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搞化学的不能惹 > 二 清末的小作坊

搞化学的不能惹 二 清末的小作坊

作者:白色草原上的牛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17 06:59:28 来源:转码展示1

刘大双属于心宽那种人,五年靠黄了四个厂子,早就练得百毒不侵,万事不愁。

既然穿越到清朝,就安安心心的,说不准能干点啥出来。

这个地方叫靖安县,隶属于奉天省洮南府。

现在是光绪二十八年,公历1902年。

地方嘛!刘大双一点不陌生,这原本就是他一百多年后生活工作的地方,只不过名字叫白城市。

当时,厂里的事儿不多,刘大双没事就在网上冲浪,加上喜欢历史,对白城市的前身后世研究的很明白。

熟悉历史的他知道,这个蒙汉混杂地区,处在三省通衢的位置,草原上的牛羊,毛皮,大兴安岭的木材,山货都要在这里集散。

尤其是两年后,一个叫做张作霖的小个子,领着一营清兵,历时两年,把这附近几股受到了沙俄支持的蒙匪剿灭,青云直上,民国时期当上了东北的土皇帝。

“奶的!张小个子能行,老子堂堂一个大学生不是比他强。”刘大双心里暗暗发狠。

在这里,无巧不巧的是,他也叫刘大双,有个流着鼻涕的弟弟叫刘二双,还有个呀呀学语的妹妹叫刘双双。

“等再生一个,看你们还叫什么双?”对这便宜爹妈起名字的随便,刘大双腹诽不已。

刘家在靖安县城西边,也算个殷实人家,种着几亩地,男主人刘玉虎会点熟皮子的小手艺,农闲时在家熟皮子赚钱。

刘家有五间房,一溜排开,开了三个屋门,房子是东北最常见的土房,房顶也是铺了厚厚的一层秫秸,再用碱土抹平。

刘大双知道,碱土是盐碱地上挖来的,在当地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要用的建筑材料。

碱土里加点碎草,抹在房顶和外墙上,不脱落,不开裂,还防雨雪。

不过从二十一世纪过来的刘大双还真心过不惯这腐朽的清朝生活。

屋里没暖气,就靠一天两顿饭时,把炕烧热一点,有时候刘玉虎也会把没烧完的柴禾从灶里扒出来,放在屋里火盆里,多少有点热气,但满屋烟雾腾腾,呛的人直咳嗽。

棉袄光膀子穿着,一出门,冷风就从棉祆下边灌进来,冻的人根本受不了,刘大双只好找根草绳,把棉袄又扎紧了一道。想起来过去看电影,农民总是腰里扎根绳子,现在明白了,冷啊!

刘家院子很大,刘大双估计得有一亩多地。院子里还盖了一间房,那是刘玉虎熟皮子的地方。其它地方积雪覆盖着,能看见垄沟,估计夏天也种点东西。

一个大柴禾垛很显眼,有茅草,也有劈好的木柴。上面也是一层白白的雪。

院子最南边是牲口棚和猪圈,牛棚里一头黄牛在悠闲地吃着草。

猪圈里没有猪,刘大双知道,东北天气冷,冬天猪光吃不长肉,一般人家都是十月份把猪杀了,冻起来留着慢慢吃到过年。

刘大双现在这副身体,底子不错,长得比同龄孩子高一头。

那天也是去窖里拿土豆,一不小心,从窖口掉下,摔死过去,

缺医少药的年代,刘玉虎两口子把昏迷不醒的孩子救上来后,连忙去请跳大神的高大仙来家里救孩子。

谁知道救活的是二十一世纪的刘大双。

刘大双也有点郁闷,就是各个零件都小了一号,看着多少有点别扭。

刘大双在皮革厂干过,也听老师傅讲过以前怎么做皮,现在来到清朝,兴趣大增,这可是个毛皮集散地,搞好了,第一桷金从这里出了。跟张小个子争雄之路也要从这里开始。

刘玉虎的作坊,刘大双没事就去转悠,两天就熟悉了。

太简单了,和百年后没法比,化工原料很少,只有石灰,纯碱,芒硝,明矾几种,油脂只有一两种,问了下刘玉虎,说是蓖麻油。

十几个大陶缸,里面泡着羊皮,牛皮,散发着一股腐臭味。

屋里还摆放着一些木架子,有的上面还晾着皮。

靠墙一个木架子上放了几把弯弯的刮刀和木工刨子。

刘大双偷偷的抿嘴一乐,看来没有机械,这去肉全靠人工了。

刘玉虎有点奇怪了,这孩子以前从来不来他的作坊,硬拉着都不来,哭天喊地的说太臭了。

现在倒好,自己主动来了。

刘玉虎暗暗心喜,看来老子这门手艺后继有人了。

刘大双喜欢问,刘玉虎不厌其烦地回答,说不明白的就动手操作示范。

没两天,怎么称料,什么步骤加多少,皮子什么时候换缸出缸,刘大双全会了,能当半个劳力用了。

刘玉虎暗暗称奇,我这儿子太聪明了。当年老子光是把秤认准都花了三个月,这孩子却一天就学会了。

加料,翻缸,倒缸,老子足足学了两年,这孩子却两天就会了,这也太他妈那个了。

刘玉虎又是叹气又是高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