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峨嵋怎么样了?”姑姑话锋一转,神色又变得严峻。
“现下已然无碍了。师父也已经回来了,师门一切如故。再无恶人敢犯峨嵋了。”
姑姑点了点头,神色和缓许多。
“我随赵家军出征,一心只关注战事,对江湖之事少有耳闻。我还是见到隐仙四剑时才听说峨嵋出事了。我当时焦心,差点弃战赶回峨嵋。为了这事儿,你爹差点将我军法处置。”姑姑说着苦笑了出来。
“后来呢?”
“后来隐仙四剑告诉我峨嵋无事,青城派倒是被灭门了。他们已经派弟子来探访峨嵋了。隐仙师兄们劝慰我,让我以大局为重,安心作战。”说到这姑姑突然有些汗颜,“临阵退战到底会损伤士气的。将无畏死之心,士才无贪生之念。我和你爹均是军中主将。无论什么原因,如果我弃战了,赵家军必定未战先搓了锐气。故而,冷静下来之后,我决定先保国门,再回师门。这不,战局稳定后。我就马不停蹄地赶回来了。”
“姑姑做得对。两弊相衡,当取其轻。覆巢之下无完卵,国家安危重于一切。如若是我,也会如姑姑一样抉择。师父和金师伯会理解姑姑的。”对于姑姑而言,赵家军和峨嵋是一样的,都是姑姑扛在肩上的责任。对于我也是。所以,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无论怎样选择,姑姑都会愧疚和自责。
“还好师门无事。”姑姑只是欣慰地苦笑。“对了,听说江湖上出了一个年轻的女侠,据说是峨嵋弟子,叫…玉面阎魔。” 姑姑半开玩笑地打趣道。“这玉面阎魔该不是双儿你吧?”
“是我师妹。”
“哦?是凤行?”
“嗯!是她守住了师门,峨嵋才得以安然。”
“长江后浪推前浪,雲桥的弟子果然不会错。”姑姑称赞道。
听到姑姑夸奖凤儿我自然是欢喜的。可就在我欢喜之时,姑姑又蓦然抬首,向我问道:“山口的阵仗是你布的吧?”
“是。”我点了点头,“师门被偷袭之后,各路进山入口都在安插弟子看守。可惜师门人手不够,我就在各路进山口布下了阵仗。不懂布阵之法者进不得山的。可如果遇到像姑姑这般懂奇门之术的人,恐怕也是挡不住的。”
“方才我进山时,也着实费心琢磨了一番。看来你这丫头的本领见涨啊!汝等后生可畏。”姑姑称赞道,“你也是雲桥的弟子,你也错不了的。”
“姑姑过奖了。”我被姑姑的夸奖弄得有些不好意思。
“双儿,你欲何去?”攀谈过后,姑姑上下打量着我问道。
“我下山,去寻我师妹。”
“哦?你师妹……”姑姑欲言又止,等待我的回答。
我则将这几日发生的事如实地告知了姑姑。
姑姑听后默然,神情复杂。
“姑姑,金师伯和师父在师门,您上山吧!”我不想让刚刚才压下的伤感情绪再度涌现,也知道姑姑对师门临危之际未能及时回来而内疚,于是我催促着姑姑上山。
姑姑缓缓点了点头。
“双儿,行走江湖,一切皆要小心。”姑姑把缰绳递给了我。“你把追风带上。”
“不,我不带。”我摇了摇头,又探手摸了摸追风的头。“追风是宝马良驹,它的使命是上战场,不是陪我闯江湖。”
姑姑勾了勾唇角,认同了我的回答。而后,姑姑摸出来随身带着的所有银钱,交子,还有一卷绢帛,塞到我手上。而这些我没有拒绝。
我很庆幸下山之前能见到姑姑,尽管只是匆匆地相见。可是这已经足够了。
与姑姑分别后,我下了山。先寻马贩子买了一匹马。折腾了一个上午,我顿觉饥肠辘辘。看看日头,已经将近晌午。于是,我又去了我和凤儿常去的路边摊上,准备草草结束午饭。
我牵着马儿来到那个饭摊。这个饭摊是山脚下的一家三口经营的。这摊主大娘手艺不错,平素我和凤儿来时总是会在这里点些小吃。摊主的女儿与凤儿年龄相仿,每次我和凤儿来时。她都会和我们攀谈几句。
看到我,那摊主女儿甚是热情地招呼道:“姐姐来了?”
“嗯!”我笑着冲她点了点头。
“今日姐姐想吃点什么?”
