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富民强国才是王道 > 第4章 破局

富民强国才是王道 第4章 破局

作者:文理风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17 07:33:08 来源:文学城

“欺人太甚!”

槐树下,刚撑着身子起来的冯良建,看到儿子抱回的几匹绢,登时又气倒了。

“天下岂有这样聘士的,几匹绢,这哪是聘,这简直是羞辱!”

丽娘忙过来扶着冯父,劝道:“郎君莫气坏身子,天下谁不知道刘家父子最讨厌读书人,他能肯下聘已是给面子,东西虽然少了些,可也说的过去。”

冯良建看着眼前的几匹素绢,只觉得扎眼,挥挥手,打算让丽娘拿下去。

丽娘怕冯父再被气到,忙抱着素绢进了屋。

冯父又骂了几句,这才心口舒坦了些,就看到儿子愣愣的站在旁边,还以为儿子心里也不好受,顿觉失言,忙心疼的拉过儿子。

“道儿,你也别心里不舒坦,就像你姨娘说的,那刘家父子素来就这个德行,听闻以前被聘的那些文士,也没见刘家父子真以礼相待过……”

冯道这才回过神来,“父亲,刘守光喜武将不喜文人,这整个幽州地区就没有不知道的,儿子并未因为此时而伤怀。”

“那你怎么闷闷不乐?”冯父关切的问道。

“儿子并未闷闷不乐,只是觉得事情有些不对。”

“不对?”

“嗯,儿子刚才一直在想,儿子为什么会突然被聘。”冯道摸着下巴很是疑惑。

“自然是我儿才德兼备,才被……”冯父突然停住,也察觉出不对劲。

他儿子确实有才也有德,可他当年因为京城的事被吓破了胆,哪里敢让儿子再去进京考科举,所以他儿子至今还是个白身,别说在幽州,就算在瀛洲,出了景城只怕也没人听过他儿子的名头,那他儿子好好呆在家里,怎么就突然被远在幽州的卢龙节度使公子聘了呢?

“是不是孙县令提起了你?”冯父想起素来对他儿子很是欣赏的本地父母官。

冯道摇摇头,“不可能,孙县令一直待我如子侄,刘家父子是什么人,这些年在咱整个幽州地区做过多少丧心病狂的事,孙县令比你我更清楚。”

冯父点点头,孙县令一向对他儿子多有维护,肯定不会害他儿子,更何况,孙县令还想……

冯父看了一眼毫无察觉的儿子,唉,他儿子怎么一点也不开窍啊!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冯父也想不通。

“应该是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缘故,”冯道想了想,可惜他知道的太少,又对这位使君公子除了道听途说没什么了解,最后只能作罢。

“其实这事倒还不是最要紧,今天来的那位将军,居然让儿子不用去见礼,直接去沧州转运粮草。”

“哪有不去见主公就被支使到一边的。这也太无礼了。”冯父顿时气愤的说。

冯道看着他爹这时还在关心这个,不由扶额,“爹,见不见那位公子有什么关系,反正那位公子也不是讲礼法的人,您不觉得儿子遇到大麻烦了么?”

“麻烦?”

“叫儿子去沧州转运粮草,却一不给人手,二不给信件文书证明身份,儿子甚至连管这个的是谁都不知道,您觉得儿子去沧州该找谁?而且儿子虽然在乡里,却也曾听过刘使君两位公子不合的传言,如今二公子派儿子去大公子那转运粮草,大公子不阻拦也就罢了,难道还能指望其配合,到时万一延误了粮草转运,那可是军粮,是要军法处置的。”

冯父这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顿时急,了,“怎么会这样,这哪是派差事,这分明是让你去送死!”

“儿子也想不明白,儿子要是官场上人,不小心得罪了谁,被这么派遣也情有可原,可儿子不过一布衣,又素来与人为善,儿子也想不通这事怎么会砸到儿子头上。”

冯道摇摇头,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不过现在最要紧的是如何去转运粮草,这事要做不成,儿子只怕性命难保。”

冯父登时慌了,一把拽住儿子,“快,去收拾东西,咱们现在就逃!”

说着,冯父就喊屋里的丽娘,“丽娘,快,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收拾一下。”

他就一个儿子,家丢了可以再建,可儿子要没了就真没了!

逃跑经验丰富的冯父当机决定三十六计——跑为上计。

看着他爹眨眼间做出抛家逃命的决定,冯道突然明白当年黄巢之乱时,京城大臣百姓足足死了八万,为何他爹却能带着两妇孺逃出来,光这份舍弃家业的决断,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只是,这不是光跑就能解决的事……

冯道忙拦住他爹,“爹,如今不比之前,之前是皇帝先逃了,所以爹您虽为逃官,也没人追究,可儿子如今对的是使君的公子,若儿子逃了,以后只要□□在幽州一日,你我父子再无回家的可能,可冯家村是咱们的根,祖坟祠堂都在这,怎么能像在京城那样轻易舍弃,况且就算跑,如今外面兵荒马乱,咱们又能逃到哪里去?”

