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浮华玉台 > 第10章 第十章

浮华玉台 第10章 第十章

作者:九月时五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7-12 10:02:38 来源:文学城

自从去了一回书房,回来后翡玉简直元气大伤,连着许多天都不敢再去前院,生怕碰见陈慎和陈裕。

好在陈慎没有找她麻烦也没有告状,至于他是怎么把陈裕给应付过去的,就不得而知了。

翡玉当然是不知道,这事让陈慎自个给顶下去了。

陈慎也是没想到,这位表姑娘看着温温吞吞,竟然能做出如此跳脱之事,要是她偷看春宫图册的事情被传扬出去,于陈裕而言,不过家里一顿训斥敲打而已,可与女子而言,便是毁了闺誉名声的大事。

他毕竟是个男人,被陈裕笑话两句也无伤大雅,所以当陈裕震惊的看着他手中的书卷时,他也只是含笑说了句,“裕兄弟有这样的好书,怎可一人独享,也不拿来与兄长一同消遣消遣?”

陈裕闻言便哈哈一笑,拍拍他的肩膀道:“兄长若是喜欢,拿走就是。”

陈慎自己细想想,倒也不是想偏袒那位表姑娘,只是可怜她如今寄人篱下,还被自己的姑母诓过来奉承陈裕,若是再因此事被人耻笑,她在陈家该如何自处?

翡玉根本不知道这些,心里也没念着陈慎的仗义,反倒觉得自己有个把柄拿在他手里,更是不敢面对他了。

幸而平日里两个人也见不到,就有那么一次,陈慎刚给世子夫人请完安出来,在北边廊庑那里遇见了翡玉和陈宝儿并肩走过来。

翡玉一看见他,就跟鬼见了无常,老鼠见了猫一样,立刻逃之夭夭。

到了六月下旬,长安伯府接到了穆家老太君办寿筵的帖子。

穆家是内阁重臣,当今圣上重文轻武,提携新贵,掣肘世族,其中为首的章许穆三家如今正是炙手可热,几乎是连手把持了内阁,在圣上跟前份量极重,连嘉良侯府这样的极煊赫世族也要避其锋芒。

圣上在做太子的时候就不满意这些世族爵位世袭,权倾朝野,拿着岁岁不断的俸禄,占着最好的田地房屋,却一味只知道享乐,干不了正事,就像依附于国家的吸血蚂蟥,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后来圣上登基,更是着力于削减世族势力,提拔真正有学识能力的新臣,只是各家世族自大周开国起便存在,想要彻底覆灭岂是一朝一夕之事,便是圣上也无法不动兵戈的解决,既无法彻底除掉,只能不断打压。

在诸家世族之中,以嘉良侯府和长安伯府最为通透,为保百年基业,甘愿断臂求存,将朝廷赏赐的良田全数献还,自请削减俸禄以充军饷,更带头请旨族中子弟不再受家族荫封,与众学子一同参加科举,就是这般决绝举措,才在圣上跟前留了一些情面。

在世子爷那一辈儿,倒还能沾上些爵位的光,可到了陈裕他们这一辈儿,除了陈慎这位将来会袭爵的嫡出长子,其余所有人都无法再依靠家族获得官位,他们只能与平民之子一同考科举,所以即便陈裕连着几年都没有考中,他也只能一考再考,因为不考,他就进不了官场,失去了前途。

如今京城最盛的风气便是世族与清流文臣缔结姻亲,文臣倚仗世族的基业,世族指望文臣的前途。

现在最为抢手的章许穆三家,也唯有穆家是三朝元老,自老太爷起就入朝为官,其余两家皆是本朝后来居上的的新秀,而穆家为了向圣上表明家族的忠心,从不与世族联姻,不止如此,更是将家中的嫡长孙女嫁入东宫为良娣,与皇族的姻亲,便是穆氏一族的忠诚最好的象征。

宅院里的女人们自是不管这些,就像林秋华从来只会恨陈裕脑子笨中不了举,而不在乎他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逼着自己去考举。