“给我碗面吧!”吃面相对简单,也是上得最快的。“对了,给我备些干粮。馒头和素包都行。”
“好嘞!”摊主女儿干脆地答应着。
吩咐好之后,我取下行囊,将马儿安顿在面摊旁后,便开始琢磨着北上的路线。
由川北上的路线有两条。一条由川入陕,再进开封。可惜,蜀道难行,难于上青天。另一条就是入湖北进襄阳,再由襄阳直抵开封。而这条路,师父带我和凤儿出游时是经常走的。不出意外,那丫头应该选择后者。当然,凤儿的心思有时我也琢磨不透,她平素恃才傲物,自负得很。如今独自出行,也难保不会去挑战蜀道。
想不出结果的事总会让我烦躁。我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
“面来了。”面果然是上得最快的。就在我焦躁之际,摊主的女儿就将面端了过来。
“姐姐这也是要出远门吗?”这个姑娘又习惯性地和我闲谈。
“嗯!”我轻轻应了一声。今日我是真的没心情与她寒暄。
“嘿!出门怎么不一起啊?前几日你妹妹也说要出远门。平日形影不离的,怎的出门偏偏要分开走啊?”那姑娘好奇地嘀咕着。
“咳咳咳咳……”我刚吞入口中的面还未咽下,这姑娘的话就让我呛住了。
“姐姐慢些吃。”说着这姑娘给我倒了杯水。
“你方才说什么?”我盯着她急问道。
“我说你与妹妹为何分开出行?”那姑娘将茶杯推到我面前。“姐姐喝口水吧!”
我晓得她口中的妹妹指的就是凤儿。
“你说前几日我妹妹来过?”我不可思议地喜道。
“是啊!前几日她一个人下山,也在这里用的饭。我还奇怪为何她没和姐姐你一起来?她说她要出趟远门办些事,你在家留守。对了,那日她也让我们给她备了些干粮。临走时她还说饭钱和干粮钱让我们等你下山时向你讨要。”这姑娘说着汗颜而笑。
嘿!这丫头临走还给我留下了债。
“罢了罢了!我都说了,一顿饭和几个馒头值不得几个钱的,都是常来的客人,赠予人家妹子就好了。你这丫头怎的又对人家姑娘提起此事?”在一旁干活的老婆婆嗔怪女儿多嘴。
闻听母亲教诲,那小姑娘汗颜捂住了嘴。
“没关系的,婆婆。拿了人家东西,自然要给钱的。我妹妹欠的钱我来给,天经地义。”我从怀里摸出一吊铜钱。
“不用不用。这么多年来,你们姊妹俩没少照顾我家生意。几个馒头?几个包子?计较什么。”那老婆婆摆了摆手。
“这当然不行。我妹妹既然说让我还你们,我就要还你们。师父从不让我们欠村民的钱,若是让我妹子知道她欠的钱我没还上?她也定会不高兴的。”我向那姑娘撇了一眼,“我妹子的干粮钱,一会儿连我的饭钱一起算了。”
“嗨,你家小妹也确实脾气刚得很,说不欠他人分文的。”这姑娘说着向她娘瞟一眼。“这……”
“你们姊妹两个倒是一个性子。”老婆婆叹了口气。对着女儿吩咐道, “收下吧!一会儿多给姑娘带些干粮就是了。”
“好。”得了娘的应允,那姑娘收下了铜钱。
只听到老婆婆一边干活一边又闲话道:“姑娘也是准备北上吗?”
“啊?也是?”我听出了端倪,“看来凤儿果真北去了?”
“嗯!是。”我应道。
“既然同是北上,为何不与你家小妹同行啊?”那姑娘又给我端来了一盘包子。
我大喜,看来这母女俩知道凤儿的行踪。
“我妹妹说去哪了吗?”我没有理会她们的询问,而是急忙反问道。
“你妹妹只说要去河南或是山东。她也没说具体要去哪。对了,她不识得路,还特意向我爹爹问了路线。”
这丫头果然是奔着少林和岱宗去了。
“哦?那她走了哪条路?”我又惊又喜。
“她走的……”这姑娘思索了片刻,回头唤向忙碌的老者,“爹爹,你来一下。”
好在此时客人不算多。老者放下了手中的活,擦了擦手走了过来。
“你这丫头唤我作甚啊?”老者宠溺地瞥了一眼女儿。
“爹爹,那日这姐姐的妹妹向你问的路是哪条?”
“那日我讲了半天,你这丫头还是什么也不记得啊?”这老者佯装生气地睨了女儿一眼。可责备的语气中满是宠爱。
“女儿生于斯,长于斯。从未出过蜀川,只听您讲,哪里记得路啊?”
“嗯!这倒也是。现下兵荒马乱的,不宜出门。等过了战乱,我带你们娘俩出去好好转转。”这老者一脸慈笑。
“好了,老头子。人家姑娘问你路呢?你们爷俩有没有正经的?”一旁的老婆婆嗔怪地提醒道。