒心想后世当然好,不说他们,就是他们现在的日子都比前人好许多。

当然,这个话刘恒不想说。

但刘启又有话说了,“那天幕还提到了什么显微镜和望远镜,能帮我们发展……科学?”刘启想了下,确定是这个词,“有了它们我们就能去月亮上,父皇不如叫底下的人去试试?”

“倒也可行。”刘恒道。

刘启立刻高兴了,恨不得下一秒就能看见显微镜和望远镜。

然而刘恒并没有刘启这么乐观,因为他在这里听了半天连显微镜具体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望远镜究竟长什么样,面对一无所知的东西,尝试的时候就注定困难,或许他这一辈子都看不到。

刘恒长叹口气,也对后世生出了羡慕之情。

嗯,玻璃倒是能期待一下。

……

刘彻已经在天幕之下转了有一炷香时间,而且是周围朝臣还没散的那种。

他脸上有些懊恼、也有些不满,这两种情绪主要是对天幕。他就不明白了,怎么天幕每次说话都只说半截呢?一次性把所有的东西都交代明白不成吗?!

要不是天幕没有投诉举报按钮,都不知道要被投诉举报多少次了。

憋闷的刘彻就很不爽。

众朝臣眼睁睁的望着刘彻跟头暴躁的老虎似的转了半天,此时一个个心里想说的话就很多。

按理说汉承秦制,汉朝的朝堂上应该是丞相的地位最高,毕竟人家管政事,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之前也的确是这样,只可惜刘彻是个例外。这位能坐稳皇位那可凭的是真本事,否则也不可能把窦太后的势力瓦解的干干净净。刘彻从来不是个善茬,也从来不愿吃亏,在刘彻的手底下,献祭掉的丞相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乃真真切切的“消耗品”。

所以此时,哪怕丞相站的最靠前,其他朝臣也不指望他,他们反而频频看向桑弘羊和卫青。

嗯,这个阶段看桑弘羊的更多,毕竟卫青还不是大司马,功绩也没那么的显赫。而桑弘羊呢?人家管着国库,粮草什么的可谓是一心想打匈奴的刘彻的软肋,于情于理刘彻都会稍微尊重一下桑弘羊,没看到之前桑弘羊还敢和刘彻唱反调呢嘛!

要问这个朝堂上谁敢大着胆子跟刘彻说话,那桑弘羊绝对排在前列!

可惜桑弘羊惜命,权当没看见众人的眼色。

众人见桑弘羊这边没反应,只好退而求其次的去找卫青,但卫青寡言不爱惹事,直接低头装瞎。

众朝臣:“……”

嘿,怎么都这么不上道呢!

众朝臣憋屈。

已经憋屈半天的刘彻终于转完了,然后开始给人安排任务,“那个煤最为重要,立刻差人去寻,务必要寻到!”

这下桑弘羊接话了,“陛下,这煤既然能用来烧窑,那必然能供取暖。”

刘彻点头,“先把煤矿找到再说,到时煤具体是什么用处就能清楚了。若真如天幕所言,那冬日必然能少冻死不少百姓。”

嘴上这么说着,但缺钱缺的心慌的刘彻已经在琢磨着等寻到煤炭之后要把煤矿如铁矿一般收归国有了,不许私人去碰,否则直接处斩!

毕竟天幕可是说了,找不到煤,那玻璃是烧不出来的。

天幕天下皆知,百姓都知晓了上边讲的内容,也都明白玻璃和煤是个好东西,所以禁止百姓使用肯定不行,他可不想还没灭了匈奴就先自己出了大乱子。

必须得允许百姓使用,又想把钱捞入国库里,那就只能把煤矿列为战略物资、禁止私人贩卖,别人想买还限购的那种。

只要把煤矿捏在手里,一部分大商贾就很难垄断玻璃生意,到时官府办的玻璃厂就是大头,能挣的钱就更多!

这样一来,卖煤炭能挣波钱,卖玻璃又能挣一波钱,那国库还不得立马富起来?

越想越觉得可行,刘彻心底更是舒爽,笑眯眯的看着自己的大臣们商量玻璃的事情,一点儿没让朝臣看出不对来。

……

唐。

尚且身强力壮、不屑于修仙之说的太宗皇帝李世民没纠结登月之事,因为他觉得即便后世之人做到了,但在眼下也不现实。要不是天幕提醒,他们连豆子能榨油都不知道,又何谈登月成仙呢?

李世民有豪情,但飞登月亮,脚底下连个踩踏的地方都没有,这就让他本能的感到很不安,总觉得非常不靠谱!

