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复南冠gl > 第240章 第二百三十九章 施惠非无念 云烟淡初心(十五)

杨溢之等的就是卫肖这句话,他当即答道:“小人以为,有杀龟大会在前,反贼必然小心谨慎,不会泄露行踪。如此,敌暗我明,我们能做的只是加强防范,防止反贼趁乱里应外合。”

“说的不错,这些反贼的处置着实是一件难事。”卫肖顺着杨溢之的话往下说,“若是普通人犯,何须用到两千骁骑营官兵。”

多隆这时也犯起难来,“卫兄弟,你有何高见?”

卫肖伸手一指杨溢之,“杨总兵既然在我二人面前提起此事,想来定有良策。”

杨溢之道:“小人哪有那么大的本事,这计策说来还是卫大人出的。”

“哦?”多隆奇道:“卫大人方才说的话,你我都听见了,本官怎么不知道卫大人出了什么好计策?”

杨溢之一笑,“卫大人的计策不是今早就出了吗?”

卫肖啪啪一拍手,“看来杨总兵做监斩官做出滋味来。怎么?还要再杀!”

杨溢之道:“皇上既已下发明旨要卫大人严惩反贼,如何处置自然由卫大人决断。”

皮球被踢给了卫肖,可卫肖也不是吃素的。“话虽如此,可本官也从未处置过人数如此多的反贼,这一时还真拿不出办法来。”

多隆和卫肖待久了,一个眼神便能明白她的意思。“卫大人说的不错,此事干系重大,我看咱们还是将反贼押回京城吧。卫大人出具钦差手谕,从地方州府借调兵员。反贼武艺再高强又如何,我官兵数千难道还不能看住区区几百人犯!”

杨溢之见卫肖似有意动,忙劝道:“卫大人,多大人,我大清雄兵无敌,自然无所畏惧。只是反贼诡计多端,此去京城路途遥远,纵使官军守卫如何严密,也难免会有纰漏之处。为防万一,还是将反贼就地处决为好。”

卫肖犹豫道:“二位说的都有些道理,本官实在难以决断。”

杨溢之再接再厉,“卫大人,就地处置反贼乃是明智之举。大人当初随皇上擒拿鳌拜,就因皇上一念之仁,以致鳌拜逆贼险些……”

“杨总兵!慎言!”不等杨溢之说完,卫肖就急忙打断他,边上还有多隆在,卫肖可不保证多隆会不会因为杨溢之的一句话而多想。

杨溢之自知失言,却还不甘心,“二位大人,前车之鉴尚在,反贼不除,必然危及江山社稷,望二位大人三思。”

杨溢之言辞恳切,纵使知道他是为了铲除吴三桂的敌人,多隆也不得不多想一层。“卫大人,您是钦差正使,此事该由您决断。”

“杨总兵,你的意思我明白。只是此事干系重大,本官必然要上报皇上。何况本官只是区区一个江南巡阅使,有些事情实在……”

闻言,杨溢之脸上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卫大人,您是皇上跟前第一得用之人,事急从权,想必皇上知道了也不会怪罪。我家王爷也会上书皇上替卫大人请功。”

“都是为了大清和皇上,职责所在,谈不上什么功不功的。”卫肖可不认为自己和吴三桂扯上关系能有什么好处。

杨溢之碰了个软钉子,见卫肖油盐不进,转而去求多隆。

“卫大人,杨总兵也有他的难处,这……平西王那里是不是?”多隆原本已决定不插手这事,却也架不住杨溢之连番哀求。

卫肖还不知道多隆的性子,他定是被杨溢之许诺的厚礼砸晕了,不过多隆开口也正好让她有了台阶。“也罢,既然多大哥和杨总兵都这么说,为了大清和平西王的安危,本官这就下令将河间府在押的所有反贼一并处决。”

卫肖这话一出,多隆可吓了一跳,要是把反贼全杀了,他们怎么和皇帝交代。“全杀了!卫大人,哥哥胆子小,你可千万别吓我。没有了反贼,咱们如何向皇上交代?”

