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复南冠gl > 第252章 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侯非我意 一任风云起(九)

卫肖接过来一看,奏折上列了十几个谥号,只有一个被康熙用朱笔圈了起来。“忠敏,皇上这是定了给先靖南王的谥号?”

“你说说,朕定的这个谥号如何?”

“皇上,这两个字我只知道怎么念,若说给先靖南王做谥号如何,这可真是为难我了。”卫肖皱皱眉,“忠敏,这个忠字是说先靖南王对皇上很忠心,那这个敏字又是什么意思?”

康熙伸手指了指卫肖,“你小子就是不爱读书。这忠敏二字是赞他为人忠诚,事主奋勉。三藩虽是朕心头大患,但我大清入关后,这些藩王为王前驱,平定南方,很是出了一番力。如今耿继茂病亡,朕也不吝于一个美谥。”

卫肖眨眨眼,“臣明白了,皇上愿意给先靖南王一个美谥,但是却不想如了他们的愿,总要先吊一吊他们的胃口。狗闻到了骨头的味道,总要努力表现一番才能得到主人的奖赏。”

康熙哈哈一笑,“你这个比喻虽然粗俗,确也不错。人人都知朕不会薄待耿藩,赐谥,令耿精忠袭爵都是应当的。不过朕也要让三藩知道,他们想要的东西什么时候给,还是朕说了算。”

“皇上圣明,这样吊着耿精忠,怕是他又要给朝中的大臣们上供了。”

“朕也听说了,曾养性这一月在京中去了不少大臣的府邸,每日也总有些大臣上折子要朕尽快定下耿藩之事。”康熙指了指御案上的一堆奏折,“这些全是收了耿藩好处的大臣们上的折子。”

卫肖看了一眼那堆奏折,粗算一下竟有几十本,“耿世子的人缘倒是极好,这么多人为他说话。”

康熙道:“是啊,朝中众臣多有与三藩勾连者。如今你回来了,朕可有一件事要你去办。”

卫肖站直了身子,“皇上有什么吩咐,臣一定尽力。”

康熙道:“也不是什么难事。耿藩之事拖延已久,曾养性已经在京中找了不少人,但耿聚忠和耿昭忠还没动静。他们是耿精忠的弟弟,却不为耿精忠说话,朕觉得奇怪得很。你与康亲王他们交好,寻机找个由头去谈谈这二耿的虚实,看看这两人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卫肖一听,立即应下,“这事容易,臣刚刚回来,早先康亲王还说要臣接风洗尘,到时候臣与康亲王说说,也请两位耿额驸一同来乐乐。”

康熙走到卫肖身边,“知道你小子在朝中人缘好,今日永定门外的排场很大吧!朕听回来的传旨太监说,明珠、索额图也去了?”

“是,什么都瞒不过皇上。除康亲王外,还有明珠大人,索大人和一些朝中的大人们。其实臣这次也没有办成什么事,让康亲王和各位大人们受累,臣心里也委实惶恐。”

康熙一副看穿的表情,“你小子怕是受用得很。这件事康亲王早报朕知晓,朕想着你几月不在京城,路途劳累,虽未到福建,但河间之事也是你的功劳,让康亲王他们迎一迎你,除了让你风光风光,也是告诉朝中上下,只要用心为朕办事,朕定不吝奖赏。”

卫肖赶紧谢恩,“皇上向来看重臣,臣无以为报,今后一定更加用心为皇上办事。”

康熙点点头,关切道:“朕看了你与浙闽总督刘兆麒一起上的折子,你在浙江遇刺,没受伤吧?”

“谢皇上关心,臣没事。”

康熙又问:“那刺客果真是鳌拜余党吗?奏折上说那刺客是江北泰州五虎断刀门的高手,叫做茅十八的,在江湖上也是有名号的高手。如今鳌拜已死,怎么江湖上还有人为他办事?”

“臣也觉得奇怪,当初鳌拜的党羽皆被清理,余下的都是些不成气候的小喽啰,哪有胆子替他报仇。如今这江湖人明晃晃的打着鳌拜的旗号,不知是否给人利用了。”卫肖心中一紧,茅十八之事已经了结,如果康熙再要彻查,恐怕又起风波。

“哦?查清楚了吗?”

