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复南冠gl > 第72章 第七十一章 方寸谈天下 宰辅定计谋(二)

卫肖说了一番话成功让秦、李二位先生沉默下来,“我在皇帝身边也曾听闻现任云南总督张勇颇有战功,而且与吴三桂不和。”

秦玉闻言,从桌案下拿出一沓纸来,从中抽出一张递给卫肖,道:“这张勇我也曾听闻,他在顺治二年投降阿济格,之后为清廷屡立战功,历任贵州、广西等地,顺治十八年改任云南总督至今。”

卫肖接过仔细看了看,“先生,您怎么知道我要这个张勇的消息?”

秦先生颇为得意道:“我这里还有呢,清廷各省的要员尤其是投降的汉将,我这里都有一份他们的。”

“先生,咱们不是只在京城…怎么会有那么多要员的资料?”

李西华笑,“公子莫不是在宫里呆久了?各省要员的履历都在吏部,秦兄想要拿到还不容易。”

卫肖这才注意到秦先生给她的纸上所记更像是一份履历,“莫不是先生买通了吏部官员去抄录的?”

秦先生哈哈大笑,“小宝,咱们现在可是穷得很,哪里来的钱去喂饱那些吏部官员。”指了指桌上的那叠纸张,“这些在吏部都放在库房里,只有每三年吏部大考时才会有人调阅,想要拿到这些东西可容易得很。”

卫肖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次可让咱们捡了大便宜了。”

李西华道:“是啊,这些东西在寻常人眼里就是一堆废纸。也难为秦兄能想到这一层。”

秦玉摇摇头,笑道:“小宝,你从这些里面能看出什么来?”

卫肖知道秦先生这是要当着李西华的面校考她,“当年清兵入关能迅速稳住大局除了兵锋正盛之外,直接攻破京城,明朝的官员全部投降也有关系。虽说清廷在六部设了满汉两个尚书,但明朝降官齐备,能够完整而快速地承担起治理一个国家的任务。所以秦先生能拿到这些官员的履历对咱们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秦先生听完点了点头,又问:“还有呢?”

还有?卫肖低头想了许久,“京城?六部降官?不会吧!”卫肖惊讶地看着秦先生,“您,您不会…”

秦玉和李西华笑着对视一眼,李西华道:“秦兄不愧是阴阳派传人,手笔就是大。在下初时也被吓了一跳,不过公子,若是秦先生这个法子能够实行,那么公子可就…”

卫肖险些被自己的口水给呛死,“您知道北京城里住了多少八旗子弟吗?不说别的,光是京城九门就驻扎着数万兵力,还有骁骑营,前锋营,西山锐建营。”

“小宝,这可不是你的性格啊,”秦先生看着她道,“还记得当年你在扬州跟我说过的话吗?世事无绝对!”

听秦先生提起当年在扬州时的情形,卫肖握紧了拳头,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在丽春院里受到的屈辱,“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扬州的日子,那可让我刻骨铭心呐。”的确,在那段日子里她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父不详的市井混混,其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作为一个青楼妓子的儿子,被人打骂是常有的事,妓院里捧高踩低,常常有衣食不济的时候,韦春花再爱她再护着她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人的心理是复杂的,若她穿越在正史,那么她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再说历史的必然性也会将她湮灭。可是当她发现自己处在鹿鼎记的世界里时,她的心思活了。“先生,是我想岔了。满人入关已经有二十几年,据我所查八旗兵力退化严重,现在满清八旗的战力比之入关时差之甚远。吴三桂是必反的,到时候湖广的清军作战不利,必会调集北方兵力围剿,到时若甘陕一带有一只奇军,那么…”

“嗯~”秦玉、李西华二人在地图前看了许久,秦玉笑道:“小宝,古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想不到你竟也有这等眼力能看的这么远。”旁边的李西华也是一脸嘉许。

“先生说笑了,小宝好歹也是和皇帝一起读过书的人,岂会没有这点见识。”卫肖有点心虚,这个法子是她想起前世那部《康熙王朝》时想到的,甘陕总督王辅臣手握十万兵力,连康熙都要安抚他,若是当时王辅臣趁京城防卫空虚出兵,那么历史可就要改写了。

“你说的不错,不过这人选你有了吗?”

“云南总督张勇可以一用,我看他这人颇重义气,先生可以注意着。还有赵良栋,此人也有大才,不过我不知他现在官居何职,还要劳烦先生寻找。另外宫中侍卫首领张康年、赵齐贤与我交好。”这鹿鼎记中有名的几个配角卫肖还是记得的,张勇、赵良栋、王进宝、施琅都曾求到韦小宝处,若是按朋党论,这些人都算是韦小宝这一党的了,只可惜韦小宝胸无大志,不然凭着这些人和康熙的宠信,韦小宝的鹿鼎公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这些倒是不难,只是甘陕总督是要职,康熙会如咱们所愿将张勇调任吗?”