所以李世民只是遗憾片刻,然后就跟大臣们商量别的更可行的事情去了。

……

宋。

刚逃到福州登基没多久的宋端宗赵昰望着外面的月亮说:“如果我们也能到月亮上去就好了。”

一路颠簸逃窜至今的杨太后满身疲惫,但她还是对赵昰说道:“既为帝,那便得继承祖宗遗志,有朝一日打回汴京,收复河山,万不能只想着这月亮。”

纵然年幼,但逃亡至今的赵昰却已经能听懂一些话,他道:“我想坐着月亮回汴京。”

杨太后落下泪来,喃喃道:“我儿定能回汴京。”

……

明。

朱元璋这次又被震惊到了,他不敢置信的问:“后世之人竟真的上了月亮,难不成真有成仙一说?!”

朱元璋不信这些长生不老的把戏,以至于他的儿子们大多也不信,总觉得这就是忽悠人的。所以这会儿听朱元璋因为“嫦娥奔月”被唬住了,朱标不得不提醒道:“父皇,先前天幕便说了长生不老乃骗人的把戏,那定然没有修仙一说。”

朱元璋皱眉,“那后世之人是怎么上去的?”

朱标猜测,“与那玻璃有关?”

朱棣补充,“天文望远镜。”

朱元璋最烦有人对他说话的时候说一半留一半,加上天幕说的很多东西明朝都有,以至于没感受到多大好处的朱元璋并不太待见天幕,所以这会儿他开始抱怨了,“这天幕每次说点事情都不说清楚,麻烦。”

朱标吓了一跳,劝道:“父皇,这天幕即便不是仙家手段,可那背后之人的能耐也不小,我们说话可不能太没顾忌。”

但凡换一个人跟朱元璋说这话朱元璋都得给他顿教训,可换了朱标嘛……

“标儿说的是。”朱元璋看着那白云道:“这东西奇异着呢,是不能太嫌弃。”

朱标无奈。

朱棣心底轻哼,也不知道是在哼哼个啥。

之后,朱标又说:“父皇,那玻璃可是个好东西,若百姓真能用上,他们的日子也能好过许多。”

不折不扣穷人出身的朱元璋很能体会家里窗户黑暗透风的感觉,所有开国皇帝里就没谁能比他更能懂了,因此当下很赞同的说道:“玻璃之事必须做,若是百姓家里都能装上,那住着的确能舒服不少。”

朱标问道:“由朝廷出面?”

朱元璋考虑了一下道:“交给工部去办。”

朱标又问:“若有百姓商贾烧制呢?”

朱元璋不在意的说:“他们烧就烧吧,大明这么多户人家,需要的玻璃不少,他们跟着一起烧才好,不然有些百姓都买不到。”

至于要依靠玻璃来给国库赚钱这个事他压根没想到。

缺钱?

他有大明宝钞!

……

已经登基当皇帝的朱棣就跟他爹不一样了,玻璃一出来,他就立刻想到了可以靠卖玻璃挣钱!

虽然朱棣平生最爱骑马征战,但他在处理政事上也不差,脑袋灵光的朱棣立刻朝朱高炽问:“这个能挣钱吧?”

朱高炽在庶务方面得心应手,对于钱财而言也有一定的敏锐力,他就道:“能挣是能挣,只是一旦朝廷插手,那要铺开的摊子可不小。”

朱棣不是蠢人,朱高炽一提醒他就明白过来,非常干脆的说道:“由工部牵头,其它各地方官府都得配合,这个玻璃必须卖出去!”

说着,朱棣又沉吟着说:“如此一来,倒是得把煤运到各地去,这里头的花费可不小。”

朱高炽道:“仔细算一算,到时候玻璃卖得贵些就好了。”

稍顿,朱高炽又说道:“只是卖的太贵,那普通百姓手里可能没那么多银钱。”

“有就买,没有就算了。”朱棣说道:“先前不是有折子递上来说许多百姓在卖豆油、造纸吗?更有不少人家养猪的,有的还养了几头,等这些猪养大了卖出去,那舍不得吃的百姓手里肯定能挣到一笔银钱,到时候他们还能不舍得买玻璃?”

“父皇所言甚是。”朱高炽仔细算算,觉得这事真能成,“反正工部的人还要去研究研究这玻璃究竟怎么做,等他们研究出来了,那都不知道多少时日又过去了,等再叫各官府做好这事,只怕那猪已经养大卖出去了。”

朱棣一听这话觉着不对了,“工部这么慢?”

朱高炽无奈,“先前没做过的东西,中间有个什么问题要一时半刻想不到法子解决,那需要磨的时间就不少,何况各地官府出面制造玻璃,那也得给他们教学的时间。”

朱棣越听越觉得麻烦,恨不得第二天这玻璃就已经做好卖出去、且钱已经收归到国库里来,然后第三天他就能听到太子松口、他直接领兵出征!

只可惜,他就是想的好。

“叫他们抓紧,不能一直拖着!”

深谙自家老父亲那点心思的朱高炽无奈又想笑,最后只能道:“儿臣会叮嘱他们。”

朱棣不耐烦的摆手叫他赶紧走。

这一刻,朱棣跟刘彻深深的共鸣了,他们满脑子就一个问题——朕的国库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丰?!

