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复南冠gl > 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 王孙自归去 威权折宿将(二)

康熙在御书房里听到卫肖求见,赶紧将她叫进去,“你小子不在府里好好呆着,来见朕做什么?

卫肖嘿嘿一笑,“这不是我想着过几日就要去福建,又见不到皇上了,心里想念你,就来看看。”

康熙哈哈大笑,“小桂子真会说话,朕看你娶了亲之后是越发会说话。昨日母后还和朕说你在御花园里对着建宁和蔡家小姐不假辞色,原以为你就是个冷淡的,没想到却是对别的女子用情至深。”

卫肖见康熙提起那日御花园之事,笑道:“太后和皇后在后宫召见女眷,臣无故乱入可是大大的不妥。再者,臣已经恢复身份,于诸位公主小姐来说算是外男,自然要避嫌了。”

康熙点点头,“你这样知礼很好。朕身边得用的人虽然有不少,可朕只信你一个。虽说你的出身不好,但你与朕是自小的交情,再者朕用人向来是不问出身的。”

卫肖道:“臣自小与皇上一处,知道皇上有皇上的难处,臣位卑言轻,不能为皇上多做什么,只能肝脑涂地,报效皇上。”

康熙一拍桌子,“说的好,小桂子,你虽然是内廷出身,却是海大富亲自调教出来的。海大富深受父皇信任,你既然是海大富选中的人,万不可丢了他的脸。”

卫肖拍拍胸脯,“皇上,不是我吹牛,虽然海公公的本事我只学了一分,可海公公对顺治爷、对皇上的忠心我学的也不差。”

“好,朕就知道你不会让朕失望。当初清凉寺中父皇对你也是赞许有加。朕也许会看走眼,难道父皇还会看错吗?”说到这里竟是皱起了眉头,语气也不复方才那般柔和。

卫肖听出康熙话里有话,问道:“看皇上这样烦恼,难道是朝中有人因为微臣的事上书了吗?”

康熙从御案上找出一本奏章,递给卫肖,“你可还记得当初为朕讲经的那位师傅,原本他已归省在家,朕看他可堪一用,今年春闱时便夺情起复,让他做了内阁学士。”

卫肖看完奏章,眉头也皱了起来,不过很快又舒缓开来,对康熙道:“陈大人身为人臣自然有劝谏的职责。何况臣入朝也不过两年,资历浅薄,却又深得皇上信任,做了江南巡阅使这样的高官。陈大人他...他说微臣无才无德,不配做江南巡阅使,这话...也有些道理。”

康熙听卫肖这样贬低自己很不高兴,他冷哼一声,道:“什么资历浅薄,他陈廷敬以为自己是什么人?也敢这样质疑朕!你的功劳别人不知,朕还不知道吗?不说擒拿鳌拜,匡扶社稷,在宫里你就数次救了太后的性命,还有在五台山时两度救驾,这哪一桩哪一件不是赫赫大功?他陈廷敬做了什么?不过给朕当了几天老师,就敢对朕指手画脚了吗?”

看来康熙的火气不小,卫肖默默听他发完牢骚,“皇上,陈大人是正经科举出身,看不起臣这样的下九流出身是应该的。再者,陈大人为人忠直,还记得那时臣陪着皇上读书,陈大人不也是直言上谏?”

卫肖不提这事还好,一提康熙更是生气。“陈廷敬为人忠直?你不用为他说好话,要是陈廷敬当真忠直,那么当初鳌拜欺君犯上之时怎么见他上书弹劾?”

卫肖陪伴康熙读书时正是鳌拜擅杀苏克萨哈之后,当时鳌拜权倾朝野,凡是上书弹劾鳌拜的都被他给弄出了朝廷,当时的康熙皇帝能够做主的便只有在内廷。卫肖又是康熙危难之时共患难的人,陪他度过了孝庄太后逝去后那一段难熬的日子,在康熙心中自然不同于一般臣子。

可以说在卫肖陪伴康熙读书的那两年里,卫肖是唯一一个能够理解康熙的人。当初陈廷敬让康熙不要带着卫肖去上课,这件事在康熙看来,他唯一能做主的内廷里,居然也有人对他指手画脚,不怪康熙不生气。又因为卫肖有心放陈廷敬一马,在康熙面前给陈廷敬说好话,康熙这才忍了下来。

如今数年过去,卫肖早已立功无数,在康熙看来卫肖的官位是实至名归,该不会有人反对才是。可偏偏满朝上下那么多大臣,陈廷敬一个都不弹劾,偏偏上书说皇帝给卫肖封的官不对。这在康熙看来就是陈廷敬挟私,这道奏章不是陈廷敬说卫肖的不是,而是在说他康熙皇帝的不是。

卫肖正想着该如何回答,值守的小太监提醒道该传膳了。康熙虽然生气,可到了时辰吃午饭,暂时放下这事招呼卫肖一起。

虽然陪着皇帝吃饭,可卫肖心里也没停下思考,要说这位陈廷敬陈大人她还是欣赏的,不然也不会让秦先生运作,在陈廷敬归省后又被夺情起复,让他做了内阁学士。可这陈廷敬不买卫肖面子,两次和她作对,康熙八年那次就算了,毕竟那时她的身份只是个太监。这次却不能就这样算了。

饭后,二人又呆在御书房里,“小桂子,你说陈廷敬背后是不是有人指使?”康熙越想越觉得这里面有阴谋。卫肖和朝中多数大臣交好,这事他一清二楚。可陈廷敬为什么偏偏要和卫肖作对,难道他不知道朝中几位重臣,包括皇帝自己都是站在卫肖那边的吗?

