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富士山之雪 > 第一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中)

富士山之雪 第一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中)

作者:靰鞡草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3-05 08:13:42 来源:转码展示1

在艰苦卓绝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岁月中,中华儿女在战场上威武不屈,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战场之外,一大批隐蔽战线上的特殊战士,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及时准确的情报,影响了一个又一个战局,甚至改写了一段历史。这些战士面对的,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他们的一生,注定默默无闻,胜利不能宣扬,失败无法解释。

毛大明亲自出马,带着他最得力的部下“旱魃”和“山狸子”,赶往老站这个日伪宪兵、警察、特务呜泱呜泱极度危险的地方,虽说艺高人胆大,可实在是不得已。那小日本鬼子宪兵队特高课和哈尔滨警察厅特务科的特务可绝非善茬。因为毛大明接到了军统掌门人戴笠戴老板亲自发来的密电,命令他来老站接军统一处副处长兼军情科科长,绰号“活二阎王”的余震铎中校和一处军情科情报员,人们背地里称之为“鬼子六”的解耀先上尉。毛大明久闻“活二阎王”的大名,他不敢怠慢,几乎把军统滨江组所有能调动的人都派了出去,务必保证余震铎中校和解耀先上尉的安全。

以心狠手辣让人生畏的余震铎中校和以阴险狡诈让人头疼的解耀先上尉在军统内那可是大大有名。尤其是“活二阎王”余震铎中校,更是军统中的元老级人物。余震铎中校也毕业于黄埔六期,和戴笠还是同窗好友。受戴笠的影响,余震铎中校很早就参加了军统的前身“复兴社”,成为老资格特工。余震铎中校杀人如麻,双手沾满**人的鲜血。

那“鬼子六”解耀先上尉也非同小可,他还有一重绝密的身份,知者寥寥。解耀先是受红色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林毅密派,潜伏在军统内部硕果仅存的隐蔽战线战士,代号“风鸢”。政治保卫局派遣到国民党内部的情工陆续暴露,大都牺牲或叛变,能够撤回来的少之又少。为了保证幸存下来的解耀先安全,他的所有档案资料都已经被销毁,只和政治保卫局局长林毅保持单线联系,成为政治保卫局的绝密。林毅给他的命令就是十六个字:“隐蔽精干,长期潜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也就是说,解耀先的庐山真面目除了林毅,就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了,他从此进入了“休眠”。政治保卫局机构被撤销后,就连中央政保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也只知道在军统中有一个我们自己的同志,而且这个人很重要。政保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别说不知道这位同志的公开身份是什么、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或是联络方法,就是这位同志的代号也不得而知。

一九三八年八月,军统成立之后,解耀先经党同意,和余震铎与军统内志同道合的杨铁锋、毕剑涛、徐万山、侯明奇、项怀仁、曹福厚八拜为交,结为兄弟,盟誓效忠戴笠,以驱逐倭寇为己任。八人开始时被人合称为“军统八兄弟”,后因屡立奇功,军统内部的人这才尊称八人为军统“八大金刚”。“八大金刚”中,余震铎中校排行第二,解耀先排行老六。

接应余震铎中校和解耀先上尉的地点就是老站前“大和旅店”,也就是今天的哈尔滨火车站广场东侧龙门大厦贵宾楼的门前。“大和旅店”原来曾经是“老茅子”军官的俱乐部,所以,老哈尔滨人都称其为“戈比旦乐园”。后来,又改为“老茅子”的总领事馆。直到一九三七年小日本鬼子又把这里变为接待军政要员的“大和旅店”。整个“大和旅店”建设得非常奢华,英国人在一八**年发明的抽水马桶在仅隔十二年就进入到了这个旅店里。在大厅的一侧,有一个巨大的取暖用的壁炉,在壁炉的上方有一个梳妆镜,镜框上面精雕细琢的木饰十分别致。楼梯是用昂贵的胡桃木制作而成,扶手按照人手掌把握东西的尺度所精心打造,手握在上面十分的自如和舒服。在楼梯的上方有一个巨大的座钟,座钟据说是当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皇送给慈喜太后的。有人说“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余震铎中校选择在“大和旅店”和毛大明少校接头,虽说是“灯下黑”,但是他这份胆略绝非常人所能及。