在皇帝们各种憋屈搞钱或者想要为百姓谋福利的时候,普通的老百姓们也在为自己的小家庭打算。

有些对天幕听的一知半解的人家就觉得这玻璃好,但这东西烧起来好像特别的麻烦,就光是那么多的石头他们都不容易找齐,何况还得要窑炉,这玩意儿用在烧陶器瓷器的时候比较多,其中瓷器只有那种很专业的人才能烧得出来,普通人家只能烧个陶器。陶器和瓷器的其中一条区别就是温度的不同:烧制瓷器需要的温度比陶器高。这其中的一个学问就跟窑炉有关,但偏偏这建窑的技术人家轻易不外传,一般人家就不懂怎么造。

所以光是窑炉这一点就限制了许多人。

接着就是制作过程异常的麻烦,又是玻璃水又是用气吹的,没点技术干不来,再说那玻璃水跟滚烫的热水似的,可不是个安全的东西。

原材料不好找、窑炉不达标、制作过程麻烦、制作途中还有危险……这么多条综合到一起,很多百姓就难免开始打退堂鼓。原先就没做过,也没个人手把手的教,这全得自己去折腾,那么多钱和精力投进去,没折腾出来可就要赔个精光了!

谨慎的普通老百姓这么一考量立刻就放弃了,他们宁愿去多砍点竹子来造纸、多打点猪草来喂猪也不乐意去烧玻璃!

毕竟前两者不需要自己掏钱,卖不出也亏不了,后者可就太难说了。

于是,还没开始就有九成九的人直接放弃,剩下的那一成除了皇帝就是世家大族商贾豪士。

嗯,这些有钱人也不是全都乐意来掺一脚的。

“琉璃值千金,这生意稳赚不赔!”

“这可说不准,从前琉璃少的时候大家乐意花大价钱去买琉璃,可一旦琉璃多起来,那就不一定能卖得上这个价了。”

“这天下有钱人多着呢,指甲缝里稍微露一点儿出来就能买了,琉璃漂亮,他们最爱这些稀罕玩意儿,叫原先买不上的人都能买上,哪怕是价低些,那也肯定能赚。”

“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

“我们原先都以为这琉璃是什么稀罕宝石雕的,现在才知道就是寻常的沙子,那东西可不精贵,谁还乐意捧着它?”

“那你承不承认琉璃这东西漂亮?”

“漂亮是漂亮,可大家都看到了天幕,谁也不是傻子啊!用千金来买一堆沙子,这不得闹出大笑话,到时还有没有人乐意来买琉璃都不准呢。”

“天幕都说了玻璃不是琉璃,你们可别弄混了。”

“既然不是一样东西,那想以琉璃的价去卖玻璃更难。”

“……”

双方人吵的不可开交,最后甚至对玻璃能不能赚钱这个事都有了争议。

他们就怕一点,这玻璃是沙石烧出来的,那遍地都是,万一人家嫌弃这东西上不得台面压根不乐意买怎么办?!

说实话,有点杞人忧天,但……

琉璃的生意已经被影响到了。

远行的商人运上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顺着丝绸之路到外邦去卖,然后再带着当地的宝石、香料和琉璃等东西千里迢迢回到中原,原本这些外邦的东西是最稀罕受欢迎的,每次来到繁华的城市就会被有钱人争相抢购,可这一次……

他们失算了。

漂亮的宝石与珍贵的香料依旧受人欢迎,很快就被抢售一空,反倒是以前价值千金的琉璃无人问津。

这些倒卖的商人们不理解,眼见着琉璃真卖不出去,不由得问了,“这琉璃可是西域顶漂亮珍贵的东西,不买一块回去?”

那买家迟疑着问:“价值几何?”

商人见他有兴趣,立刻拿出一块琉璃介绍道:“这一块五十匹绸缎。”

买家立马没了兴趣,“就一点沙石做出来的东西竟然要五十匹丝绸?不要不要。”

商人急了,“这可是最珍贵的琉璃,不是沙石!”

“这东西就是用沙石做的。”买家指着琉璃说道:“天幕上早就说了琉璃是怎么做出来的,它虽然漂亮,但最开始用的就是一些些沙石,那些东西到处都有,根本不需要买。”

商人被噎住,最后只能憋出一句,“我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但它现在很漂亮。”

“那也不值那么多银钱。”买家脑子清醒的很,以前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当了冤大头就算了,但现在知道了事情真相还当冤大头那就是蠢!再说了,现在天幕都把制作琉璃的法子说了出来,肯定就有很多人会去做,到时候还怕便宜买不着吗?反正他不乐意多花冤枉钱,“我银钱多的又不是烧得慌。”

这位买家不买,下一位买家还是不愿意买,接下来的买家也没有愿意买的。

最后旁击侧敲问下来就一句话——

东西太贵,不买!

商人彻底傻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各人的应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