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富矿 > 第232章 温度很重要

富矿 第232章 温度很重要

作者:总是觉得累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1-03-07 04:15:27 来源:转码展示1

杨东升一愣,看了看刘兴邦,感情这家伙知道自己刚才说了什么。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说那些话?

忽然杨东升想起一件事,刘氏兄弟投资炼焦厂,连张老板的钢铁厂都无力收购,哪还有钱买煤矿?

刘兴邦今天过来的目的就是搅局。

杨东升被众人对这两座主焦煤矿井的热情一时迷住了眼睛,出了一记昏招。

杨东升必须重新估价,希望自己之前做的工作没有白费。

回到家,两个人已经在家等候杨东升多时了。

“姜科长久等了!”

除了姜科长,一同来的还有一个50岁左右,一脸老实巴交模样的人,经姜科长介绍,这人就是负责酿酒的老师傅。

“杨总真的打算将酒厂、月饼厂独立出来?”姜科长开门见山道。

“当然!酒和月饼本来就跟煤炭不沾边,原本就不应该在一起。现在连国营企业都开始把幼儿园、医院独立出来了,我们民营企业更不应该这么死板!”杨东升喝了一口茶,“更重要的是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酒厂未来必定大有可为!只要做得好,未来必定会成为公司一项重要产业!”

杨东升说完,看着姜科长和老师傅。

出乎意料之外,两人没有因为杨东升承诺把酒厂发展成为公司的重要产业而高兴,脸上反而泛出了一丝忧愁。

“我有什么地方没说到吗?”杨东升问。

“咳咳!”姜科长轻咳了一声,“杨总,现在水的问题是解决了,不过水只是一方面,酿酒还需要小麦和高粱,小麦用来制曲,高粱是我们酿酒的主要原料。”

“这个没问题!你们还不知道吧?去年我种了好几万亩地,今年可能还会再翻倍!”

“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化肥会影响高粱的口感,农药进入酒浆后,会影响酒的品质!”

“我种庄稼从来不撒化肥,更加不用农药!”

姜科长和老师傅对视一眼,点点头。

杨东升趁机建议,“我觉得有机会你们可以去茅台镇看看,把他们酿酒方法学回来!”

不就是水质和泥土成份吗?

不信我调不出来!

让你股价那么贵!

“杨总,茅台是酱香型的酒,我们的是浓香型!类型不一样,酿造过程也不一样!”

“我们为什么要做浓香型,不做成酱香型?”

“其实我们以前也尝试做过酱香型!但浓香型是中温大曲,1斤高粱大约可以出3两酒,生产周期是90天。酱香型是高温大曲,1斤同样品质的高粱只能出2两左右,酿制过程大约需要1年。生产成本太高,时间上也来不及!”

“一年时间不算很长,2两和3两差的也不算很大!”杨东升心说只有能做出茅台,这点差距不算什么。

“杨总,酵母最适宜的活动气温是25至35度,温度过低发酵慢,过高酵母又会死亡。理想的储藏温度是15至20度,温度过高,酒精挥发会跑味;温度过低,又不利于老熟。存储过程中还要求恒湿,相对湿度要在70%左右。咱们国家最着名的几家酒厂都在黔、川,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那边在端午踩曲,重阳下沙投料,温度合适!咱们瓜州高粱收获后,就已经离入冬不远了,温度和湿度都不合适。往年都是矿上免费提供90天的煤炭,现在您又要把酒厂独立出来,如果外购煤炭取暖,成本就大了。”

原来是担心独立出来之后,没有免费的煤炭用了。

“酒厂、月饼厂独立出来,确实不应该再免费用矿上的煤炭了,以后用煤要走市场价!”

姜科长和老师傅听的心里着急,“杨总……”

“不过以后矿上要酒和月饼,也应该走市场价!而且你们放心,虽然我让酒厂、月饼厂独立出来,也不可能一上来就完全自负盈亏!”

姜科长和老师傅这才放心。

杨东升继续道,“其实我之前就有一个想法,既然地表温度不合适,为什么不把酒厂搬到地下去?我们井下现在有很快多空巷道,那里的温度可是一年四季都恒定的,而且各个区域的温度还不一样。他们不是端午踩曲,重阳下沙投料吗?咱们一年四季都能投料生产!”

“可是酒厂工人没下过井,我怕他们会不适应!”姜科长忙道。

“下井这事就是一回生两回熟!这样办,地面的酒厂继续保留,愿意下井的,每一个班我加2块钱的补贴!”

“井下的煤尘不会进入原料里,影响品质吧?”

“咱们煤矿是晚上生产,煤尘和瓦斯浓度高,白天检修,煤尘和瓦斯浓度低,到时候再加个水幕,煤尘至少不会比地面酒厂高!”

见杨东升是铁了心要把酒厂搬到井下,姜科长也无话可说。

杨东升见状劝解,“你们也不要太担心,咱们是低瓦斯矿井,从来没发生过瓦斯爆炸,大巷就相当于地下隧道,很安全。那里最薄的地方也是几百米厚的岩层,想跑味都没地方跑。”

“杨总,您去年种的麦子和高粱现在还有吗?我能看看吗?”一直没说话的老师傅这时忽然开口了。

“当然可以!”

杨东升叫周影找了些剩下的小麦、高粱。

老师傅抓起一把,凑到阳光下看了看,又捏起几粒尝了尝,“好高粱,好多年没见过这么好的高粱了!”

“我听说茅台用的是一种叫红缨子的高粱,要不然明年我也种一点那种高粱,如果气候不合适,我们也可以去黔省买!”

“不用,不用!”老师傅连忙摆手,“南方的糯高粱吸水率好,糊化率高,黏稠度合适,酿出来的酒也香,确实适合酿酒。但是咱们本地产的粳高粱出酒率更高,发酵更充分,也是有自身优势的。而且我们多年来都是以瓜州本地高粱为原料,摸索出一套酿酒方法,猛然间换一种高粱,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操作。”

杨东升心说还有这原因,“我就不瞎指挥了,我预计年后各种证照就能下来,你们要做好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