接到了穆家的帖子,林秋华立刻就急着把陈宝儿叫过去,要给她裁布做新衣裳,沾了陈宝儿的光,翡玉也得了几匹料子做衣裳,四房的庶女陈霜也得了两匹。

林秋华把一块桃红色莲花细纹的料子往陈宝儿身上比划,表情十分兴奋,“这个好,这个好,显得人精神。”

陈宝儿倒是没她亲娘那么有兴致,只是想着终于能出府玩一趟了。

成衣铺子加急赶工的做完了衣裳送到陈家,待到了寿筵那一日,林秋华便敦促姑娘们全都换上新衣,戴上新首饰,一大早就领着她们出门。

府邸大门口停着一溜儿马车,四房的马车在最末,匆匆上了车,林秋华才空下工夫打量了翡玉一圈,才看一眼就皱着眉头道:“怎么又穿这些蓝不蓝绿不绿的衣裳?给你的首饰也不戴,小小年纪不能打扮得鲜亮些?”

翡玉低头看看自己一身水青色的衣裙,这叫蓝不蓝绿不绿?

马车行至穆府,四周车水马龙,宾客云集,翡玉她们一下车就隐没在人群之中,前门迎客的不知是哪位夫人,见到陈家来人,也只顾的上世子夫人说话,管不上后面人了。

一抬头就能看见那块高悬的御赐牌匾,乌木漆金,气韵恢宏。

仁圣大学士府。

这是先帝赐予穆老太爷的称号,亦是赐予整个穆府的荣誉。

牌匾挂在府门正上方,那么磊落清明,迎着日光,亮堂的直叫人晃神。

终于前边来人领路,翡玉和陈宝儿一起走,跟着引路的下人到了女席,按着位子,在林秋华身侧落座。

翡玉和陈宝儿刚坐下就开始吃碟子里的点心和水果,陈宝儿一边吃还一边说:“这鹅油卷都凉了,不好吃了。”

林秋华恨铁不成钢的瞪她,“懂不懂规矩?瞧瞧别家的名门淑女都是怎么做的?”

陈宝儿一吐舌头,转头又和翡玉说话去了。

前边大戏开锣,宴席上也开始上热菜,头一个端上来的是一大块肉,盛在小瓷碟子里,上下左右印着四个朱红色的寿字。

看着像是水煮的,足有手掌那么大,还是一整块的,这是给人吃的吗?

翡玉在心里腹诽,水煮的肯定不好吃,一边在四下寻摸着用什么东西切开。

那些下人上完了菜半天,也不知道拿个刀子过来,最后翡玉只好用刚才切水果的小刀子去切肉。

那肉特别厚,使了大劲儿才切下一小块,搁在嘴里嚼,吃着是卤盐水的味儿。

陈宝儿刚跟旁边人说完话,一扭头看见翡玉在吃那块肉,急忙道:“你怎么吃上了?这个不能吃呀!”

翡玉刚一咕噜咽下去,听见这话差点没呛死,忙灌了几大口茶水,偏头问她,“什么?你刚刚说什么?”

陈宝儿道:“那是福寿肉,只能摆着,不能吃的。”

翡玉盯着盘子里的肉,心想现在吐回去还来得及吗?

正胡乱想着,突然一声脆亮的铜锣敲击惊醒了她。

她抬起头往戏台子上看过去,原来是这场大戏的男角儿上台了。

台上的角儿,画着艳丽的脸谱,扮个俊俏小生的样子,穿锦绣戏服,绘吊眼眉梢,说不清的秾华绮丽,富贵天成,袖摆子随身形打两个圈,嘴里唱着,“哎呀呀真是个天上缥缈地,人间富贵乡。”

正兀自闲逛,忽见前方立一美人儿,再念,“今在此处见佳人,看她翠起峨眉,腻比粉黛,那酥手碧玉镯,金钗吊花翎,唇齿香如蜜,容貌非凡俗,且待我问一问这是哪里来?”

他扮的是个误入仙境的书生,却演出了一股子浪荡风情,像个调戏仙子的纨绔。

翡玉心里呵了一声,真是个登徒子!

不过样子长的是真好,该是京城里的名角儿吧?