杨溢之也从开始的感激中回过味来,要是卫肖真这么做了,平西王也落不下好。“多大人所言极是,卫大人一心为公,小人佩服之极,只是大人也该考虑如何向皇上复旨。”

这下卫肖不干了,让我杀人的是你们,不让我杀的也是你们,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让大家满意。

多隆向来是个不愿得罪人的,他见气氛有些尴尬,“这样罢,反贼人数众多,要全部押解进京也着实有些困难。不如将反贼首逆留下,余下从者尽皆杀了。这样,既能向皇上交差,又可安抚平西王。”

卫肖听了多隆的主意,心中暗暗竖了拇指,正要开口,却听得杨溢之连声应和。

杨溢之道:“多总管说的在理。不瞒二位大人,我家王爷自从反正以来,无论江湖民间,对我家王爷均是误解颇深,小人在云南时就曾多次抓捕意图刺杀我家王爷的逆贼。也因如此,我家王爷深受其扰。此次二位大人能替我家王爷诛杀反贼,小人先谢过二位大人,待小人返回云南向我家王爷禀明此间情形,我家王爷必然上奏皇上替二位大人请功。”

卫肖心里不是滋味,杨溢之这顺杆子爬的功力不下自己,向来只有她卫肖仗着自己熟知未来发展占尽便宜,怎么这回栽在杨溢之手上了?

多隆心里正美着,河间大功,即在皇帝面前露了脸,又送了个大大的人情给平西王,这次的好处可是丰厚的很。正笑着,多隆一眼瞥见卫肖,他心里咯噔一下,这位卫兄弟向来是有好处不落于人后的,怎么杨溢之来了之后却连连推却?

“杨总兵,本官也知你护主心切,不过此事你我你我说好都没用,还要卫大人决定了才是。”

“多大哥,你说这话可就折煞兄弟了,方才你与杨总兵所说我都听见了,这主意实在是妙啊。兄弟我自认是想不出这么好的法子,不过此事若要实行还有一个大大的害处。”

杨溢之与多隆对视一眼,俱不明白卫肖所言害处是什么。杨溢之道:“恕小人愚钝,不知卫大人所说的害处是什么意思?”

卫肖道:“你我皆知斩杀反贼有益于朝廷,有益于皇上,有益于平西王,然此次所擒获的反贼多出身江湖,一旦消息传开,只怕监斩之人会立时成为反贼同伙的首要目标,必欲除之而后快。本官虽有心替平西王分忧,可也不得不替自己的身家性命考虑。”

杨溢之道:“大凡江湖门派武功高超者不过几人,大人身为朝廷命官、一品大员,自有卫队随侍左右。届时若有逆贼来犯,只消数百军士定能叫那反贼粉身碎骨。”

“诶,话可不能这么说。江湖上高手众多,招式武功不尽相同,更有人善使暗器,纵使身旁兵甲数百也不得不防啊。” 多隆和卫肖相交多年,哪能不明白卫肖这是在给杨溢之挖坑。“卫大人虽然是擒拿鳌拜的满洲第一勇士,可他是朝廷栋梁,是皇上最为倚重之人,怎可深陷险境!”

听到此处,杨溢之就是再笨也明白了。“二位大人,小人虽只是小小总兵,却也愿为二位大人分忧。”

卫肖一脸的不赞同,“杨总兵何必妄自菲薄,你是堂堂正二品云南总兵,身经百战的沙场宿将,用来对付区区反贼,岂不是大材小用。”

多隆截住卫肖的话头,“卫大人,杨总兵所言也有一定道理。不过,杨总兵,除卫大人所说之外,你方才的话还有一个错处。”

杨溢之道:“请多总管赐教。”

多隆道:“你方才说是为卫大人与我分忧,这话对也不对。你是朝廷的总兵,平西王的部下,若说分忧,也是为朝廷和平西王分忧。”

杨溢之大悟,“小人失言,谢多总管指教。”

卫肖看看这场戏做的差不多了,“既然如此,本官这就下令,除反贼首逆及参与谋划者外,其余从者尽皆斩首,监斩之事就交由杨总兵。”

杨溢之对卫肖行了个大礼,“小人定不负卫大人所托。”

看着杨溢之离去,多隆对卫肖挤了挤眼,“兄弟,哥哥这出戏唱的不错吧。”