“回皇上,臣和浙闽总督刘大人一起审问过茅十八,只是这贼人一身匪气,只说鳌拜有恩于他,话里话外都是江湖义气。另……皇上之前派人去扬州接臣母亲时起了些谣言,给这贼人听到了,他嘴里说些不尽不实的话,臣一时气愤,就让人将那贼人给砍了。”

康熙知道当初接卫肖母亲进京时起了些风波,朝中民间也有些谣言。不过于他来说,卫肖出身有些污点倒也不是什么坏事,便不曾去管。“既然那贼人已死,便罢了。不管他是否替鳌拜报仇,这贼人或者说他身后之人的目标总归是你。你出入之时也要小心些。”

“是,谢皇上关心。”

“嗯,你在河间捉拿反贼,经过到底如何?朕在宫中听闻你捉了许多反贼,心中欢喜,咱们一同练武,你在外办事,朕却不能出宫,不然咱们联手,定能打的那些反贼落花流水。”

卫肖面带羞愧,“臣给皇上丢人了,当时臣听闻江湖上有人聚集河间,生怕他们会做什么对皇上不利的事。等臣带人赶到河间才发现来的多是江湖高手,臣怕不能将他们一网打尽,就使了些手段,没能堂堂正正将人拿下。”

康熙也不在意,“所谓兵不厌诈,他们既是反贼,咱们也不必对他们讲仁义。”

“是,臣也这样想,这些反贼如此胆大包天,就是死一万次也不足以赎罪。可他们虽然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但到底这次是为了杀平西王。”卫肖说到这里,悄悄看了一眼康熙,“臣想这些人平日里总是与朝廷作对,这次却做了件好事。”

康熙没错过卫肖的动作,只道:“这次动静这样大,连平西王在云南都听到了消息,河间知府却瞒下了,以致朝廷毫无防范。若不是你恰巧到了河间,将反贼尽数捉拿,只怕平西王日日都要难以安眠了。不过河间之事虽已处置妥当,但平西王那里不知会不会对朝廷有所不满?”

“在河间时,杨溢之杨总兵临行前曾对臣说会向平西王如实禀报河间之事,想来平西王知道咱们拿下了反贼,只有感念皇上拳拳爱护之心,哪会有什么不满。不过那河间知府着实胆大,这样的事情都敢瞒报。也不知他到底藏了什么私心!”

康熙沉吟一声,“你们离开河间的第二日,河间知府便自尽了。朕原想治他一个失察之罪,罚他几个月的俸禄,再将人召进京城。可惜……”

卫肖听康熙这样一说,就知道河间的事,康熙是不知情的。那河间知府要么是个酒囊饭袋,要么就是被江湖义士收买了,或许他本身就是反清复明的势力安插在河间的。

“河间知府玩忽职守,本该撤职查办,他如今畏罪自尽,倒也省事。”

康熙点点头,随即将这事抛开,“你捉到了台湾郑家的人,和朕说说,这郑家二公子如何?多隆对朕说你在河间府的城门前硬压着郑克爽剃发,朕听了心中也是痛快得很。”

卫肖想起自己做的事,一时也很得意。“皇上,这郑克爽是郑经次子。此次杀龟大会,郑二公子蟒袍玉带,好不威风。且郑克爽言必提及郑氏,似乎郑氏才是明室正统一般。想他郑克爽不过是个无官无爵的白身,竟也敢身着五爪蟒袍,实在是不知所谓。况且那日在河间府,上千名反贼中唯有郑氏数人未曾剃发,臣想既然这些人身在我大清国土之上,岂能不尊我大清律法,故而为他们剃发。”

康熙哈哈一笑,“好你个卫肖,这种法子也只有你能想得出。”忽而皱眉,“台湾甲士十万,麾下还有天地会这等江湖势力,实在是我大清心腹之患。此次反贼云集,那郑克爽不过是郑经次子,便有一呼百应之势。若是郑氏从台湾起事,一时片刻倒也难以应付。”

卫肖道:“皇上曾说过,先平三藩,后灭台湾。且臣听闻郑氏二子争位,早已闹得水火不容。那郑经应付自家事尚且不及,又怎会轻易起兵。臣观郑克爽行止,俨然将自己当做郑氏世子。今次杀龟大会上众人推举陈近南为锄奸盟总军师,而郑克爽只是一个小小的省盟主,当时郑克爽便已面露不满。且陈近南深受郑经倚信,手中握有天地会这等势力,又是郑克臧岳父,必不会为郑克爽所用。而今郑克爽又为朝廷所擒,只要我们谋划得当,必能从中取利。”