“先生放心,这点我有办法。”小宝神秘一笑,她久在康熙身边,自然知道朝中局势。张勇也算忠于皇帝,吴三桂的名声又不好听,张勇在云南也就是个光杆司令,日子必定不好过。若是此时能将张勇调任甘陕,那么张勇必定会投效,或许让他旗帜鲜明地跟随有些难度,不过时间还长,不是吗。

“那就好,小宝,你办事可沉稳多了。”秦先生叹息一声,她终究已经不是扬州的那个小宝了。

“先生,我不会忘记我娘还在扬州等我回去。”

李西华在一旁听着,他也或多或少地知道些卫肖的身世,“公子,虽然老夫人受尽苦难,但能抚育公子长大,保卫氏一脉不失,可是大大的功劳。”

卫肖听的糊涂,她原该随她娘姓韦,只不过她自己心里别扭才随了前世的姓,这事秦先生也是知道的,这李先生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卫氏一脉是个鬼?

秦玉也是不解,“李兄,你这是?”

李西华慢条斯理道:“公子身为长平烈侯之后,虽长于民间而不失志。”

“长平烈侯?谁?”卫肖不解,她问秦玉,“先生,您知道吗?”

秦玉略一思索,“长平烈侯…李兄,你说的莫不是汉之卫侯?”

李西华不答,念道:“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严刁息夜斗,辛角罢鸣弓。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

卫肖从未听过这首诗,但秦先生听完却是击掌大笑,“妙啊,妙啊。李兄大才吾不及也。”

李西华谦虚一笑,“秦兄过誉了。”而后对着卫肖道:“此议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这个…”卫肖听不懂他们两个人在打什么哑谜,“李先生刚才说的是?”

秦玉道:“李先生给了你一个好出身呐。汉武帝时大将军长平侯卫青因为被击匈奴而名垂青史,你若是他的后人,又能将鞑子赶出中原,那么…不过也要你自己愿意才行。”古人对宗祖是非常尊崇的,因此少有人乱认祖宗,这也是秦玉和李西华担心的原因。

卫肖倒是无所谓,她前世虽然也姓卫但也不知道自己祖上是哪位,这一世成了韦小宝更是连自己的生父都不知道是谁,何况是几十代前的祖宗呢?“二位先生都认为好,那便这么做吧。”

李西华道:“既然公子同意那么咱们可要好好计议了,卫侯汉之名将,他的后人汉史必定有载。”

卫肖是知道那段历史的,“李先生,卫青虽然是汉之名将,但武帝时戾太子巫蛊之祸,难免有卫家后人流落。'

李西华听完哈哈大笑,“秦兄,看来公子之才在你我之上啊。”

卫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五本经书请先生修补好,还有大用。我就先往五台山去了。”

“好,此行就让护宝一队随你去吧。”

卫肖已经对秦先生的取名能力无语了,“是,先生,我先去了。”

“等等,”李西华留住卫肖,“公子,探子来报,沐王府众人在石家庄驻留,公子要不要去看看?”

秦先生闻言已经是笑了,卫肖很无奈,“李先生,我对沐王府没有兴趣,您还是…还是…”这李先生怎么那么关心自己的婚姻大事呢,卫肖很无语,她也没说什么啊,怎么就让李先生给记挂上了。李西华还要再说,卫肖却借口天地会逃出去了。

到了青木堂驻地,高彦超却说陈近南已走,“总舵主吩咐属下转告卫香主,说他老人家突然接到台湾的急报,非赶回去处理不可。总舵主要卫香主一切小心,相机行事,宫中如不便再住,可离京暂避,又说要卫香主勤练武功。”

“是,劳师父记挂了。”这事她已经听秦先生说过了,只是不知陈近南为何这么着急。“台湾出了什么事?”

高彦超道:“听说是郑氏母子不合,杀了大臣,好像生了内变。总舵主威望极重,有什么变乱,他老人家一到必能平息,卫香主不必忧虑。李大哥、关夫子、樊大哥、风大哥、玄贞道长他们都跟着总舵主去了。徐三哥和属下留在京,听卫香主差遣。”

卫肖点点头,“我今日也是来告知你们一声,这段日子我有些事情,不便露面,京中的事务便由你与徐大哥商量着办。”

高彦超自是应下不提,卫肖交代完事情,当即启程。

这章是昨天的,作者君居然忘记修改存稿箱时间,真是对不起大家,久等了。

今天的章节已经放到存稿箱,今晚十点准时更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2章 第七十一章 方寸谈天下 宰辅定计谋(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