再瞧那戏台上,仙子见他大惊,问道:“你这凡夫俗子,怎到这仙境来了?”

那人吟唱道:“小生不知,今日乃京城穆家老夫人寿宴,小生前去贺寿,本在园中游玩戏耍,不想登时飘散来迷蒙细烟,随烟至此宝地。”

仙子听完点头道:“这便是了,穆老夫人积德行善,气象万千,人间簿上有记载,老夫人寿有五百,可见你是沾了老寿星的福气,有缘来仙境一游。”

敢情是拍马屁,这京城的马屁可真不一样。

台下的穆老太君闻言哈哈大笑,穆太太笑着说:“母亲可看出那人是谁了?”

老太君道:“这我可不知道了,不过瞧这孩子的眉眼倒跟咱们家亭哥儿有些像。”

穆太太笑道:“您仔细瞧瞧,可不就是亭哥儿吗?”

老太君又惊又乐,“好呀,我说这猴崽子怎么半天见不着人,竟是扮成唱戏的哄我乐来了。”

台上的小生一拱手,眉目含笑,“恭祝祖母福寿齐天。”

翡玉偏头问姑母,“亭哥儿是谁?”

姑母歪过来悄声告诉她,“穆家的二少爷,穆太太嫡出的儿子穆东亭。”

穆东亭。

翡玉琢磨着,原是这家的二少爷彩衣娱亲。

突然心尖儿一颤,像是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似得,生疼生疼,一瞬间像是有无边的沉重与黑暗如潮水般涌出,压的人喘不过气,半天才缓过劲儿来。

她捂着心口,跟姑母推脱说要去吹风醒酒,而后便离开席位逃窜似的走了。

从席间跑出来,翡玉晕头转向的在园子到处走,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一味只知道走,却怎么也走不出去,就像她梦里那个无边无际的宅院。

她已经很久没有做过那个梦了,自从来了京城,她再也没有做过,原本都快忘了,可今天,青天/白日的,凭白让她想起来。

她在这园子里漫无目的的走,像是走完了一辈子那么长。

不知道过了多久,前边唱戏的人已经下了台子,三三两两的走到抱厦里换衣裳。

翡玉想问路,便跟在他们后面走。

穿过凉亭,是一片碧绿幽深的湖水,缓和圆融,仿若交汇着天与地,融化了时间,沉淀着所有的安宁与沉静。

在湖边,有一个落单的小戏子,站在那里静静看着湖面。

从这走过去的七八个人,戏服都很相似,脸谱几乎一样,打眼瞧过去谁也分不清谁。

翡玉走过去问他,“你知道从这里怎么出去吗?”

小戏子给她指了个方向,没有说话。

翡玉往那个方向看了看,向他道谢,“多谢你了,我迷了路。”

二人错身而过,在天地的注视下,仿佛流转了这缓慢又急促的一生。

那人突然在身后叫住翡玉,回过头去,他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枚小钗,玉兰样式的小银钗,用来固头发的。

他递给翡玉,“是你的吗?”

他的声音,不同于寻常戏子的婉转细润,而是很低沉,很冷冽。

这样的嗓子,也能唱戏吗?

翡玉像是忽然反应过来了,立刻伸手去接,“是我的呢!”