卫肖哈哈一笑,“多大哥,方才你我还在发愁如何处置反贼,转眼之间,你老兄就将这个大麻烦扔了出去,兄弟佩服至极。”

多隆也笑,“你我兄弟之间就不必说这些客套话了,方才若不是你一再推却,那杨总兵也不会如此轻易接了这事。”

卫肖道:“杨总兵不是蠢人,今早监斩他必已将百姓的反应看在眼里,他对你我说的话,不过是想让你我出头,好为平西王挡挡风头。”

多隆叹道:“看这位杨总兵也是个聪明人,怎么在这事上不知半点转圜。若将反贼押回京城,其结果也是处斩,不过晚了几日,怎的连这几日都等不及了?”

卫肖暗道:不是他等不了,而是我等不了。“皇上对三镇藩王的忌惮朝野皆知,咱们这位杨总兵对平西王忠心耿耿,生怕皇上会利用这些反贼做文章,所以奋不顾身要替平西王除了这些祸患。”

“这……”多隆与朝中多数臣工一样,认为吴三桂等三镇藩王绝不会反。

卫肖知道他不信,此时朝中诸多大臣都以为吴三桂此生至多求一个永镇云南,任谁也不会想到吴三桂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度起兵。

“兄弟,你在皇上跟前最是亲近,依你看,这平西王是不是……”

卫肖拍拍多隆,“好了,多大哥,平西王再如何也是我大清的藩王,自有皇上节制,咱们还是办好眼前的差事吧。”

多隆道:“有杨总兵在场监斩,卫兄弟大可放心。”

卫肖摇摇头,“咱们还是要先将反贼一一甄别才是。”

多隆道:“反贼人数众多,咱们如何知晓哪一些是首逆?”

卫肖此时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人选,“多大哥可还记得刚到河间那日审讯的小白脸?”

“你是说他!”多隆对那人可是印象深刻,骨头软不说还糊涂得紧,硬是要与卫肖攀亲戚。

“不错,我看那人在沐王府中也算有些地位,想来定是能够指认出反贼头目。”

“若说别人,哥哥我倒不敢夸口,可若是那小白脸,不消半个时辰,我便能将所有反贼头目及锄奸盟十八省盟主的名字给问出来。”多隆的语气净是轻蔑。

卫肖一笑,“多大哥,到时记得将那小白脸带出来单独审讯,不然让他在一群仇人中间,只怕骨头也给撕碎了。”

“仇人?哦,哈哈哈哈。”多隆也记起当初皇宫中刘一舟自认是夏国相的侄子一事。

“另外还有一事,这反贼之中有不少女眷。我看……”卫肖其实不想过多的暴露自己的心思,但人却不可不救。

“卫兄弟说的不错,咱们到底是正经官军,怎能如草寇一般罔杀无辜妇孺。”多隆露出一副纯洁无比的笑容,看向卫肖的眼神里分明写着我懂得三字。多隆对卫肖所虑全然不知,任他想破脑子也绝猜不到深受皇帝倚重的大清第一能臣会是天地会的香主。

最早的时候,只是想写一本鹿鼎记同人,也没想着说要发出来啥的,所以取名就很随意。后来写得久了,读者也多了,就觉得原来的名字有些对不起这本书。

某日逛贴吧时看到有人嫌弃我这新书名,说南冠有囚徒之意,不合文章,应该改为《复衣冠》更合适。在此解释一下,最初我也考虑到这一层意思,取名为《复难冠》,后来想想还是决定取名为《复南冠》

复南冠这三个字,南冠即楚冠,周时扬州为楚地,南冠二字也算是合了卫肖的出身。自晋代五胡乱华,汉人衣冠南渡,再有清朝入关,朱明朝廷逃往南方,传统意义上的正统汉文化也就迁往南方,此处南冠二字应该拆开解读。再有南冠一词有囚徒之意,卫肖从一介草民到纵横朝堂,不论身处何处,都脱不开命运的囚笼。因此称为复南冠。

PS:其实作者君纯粹是嫌弃原来的名字没有创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0章 第二百三十九章 施惠非无念 云烟淡初心(十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