“皇上的意思是?虽然江南巡阅使是从一品,可到底是南边的官,臣又兼着京里的差事,定然是呆在京里的,这官也就是为了福建一行,陈大人应该不会为了臣大动干戈吧?”

康熙道:“为了你自然不会,可这背后之人要是冲着朕来呢?”

卫肖听康熙的话里似乎有些怀疑陈廷敬,她虽然不信陈廷敬受人指使,却也疑惑的很,这陈廷敬到底是为了什么?

康熙自顾自分析下去,“你与朕年纪差不多,又是朕的亲信,他们不敢直接冲着朕来,便以你为借口,向朕发难。”

卫肖越听越不对劲,她知道陈廷敬对康熙的忠心是有的,不然李西华也不会这么久都没有搞定他。“皇上,或许陈大人真的是以为臣配不上这样的高官?你知道,读书人总是有脾气的,他一个进士出身,要与我这样的人同朝为官,难免心里不舒服。”

康熙听完不置可否,“这件事朕还要派人好好探查一番。”

卫肖笑道:“那是最好了,皇上定不会冤枉了他。”

康熙又递来一本奏章,这回却是封在一个匣子里,“你再看看这个。”

卫肖看那匣子上还有封条,心知这该是西南的密折了,“皇上,这...臣看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康熙早已走下御座,闻言作势踢了卫肖一脚,“你小子装到现在不累吗?”

卫肖机敏的躲开,哈哈一笑,在丹陛上坐下,看起了奏折。

康熙在她身边坐下,等卫肖看完,问道:“你怎么看?”

卫肖皱着眉头,“这奏章是哪一位大人所上?”

“是贵州巡抚曹申吉。”

“原来是曹大人。”卫肖斟酌道,“皇上,曹大人的为人我是知道的,他到任贵州后贵州大治,政绩斐然。至于奏折上所说王之鼎王大人,臣只知他们父子两代效忠大清,想来该不会做这等糊涂事才对。不过,这件事太大,贸然将王大人押解进京,恐怕引起贵州官兵恐慌,不如就请曹大人和王大人一起进京,在皇上面前将这件事说清楚。左右在京城里,一切都在皇上的掌控中,谁也翻不出天去。”向康熙进言要曹申吉入京,卫肖也是存了私心。

曹申吉在做贵州巡抚之前做过康熙的读卷官,卫肖跟在康熙身边,和曹申吉的关系很不错。鳌拜被擒后,卫肖正式步入官场,曹申吉还曾上门道贺。后来卫肖去少林出家,临行前还向康熙保荐了曹申吉,三月后,曹申吉就被调任吏部右侍郎。等到了康熙十年正月,曹申吉更是升任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贵州巡抚。当时卫肖身在少林,没能见到曹申吉,还深以为憾。如今有了这么好的机会,她自然不能放过。

康熙早在向卫肖问策之前就已经问过朝中几位重臣,心中有了主意,此刻又被卫肖这么一说,更是坚定了心中的想法。当下起身写就一道敕书,命人送往贵州,要曹申吉与王之鼎进京述职。

康熙的事已经说完,可时辰却还早,卫肖不能就这样走了。“皇上,昨儿个我去康亲王府上喝酒,遇见了一个人。”

康熙狭促道:“哦,你遇见了什么人?莫不又是哪一位漂亮姑娘,要朕给你做主吧!”

卫肖挠挠头,“皇上,你就别笑话我了。小桂子有几斤几两,你还不知道吗。”

“那你倒是说说,究竟是什么人?”

卫肖拉着康熙坐下,“这人倒也奇怪,明明是南边的官儿,却在京城呆了好几年。”

康熙一听就知道是谁了,“你说的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

“正是。我听索大人说这位施提督可是打败过郑森的人。”卫肖叹了口气,“这位施提督也真是可怜,家里人都被郑家杀了,就算他打败了郑森又怎么样?郑森还好好的在台湾埋着呢!”

康熙笑道:“你什么时候这样悲天悯人了?要不是郑成功杀了施琅的家人,他又怎么会投降我大清。”

大概和九难师太...不对,是长平公主,和长平公主在皇宫幽会...呸,是...是什么来着,反正就是那什么吧,之后,就要启程去福建了,然后就双儿来了,然后...是带双儿去福建,还是...让双儿去京城?京城!!!那一定是个悲伤的故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 王孙自归去 威权折宿将(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