钗子已经拿到手里了,那人的手却还没有放下,凝在半空中,而后轻描淡写的放下。

眼看着前方背影渐远,那装扮浓艳的戏子,才终于又走回湖边,他驻足而望,看着深不见底的湖水,若有所思。

轻轻抬脚,一块碎石扑通落入水中,很明显,这一块被人敲松了。

前世他就是在这里失足落水,身边的小厮也正巧被管家叫走,以至于他落水直至昏迷都无人搭救,等醒来时便看见晏灵君在身旁唤他公子。

而后数年,纷纷扰扰。

一切像是命中注定,又像是执著的抵抗命运。

当他再次回到这里时,却未能想到会在这里看见林氏,看见他前世那红颜薄命的元配。

虽然模样比他印象中的林氏要年轻稚嫩一点,但他知道,那就是林翡玉。

是他弥留之际心心念念的人,此生唯负这一人。

一时间,林氏从前的温柔,隐忍,陪伴,大婚时掀起盖头的那一眼,那清亮羞涩,满怀期待的眼眸,在他的脑海中纷纷扬扬。

无数的念头涌出脑海,喷薄而出的过往险些冲昏他的头脑。

林氏死于永平十二年,死时刚年满二十三,他从蜀州赶回京城为她奔丧,随后葬在穆氏陵园。

永平十五年他任吏部尚书职,永平十七年四月,皇太子急病而亡,时年三十八,内阁众大臣请立太子长子为皇太孙,圣上未允,下旨待内廷长议。

同年七月圣上病故,未留遗诏,长安伯世子陈慎,内阁大臣秦永,贺远平,兵部侍郎许先群等人拥立端王赵显登基,年号泰和。

泰和元年,永安伯世子之妹陈鸾与嘉良侯和离,同年新帝封陈氏为韩国夫人,后封贵妃。

泰和三年,新帝软禁先太子家眷子女,强纳先太子良娣穆氏为妃,群臣哗然,数位言官朝堂直谏,指责弟夺兄妻有违伦理纲常,新帝怒杀十四人止流言。

泰和四年,陈贵妃晋皇贵妃,加封长安伯陈慎为长安侯,同年穆容妃晋贵妃,吏部尚书穆东亭任内阁首辅,自此开始了陈穆两姓不死不休的朝堂之争。

泰和七年,天灾不断,匪寇肆虐,百姓困苦,国库空虚,新帝听信陈慎等臣妄言,下旨强征赋税,内阁众臣联合钦天监以新帝夺位不正触怒天罡以至连年天灾**为由,废泰和帝,拥先太子长子,皇长孙赵麟为帝,幽禁废帝于皇家佛寺,杀长安侯陈慎等权臣三十余人,自此,大周朝廷长达数年的朝堂乱相终于归于平静。

次年春,他奉太后懿旨,亲往巴蜀之地治理瘟疫。

从前多年的积劳成疾,让他的身子日渐羸弱,那一年冬末,他病逝于蜀州。

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昭慧皇太后的同胞母弟,正当英年功成名就的穆家二爷,在风雨飘摇的仁庆元年,亡故。

朝堂纷争,岁月峥嵘,三十七载春与秋,梦醒时分,又重回少年之时。

他抬头望向不远处的锦阁,那里曾经关过发了疯的晏灵君,而现在住着他父亲的宠妾梁氏。

当年林氏故去后,他院里有两位姨太太,姓徐名允娘的那个是他母亲送进来的,他一直忙于公务,无暇顾及后院,徐氏年纪很小,一直是个姑娘,可即便如此晏灵君也不能容忍她,下毒置其体弱残疾,终身不孕,事发后被他母亲打折双腿关进锦阁,一关数年,那时他正在西域与胡人协商两国贸易。

他回来时,晏氏已经病入膏肓,提出想要最后见他一面。

彼时他已是权柄在握的内阁重臣,再见她时,一梦经年,恍若隔世。

晏灵君躲在一架屏风后面,她说不想让二爷看见她难看的样子,想让他永远记得她年轻美丽的模样。

她仿佛知晓自己命不久矣,昔日灵动的嗓子已经摧枯拉朽,在屏风后絮絮的说着话。

她告诉他,许多年前,在河边拉起他的那个人,不是她,是故去多年的二奶奶。

她说,她好后悔,当年不应该退缩那一步,如果她能勇敢一点,或许他的恩人就是她了,或许这份缘分她就能紧紧攥住了,或许这许多年来她就不必如此担惊受怕了!

那天她絮絮叨叨说了很多,他坐在屏风外的圈椅上,轻点着椅扶,耐心听完了她所有的不甘与愧疚。

最后一句,她说,二爷,多谢您这辈子给过我一段无比美好的日子,可惜这些话我至死才敢说出来,二爷,如果有来世,我好想再遇见你,那时我一定会比林氏更快的走到你面前,以后你的眼里只有我一个人。

话至此刻,他才回了她一句,“不必。”

她不再做声,半晌后在屏风另一面低声说,“二爷,你不要生我气,这么多年,我对你是真心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