“你打算如何做?”康熙颇感兴趣,“朕听说郑克爽深受其祖母吴国太的宠爱,也正是因吴国太在背后支持,所以郑经才无法立郑克臧为世子。”

“这些时日,臣一直在暗中观察郑克爽,此人虽有大志,但眼高手低,且气量狭小,睚眦必报。若是郑克爽知晓自己被抓后,陈近南不仅不设法营救,其手下的天地会还在京城中推波助澜,意图将他置之死地。如此一来,待郑克爽回到台湾,必会报复陈近南,甚至就此引起郑氏内乱,也未可知。”

“这倒是个好法子,不过天地会在江湖中颇有声威,且其在京城一带实力不小,朝廷虽多次追剿,却收效甚微。你今天大张旗鼓的将一干反贼押回京城,只怕今夜便有人前来劫狱了。”康熙想起数年前天地会的那次行动,心中不由得担忧起来。

卫肖道:“皇上若是听完臣的法子,必不会有这忧虑。”

“快和朕说说,你想到什么好法子?”

卫肖顿了顿,“昨日,臣以皇上的计策,在回京路上放走了贼酋。当时臣收到消息,江湖之中各大门派均派出高手往京城方向而来,臣想,若是将一干反贼全部带回京城,且不说如何关押,单是每日防范高手们前来劫囚,便是一件头疼的事。是以臣想起当年沐王府反贼冒用平西王之名杀进皇宫之事,效法皇上当年的计策,放跑了一干贼酋。果然,回京时一路之上均是风平浪静。”

说到此处,卫肖看了一眼康熙,接着道,“臣原只想放走一干武林中人也就罢了,毕竟这些人武功高强,又是武林耆宿,一旦他们被朝廷抓住的消息传出去,引得江湖动荡就不好了。谁曾想,那郑氏门人竟也浑水摸鱼,将郑克爽救走。臣原想着派兵追捕,后来又一想,这郑克爽跑了不正是个好机会。”

“哦?你倒说说?”

“正如臣方才所说,郑克爽此人睚眦必报,此番被抓后虽然被救出,可救他的人却是他自己从台湾带出的家将,而不是天地会的人。这次杀龟大会上却又不止天地会一个堂口的人在场,那夜众人出逃时,也唯有天地会的人尽数逃出。今日臣回京时已经派人在江湖上放出消息,此次一干义士得以脱险均赖天地会之功。想来今日之后,天地会在江湖中的声威定会无人能及。”

康熙一击掌,“好你个卫肖,朕接到奏报时就觉得不对劲,你怎么会将郑克爽放走,原来竟是打着这样的主意。”

卫肖轻抚下颌,“这都是臣在皇上身边,时时受皇上教导之功。”

康熙有些兴奋,“依你所言,那郑克爽逃走也有一日了,不知他此时是往京城来,还是回台湾去了。”

“臣想,那郑克爽此刻必定是心急要赶往台湾。”

康熙点点头,“既如此,天地会的功劳更要大力宣扬,务必要让江湖中人都知道,从朝廷手中救人的是天地会。他们做了一件大好事,怎么能不让人知晓呢。”

康熙越想越觉得此事可行,“朕听说天地会在直隶一带的堂口叫做青木堂,由一个姓韦的香主统领。你便为这位韦香主大大地扬名,叫大家都记得他的功劳。”

卫肖听见这话,不由得一噎,心中却是思绪不断。“既然如此,咱们不如再给这位韦香主贴点金。”

康熙好奇道:“你还欲如何做?”

卫肖怪笑一声,道:“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在江湖上声威极盛,若是大家伙儿知道从官兵手中救人的韦香主便是这位陈总舵主的爱徒,必会对陈总舵主更加赞誉。而台湾郑经想来也会对这位陈军师更加器重。”

“如此甚好。不过,天地会如此胡为,若是朝廷毫无动作,恐怕平西王那里不好交代。”

卫肖忙道:“是臣思虑不周。前番在河间时,臣同云南总兵杨溢之并多总管已杀了不少反贼,路上又放走了些,如今押到京城的也不过只剩下数百人了。”

康熙道:“朝廷总要做出个姿态来告诉天下人,平西王为我大清劳苦功高,如今有人要害他,朝廷定会为平西王做主。”

“皇上说的是,既如此,明日早朝,臣便请旨将余下反贼身送西市,枭首示众。”

当下,君臣二人定下计来,只待第二日过了明路。

支棱起来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2章 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侯非我意 一任风云起(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