冯良建今年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何尝想四处奔波,只是如今事关儿子,反而安慰儿子道:“道儿你不用担心,你外祖张家原是京城世家,后来因黄巢之乱迁到江南去了,现在在杨公杨行密治下,听说你大舅已经在杨氏府中任幕僚,咱们去投奔他,虽然咱们这么多年因为战乱断了来往,可你是他亲外甥,总能得一丝庇护。”

这事他倒知道,虽然当年天下乱的很,可他大舅知道他出生后,还是托人送来他母亲的祭礼和一个长命锁给他,想来是和他母亲关系极亲的。不过,如今事情还到不了要去投奔他舅舅的地步。

“爹,舅舅虽然疼我,可江南毕竟路途遥远,如今天下战乱不断,谁知道路上会发生什么,再说儿子想了这么一会,觉得事情未必就到了要逃的地步。”

“那是转运粮草,咱家一无人脉,二无钱财,如何能使得动人……”

“虽然看着艰难,但未必没有办法,儿子决定明天去孙县令那打听打听。”

冯道说着,从榻上拿起那卷没看完的书,朝自己院子走去。

“对了,还有孙县令,”冯父突然想起那个老家伙,那老家伙可是世家出身,要是他能帮忙,儿子肯定没事。

冯父忙抬头找儿子,打算陪儿子一起去求人,结果却看到他儿子拿着书正要回院子,疑惑道:“你要去哪?”

“回院子看书!”冯道随口说。

冯父瞪眼:“这火烧眉毛了你还看什么书啊!”

第二日

冯道婉拒了非要陪着他一起去的冯父,换了身衣裳,拿着昨晚看完的书,朝县衙走去。

“冯郎君,又来看书?”

县衙门口,两个闲着没事的衙役正肩靠着肩唠嗑,看到冯道走过来,笑着打招呼。

“原来今日是两位大哥当值,”冯道笑着拱拱手,问道:“明府君可有空?”

“有空,这些日子大家都忙着夏收呢,谁有空打官司,明府君都好几日不曾升堂了,还告诫我们没事别出去,哪怕有官司也让他们夏收完再来。”其中一个衙役说道。

冯道听了赞叹道:“明府君能重农收,轻诉讼,让治内百姓农忙时无劳役之忧,实在可为一方父母官。”

“果然还是读书人说话让人明白,”两个衙役恍然大悟,“我们就知道明府君让我们别出去晃悠是为了百姓好,却不知道好在哪,今儿听你一说总算明白了。”

“明白了还天天偷偷跑出去晃!”一个有些威严的声言从院内传来。

紧接着,一个四十多岁,留着胡须,穿着官袍的男子迈着八字步从里面走出来。

“可道见过明府君!”冯道拱手见礼。

孙县令瞪了两个衙役一眼,转头看着冯道,脸色立刻好了很多,和蔼的说:“你来了。”

冯道拿出书,双手呈给孙县令,“前日借了明府君的孤本,昨日刚好读完,今日特来还书。”

孙县令拿过书,笑着问:“今日可还借书?”

“今日学生不借书,不过有一事想请教明府君。”冯道恭敬的答道。

“奥,什么事?”

“事情有些重要,还请府君让进府一叙。”

“那你跟本官来吧!”孙县令转身朝后院走去,冯道忙跟上。

孙县令一家就住在县衙的后院,因冯道经常来,孙县令也没带他去见客正堂,直接带他去了书房。

两人在书房坐下,孙县令就问道:“你想请教什么?”

冯道靠近孙县令,低声问道:“学生想问一事,义昌节度使刘守文最信任的幕僚是哪几人,其中谁最爱惜名声?”

注:①明府君:唐朝对县令的尊称。

②唐朝末年大臣都是神级逃跑健将,原因:不会逃跑的死了。唐朝皇帝从唐玄宗开始,那就是跑神转世,一遇战乱、农民起义、兵变……二话不说立刻逃跑,而且唐朝皇帝跑得特别自私,为了不让叛军追上,逃跑从来不通知大臣百姓(带人多了累赘),所以一遇兵祸,大臣(尤其是文臣)百姓一**死,本文第一章就是黄巢之乱时,唐僖宗独自逃跑,导致整个长安被杀大臣百姓达八万人,而且别以为他只跑了一次,他跑了三次,也就是光他在位,大臣就死了三批,其中还包括宰相,所以不要奇怪唐末和五代的大臣为什么忠君思想这么低,实在是当弃子当着当着就习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破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