虽然大雪纷飞,可“大和旅店”门前依旧是车水马龙。离“大和旅店”越来越近了,毛大明抬起眼皮,鹰隼般的目光透过风雪和比肩接踵的人流,向“大和旅店”门前望去。见蹲在“大和旅店”门前擦皮鞋的小贩摘下棉帽子,拍打了三下帽子上的雪,毛大明这才放下心来。擦皮鞋的小贩是他的部下小赵,他拍打了三下帽子上的雪是告诉自己一切正常。毛大明探出身去,拍了拍“旱魃”的后背,“旱魃”的脚步慢了下来,把人力车停在距“大和旅店”门前大约五六十米的道牙子边上。“旱魃”警惕地扫视了一眼周围,这才放下人力车车杆。

“山狸子”却没有停下来,拉着人力车继续向“大和旅店”门前跑去。毛大明看了一眼手表,这才抬腿迈下了人力车。

几乎是同时,“大和旅店”门开处,走出一个头戴紫貂皮帽,身穿紫貂皮大氅,脖子上缠着银狐围脖,双手抄在袖中,身材不高,三十多岁的人。这人一身名贵的皮草,远看指定非富即贵,走近一看,只见其人长得獐头鼠目,鹰视狼顾,十分猥琐,却偏偏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犹如一个“暴发户”,浑身散发着铜臭味。很难不让人想起郑板桥的一首藏头诗:“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缺枝少叶没一笋,德少休要充斯文。”

“暴发户”的身后跟着一个剑眉朗目,面如冠玉,留着一抹唇髭,不到三十岁的青年,显然是“暴发户”的“伙计”。这“主仆”二人从衣着上自然能够轻易地分辨,可是看容貌人们不由得大摇其头,暗叫苍天不公,主仆易位。其实,这二人正是毛大明要来接的“客人”。“活二阎王”余震铎中校此次来来哈尔滨执行任务,化名“刘天佐”,公开身份是北平来哈尔滨收购貂皮的商人。有一句老话,叫做“关东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余震铎中校一身名贵的皮草,倒是与他的身份相符。毕竟是“倒腾皮子”的嘛。余震铎中校后面跟着的是解耀先上尉。解耀先上尉身穿棉袍,头戴狗皮帽子,化名“战智湛”,是刘天佐的“伙计”。

军统滨江组组长毛大明满脸堆笑,正想迎向“活二阎王”余震铎中校。还没等他迈出一步,突然,“哐当”一声巨响,紧接着又是“嘣”的一声巨响传来。毛大明转头望去,原来是一辆“欧诺”牌出租车急于赶路,视线太差,不知雪大路滑,还是躲什么车辆或是行人,竟然一头撞翻了一辆四个轱辘的大马车。“欧诺”牌出租车也不知撞到了马车什么地方,轮胎居然放了炮。那四四个轱辘的大马车翻倒在地,赶车的“老茅子”惨叫着被甩出老远,叽里咕噜的变成了一个雪人,当真是“人仰马翻”。

毛大明一怔之际,猛然“啪”的一声枪响,犹如《西游记》中金角大王一声令下,也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冒出来高矮不一、胖瘦不等的不知是什么小妖,呜泱呜泱的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毛大明心中一沉,自然明白围上来的是警察或特务,自己和“客人”被包围了。

四个轱辘的大马车把拉车的马压在车下,拉车的马惨烈的嘶叫着,拼命的挣扎。那个年代哈尔滨就有出租车毫不稀奇。因为出租车一九〇三年进入中国,哈尔滨是中国最早出现出租车的城市。只不过,那时候的出租车的性能可不怎么样。那辆“欧诺”牌出租车也可能是拐的太猛了,在马的嘶鸣声中,一下子翻了过来,车上用于驱动所烧的劈柴掉了出来,引燃了“欧诺”牌出租车。车上的人冒烟突火,狼狈万状的从车里逃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